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95-医学实在易 >

第18章

595-医学实在易-第18章

小说: 595-医学实在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饮冷汤,须进温米汤。 
x理中汤 通脉四逆汤 五苓散x(俱见《伤寒论》 

卷五
湿症
属性:x二术二陈汤x 治诸湿及痰饮。 
白术(三钱) 苍术(二钱) 茯苓 半夏(各二钱) 陈皮 炙草(各一钱 
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 

卷五
肿症
属性:x五皮饮x 治一切气肿水肿。 
茯苓皮 大腹皮 桑白皮 陈皮(各一钱半) 生姜皮(七分 
水煎服。 
此药以皮治皮,不动脏腑,勿以平易而忽之。 
x四君子汤x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二钱) 炙草(一钱 
加生姜、大枣煎服。 
x小青龙汤 真武汤x(俱见《伤寒》 
导水茯苓汤 治水肿,头面手足,遍身如烂瓜之状,按而塌陷,胸腹喘满,不能转侧 
安睡,饮食不下,小便秘涩,溺出如割,或如豆汁而绝少,服喘嗽气逆诸药不效者,用此即 
渐利而愈。 
泽泻 赤茯苓 麦冬 白术(各三两) 桑白皮 紫苏 槟榔 木瓜(各一两) 大腹皮 陈皮 
砂仁 木香(各七钱五分 
每服一、二两,水二杯,灯草三十根,煎八分,食远服。病重者可用五两浓煎,五更服 
。 
x麻黄甘草汤x(《金匮》 
麻黄(三钱) 甘草(一钱 
水二杯,先煮麻黄至一杯半,去滓,入甘草,煎八分服。 
此方上宣肺气,中助土气,外行水气,其功居于济生肾气丸之上。且肿症与伤寒症不同 
,伤寒症恐过汗亡阳,肿症以汗愈多而愈妙。水从汗泄,时医谓须“开鬼门”,并无亡阳之 
说。 
x麻黄附子甘草汤x 即前方加附子一钱五分。 
此与《伤寒论》之分数略异,即以温经散寒之法,变为温经利水之方。 
x济生肾气丸x 治水肿,小便短少,气喘者。 
熟地(四两) 茯苓(三两) 山茱萸 怀山药 丹皮 泽泻 牛膝 车前子 肉桂(各一两) 附 
子(五钱,泡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灯草汤送下三钱,一日两服。 
x神仙九气汤x(神仙,言药之灵验也。九气,怒、喜、悲、恐、寒、暑、惊、劳、思是也。 
《经》曰∶怒则风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暑则气泄,劳则气耗, 
思则气结,惊则气乱。故云然。) 
姜黄 香附(炒 
上各为细末,每服五、六钱,空心淡盐汤调服。愚治肤胀,用温酒下。 
壶隐子曰∶不佞用之以治肤胀,其效如神。 

卷五肿症
头痛
属性:x逍遥散x 治一切郁病,寒热往来,及头痛,妇人经水不调。 
柴胡 当归 芍药 白术 茯苓(各一钱半) 炙草(八方) 薄荷(五分 
水煎服。 
x当归补血汤x 治血虚发热如神(《经》云∶脉虚则血虚,血虚则发热,症象白虎,惟脉不 
长实。 
炙 (一两) 当归(三钱 
水煎服。 
尤氏《金匮翼》有生地黄五钱,甘草一钱(按∶尤氏《金匮翼》此方,各书未载,徐炳南 
此时声名藉藉,其订刻此书,谅亦不肯阿好。 
x左归饮x 治肾水大虚,能治六味丸所不能治之症,妙在甘草大甘,从脾以输精于肾也。 
熟地(四五钱或二两) 山药 山茱萸(各二钱三钱) 茯苓(二钱) 枸杞(二三钱) 炙草(二 
钱或三钱 
水煎服。 
去茯苓、炙草,加菟丝子、龟胶、鹿胶、牛膝,蜜丸,名左归丸。 
x吴茱萸汤x 治阳明食谷欲吐,干呕,吐涎沫,少阴吐利,烦躁欲死者,头痛如破者。 
吴茱萸(泡,二钱半) 人参(一钱半) 生姜(五钱 
加大枣五枚,水煎服。 
x清震汤x(《保命》) 治雷头风,头面疙瘩,憎寒,拘急,发热,状如伤寒(疙瘩宜刺出血。 
升麻(二钱) 苍术(四钱) 荷叶(全者一个 
水煎,食后服。 
x透顶散x(《本事》) 治偏正头风,远年近日皆效,并治鼻塞不闻香臭。 
细辛(三茎) 瓜蒂 丁香 糯米(各七粒,一作赤小豆) 龙脑(半分) 麝香(一分 
研末,置小口罐中,紧塞罐口,令患人口含清水,随左右搐一豆大于鼻中,良久,涎出 
即安。不愈,三日后再搐。 
(孙男心典)按∶此本《金匮》纳药鼻中取黄涎之法,酒客多湿,头重者宜之。 
又法,治偏正头风,以生莱菔捣汁,令患者仰卧,以汁灌鼻中,左痛灌右,右痛灌左, 
左右俱痛俱灌之。 
又头风有偏正之殊,其病皆在少阳,阳明之络,以毫刺针痛处数穴,立效。 
张石顽云∶外用法不若蒸法最效。方用川芎半两,晚蚕砂二两,僵蚕如患人年岁之数, 
以水五碗,煎至三碗,就炒锅中以浓纸糊满,中开钱大一孔,取药气熏蒸痛处,每日一次, 
虽年久者,三、五次,永不再发。平时置新鲜木瓜于枕边,取香气透达,引散肝风,亦良法 
也。 

卷五肿症
眩晕
属性:x二陈汤x(见痰饮 
一味鹿茸酒 注云∶鹿缘茸生于头,头晕而主鹿茸,盖以类相从也。用鹿茸(半两,)酒煎去 
滓,入麝香少许服。 
一味大黄散 丹溪云∶“眩晕不可当者,此方主之”。大黄酒制三次,为末,茶调下, 
每服一钱至二、三钱。 
x玉液汤x(《济生》) 治眉棱骨痛。 
半夏(六钱,汤泡七次,切片作一服,加生姜十片 
水煎去滓,纳沉香末少许服。 

卷五肿症
咳嗽
属性:x小青龙汤x 治寒饮咳嗽。 
麻黄 桂枝 白芍(各一钱半) 细辛(一钱) 干姜(一钱半) 五味子(一钱) 半夏(三钱) 炙草(一 
钱) 
水三杯,先煮麻黄至二杯,去沫,入诸药,煎八分服。 
x木乳散x(《圣济》) 治肝咳嗽,两胁下满。 
木乳(即皂荚树根皮。酥炙三两) 杏仁(去皮尖,炒) 贝母(去心,各二两) 炙草(一两 
共为细末,姜橘汤送下二钱。 

卷五肿症
伤寒
属性:x白虎汤x x调胃承气汤x x(大、小)承气汤x(俱见《伤寒论》 

卷五肿症
心腹诸痛
属性:x黄 汤x 治心痛、胃脘痛、腹痛喜按者(此治虚证。 
黄 (一两) 当归(三钱) 肉桂(一钱五分 
水煎服。 
x枳实汤x 治心痛,胃脘及胁肋,大小腹诸痛拒按者(此治实症。 
枳实(三钱) 半夏(四钱) 生姜(八钱) 
水煎服。 
x丹参饮x 治心腹诸痛,诸药不效者,如神,妇人尤宜(此治半虚半实者。 
丹参(一两) 白檀香 砂仁(各一钱五分 
水煎服。 
x栝蒌半夏白酒汤x(《金匮》) 治胸痹不卧,背痛彻心,喘咳气短等症(实症。 
薤白(五钱) 栝蒌(四钱,捣碎) 半夏(三钱) 白酒(二杯 
煎至八分,温服。 
x理中汤x 治心腹诸痛及吐泻等症(虚寒症。) 
人参 白术 干姜 炙草(各三钱 
水煎服。 
x通脉四逆汤x 治四肢厥冷,脉绝诸危证(寒痛症。 
干姜(四钱) 附子 炙草(各三钱 
水煎服。腹痛,加芍药三钱。 
x黄连汤x 治胸中有热而呕,胃有邪气而腹痛(热痛症。) 
黄连 炙草 干姜 桂枝(各一钱半) 人参(一钱) 半夏(二钱) 大枣(二枚 
水煎服。 
x当归生姜羊肉汤x 治腹胁诸痛里急者,并治寒疝,腹中 痛,及产后腹痛不止。 
羊肉(五两一钱) 生姜(一两四钱五分) 当归(九钱九分 
水八茶碗,煎至三杯,每服一杯,一日三服。 
若寒多者,加生姜。痛多而呕者,加陈皮六钱六分,白术三钱三分,若加生姜,再加水 
三杯。 
x小柴胡汤x(方见疟症) 治胁痛多呕,寒热往来。若腹中急痛,先服小建中汤,二时许再服 
此汤。 
x当归四逆汤x 治厥阴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 
当归 白芍 桂枝(各三钱) 炙草 细辛 木通(各一钱) 大枣(四枚 
水煎服。寒者,加生姜、吴茱萸各二钱,酒水各半煎。 
x金铃子散x 治心腹诸痛,服热药而更甚者。 
金铃子(去核) 元胡索(各等分 
研末,以清酒送下二、三钱。 
x七气汤x 治七情气逆诸痛。 
茯苓(三钱) 半夏 浓朴(各二钱) 紫苏叶(一钱 
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x和剂抽刀散x 
川白姜(五个,锉入巴豆肉 斑蝥一字,同炒至豆黑,去豆) 糯米(六两二钱,炒黄)良姜(五两,入 
斑蝥二十五个,同炒至蝥黑,去蝥) 石菖蒲(五两半,不炒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下。 
《仁斋直指》云∶有一田夫,醉饱之余,露星取快,一枕天明,自此腹疼攻刺,百药罔 
效,淹淹数载,后遇至人,授以抽刀散,数服顿愈。则知风露之根,入在脾胃,良姜、菖蒲 
,为能散其邪,巴蝥借气,为能伐其根,观此可以通一毕万矣。然而痛不复作,养脾之剂, 
独不可继是而调理之乎。疗病如濯衣,必去其垢污,而后可以加浆饰。“医者,意也”,请 
借是以为喻。 
胁痛,已于心腹诸症门载其方治矣,然此症时下最多,今又补录于后,言之不厌于复也 
肝贯膈布胁肋。阴虚血燥,则肝脉失养而痛。其症胁下筋急,不得太息,目昏不明,爪 
甲枯青,遇劳即甚,或忍饥即发是也。 
x滑氏补肝方 
酸枣仁(四钱) 熟地 白术(各三钱) 当归 山茱萸 山药 川芎 木瓜(各一钱半) 独 
活五味子(各三分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煎服。“肝体阴而用阳”,此以肝酸补肝体,以辛味补肝用。加 
独活者,假风药以张其气也。一方有人参、黄 、石斛、柏子仁、桃仁,无山药、独活、五 
味。一方阿胶为丸梧子大,每服二钱,空心白汤下。一方鸡子黄一枚调吞,日二服。 

卷五肿症
肝火胁痛
属性:《经》云∶“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善怒。”又云∶“肝气实则怒,其脉当弦急 
数实,其口当酸,其痛必甚,或烦渴二便不通。” 
x龙荟丸方 
龙胆草 当归(并酒洗) 栀子 黄连 黄柏 黄芩(各一两) 大黄(酒洗,八钱) 青黛 芦荟 
(各五钱) 木香(二钱半) 麝香(五分 
蜜丸小豆大,姜汤下二、三十丸。 
x栝蒌汤x 治左胁痛。 
大栝蒌一只,重一、二两者,连皮捣烂,粉甘草二钱,红花五分,水煎服。 
盖柴胡、龙荟、青黛、龙胆之类,苦寒益资其燥,而栝蒌柔而滑润,于郁不逆,甘缓润 
下,故奏效捷也。 

卷五肿症
息积
属性:《内经》云∶“病胁下满气息,二、三岁不已,病名曰息积。”“夫消息者,阴阳之更 
事也。今气聚于胁下,息而不消,则积而不散,故满逆而为病。然气不在胃,故不妨于食, 
特害于气而已,治宜导引服药,药不可独治,盖导引能行积气,药力亦藉导引而行故也”。 
x推气散x 治右胁痛,胀满不食。 
片姜黄 枳壳 桂心(各三钱) 炙草(三钱 
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食远服。 
x赤茯苓汤x 治息积胁下,气逆满闷。 
赤茯苓 桂心 陈皮(半两,炒) 高良姜(一两) 大腹皮(五钱) 甘草(一分) 吴茱萸(三分 
每服三钱 水煎,日二服。 
x白术丸x 
白术(陈土炒) 枳实(麸炒) 桂心(各一两半) 人参 陈皮 炙草 桔梗(各一两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酒下三十丸,日二。胁痛,左属肝主血,右属肺主气,多 
痰积,然悲哀恼怒,郁伤肝气,两胁骨疼痛,筋脉拘急,腰脚重滞是也。 
x枳壳煮散 
枳壳(四两先煮) 细辛 桔梗 防风 川芎(各二两) 葛根(一两半) 甘草(一两 
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枣同煎至七分,空心食前服。 
尤在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