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95-医学实在易 >

第17章

595-医学实在易-第17章

小说: 595-医学实在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沥五合人乳汁二合姜汁升生三味相合温分三服日夜各一服,刘、朱、李三子发挥之外后人又增 
二 
升,生葛汁一升,生姜汁三合,三味相合,温分三服,日夜各一服。刘、朱、李三子发挥之 
外,后人又增恶中、食中、寒中、暑中四症。(孙男心典)按∶食中者,过饱食填太阴,上下之 
气不通而厥,以平胃散加减煎服,或探吐之,或以备急丸灌之。 
x风引汤x 治大人中风牵引,小儿惊风螈 ,并治癫、狂、痫。 
大黄(二两) 干姜(三两) 龙骨(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 牡蛎(四两) 寒水石 赤石脂 
白石脂 滑石 紫石英 石膏(各六两 
上十二味,竹簏筛,以苇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约每服一两 
半。 
风邪内并,则火热内生,五脏亢甚,迸归入心,故以桂、甘、龙、牡,通阳气,安心肾 
为君。然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同升,火发必风生,风生必挟木势侮其脾土,故脾气不行, 
聚液成痰,流注四末,因成瘫痪,故用大黄以荡涤风火湿热之邪为臣,随用干姜之止而不行 
者以补之,为反佐。又取滑石、石膏清金以伐其木,赤白石脂浓土以除其湿,寒水石以助肾 
水之阴,紫石英以补心神之虚为使。使大人小儿风引惊痫皆主之。何后世以为石药过多而不 
用,反用麝、脑以散真气,花蛇以增恶毒耶。 
x白矾散x 治急中风、口闭涎上、欲垂死者。 
白矾(二两生) 生姜(一两,连皮捣,水二升,煎取一升,二合 
上二味,合研,滤分三服,旋旋灌之,须臾吐出痰毒,眼开风退,方可服诸汤散救治。 
若气衰力弱,不宜吐之。 
x急救稀涎散x 治中风涎潮,口噤,气闭不通。 
猪牙皂角(四挺肥实不蛀者,去黑皮,)晋矾(一两,光明 
上为细末和匀,轻者半钱,重者一钱匕,温水调灌下,不大呕吐,但微微冷汗出一、二 
升,便得醒,次缓缓调治,大服亦恐过伤人(孙兆方。 
x三化汤x 河间云∶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汗之,内有便溺之阻隔 
,复以三化汤下之。 
浓朴 枳实 大黄 羌活(各等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两,水三升,煎至一升半,终日服之,以微利为度。 
《经》云∶“脾胃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又曰∶“土太过则敦阜。阜,高也;敦, 
浓也;既浓而又高,则令除去。此真膏粱之疾,非肾经虚之候也。”何以明之,《经》云∶ 
“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痿易。”王注云∶“三阴不足,则发偏枯;三阳有余,则为痿易; 
易为痿易常用,而痿弱无力也。”其治宜三化汤,泻令气弱,阳衰土平而愈,若脾虚则肢四 
亦不用也。《经》云∶“土不及则卑监。卑者,下也;监者,陷也,坑也。”“四肢皆禀气 
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 
以益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其治则宜十全散,加减四物,去 
邪留正也。 
x肘后紫方x(《外备》) 疗中风脊强,身痉如弓。 
鸡屎(二两) 大豆(一升) 防风(三两) 
水二升,先煮防风,取三合汁,豆、鸡矢二味,熬令黄赤色,用酒二升淋之,去滓,然 
后入防风汁和,分再服,相去人行六、七里,覆取微汗,避风。 
x华佗愈风散x 治妇人产后中风、口噤、手足螈 、角弓反张,或产后血晕、不省人 
事,四肢强直等症。 
荆芥(微炒为末) 每服三钱,豆淋酒调服,或童子小便服之。口噤则抉齿灌下,药下如神 
。王贶《指迷方》,加当归等分,水煎服(按∶男子中风亦用之。 
x豆淋酒法x 黑豆二升,熬令声绝,酒二升,纳铛中急搅,以绢滤取清汁送药,或专用此 
汁顿服取汗。 
x续命煮散x(《外备》) 复荣卫,却风邪。 
桂枝(七分) 白芍 甘草 防风 独活 人参 生地 当归 川芎 荆芥穗 细辛 远志 
干姜 半夏(各五分) 
上锉作一帖,入姜三片,水煎服。 

卷五表证诸方
历节风
属性:x五积散x 治感冒寒邪外而皮毛经络内而脏腑上而头项下而腰脚无有不治及痢后鹤膝风 
当归 麻黄 苍术 陈皮(各一钱) 干姜 白芍 枳壳(各八分) 半夏 白芷(各七分) 桔梗 炙草 
茯苓 人参(一本无此分) 肉桂(各五分) 川芎(四分) 加生姜三片葱白二根 
参芎用更奇桔芷夏苓姜桂草麻黄枳壳与陈皮 

卷五表证诸方
痹症
属性:x二陈汤x(见下痰饮 
x黄 五物汤x 治血痹,并治一切痹症之属虚者。 
黄 桂枝 白芍(各三钱) 大枣(四枚) 生姜(四两 
水煎服。 
x外治法x (筋骨之病,总在躯壳,古人多用外治。 
《灵枢》治之以马矢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炭置 
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啖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 
而已。 
《灵枢》用纯酒二十升,蜀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 咀,渍酒中 
,用棉絮一斤,细白布四丈,并纳酒中,置酒马矢 中,盖封涂,勿使泄,五日五夜,出 
布棉絮曝干之,干后复渍,以尽其汁,每渍必 其日乃出,干并用滓,以棉絮复布为复巾 
,长六、七尺,为六、七巾,则用生桑炭炙巾,以熨寒湿所刺之处,令热入至于病所,寒复 
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而止。 
x羌活桂归酒x(《种福堂》) 治风寒湿痹。 
羌活 桂枝 秦艽 防风 续断 附子(各一钱) 归身 金毛狗脊 虎骨(各一钱五分) 杜 
仲 晚蚕砂(各二钱) 川芎(八分) 桑枝 生姜(切片,一钱) 大枣(二枚 
陈酒二斤,浸一日夜煎服。 
x集宝疗痹膏x(《种福堂》 
川乌 草乌 南星 半夏 当归 红花 独活 羌活 大黄 桃仁(各四钱) 山甲 肉桂 
(各二两) 白芷(五钱) 陀僧 硫黄 松香(一斤) 生姜汁(一碗) 麻油(一斤 
上收煎好,加乳香、没药、血竭、胡椒、樟冰、细辛、牙皂末(各二钱)。若加商陆根、凤 
仙、闹杨花、鲜烟叶、鲜蒜、鲜希 等汁,更妙。 
x苍术黑豆饮x(《种福堂》) 治痹方。 
茅山苍术(五斤) 
洗净泥垢,先以米泔水浸三宿,后用蜜酒浸一宿,去皮,用黑豆一层,拌苍术一层,蒸 
二次,再用蜜酒蒸一次,用河水在炒锅内熬浓汁,去滓隔汤炖,滴水成珠为度,每膏(一斤)和 
炼蜜(一斤),白汤调服。 
一老人专用此方,寿至八十余,身轻体健,甚于少年。 
x七制松香膏x(《种福堂》) 治湿气第一神方。 
松香(三斤) 
第一次姜汁煮,第二次葱汁煮,第三次白凤仙汁煮,第四次烧酒煮,第五次闹杨花汁煮 
,第六次商陆根汁煮,第七次红醋煮。 
桐油(三斤) 川乌 草乌 苍术 官桂 干姜 白芥子 蓖麻(以上各四两) 血余(八两 
上八味,共入桐油,熬至药枯发消,滴水成珠,滤去滓,入牛皮膏四两烊化,用前制过 
松香渐渐收之,离火加樟脑一两,好麝香三钱,浓纸摊之,贴患处,神效。 
x虎骨木通汤x(《种福堂》) 治一切麻木痹证,痛风历节。 
虎骨 木通各等分 
煎汤,频频多吃,即愈。 
x红花白芷防风饮x(《种福堂》) 治历节四肢疼痛。 
红花 白芷 防风(各五钱) 威灵仙(三钱 
酒煎服,取汁,三服全愈。 
山甲白薇泽兰饮(《种福堂》) 治箭风(俗名鬼箭打),或头项、手足筋骨疼痛,半身不遂 
等疾,照方一服即愈。 
山甲(一钱,研炒) 白薇(二钱) 泽兰(三钱 
照分量,好酒煎服。 
x硫黄敷痛膏x(《种福堂》) 治痛风历节,四肢疼痛。用醋磨硫黄敷之,或用葱白杵烂,炒 
热熨之。 

卷五表证诸方
鹤膝风
属性:x五积散x(见上) 
x十全大补汤x 治血气两虚之证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草 熟地 当归 白芍 黄 (炙) 肉桂(各一钱) 川芎(五分 
加大枣服。 
(孙男心典)按∶鹤膝风者,胫细而膝肿是也。初起发热头痛等症,宜五积散加松节,或大 
防风汤,三气饮之类,或间送活络丹一钱,或用八味丸、六味丸加鹿茸、牛膝之类调补之。 
《经》云∶“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筋将惫矣。”薛氏云∶多是风邪乘虚入于三阴之经 
,治法以温补肝肾为主,未效,即须暖脾。又外治二法,不可不知。一用芥菜子敷法,治初起 
漫肿不红,屈伸不便者,乘未溃时,用陈年芥菜子研细,以姜汁、葱涕调涂,一伏时,患处 
起泡,泡干脱皮自愈。一用雷火针法,治风、寒、湿留滞筋脉,剧痛不休,用蕲艾五钱,丁 
香五分,麝香三分,合研匀入纸筒中,痛处衬布四、五层,照火淬数十遍,以筋脉活动为 
度。但此二法,脓成即不可。 
喻嘉言曰∶“鹤膝风者,即风、寒、湿之痹于膝也,如膝骨日大,上下肌肉日枯,且未 
可治其膝,先养其气血,使肌肉滋荣,后治其膝可也。”此与治偏枯之症,大同小异,即溉 
其未枯者,使气血流行而复荣。倘不知此,但麻黄、防风等散风之药,鲜不全枯者。故治鹤 
膝风者而急攻其痹,必并其足痿而不用矣。 

卷五表证诸方
脚气
属性:x鸡鸣散x 治香港脚第一方,不问男女皆可服。 
槟榔(七粒) 吴茱萸(泡) 紫苏叶(各三钱) 桔梗(五钱) 橘红 木瓜(各一两) 生姜(五钱 
水三大碗,煎至一小碗,取汁,再入水二碗,煎取一小碗,两汁相和,次日五更,分三 
、五次冷服之,冬月略温亦可,天明当下黑粪。 
寒湿之气,着于下焦而不去,故用生姜、吴茱萸以驱寒,橘红、槟榔以除湿,然驱寒除 
湿之药颇多,而数品皆以气胜,加以紫苏为血中之气药,辛香扑鼻,更助其气,气盛则行, 
速取“着者行之”之义也。又佐以木瓜之酸,桔梗之苦,《经》云∶“酸苦涌泄为阴”,俾 
寒湿之气,得大气之药,从微汗而解之,解之而不能尽者,更从大便以泄之,战则必胜之意 
也。其服于鸡鸣时奈何;一取其腹空,则药力专行,一取其阳盛,则阳药得气也。其必冷服 
奈何,以湿为阴邪,冷汁亦为阴属,以阴从阴,混为一家,先诱之而后攻之也。 
x肾气丸x(见下痰饮 
x四物汤x(见妇人症 

卷五
暑证
属性:x天水散x(又名六一散。加朱砂一钱名益元散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共研末,以灯芯汤下三钱。 
x白虎汤x(见上瘟疫 
x香薷饮x 
香薷(三钱) 浓朴(二钱) 扁豆(三钱 
水煎服。 
前方加黄连,名黄连香薷饮,治中暑热盛,口渴心烦;前方加茯苓、甘草名五物香薷饮 
;再加木瓜、橘皮、人参、黄 、白术名十味香薷饮。 
x大蒜新汲水方x(《种福堂》) 治中暑法。 
用大蒜(一把)同新黄土研烂,以新汲水和之,滤去滓,灌入即活。凡中暑伤暑,不可便与 
冷物,俟稍苏,方可投冷物,则中气运动无患也。 
x田中干泥圈脐方x(《种福堂》) 治中暑昏眩,烦闷欲绝,急救法。 
取田中干泥做一圈,堆在病患肚上,使少壮人撒尿于泥圈肚脐中,片时即得生苏矣。后 
不可饮冷汤,须进温米汤。 
x理中汤 通脉四逆汤 五苓散x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