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131-婴童百问 >

第16章

131-婴童百问-第16章

小说: 131-婴童百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蝎尾(四十九枚) 巴豆(去壳、一枚半、不去油) 梅花脑(半字) 辰砂(研、二钱) 郁金(三钱、以皂角 
水煮过) 牛黄(少许) 麝香(一字) 
上六味为末,每遇小儿中、前项形证,周岁半字,三四岁一字,仍观孩儿身体肥瘦,脏腑虚实,及病势轻重,则加 
减药,用蜜热水一二分调匀灌下,或薄荷汤亦可。服药后良久,压下痰涎,疏去风气,当宣泻两三行,其泻出如鸡子白 
是应效,或胸膈痰涎壅盛痞满,服此药当吐风痰,亦为美也。下药后,或吐或泻,手足搐搦稍定,喉咙不响,头额腹肚 
渐凉,眼目不倒,记得人事,面红赤色,但时时有少温壮,惊潮风热来未退,便续下保寿散三两,服金粉散一二服,早 
晨更可下均气补虚进乳哺白术散一日。早晨与一服,或服此数件药后,或只觉得肚腹至夜微热,不进乳食,宜空心与进 
一服宽热散,微微通去腹中余热风涎。或有是疾,服药稍退,忌两日不可见风。一方加粉霜二钱,名朱砂膏。 
x羚羊角汤x 治诸惊壮热。 
羚羊角 蝉蜕 茯神(去木) 麦门冬(去心) 柴胡 地骨皮(各一钱) 黄芩 甘草(各五分、炒) 
上锉散,每服二钱,姜枣煎服。 
x栀子仁汤x 治阳毒伤寒壮热,百节疼痛,下后热不退者。 
栀子仁 赤芍药 大青 知母(各一两) 川升麻 黄芩 石膏(各二两) 柴胡(一两、去苗) 甘草(半两) 
杏仁(二两,去皮尖、及双仁者、麸炒微黄色)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x大连翘饮子x 见第三问。 
x六物黄芩汤x 治小儿天行壮热,少腹大、短气、热有进退、饮食不化。 
黄芩 大青 甘草 麦门冬(去心) 石膏(各半两) 肉桂(三钱) 
上锉散,每服三钱,白水煎,去滓温服。 
x五物人参饮x 治天行壮热,咳嗽心胀满。 
人参 甘草(各半两)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各一两半) 茅根(半握) 
上锉散,每服三钱,白水煎服。 
x龙胆汤x 见第三问千金龙胆汤。 
x紫霜丸x 见第三问。 

卷之六
黄疸第五十九问
属性:仲阳云∶身痛背转强,大小便涩,一身皆黄,面目爪甲俱黄,小便如屋尘汁色,着物皆黄褐者,难治,此黄胆也。 
别有一症,生下百日及半年,不因病后身微黄者,胃热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黄腹大,食吐渴者,脾疳也。又有初生而 
面身黄者,胎疸也。诸疸皆热、色深黄者是也,若淡黄兼白者,胃怯不和也,茵陈汤、栀子柏皮汤、犀角散、连翘赤小 
豆汤主之。通治黄胆,茵陈五苓散尤为稳也。又有脾弱痿黄,小便清者,治以温剂,当归丸散主之,小半夏汤亦可用也。 
x茵陈汤x 治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 
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 
茵陈蒿(嫩者、一两) 大黄(三钱半) 栀子(大者、三枚) 
上锉散,以水一大碗,先煎茵陈减半,次用二味煎八分,去滓温服,日三服,小盒饭利,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 
宿腹减,黄从小便中去也,量大小加减。 
x栀子柏皮汤x 治伤寒身黄发热。 
栀子(八枚) 黄柏(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温服。 
x犀角散x 治小儿黄胆,一身尽黄。 
犀角(一两) 茵陈 干葛 升麻 龙胆草 生地黄(各半两) 寒水石(七钱半) 
上锉散,白水煎。一方治小儿忽发黄,面目皮肉须尽黄,干葛根汁和蜜服。 
x连翘赤小豆汤x 治小儿伤寒,发黄身热。 
麻黄(去节) 连翘 甘草 生姜 赤小豆 生梓白皮(各二两) 杏仁(四十一粒) 大枣(十二枚) 
上锉散,白水煎。一方小麦苗捣汁,服之立效。 
x茵陈五苓散x 
五苓散五分加茵陈汤十分 
上二件拌匀,每服一钱,温水调下,日三服。 
x当归散x 治小儿夜啼者,脏寒而腹痛也,面青手冷,不吮乳是也,宜用此方。 
甘草(炙) 桔梗 陈皮 当归(各一钱) 
上为末,水煎半盏,时时少与服之。又有热痛,亦啼叫不止,夜发面赤唇焦,小便赤,与三黄丸人参汤下。 
x当归丸x 治小儿冷热不调,大便青黄,心腹多痛,或腹中气满,或时呕逆不吮乳食,加枳壳尤妙。 
当归 白芍药 人参 川芎(各三钱) 甘草(炙) 白术(各半两) 
上为末,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三岁小儿每服十丸,粥饮送下,日三服。更量大小加减,冷甚者加陈皮。 
x小半夏汤x 治黄胆小便色不异,欲自利腹满而喘者,不可除热,热去必哕。 
半夏(汤洗七次)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姜十片,煎七分温服。 
x消食丸x 常服宽中快气,消乳食,正颜色。 
缩砂仁(炒) 陈皮(炒) 三棱(煨) 莪术(煨) 神曲(炒) 麦 (炒) 香附子(米泔浸一宿、炒用) 
枳壳 槟榔 乌梅(各半两) 丁香(二钱半) 
上为末,面糊丸如绿豆大,食后苏子汤、下二十丸或三十丸。 

卷之六
呕证吐乳证第六十问
属性:仲阳云∶初生下拭掠小儿口中秽恶不尽,咽入喉中,故呕吐,及多生诸病。呕者有声也,吐者吐出乳也。凡小儿乳 
哺,不宜过饱,若满则溢,故令呕吐,胃中纳乳,如器之盛物,杯卮之小,不可容巨碗之物,雨骤则沼溢,酒暴则卮翻, 
理之必然。乳母无知,但欲速得乳儿长大,更无时度,或儿睡着而更衔乳,岂有厌足,受病之源,自此渐至日深,导其 
胃气之虚,慢惊自此而得,可不慎乎,此候但令节乳为上,甚者宜令断乳,先此乳母可服调气之剂,儿服消食丸,化乳 
壮胃为上。议曰∶吐乳 乳,此症有数般,有冷有热,当自辨认。若吐自口角出,此是乳多消化不出,满而则溢,此非 
病也,常服消乳丸异功散,当令乳母节乳为上。冷吐可服观音散、香朴散,快脾等药。热吐则头额温,有黄涎而渴,小 
便赤少,此是热吐,多是伤暑热者有此症,乳母同服香薷散、五苓散。又有风痰吐,乃是伤风不解,吐乳夹痰,若经久 
必然生风,仍宜下疏风化痰药,竹茹汤去桂,五苓散、青州白丸子、温胆汤,又当留心调治,紫霜丸亦可服。 
x杨氏消乳丸x 温中快膈止呕吐,消乳食,脉沉者,乃伤食不化故也。 
香附(炒、一两) 甘草(炙) 陈皮(各半两) 缩砂仁 神曲(炒) 麦 (炒、各一两) 
上为末,泡雪糕丸如黍米大,七岁以上绿豆大三十丸,食后姜汤下。 
又治百 内呕吐乳汁或大便青色 
上用小妇人乳汁一盏,入丁香十粒,去白陈皮一钱,于器内同煎三十沸,去丁香陈皮,稍热与儿饥时服。 
x消食丸x 治小儿饮食乳哺,取冷过度,冷气积于脾胃。胃为水谷之海,脾气磨而消之,胃气调和,则乳哺消化, 
脾伤于冷,则宿食不消,此药宽中快气,消乳食,正颜色。 
缩砂仁 陈皮 三棱(煨) 莪术(煨) 神曲(炒) 麦 (炒、各半两) 香附(一两炒) 
上为末,面糊丸绿豆大,食后紫苏汤下二十丸。 
x和剂观音散x 治小儿外感风冷,内伤脾胃,呕逆吐泻,不进乳食,久则渐至羸瘦。大抵脾虚则泻,胃虚则吐, 
脾胃俱虚,则吐泻不已。此药大能温养脾胃,进美饮食。 
石莲肉(去心) 人参 神曲(炒、各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炙) 木香 绵黄 (炙) 白扁豆(炒、 
去 
皮) 白术(各一钱)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枣一枚,藿香三叶,煎温服。 
x异功散x 见第十七问。 
x香朴散x 治呕吐泄泻。 
藿香 陈皮 浓朴(姜汁炒、各七钱) 半夏(汤泡七次、一两) 甘草(炙、一钱)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枚同煎,如泻甚,加木香、肉豆蔻。 
x香薷散x 治脏腑冷热不调,饮食不节,寒暑风冷之气所伤,致令真邪相干,肠胃虚弱,心腹疼痛,霍乱气逆, 
及吐利发热头疼,或呕或泻,或转筋拘急。 
香薷(一两) 白扁豆(炒) 浓朴(姜汁制、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服。一方加黄连治泻痢,一方加芎芷、香苏散、治霍乱吐泻,暑月感冒伤 
暑之症。 
x五苓散x 见第五十二问。 
x竹茹汤x 治胃受邪热,心烦喜冷,呕吐不止。 
葛根(七钱半) 半夏(半两、泡) 甘草(一钱)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茹、枣少许,生姜五片,煎七分、去滓,取清汁微冷细细服,不拘时,加茯苓三 
钱尤妙。 
x苏合香丸x 治传尸骨蒸,诸项劳瘵,顺气化痰,卒暴心痛,鬼魅疟疾,霍乱吐泻,赤白下痢,小儿惊搐。 
苏合香油(五钱、入安息膏内) 安息香(一两、另为末、用无灰酒半升、熬膏) 丁香 青木香 白檀香 沉香 
荜茇 香附米 诃子(煨、取肉) 乌犀(镑屑) 朱砂(研、水飞、各一两) 薰陆香 片脑(研、各五钱) 麝香 
(七钱半) 
上为末,用安息香膏入蜜和丸,如芡实大,空心用沸汤化下,小儿一丸老人四丸,酒下。亦可用蜡纸裹一丸弹子大, 
用绯绢袋盛,常带之,一切邪不敢近。去脑名麝香苏合香丸,治一切邪及胸膈噎塞,肠中虚鸣,宿食不消,余症并同。 
x青州白丸子x 治一切风痰,小儿惊风。 
天南星(生) 白附子(生、各三两) 川乌头(去脐皮) 半夏(生、各七两) 
上用井花水浸,次早另换新水,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晒干为细末,以糯米粉煎粥清为丸,如绿豆大。 
小儿惊风薄荷汤调下。和苏合香丸服,名苏青丸。 
x温胆汤x 治小儿心经虚怯,夜卧不宁。 
枳实 陈皮 茯苓 甘草 半夏(泡、各等分) 竹茹(少许) 
上锉散,白水煎,加姜二片,枣一枚,空心服。 
x紫霜丸x 见第三问。 

卷之七
热吐第六十一问
属性:小儿秋夏伏暑,多有热吐,何以别之?或有黄涎,头额温,五心热,小便赤而少,或唇干而烦渴。先令乳母服香薷 
散、五苓散,儿服竹茹汤、五苓散,热甚者,大柴胡汤去大黄服,或小柴胡汤亦可,热极者,可服大承气汤,其效如神。 
玉露散亦可服。 
x香薷散x 见第六十问。 
x五苓散x 见第五十二问。 
x竹茹汤x 见第六十问。 
x大柴胡汤x 见第二十九问。 
x大承气汤x 见第二十九问。 
x玉露散x 见第五十三问。 

卷之七
寒冷呕吐哕逆第六十二问
属性:小儿感受风冷,或食生冷瓜果过多,胃口停寒,以致吐食吐乳,并用理中汤主之,或酿乳法、消乳丸、异功散、香 
朴散、茯苓半夏汤、二陈汤、人参散、麝沉散俱可服。 
x理中汤x 见第五十三问。 
x酿乳法x 治初生婴儿以表用药,凡有胎热症,当令乳母服药,不可求效之速,治法当酿乳令儿吃渐次解之,百 
无一失。若遂以冷药攻之,必损脾胃,加以呕吐,必成大患。 
泽泻(二两半) 猪苓(去黑皮) 赤茯苓 天花粉(各一两半) 生地黄(二两) 山茵陈 甘草(各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煎六分,食后捏去旧乳却服。 
x消乳丸x 见第六十问。 
x异功散x 见第十七问。 
x香朴散x 见第六十问。 
x茯苓半夏汤x 治诸呕吐,心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