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60-玉机微义 >

第66章

560-玉机微义-第66章

小说: 560-玉机微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气之剂
属性:澹寮煮附丸治经候不调血气刺痛腹胁膨胀头晕恶心崩漏带下并宜服之 
香附子(擦其皮不以多少米醋浸一日用瓦铫煮冷醋尽) 
上醋糊为丸梧子大日干每五十丸淡醋汤下 
一方香附一斤艾叶四两当归二两制同名艾附丸严氏抑气散治妇人气盛于血变生诸证头晕 
膈满 
香附(四两) 茯神 甘草(炙各一两) 陈皮(二两) 
上为末每二钱食前沸汤调下 
按此方主于气煮附丸则气中之血药也然气郁甚者宜于气证门选用不必拘此 
东垣益胃升阳汤治妇人经候不调或血脱后脉弱食少水泄日三二行 
黄 (二钱) 人参 甘草(炙) 当归身 陈皮(各一钱) 白术(三钱) 升麻 柴胡(各 
半钱) 炒曲(一钱半) 黄芩(半钱秋去之) 
上 咀每半两水煎腹痛加芍药 
补中益气汤治妇人室女经候不调脉微食少体倦或热 
方见热门 
按此二方气血之药血脱益气之大法也 
绀珠正气天香汤治妇人一切气气上凑心心胸攻筑胁肋刺痛月水不调 
台乌药(二钱) 香附子(八钱) 陈皮 苏叶(各一钱) 干姜(半钱) 
上 咀每七八钱水煎服 
谨按妇人经病多有因于七情六郁致者故集以上例以备其义大抵气行不失其常则经血亦行 
也 

卷四十九妇人治法
通经之剂
属性:良方通经丸治妇人室女经候不通脐腹疼痛或成血瘕 
川椒(炒) 蓬术 干漆(炒) 当归(一钱半) 青皮 干姜 大黄 桃仁(炒) 川乌 桂 
心(各一钱) 
上为末将一半用米醋熬成膏和余药成剂臼中杵之丸如梧子大阴干每三五十丸醋汤下 
严氏方无川乌有红花 
加味四物汤(严氏名六合汤)治妇室经事不行腹中结块疼痛腰痛 
本方加桂蓬术(各等分) 
上 咀每四钱水煎服 
红花当归散治妇人血脏虚竭或积瘀血经候不行时作腹痛腰胯重疼小腹坚硬及室女经不通 
红花 当归尾 紫葳 牛膝 甘草 苏木(锉各三两) 白芷 桂心(各一两半) 赤芍( 
九两) 刘寄奴(五两) 
上为细末空心热酒调三钱一名凌霄花散 
桂枝桃仁汤治经不通绕脐寒疝痛其脉沉紧此由寒客于血室血凝不行 
桂枝 芍药 生地黄(各二两) 桃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入姜枣 
地黄通经丸治经不行结积成块脐下如覆杯 
熟地黄(三两) 虻虫(去头足炒) 水蛭(糯米炒) 桃仁(各五十个)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酒下五丸未知加至七丸 
严氏琥珀散治妇人室女月事凝滞腹胁胀痛及血逆攻心眩晕不省 
刘奇奴 牡丹皮 熟地黄 玄胡索 乌药 赤芍 莪术 三棱 当归 桂心(各一两) 
上用前五味用乌豆一升生姜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豆烂为度焙干入后五味同为细末每服 
二钱用温酒调服空心食前 
戴人玉烛散治经候不通腹胀或痛 
四物汤对调胃承气汤 
上 咀水煎服 
按以上诸方并出厥阴例药也然有本于气虚气郁血虚痰积等因不同宜于前调经理气诸方内 
选用治崩漏之剂 
生地黄散治经漏下血脉虚洪经水紫黑 
方见血证门 
简易黄芩汤治崩中下血阳乘阴经水沸溢 
黄芩 不以多少 
上为末每一二钱烧秤锤淬酒调下 
按此二方治热之剂也 
一法用此味治天癸当住每月却行或过多不止出瑞竹堂方名芩心丸 
伏龙肝散治气血劳伤冲任经虚血非时崩下脐腹冷痛脉迟弱食少或赤白带下 
伏龙肝 赤石脂 麦门冬(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川芎(三两) 当归 干姜(七钱半) 
桂(半两) 艾叶(三两) 熟地黄(二两) 
上件为粗末每四钱入枣煎 
按此治寒例药补血固虚之剂也 
备金散治妇室血崩不止 
香附子(四两炒) 当归尾(一两二钱) 五灵脂(一两炒) 
上为末每五钱淡醋汤调空心食前服一方只用香附一味 
澹寮茯苓补心汤治妇人亡血过多或气逆心闷 
四物汤(一分半) 参苏饮(三分) 
上 咀入姜煎 
按以上方理气补荣之剂也 
良方缩砂散治血崩 
新缩砂不以多少瓦上炒香为细末米饮调下三钱 
五灵脂散治血山崩不止 
灵脂十两水煎去滓澄清再煎成膏入神曲二两和丸如梧子大每三二十丸温酒下 
荆芥散治崩中不止 
用此一味于麻油灯上烧焦为末每三钱童便调下 
瑞竹堂方蒲黄散治崩中不能止 
破故纸 蒲黄 千古锻石(各等分炒过) 
上为末每二三钱淡酒或淡醋汤调下 
按以上诸方皆劫剂也 
东垣升麻除湿汤治妇人女子漏下恶血月事不调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浆之物皆由饮食失节或 
劳伤形体或素有心气不足因饮食劳倦致令心火乘脾其脉缓而弦急按之洪大皆脾土受邪也 
柴胡 羌活 苍术 黄 (各一钱半) 防风 甘草(炙) 升麻 本(各一钱) 蔓荆子 
(七分) 独活 当归(各半钱) 
上 咀作一服水煎食前服 
凉血地黄汤治妇人血崩是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生地黄(半钱) 黄连 羌活 柴胡 防风(各二分) 黄柏 知母 升麻 本 细辛 
川芎(各二分) 甘草(一钱) 荆芥穗 蔓荆子 黄芩(各一分) 当归(半钱) 红花(少许) 
上 咀作一服水煎 
按以上二方升剂也经漏不止气血下陷非此不能治 
当归芍药汤治妇人经脉漏下不止其色鲜红或先因劳役脾胃虚损气短气逆自汗不止身热食 
懒大便或泄体倦无力 
黄 (一钱半) 白术 苍术 当归身 白芍(各一钱) 熟地黄(半钱) 甘草(炙) 生地 
黄(各三分) 陈皮(半钱) 柴胡(二分) 
上 咀作一服水煎 
按此补剂也 
治带下之剂 
千金方治带下脉数者 
枸杞根(一两) 生地黄(五钱) 
上二味酒煮一升至三合作一服 
按此治热例药也 
元戎六合汤治妇人赤白带下脉沉微腹痛或阴中痛 
四物汤(四两) 桂 附子(炒五钱) 
上 咀每五钱水煎食前服 
按此治寒之剂也 
宣明导水丸治湿热郁于下焦之分赤白带下不止躁热烦渴 
方见湿门 
按此治湿热之药下剂也 
严氏当归煎丸治赤白带下腹内疼痛不饮食羸瘦 
当归 赤芍(炒) 牡蛎( ) 熟地黄 阿胶(炒) 白芍(炒) 续断(酒浸各一两) 地榆 
(五钱) 
上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按此治血虚之剂润燥药也 
良方白芷散治赤白带下 
白芷(一两) 海螵蛸(二个烧) 胎发(一团 ) 
上为细末空心温酒调下二钱 
伏龙肝散治妇人赤白带下久患不瘥肌瘦黄瘁多困乏力 
棕榈(不以多少烧灰火然急以盆盖荫) 伏龙肝(于锅灶直下取炒令烟尽) 屋梁上尘(悬 
长者如无灶头虚空中有炒令烟尽) 
上三味等分碾和令停入龙脑麝香各少许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淡醋汤亦可患十年者半月可安 
按以上方皆劫剂也 
益母草散治赤白恶露下不止 
益母草开花时采阴干为细末空心温酒调二钱日三服 
东垣固真丸治白带久不止脐腹冷痛阴中亦然 
白石脂(一钱火烧赤) 干姜(炮四钱) 黄柏(酒制) 白芍(各一钱) 白龙骨(二钱) 柴 
胡(一钱) 当归身(二钱) 
上除石脂龙骨另研外同为细末水煮糊丸如桐子大每十丸食前煎水下 
按此寒热之剂又止涩药也 
桂附汤治白带腥臭多悲不乐大寒 
肉桂(一钱) 附子(三钱) 黄柏 知母 甘草(炙) 升麻(各半钱) 黄 (一钱半) 人 
参(七分) 
上 咀作一服水煎食前服 
按此补阳气极虚用黄柏等为引用又升降阴阳药也 
补经固真汤治白带下流不止始病崩中日久血少复亡其阳故白滑之物不止也 
柴胡 甘草 郁李仁(研) 黄芩(各一钱) 干姜(二钱) 橘皮(半钱) 人参(二钱) 白 
葵花(去萼一朵) 
上 咀水煎空心服 
按此补例药也 
卫生汤治带下不止脉微弱腹痛 
白芍(炒) 当归(各二两) 黄 (三两) 甘草(一两) 
上 咀或末每五钱水煎空心服下苦楝丸三十粒 
按此补血之剂也 
苦楝丸治赤白带下 
苦楝(碎酒浸) 茴香(炒) 当归(各等分) 
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五十丸空心酒下 
按此谓邪入小肠故用此燥丙药也 
酒煮当归丸治 疝白带下注香港脚腰以下如在冰雪中以火焙干浓衣盖其上犹寒冷不任寒之 
极者面白如枯鱼之象肌肉瘦削小便不止与白带常流不禁病甚者 
当归(一两) 茴香(半两) 良姜 附子(炮各七钱) 
以上四味 咀以好酒一升半煮至干再焙干 
炒黄盐 全蝎(各三钱) 丁香 苦楝 甘草(炙各半钱) 柴胡(二钱) 升麻 木香(各 
一钱) 玄胡索(四钱) 
上与前同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子大每五七十丸空心淡醋汤下忌酒湿面油腻物 
按此升阳胜湿之剂气血药也 
升阳燥湿汤治白带下阴户痛控心急痛身黄皮缓身重如山阴中如水 
防风 良姜 干姜 郁李仁 甘草(各一钱) 柴胡(一钱三分) 橘皮 黄芩(各半钱) 
白葵花(七朵) 
上 咀分作二服水煎空心服 
按此升散之剂也 
坐药胜阴丹 
三柰子 川乌头 大椒(各半钱) 柴胡 羌活(各二分) 全蝎(三个) 蒜(七分) 甘松 
(二分) 破故纸(八分与蒜同煮) 升麻 枯矾(各二分)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绵裹留系在外纳丸药于阴户内 
按此劫药也 
灸法 
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五分主月事不调带下崩中因产恶露不止统脐 痛灸五壮 
带脉二穴在季胁下一寸八分陷者宛宛中灸七壮主妇人月水不调及闭不通赤白带下气转运 
背引痛不可忍 
血海二穴在膝膑上内 白肉际二寸中治女子漏下恶血月事不调逆气腹胀灸三壮 
阴谷二穴在膝内辅骨后大筋下小筋上按之应手屈膝取之治妇人漏血不止腹胀满不得息小 
便黄如蛊膝如锥不得屈伸小腹引痛灸三壮 
关元一穴在脐下四寸主妇人带下瘕聚因产恶露不止断产下经冷可灸百壮 

卷四十九妇人治法
安胎之剂
属性:金匮方当归散妊娠宜常服之 
当归 黄芩 白芍 川芎(各一两) 白术(半两) 
上五味为末酒饮调服方寸七日二次 
按此方养血清热之剂也瘦人血少有热胎动不安数曾半产者难产者皆宜服之以清其源而无 
后患也 
千金茯苓半夏汤治妊娠恶阻心闷吐逆头眩四肢怠惰烦疼痰逆呕吐恶寒自汗黄瘦 
半夏(泡七次炒黄) 茯苓 熟地黄(各三两) 橘红 细辛 人参 芍药 紫苏 川芎( 
各二两) 苦梗 甘草(各半两) 
上 咀每四钱水煎空心服 
局方参橘散治妊娠三月恶阻吐逆不食或心虚烦闷 
橘皮 茯苓(各一两) 麦门冬 白术 浓朴(制) 甘草(炙各半两) 
上 咀每四钱入姜竹茹煎一方加人参名竹茹汤良方名人参橘皮汤 
良方胶艾汤治妊娠或因顿仆胎动不安腰腹疼痛或胎上抢心或去血腹痛 
胶(一斤炙) 艾叶(数茎) 指迷方加秦艽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阿胶散(严氏方作胶艾汤)不问妊娠月数深浅或顿仆或因毒药胎动不安腰痛腹满抢心短气 
熟地黄 艾叶 白芍 川芎 黄 阿胶 当归 甘草(炙各一两) 
上 咀每四钱入姜枣煎金匮方无黄 
佛手散治妊娠伤胎下血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上 咀水煎食前服 
安胎散治妊娠自高坠下或为重物所压触动胎气腹痛下血胃虚呕逆并宜服之 
缩砂(不以多少炒过) 
上为末每二钱用酒调服艾盐汤亦可 
简易方知母饮治妊娠心脾壅热咽膈渴苦烦闷多惊 
赤茯苓 黄芩 黄 (各三两) 知母 麦门冬 甘草(各二两) 
上 咀每四钱入桑白皮熟时再入竹沥些小服 
竹叶汤治妊娠心惊胆怯终日烦闷名曰子烦 
白茯苓(四两) 防风 麦门冬 黄芩(各三两) 
上 咀每四钱入竹叶五片水煎外台方有竹沥二合无叶一方有黄芩知母 
拔萃方枳壳汤治胎漏下血或因事下血 
枳壳(炒) 黄芩(各半两) 白术(一两) 
上为末每一钱白汤调下宣明方无枳壳 
二黄散治胎漏下血 
生地黄 熟地黄 
上为末煎白术枳壳汤调下二钱或钱半 
按良方论云妇人有子之后血蓄以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