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131-婴童百问 >

第21章

131-婴童百问-第21章

小说: 131-婴童百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连(二两) 鹤虱 芜荑(各半两) 银柴胡 大秦艽 知母 丹参 使君子(去壳、各一两) 
上为末,黄雄鸡一只,约斤余,笼之,专以火麻子饲之,至五日后,去毛令净,于背上开孔,去肠肚净拭干,令前 
药入鸡腹内,以线缝之,取小甑,先以黑豆铺甑底,浓三寸,安鸡在甑中,四旁将黑豆围裹,上以黑豆盖之,自日出蒸 
至晚,候温冷,取鸡净肉,研和得所,如硬入酒面糊,同药末为丸如小豆大。二岁二十丸,以意加减,米汤下,无时。 
如十五岁、以温酒送下,忌食猪肉、黄雌鸡肉。 
x下虫丸x 见第七十九问。 
x加味经验黄鸡煎丸x 
柴胡 知母 秦艽(洗净) 川楝肉(炒) 宣黄连(各一两) 胡黄连 芦荟 鹤虱 芜荑 槟榔 丹参 川芎 
神曲(炒) 麦 (炒) 青皮 五灵脂(各半两) 使君子(一两半) 水银粉(一钱) 麻子(五两) 黑豆(五 
升) 
上根据前修合。 
x梅肉丸x 治小儿诸疳烦渴饮水不休。 
龙胆草 淀粉 乌梅肉(炒) 黄连(炒,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温水送下。 

卷之九
虚羸第八十一问
属性:仲阳云∶虚羸者、脾胃不和,不能乳食,致使肌肤瘦弱,亦因大病或吐泻后,脾胃尚弱,不能传化谷气也。有冷者、 
时时下利,唇口青白,有热温壮、身热肌肉微黄,此冷热虚羸也。冷者、木香丸主之,夏月不可服,如有此症,则少服 
之。热者、胡黄连主之,冬月不可服,如有此症,则少服之。伤寒后虚羸者、竹叶汤主之,常服四君子汤,异功散、参 
苓白术散之剂皆可服也。橘连丸久服充肥,兼服肥儿丸。 
x木香丸x 见第七十九问。 
x胡黄连丸x 见第七十九问。 
x竹叶汤x 见第五十一问竹叶石膏汤。 
x四君子汤x 见第十六问。 
x异功散x 见第十七问。 
x参苓白术散x 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烦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嗽。此药中和不 
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白扁豆(一斤半、姜汁浸、去皮、微炒) 人参(去芦) 白茯苓 白术 甘草(炙) 山药(各二斤) 莲肉 桔 
梗薏苡仁 缩砂仁(各一斤) 
上为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大小加减。 
x橘连丸x 治瘦。久服消食和气,长肌肉。 
广陈皮 黄连(各一两、去须) 
上为末,别研入麝半钱,用猪胆七个,分药入胆内,将水煮,候临热,以针微扎破,以熟为度,取出以粟米粥和丸, 
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饮下,量大小与之无时。 
x肥儿丸x 见第七十九问。 
x快活丸x 治脾胃虚弱,虽进饮食,则迟化而中满,呕吐肚急,面黄肚疼,脏腑不调,宽中快膈。亦治大人,十 
噎五膈,并宜服之。 
檀香 益智 莪术(各五钱) 三棱(一两) 砂仁 姜黄 甘松 白豆蔻 甘草(各一两半) 陈皮(七钱) 香 
附子(三两) 
上为末,滴水丸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白汤任下。 

卷之九
胃气不和虚冷第八十二问
属性:仲阳云∶胃气不和,面 白无精光,口中冷气,不思食,吐水肌瘦,虚弱腹痛,当补脾益黄散主之。凡人以胃气为 
本,惟治病亦然,胃气有实有虚,实者则有痞满内热之症,虚则有呕吐不食之证。虚者益之,实者损之,欲得其平则可 
矣。平胃散、观音散、银白散,壮胃之剂,不可缺也。 
x益黄散x 见第八问。 
x平胃散x 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嗳气吐酸,面色痿黄, 
体弱肌瘦,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霍乱痞噎隔气翻胃,并宜服之。 
浓朴(去粗皮、水浸一宿锉、姜汁制炒、五十两) 甘草(炙、十两) 陈皮(去白、十两) 苍术(去粗皮、米 
泔浸一日、焙干、五斤、炒) 
上为末,每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二个,煎七分,去姜枣,热服。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常服调气 
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暑湿,四时非节之气。 
x观音散x 见第六十问和剂观音散。 
x银白散x 见第十六问。 

卷之九
食积冷热第八十三问
属性:巢氏云∶夫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儿乳哺饮食,取冷过度,冷气积于脾胃。胃为水谷之海,脾气磨而消之, 
胃气调和,则乳哺消化,脾伤于冷,则宿食不消,脉沉者伤食不化故也。亦有伤乳伤食而身热者,惟肚腹之热尤甚,人 
之伤积,肚热粪极臭酸,而夜间有热,伤积之明验,人所未晓也。冷者消食丸、木香丸。夜间有热。天明复冷,乃是伤 
寒夹食失解故也,当服白饼子,先与微利,次与参苏饮,发热地骨皮饮、秦艽散,退热而安。有实热者,大柴胡汤去大 
黄,亦可服。伤寒论∶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其喘发热者,紫霜丸主之。冷症用进食丸尤佳,亦治食厥,乃四肢逆冷,面色青黑是也,或当吐而苏。有痰者,温胆汤 
加减服,痰定而呕自痊,冷症丁香丸可服,白饼子下痰亦可。 
x消食丸x 见第五十九问及第六十问。 
x木香丸x 见第四十六问。 
木香 莪术 砂仁 青皮(去白) 朱砂(研细) 代赭(研、各二钱) 大丁香(一钱) 川巴豆肉(去油) 
上为末和匀,飞白面糊丸麻子大,风干。每服二十三丸,乳伤乳汁下,食伤米饮下。 
x丁香丸x 
丁香 砂仁(二十粒) 使君子肉(五个) 乌梅肉 巴豆肉(各三个、去油) 
上为末,烂饭丸麻子大,每服二三丸,陈皮汤下。 

卷之九
虚实肿胀第八十四问
属性:议曰∶肿、胀二症,此由虚中有积,久患失治,日渐传变,症候多端。随轻重,察盛衰,审表里以主治,先固其本, 
后正其标,斯无恙矣。有湿肿,有毒瓦斯肿,伤寒虚肿,泻痢虚肿,气血虚肿;有疳胀气胀,症积胀,锁肚胀,脘膈胀, 
食膨胀,蛔气胀,虚冷积胀。以上肿胀虚积,并当下之,各有其法。其受湿于脾胃,久不克化,气浮四肢,头面皆肿。 
食毒瓦斯,由脾胃伤之,冷积毒瓦斯,停留于脘膈,致虚入腹作肿。伤寒下之太蚤,乘虚入腹作肿。泻痢之人,脾气亦虚, 
是以致肿。以上宜平调胃气,补脏充实,方可去肿。其气血虚肿。皆由荣卫不顺,脏腑怯弱,壅滞三焦,流注百脉,表 
里俱虚,邪正相乱,以致四肢浮肿,腹肚膨满;以上先调荣卫之顺,次服分气以散之。其疳气积胀,宜先与保童,当兼 
塌气以去之。其痞癖气胀症积胀,宜三棱以消痞。其锁肚胀,宜与珍珠天麻丸以通之。其上膈中脘,食伤膨胀,宜三棱、 
塌气、大茱连丸以消磨之。其蛔胀,宜下虫丸以化之。其虚冷积胀,宜沉香煎以温之。以上诸症,宜调和胃气,消磨通 
利,肿胀必然平复矣,如有热者,必以葶苈、牵牛等辈以治之,推气丸剂亦可服。 
x分气饮x 治小儿肿胀作喘气短而急。 
桔梗 赤茯苓 陈皮 桑白皮(锉) 大腹皮 枳壳(炒) 半夏曲 真苏子(微炒) 紫苏 甘草(炙、各二钱) 
草果仁(一钱) 
上锉散,每服一钱半,姜枣煎服。 
x五疳保童丸x 治五种疳疾。 
五倍子(生) 青黛 夜明砂(布裹洗) 苦楝根皮 芦荟 熊胆(研入) 黄连(去毛) 龙胆草(生用) 干 
蟾(酥炙、去骨皮) 麝香(研) 芜荑(取仁) 蝉蜕(去土、各等分) 
上为末,粟米糊丸麻子大,一岁儿二十丸,米饮下二、三服。 
x汤氏塌气散x 治小儿腹胀气喘,体肿面浮。 
陈皮(一合、炒) 青皮(去瓤、巴豆二十一粒、炒黄色、去巴豆用) 甘草(炙、各半两) 黑牵牛(二钱半、 
半生半炒) 肉豆蔻(二个、煨香) 
上末半钱,米饮调下,加槟榔一个。 
x塌气丸x 治小儿疳气,腹胀喘急,并面浮肿。 
丁香 胡椒(炒、各五钱) 莱菔子(炒) 白牵牛(各七钱半) 
上为末,面糊丸小豆大,三岁三十丸,米汤下。 
x塌气散x 治小儿腹胀气粗,并疳疾相攻,面目浮肿。 
木香(一钱) 青皮(五钱) 巴豆(三十粒、同炒、豆黄色、去巴豆用) 
上为末,三岁半钱,米汤下,食前连进即效。 
x三棱煎丸x 治婴孩食伤生冷、甜腻、毒热、等物,脾胃积滞,久不克化,令儿壮热脚冷,痞癖寒热。及疗 瘕。 
中脘不和,膨胀上膈,气壅心腹,不得通宣,所以作疾。此药温良,但是诸积滞食不化,并宜与服。 
京三棱(成块煮、半两) 莪术(并炮、、各半两) 芫花(二钱半、醋浸、炒) 鳖甲(去裙、米醋炙焦、半两) 
淡豆豉(一钱) 巴豆(二十一粒、去壳) 川当归(半两) 杏仁(去皮尖、二钱半、炒令赤) 
上前四味一处,以米醋一碗,煮令干,仍用炒起,更细锉焙为末,次入当归末,杏仁、巴豆、淡豉、和匀水煮,面 
糊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大小加减服之。 
x三棱丸x 治小儿停积,腹胁胀满,干哕恶心,全不入食。 
三棱(煨) 木香 神曲(炒) 陈皮(去白) 半夏(姜制、各一两) 丁香桂(各五钱) 
上为末,曲和丸如黄米大,每二十丸,乳食后,温生姜汤下。 
x珍珠天麻丸x 治急惊风,请量用之,以通为度。此方仍治吊肠、锁肚、撮口、至妙。丸如麻子大,初生患者; 
三日三丸,五日五丸,七日七丸。加青黛、名青黛丸。 
天南星(炮) 天麻 白附子(炮、各二钱半) 腻粉(半钱) 巴霜(一字) 芜荑(炒) 全蝎 滑石(各二 
钱半) 
上为末,煮细面糊丸如麻子大,一岁每服五丸,二岁十丸,大小加减,薄荷汤点茶清送下。 
x大茱连丸x 治小儿饮食过度,胸膈膨胀,上下气不宣通,郁滞迷闷,情思少乐,大则作喘,饮食不化,作渴烦 
躁,坐卧不任,肢体倦怠,腹胁疼痛。 
莪术 京三棱(各二钱半、醋煮) 干姜(炮) 陈皮(去白) 木香 丁香(各三钱) 巴豆(二十一粒、去膜 
心、去油用) 绿细小茱萸(二钱) 
上为末,醋和为丸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大者加服,生姜枣子汤下。 
x下虫丸x 见第七十九问。 
x沉香煎x 治脾气冷积。 
乳香 沉香 丁香 杏仁(炒) 百草霜 木香(各一钱) 肉豆蔻(一个、煨) 巴豆(十四粒、出油如霜) 
上为末,酒煮蜡和,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淡生姜汤下,应患肚痛不止者、服之效。常服以通为度。 
x推气丸x 见第四十九问。 
x遇仙丹x 治诸虫,取诸积。 
牵牛(三斤) 大腹子(二斤) 锡灰(二两、炙干为末) 大黄(四两) 雷丸(四两) 青木香 鹤虱(各二 
两)干漆(二两) 皂角(四条) 
上后四味煎水,用粟米煮粥,初用牵牛末,次用大腹末,三用锡灰,四用大黄,五用雷丸,六用青木香,和剂丸如 
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用姜汤熟水送下。 
此药专治男子妇人、积虫气块,五劳七伤,赤白痢疾,便血注下,皮黄水肿,十般气,十一般恶虫,又进饮食,除 
病悦颜色,不与他药相反,四季可服,细末三四钱,量大小加减,服时不吃晚饭,三更用清茶下,次早桶子内虫积、及 
粒米尽,方可洗面,温粥补之。伤寒孕妇不可服。 

卷之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