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60-玉机微义 >

第36章

560-玉机微义-第36章

小说: 560-玉机微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故有精神气血不足则病真脉散乱则死者皆由平日摄养之过与不及动止之不逾常度也经云出 
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然房劳甚则精血竭而神无所根据气无所附则忽致暴绝也窃尝 
第究先哲经义济生微旨益气之补肺补精之滋肾皆滋其化源也盖人之精血而常不足加之数夺其 
真资化失则荣气乃虚虚则卫气不固精亦滑夺肾气竭而阴微不能与胃气上升以接清阳之气故病 
多头重或痛气弱而食少元气下陷脉即微弱外散欲绝而虚洪或见损脉此实元精不足之所致非有 
外感贼邪之病也 

卷十九虚损门
论形气不足有余用补泻法
属性:东垣曰黄帝云形气之逆顺奈何岐伯曰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 形气有余病气 
不足 
急补之 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 
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此谓阴阳俱有余也急泻其邪调其虚 
实故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 
按释云圣人垂慈仁之心已详矣不合立言诚恐市井庄农山野间不知文理故以俚语开解之云 
但病 
来潮作之时病气精神增添者是为病气有余乃邪气腾也急泻之以寒凉酸苦之剂若病来潮作之时 
神气困弱者为病气不足乃真气不足也急补之以辛甘温热之剂不问形气有余并不足只取病气有 
余不足也不足者补之有余者泻之 
夫形气者气谓口鼻中喘息也形谓皮肉筋骨血脉也形胜者为有余消瘦者为不足其气者审口 
鼻中 
气劳役如故为气有余也若喘息气促气短或不足以息者为不足故曰形气也乃人之身形中气血也 
当补当泻令不在于此只在病势潮作之时病气增加者是邪气胜也急当泻之如潮作之时精神困弱 
语言无力及懒语者是真气不足急当补之若病患形气不足病来潮作之时病气亦不足此乃阴阳俱 
不足也禁用针宜补之以甘药不可以尽剂不已脐下一寸五分气海穴取之 

卷十九虚损门
论无病好补之误
属性:子和曰人之好补者有无病而补有有病而补或咨之庸医或问诸游客庸医以要用相求故所论 
者轻 
轻之则草木而已草木则苁蓉牛膝巴戟菟丝之类游客以好名自高故所论者重重之则金石而已金 
石则丹砂起石硫黄之类吾不知此为补也而补何脏乎以为补心耶而心为丁火其经则手少阴热则 
疮疡之类生矣以为补肝耶肝为乙木其经则足厥阴热则掉眩之类生矣脾为己土而经则足太阴以 
热补之则病肿满肺为辛金而经则手太阴以热补之病愤郁心不可补肝不可补脾不可补肺不可补 
莫非为补肾乎人皆知肾为癸水而不知其经则子午君火焉补肾之火火得热而益炽补肾之水水得 
热而益涸既炽其火又涸其水上接于心之丁火火独用事肝不得以制脾土肺金不得以制肝木五脏 
之极传而之六腑六腑之极遍而之三焦则百病交起万疾俱生小不足言大则可惧不宜则中不中则 
暴喑而死矣以为无病而补之者所得也且如有病而补之者呕而补吐而补泄而补痢而补疟而补咳 
而补劳而补产而补呕吐则和胃丸丁沉煎泻痢豆蔻丸御米壳散咳嗽则宁神散劳不桂附则山药产 
不乌金则黑神吾不知此为补果何意耶殊不知呕得热而愈酸吐得热而愈暴泄得热而清浊不分痢 
得热而休息继至疟得热而进不能退咳得热而湿不能除劳得热而火益烦产得热而血愈崩盖如是 
而死者八九生者一二死者枉生者幸幸而一生憔悴之态人之所不堪大抵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是则补之义也阳有余而阴不足则当损阳而补阴阴有余而阳不足则当损阴而补阳热则芒硝大黄 
损阳而补阴也寒则干姜附子损阴而补阳也岂可以热药云乎哉而寒药亦有补之义也经曰因其盛 
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此之谓也 
谨按仲景论伤寒脉结代为血气虚衰不能相续而用炙甘草汤实补虚之法也殊无常补之例后 
世俗 
往往例用常补故子和极论其弊善莫大矣但所言大黄芒硝损阳而补阴是指仲景所谓阴阳虚盛之 
意非补不足之法也学人当审东垣丹溪之论则可以扩充矣 
又曰人知补之为利而不知补之为害也论补者盖有六法平补峻补温补寒补筋力之补房室之 
补以 
人参黄 之类为平补以附子硫黄之类为峻补以豆蔻官桂之类为温补以天门冬五加皮之类为寒 
补以巴戟苁蓉之类为筋力之补以石燕海马起石丹砂之类为房室之补此六者近代之所谓补者也 
若施之治病非徒功效疏阔至其害不可胜言难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此言肝木实而肺 
金虚泻心火补肾水也以此论之前所谓六补者了不相涉试举补之所以 为害者皆温补之罪也内 
经虽言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气属阳天之所以食人者血属阴地之所以食人者戒 
乎偏胜非便以温为热也又若经曰损者补之劳者温之此温乃温存之温也岂以温为热哉又如虚则 
补 
其母实则泻其子者此欲权衡之得其平也又乌在燔针壮火炼石烧砒硫姜乌附然后为补哉所 
谓平补者使阴阳两停是已奈时人往往恶寒喜温甘受酷烈之毒虽死而不悔也可胜叹哉 
宝鉴曰谚云无病服药如壁里安柱此无稽之说为害甚大夫天之生物五味备焉食之以调五脏 
过则 
生疾至于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食之补精补气倘用之不时食之不节犹 
或生疾况药乃攻邪之物无病而可服哉圣济经云彼修真者弊于补养轻饵金石药阳剂刚胜病起则 
天癸竭而荣涸阴剂柔胜病生则真火微而卫散一味偏胜一脏偏伤安得不病唐孙思邈言药势有 
所 
偏助令人脏气不平裴 谏宪宗曰夫药以攻疾非朝夕常用之物况金石性酷烈有毒又加炼以火气 
非人五脏所能禁至于张皋谏穆宗也亦谓神虑清则血气和嗜欲多而疾 作夫药以攻疾无疾不 
可 
饵也故昌黎伯铭李子之墓曰余不知服食说起自何世杀人不可计而世慕尚之益至此其惑也今直 
取目见亲与之游而以药败者六七公以为世诚今复取目见者三四人皆无故求益生之祥病反生焉 
或至丧身壁里安柱果何如哉且夫高堂大厦梁楝安墓址固坏涂毁 柱于壁中甚不近人情洁古老 
人云无病服药乃无事生事此诚不易之论人之养身幸而五脏安泰六腑和平谨于摄生春夏奉以养 
生之道秋冬奉以收藏之理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少思寡欲恬澹虚无精神内守不药之药也噫前人既 
往不可咎矣后人其鉴焉 
谨按近世俗谓壁里安柱为安鼠安鼠则必致穿坏垣壁矣此无病服药致无事生事斯为近理然 
亦必古人之深戒也后世俗因为柱字之语说尔不然则因有所化之矣 

卷十九虚损门
论局方用诸热药补虚之失
属性:丹溪曰虚者补而养之局方何例用辛香燥热之剂以火济火不无实实虚虚之祸若曰菟丝子丸 
之治 
肾虚金钗石斛丸之治气不足茴香丸之治脏虚冷玉霜丸之治气虚养正丹之治诸虚朴附丸之治脾 
虚弱按气丹之治真元虚四神丹之治五脏虚苁蓉大补丸之治元脏虚钟乳白泽丸之治诸虚三健汤 
之治气不足甚者内聚丹剂悉曰补脾胃补肾补五脏补真气而方各条下曰口苦面黄曰气促喘急口 
淡曰舌涩曰噫酸曰舌干曰溺数曰水道涩痛曰唇口干燥等证悉是明具热论如何类聚燥热而谓可 
以健脾温胃而滋肾补气乎又骨碎补丸治肝肾风虚乳香宣经丸治体虚换腿丸治足三阴经虚或因 
感 
风而虚或因虚而感寒既曰体虚肝肾虚足三阴经虚病非轻小理宜补养而自然铜半夏威灵仙荆芥 
地龙川楝乌药防风牵牛灵脂草乌羌活石南天麻南星槟榔等疏通燥疾之药俱补剂之大半果何以 
补虚乎地仙丹既曰补肾而滋补之药与 燥走窜之药相半用之肾恶燥而谓可以补肾乎借曰足少 
阴经非附子辈不能自达八味丸仲景肾经药也八两地黄以一两附子佐之观此则是非可得而定矣 

卷十九虚损治法
调理之剂
属性:金匮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诸脉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人梦交 
桂枝 白芍 生姜(各三钱) 甘草(一钱) 大枣(一枚) 龙骨 牡蛎(各三钱) 
上 咀水煎食前服 
小建中汤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桂枝 甘草(炙各三钱) 大枣(二枚) 白芍 生姜(二钱) 阿胶(炒一合) 
上 咀水煎 
黄 建中汤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前方加黄 (二钱) 
炙甘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甘草(二钱炙) 桂枝 生姜(各一钱半) 麦门冬(一合) 麻子仁(一合) 人参 阿胶( 
各一钱) 大枣(二枚) 生地黄(三钱) 
上 咀水煎入酒些小日作三四料服 
局方人参养荣汤 
方见热门 
按以上诸方并太阳例药也 
十味人参散 
人参黄 散 
东垣补中益气汤 
方并见热门 
益胃升阳汤血脱益气古圣人之法也先补胃气以助生发之气故曰阳生阴长诸甘药为之先务 
举世皆以为补气殊不知甘能生血此阳生阴长之理故先理胃气人之身内谷为宝 
前方加炒曲(一钱半) 生黄芩(泻盛暑之伏庚金肺逆每服少许秋凉去之) 
上 咀水煎 
按以上诸方并少阳例药也东垣云表虚用桂枝黄 里虚用人参芍药以上方有兼用者治表里 
俱虚 
也然观其法有辛温甘温甘寒主治之别苦寒酸苦之佐升降奇耦之意皆异者盖虚中有兼寒兼热或 
气虚血虚阴阳气血俱不足或阴虚阳虚虚脱与夫 
胃气下陷精神不足等因不同故也用者当细分之补气之剂 
严氏 附汤治气虚阳弱虚汗不止肢体倦怠 
黄 (蜜炙) 附子(炮等分) 
上咀每四钱加生姜煎 
参附汤治真阳不足上气喘急自汗盗汗气短头晕 
人参(半两)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 
上咀分作三服加生姜煎 
按此二方少阴例药也 
四君子汤治肺损皮聚而毛落宜此益气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上 咀水煎服 
济生茯神汤治脉虚极或咳则心痛喉仲介或肿 
茯神 人参 远志 通草 麦门冬 黄 桔梗 甘草(等分) 
上 咀每半两入姜煎 
瑞竹堂补气汤治气虚脉浮而软怔忡无力自汗 
黄 (三两蜜水拌炒) 人参 甘草(炙各半两) 麦门冬(去心) 桔梗(炒各一两) 
上 咀每四钱水煎入姜三片三因方名润神散 
按此三方手太阴少阴药也 

卷十九虚损治法
补血之剂
属性:四物汤滋荣血不足 
方见妇人门 
当归补血汤 
方见热门 
按此二方滋荣气药也 
丹溪大补丸降阴火补肾水 
黄柏(炒褐色) 知母(酒浸炒各四两) 熟地黄(酒蒸) 败龟板(酥炙黄为末各六两) 
上为末猪脊髓和炼蜜丸如桐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补阴丸 
黄柏(半斤盐酒炒) 知母(酒浸炒) 熟地黄(各三两) 败龟板(四两酒浸炙) 白芍(炒) 
陈皮 牛膝(各二两) 锁阳 当归(各一两半) 虎骨(一两酒浸酥炙) 
上为末酒煮羊肉丸如桐子大每五六十丸盐汤下冬加干姜半两 
按此二方滋阳之药也 

卷十九虚损治法
补气血之剂
属性:局方十全大补汤治心肺损及胃损饮食不为肌肤 
方见热门 
十四味建中汤治荣卫失调血气不足劳损形体瘦弱短气嗜卧 
当归 白芍 白术 麦门冬 黄 甘草(炙) 苁蓉 人参 川芎 官桂 半夏 熟地 
黄茯苓(各半钱) 附子(三分) 
上 咀作一服入姜枣煎食前服 
按此并手足三阴药也 
养气丹治诸虚百损真阳不固上实下虚气不升降一切体弱气虚之人 
禹余粮石 紫石英 赤石脂 代赭石 磁石 以上各 法见局方 
附子(二两) 肉苁蓉(一两半) 当归 茴香 破故纸 木香 肉桂 巴戟 肉豆蔻 丁 
香 
山药 鹿茸 白茯苓 沉香 远志(并制) 乳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