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60-玉机微义 >

第6章

560-玉机微义-第6章

小说: 560-玉机微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皮 干姜 白术(各一两) 半夏(三两) 
上为末姜汁糊丸桐子大姜汤下二十丸 
局方温中化痰丸治停痰留饮 
青皮 良姜 干姜 陈皮 
上主治修合见本方 
局方丁香五套丸治脾胃虚弱不能宣行水谷故为痰饮结聚胸膈呕吐不食(方见本方) 
按以上诸方乃温胃燥湿治寒痰温里之药也若久痰凝滞内蕴湿热误服燥热多成吞酸膈噎等 
病用者审之 
发明半夏温肺汤治中脘痰水冷气心下汪洋嘈杂多唾清水胁胀不食此胃虚冷所致其脉沉弦 
细迟 
旋复花 细辛 桂心 人参 甘草 陈皮 桔梗 芍药 半夏(各半两) 赤茯苓(三分) 
上咀四钱姜七片煎 
丁香半夏丸治心下停饮冷痰 
槟榔(三分) 丁香 半夏(各一两) 细辛 干姜 人参(各半两) 
上细末姜汁糊为丸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机要姜桂丸治寒痰 
南星 半夏 官桂(各一两) 
上细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姜汤下 
按以上三方治寒燥痰温中散表寒之药也 

卷四痰饮治法
理气之剂
属性:局方四七汤治七情气郁结聚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并治中脘痞 
满痰涎 
壅盛上气喘急 
紫苏叶(二两) 浓朴(三两) 茯苓(四两) 半夏(五两) 
上锉生姜枣煎服 
百一选方三仙丸治中脘气滞痰涎不利 
南星 半夏(各五两用姜汁作面) 香附(五两) 
上末糊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姜汤下 
机要去香附加橘皮名玉粉丸治气痰 
指迷茯苓丸治中脘留伏痰饮臂痛难举 
半夏(二两) 茯苓(一两) 枳壳(炒半两) 风化硝(二钱半) 
上末姜汁糊丸姜汤下三十丸 
按以上三方用南星半夏所以胜痰而兼用诸气药即严氏顺气则痰自下之意然紫苏枳壳肺气 
药也浓朴脾胃气药也香附肝气药也随脏气而用不可不分 

卷四痰饮治法
降气坠痰温补之剂
属性:局方苏子降气汤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 
俞山人降气汤治同前 
黑锡丹治痰气壅盛上盛下虚心火炎炽肾水枯竭灵砂丹治上盛下虚痰涎壅盛此药最能镇坠 
升降阴阳(四方并见本方) 
按以上诸方并系类聚温热之药而出证皆云治上盛下虚气不升降夫所谓盛者即心火之炎虚 
者即 
肾水之弱火炎水弱则有升无降故津液涌而为痰涎于上今以金石丹药湿热香燥之药而欲补下焦 
之虚如抱薪救火尔若以为下焦阳虚而议治者亦非也夫阳火之虚则阴水必盛痰涎津液自然随气 
而降又何必用此药也 
金匮肾气丸治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方见补虚门) 
按仲景以肾虚有饮故用此补肾逐水以其中有泽泻茯苓故也而严氏以此方治肾虚寒而不能 
摄养 
肾水使邪水溢上多吐痰唾夫肾既虚寒则阳火必盛未审所录摄养肾水者何物耶夫肾水乃天一所 
生人之根蒂痰涎乃津液败浊而成岂可直指肾水不摄而邪水溢上耶若云肾水虚弱阴亏难降使津 
液败浊而为痰水故用此药于义则明白矣 
谨按痰病多生于湿故古方多用南星半夏之类然亦有所挟之邪故药有风寒暑湿之异又人身 
体 
有上下表里故在表者汗之在里者下之在上者涌之在下者分利之治饮之法可谓详矣或曰陈无择 
以大小青龙五苓承气为外因参苓八味参苏为内因十枣葶苈大小半夏控涎破饮为不内外因今吾 
子所编诸方意不侔此何也予曰大小青龙外因之表药五苓承气外因之里药也参苓八味内因之里 
药参苏饮内因之表药也十枣葶苈控涎破饮不内外因之下药也大小半夏不内外因和中药也彼以 
三因立论故叙药止以所因为主而不分其表里内外之异今予以表里内外分类诸方则难拘其所因 
也 

卷五滞下门
肠生死脉法
属性:内经曰肠 便血身热则死寒则生肠 下白沫脉沉则生浮则死肠 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滑 
大者生悬涩者死以脏期之又曰阴阳虚肠 死又曰泄而脱血脉实皆曰难治 
按此云生死亦是大概言之必须更兼证以详审之下同 
脉经云肠 下脓血脉沉小流连者生数疾且大有热者死又肠 筋挛其脉小细安静者生浮大 
紧者死 
严氏云凡下利之脉微小者生浮洪者难治肠 下脓血者脉宜滑大若弦急者死 

卷五滞下门
仲景治痢大法
属性:下痢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下痢手足厥冷无脉者灸 
之 
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 下痢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令自愈下痢脉数有微热汗出令自愈设脉紧 
为未解 下痢脉数而渴者令自愈设不瘥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下痢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下 
痢气蔽者当利其小便 下痢腹胀满身体疼痛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攻表宜桂枝汤 下 
痢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 下痢脉迟而滑者实也痢为未止急下之下痢脉反滑当有所去下 
之安 下痢不欲食有宿食者当下之 下痢腹满痛为寒实当下之 下痢腹坚者当下之 下痢谵 
语有燥屎当下之 下痢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急下之 下痢已瘥至其时复发者此为下未尽更 
下之安 下痢脉大浮弦下之当自愈 风寒下痢者不可下下后心下坚痛脉迟此为寒宜温之 下 
痢脉浮大此为虚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者因而肠鸣当温之 下痢脉迟紧痛未欲止当温之 
下痢心痛急当救里可与理中四逆附子辈 下痢大孔痛宜温之 
按丹溪曰仲景治痢可下者十法可温者五法或解表或利小便或待其自已区别易治难治不治 
之证至为详密但与泄痢衮同立论而未分今载于滞下门内故于泻痢条内不载宜于此通考焉 

卷五滞下门
东垣治痢法
属性:病机机要云后重则宜下腹痛则宜和身重则除湿脉弦则去风脓血稠粘以重剂竭之身冷自汗 
以毒 
药温之风邪内缩宜汗之惊溏为利当温之又云在外者发之在里者下之在上者涌之在下者竭之身 
表热者内疏之小便涩分利之又曰盛者和之去者送之至者止之兵法曰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之谓 
也 
秘藏云假令伤寒饮食 胀满而传飧泄者宜温热之剂以消导之伤湿热之物而成脓血者宜苦 
寒之 
剂以内疏之风邪下陷者升举之湿气内胜者分利之里急者下之后重者调之腹痛者和之洞泄肠鸣 
无力不及拈衣其脉弦细而弱者温之收之脓血稠粘至圊而不能便其脉洪大而有力者寒之下之 
按此分风寒湿热表里温补寒下等治至为切当学人尤宜熟玩但其里急后重腹痛之义未详今 
别论于下 

卷五滞下门
太阴受湿传肾为脓血痢
属性:机要云有太阴经受湿而为水泄虚滑身重微满不和谷味久则防变而为脓血脾经传肾谓之贼 
邪故难愈者若先利而后滑谓之微邪故易痊此皆脾土受湿之所为也 
再有风寒二证在泄痢条下 
论风寒暑湿皆能作痢 
陈无择云滞下之证内经所载血溢血泄血便注下古方则有清脓血近世呼为痢疾其实一也多 
由脾 
胃不和饮食过度停积于肠胃不能克化又为风寒暑湿之气干之故为此疾伤热则赤伤冷则白伤风 
则纯下清血伤湿则下如豆汁冷热交并赤白兼下治法当先用通利之药疏涤脏腑 
严氏云以巴豆等剂推其积热后辨以冷热风湿之证用药调治热赤者清之冷白者温之伤风而 
下清 
血者则祛逐之伤湿而下豆汁者分利之冷热相并温凉以调之仍须先调胃气切不可骤用罂粟诃子 
之药止之涩之使停滞不泄多致危殆 
按赤白分冷热之说河间论之甚详其云风下清血湿下豆羹汁者盖谓风喜伤肝肝主血故下清 
血者 
为风也湿喜伤脾脾胃为五谷之海无物不受常兼四脏盖豆汁之色如五色之相杂故下豆羹汁者为 
湿也又云治法当先通利此迎而夺之之义若有虚者亦宜审之使果有积滞在肠胃者方所当通利然 
严氏谓巴豆等药使用之于伤冷物则可若用之于热者为害非轻又云风则祛逐所谓祛逐者果何法 
何药与若以邪气当祛逐则岂独于风而寒湿热为不可耶此又失于明白 

卷五滞下门
论滞下分三因
属性:陈无择云古方风停肤腠下瘀血或下鲜血湿毒下如豆羹汁皆外所因之明文也古方有五泄因 
脏气 
郁结随其所发使利脓血作青黄赤白黑色一一不同即内所因也又饮食冷热酒醴醯醢纵情恣欲房 
室致伤精血肠胃粘溢久积冷热遂成毒痢皆不内外因治之先推其岁运以平其外察其郁结以调其 
内审其所伤以治不内外条然明白不致妄投也 
按此所分三因治法其理甚当但外因六淫所伤者古方用药则多有之内因脏气郁结与夫饮食 
房劳 
而得者诸方则未之见也凡三因所伤皆能干犯肠胃而为痢今陈无择立论有三因之分而用药无三 
因之别此又所当分而治者失于开示焉 

卷五滞下门
时疫作痢
属性:大全良方云有一方一家之内上下传染长幼相似是疫毒痢也治法虽当察运气之相胜亦不可 
狎泥当先察其虚实冷热首用败毒散加人参甘草陈皮随证用之 
按时疫作痢岁常有之其谓当察其运气之相胜与病冷热虚实之不同诚为确论盖欲学人知五 
运六 
气有太过不及胜负之不同以分风寒暑湿燥火为病而平治之也然首专用败毒散之义何其自狎泥 
也 

卷五滞下门
论食毒作痢
属性:陈无择云饮服冷热酒醴醯醢肠胃粘溢久积冷热遂成毒痢 
严用和云或有饮服冷酒寒物房室劳伤精血而成久毒痢则宜化毒以保卫之 
按人之饮食过伤恣食辛热寒冷之物皆能致伤肠胃肠胃一伤不能运化传送遂蓄积停滞而为 
痢经 
日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 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是也治法当先消化 
食毒或可攻伐然后随寒热温凉以调之此二论本诸内经而世所未言者也 

卷五滞下门
论里急后重
属性:病机云里急后重脉大而洪实为里热甚而闭是有物结坠也若脉浮大甚不宜下虽里急后重 
而脉 
沉细弱者谓寒在内而气散也可温养自愈里急后重闭者大肠经气不宣通也宜加槟榔木香宣通其 
气原病式云下迫后重里急窘迫急痛也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故也 
按里急者窘迫急痛是也后重者大肠坠重而下也夫里急后重其证不一有因火热者所谓火性 
急速 
而能燥物是也有因气滞此大肠经气壅而不宣通也有因积滞壅盛者是有物结坠也有气虚者此大 
肠气降而不能升也有血虚者所谓虚坐努责是也治法火热者寒之清之气滞者调之积滞者去之气 
虚而降者升之举之血虚者补之各察其所因也切观前论未为详尽 

卷五滞下门
论泄痢而呕
属性:病机云如痢或泄而呕者胃中气不和也上焦不和治以生姜橘皮中焦不和治以芍药当归桂茯 
苓下焦不和而寒治以轻热甚以重热药 
按此云泄痢而呕谓胃气不和所致盖亦有胃中火逆冲上而呕者有胃虚而呕者有积滞毒瓦斯上 
攻而呕者有阴虚而呕者岂可一于胃气之不和而不他及耶 

卷五滞下门
论泄痢腹痛
属性:机要云腹痛者和之如发热恶寒腹不痛药加黄芩为主腹痛甚者加当归倍芍药 
按泄痢腹痛其证甚多皆因内气郁结不行所致理宜行气散郁为先然亦有挟寒有挟火热者有 
因积 
滞者有血虚者又宜随证处治为当也今机要云和之一字总言之耳盖加当归倍芍药之法惟血虚可 
用 

卷五滞下门
论禁口痢
属性:百一选方云禁口痢是毒瓦斯上冲心肺所致用石莲肉以通心气 
按痢而能食知胃未病也若脾胃湿热之毒熏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闭塞而成禁口之证理宜除 
胃口 
之邪热而此云毒瓦斯上冲心肺其毒不知指何者之邪然亦有脾胃虚而得者亦有误服利剂药毒犯胃 
者又有服涩热之剂太早而邪气闭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