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60-玉机微义 >

第14章

560-玉机微义-第14章

小说: 560-玉机微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耗散阳无所附遂致浮散于肌表之间而恶热也实非有热当作阴虚治之而用补养之法可也或曰 
恶寒非寒宜用寒药恶热非热宜用补药甚骇耳目明示我治之之法可乎予曰进士周本道年逾三十 
得恶寒病服附子百数而病甚求予治诊其脉弦而似缓予以江茶入姜汁香油些小吐痰一升许病减 
大半又与防风通圣散去硝黄加地黄当归百余帖而安周甚喜予曰未也燥热已多血伤亦深须食淡 
以养胃内观以养神则水可生火可降也不从吾言附毒必发彼勇于仕进一切将外不守戒忌予曰若 
多与补血凉药亦可稍安内外不静肾水不生附毒必发病安之后官于婺城巡夜冒寒非附子不可以 
疗而性怕生姜只得以猪腰作片煮附子与三帖而安予曰可急归知其附毒易发彼以为迂半年后果 
发背而死又司丞叔平生脚自踝以下常觉热冬不可加绵于上常自言曰我资禀壮不怕冷予曰此足 
三阴之虚宜早断欲事以补养阴血庶乎可免笑而不答年才五十患痿半年而死观此二人治法或可 
知矣或曰伤寒病恶寒恶热者亦若是耶予曰若病伤寒者自外入内先贤言之详矣愚奚庸赘 
谨按东垣曰发热恶热大渴不止烦躁肌热不欲近衣其脉洪大按之无力者或无目痛鼻干者非 
白虎 
汤证也此血虚发躁当以当归补血汤主之又有火郁而热者如不能食而热自汗气短者虚也以甘寒 
之剂泻热补气非如能食而热口舌干燥大便难者以辛苦大寒之剂下之泻热补水之比当细分之不 
可概论与以上皆宜参考如言烦躁虚烦亦与实烦不同如伤寒烦者为真阳内郁阴中伏阳之证与阴 
虚躁热病本亦异 

卷九热门(发热附)
虚中有热宜灸论
属性:卫生宝鉴云奥屯周乡之子年二十三病发热肌热消瘦四肢困倦嗜卧盗汗大便溏多不思饮食 
肠鸣 
舌不知味懒于言语时来时去近半载其脉浮数按之无力正应脉诀云脏中积冷荣中热欲得精要补 
虚先灸中脘引清气上行肥腠理又灸气海穴乃生发元气滋荣百脉灸三里助胃气撤上热使下于阴 
分以甘寒之剂泻热火佐以甘温养其中气又食粳米羊肉之类固其胃气以慎言语节饮食至数月病 
减得平复 
按此证治乃阳虚而胃气不足阴阳不升降致发热者宜灸之以助阳药以甘寒泻血中之大热又 
非止阴虚之例也 

卷九热门(发热附)
论骨蒸劳热用吐下法
属性:子和曰皮肤枯干痰涎稠粘四肢疼痛面赤唇干烦躁睡卧不宁或时喘咳饮食少味困弱无力虚 
汗黄 
瘦等证先以茶调散轻涌讫次以导水禹功轻泻药三两行后服柴胡饮子桂苓甘露饮搜风丸白术调中 
汤人参散之类量虚实用之如咯血吐血便血此亡血也并不宜吐吐则神昏不可峻服热药大忌炙爆 
酒面宜食疏菜水水凉物亦慎不可过忌则胃口闭形瘦脉大乃死候也诸劳仿此 
谨按一切病候必凭脉验证施治则自切当也详以上劳热未必不兼阴阳两虚湿热自甚或阴虚 
或劳 
伤形气或脾胃虚损为热之证吐去痰涎及开提郁陷之气次以调养之法治之犹可若便利与禹功导 
水重峻之剂吾恐实实虚虚不善用而药之太过多致杀人且如积热蓄热有余之证非汗吐下法则不 
能已者不善用而药之不及亦致误人矣当必凭脉验证施治庶不致药有太过不及之失 

卷九热门(发热附)
论虚热发汗之误
属性:东垣曰仲景论内外不足发热自汗之证大禁发汗若饮食劳倦杂病发热自汗表虚之证认作有 
余便用麻黄发之汗大出则表益虚也 
谨按仲景论伤寒分例不可发汗者三十余条至一证有二禁者若寒热有血弱气虚者也况杂病 
乎然误则致逆为祸至速所谓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矣 

卷九热门(发热附)
论阴盛格阳身热治例
属性:东垣云冯内翰之侄栎同病伤寒目赤而烦渴脉息七八至按之不鼓击经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 
诸阳皆然此阴盛格阳于外非热也与姜附之剂汗出而愈(详见试效方) 
按此与王海藏治狂言发斑身热脉沉细阴证例同东垣又有治脚膝痿弱下尻臀皆冷阴汗臊臭 
精滑 
不固脉沉数有力为火郁于内逼阴向外为阳盛拒阴用苦寒药下之者此水火征兆之微脉证治例之 
妙王太仆曰纪于水火余气可知因并录之以劝 

卷九热门(发热附)
论诸发热病本不同
属性:此事难知曰一身尽热先太阳也从外而之内者先无形也为外伤 
谨按仲景论伤寒证例三阴俱有发热但微甚不同赵氏曰论中三阳皆有发热如少阴二证外又 
有吐 
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少阴病一身手足尽热以热在膀胱必便血少阴病四逆散中用柴胡亦 
有治发热意又厥阴病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欲愈面赤身微热为郁冒 
呕而发热小柴胡与夫太阴病中风四肢烦疼是三阴皆有发热明矣但寒伤阴经发热则为逆 
手足不和两胁俱热如火先少阳也从内而之外者先有形也为内伤 
内经曰人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搏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 
溺赤也 
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入六腑则身热不得卧上为喘呼 
活人书曰伤食令人头痛脉数发热但左手人迎脉平和身不疼痛是也 
难知曰脉人迎气口俱紧盛或举按皆实大发热而恶寒腹不和而口液此内外俱伤也 
按以上辨内伤外感(详见内伤门) 
内经曰身热脉弦数战栗而不恶寒者瘅疟也 
要略曰发热身疼而身如熏黄者湿也 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 汗出而身热者 
风也 
活人书云中脘有痰令人憎寒发热恶风自汗寸口脉浮胸痞满有类伤寒但头不痛项不强为异 
孙尚云虚烦与伤寒相似身热脉不浮紧不恶寒但热而烦或不烦头不痛 香港脚为病大便坚脚 
膝肿痛两胫或有肿满或枯细者方其发时亦有发热憎寒呕恶似伤寒证也 
难经曰发热恶寒脉来浮数者温病也身热头疼自汗多眠阳脉浮滑阴脉濡弱者风温也 

卷九热门(发热附)
伤寒论曰脉虚身热得之伤暑
属性:东垣云四肢发热者或口干舌干咽干盖心生大小肠生热火热来乘主位乃湿热相合故烦躁闷 
乱也 
四肢者脾土也火乘之故四肢发热也 或身体沉重走注疼痛盖湿热相搏而风热郁而不得伸也 
谨按诸病表热有相类则脉气病本之不同也因类以上诸例是故仲景论伤寒卒病发热而恶寒 
者发 
于阳也其脉浮紧而涩为风寒客于荣卫之中也分六经传变脉证至二百余例有因坏误所致及温疟 
风温温疫等证皆冬伤于寒发为诸脉证之变此伤寒论之所以作也河间刘守真论热病因阳气怫郁 
而为热或郁结转甚而恶寒所谓亢则害承乃制阳拯反似阴与伤寒皆相类此原病式之所以作也东 
垣李明之论内伤脾胃之证始得之多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 
寒而生寒热与外感伤寒多相似此脾胃论之所以作也斯三君子之论本推明内经病机之旨条热证 
标本之不同勿视此以为彼也然学人不审其义而各为专门是以丹溪朱先生曰学先仲景书者以伤 
寒为主恐误内伤作外感先东垣书者以胃气为主恐误外感为内伤先河间书者以热为主恐误以寒 
为热不若先主于内经则自然活泼泼地盖内经之义则精而博者也然则微三君子之论又何由知经 
义之积隐乎但不审其义而各为专门者视此以为彼误人多矣吁丹溪之旨微哉切观仲景之法必凭 
脉验证施治变化无穷深合内经之旨如寒邪在表以辛温之药汗之在里以辛热之药温之传变在半 
表里者以甘寒之药和解之传变入里者以苦寒之药下之凉剂亦未尝委而不用也大抵固凭脉验证 
以自通变不可执论专方如此矧人身之病有水火征兆之微若王太仆曰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发昼 
见时节而动是无火也是例固河间论亢则害承乃制病式亦庶几矣丹溪更有论阴阳为恶寒非寒恶 
热非热者因人身之病水火征兆幽显莫测先哲推论亦且至矣然仲景论伤寒脉法亦未尝不引杂病 
河间论热证脉法而且未详学人能本仲景参叔和脉法自辨内伤外感之分殊如王海藏曰仲景言弦 
涩为阴叔和言弦涩为阳虽有阴阳之别则不离诸数为热诸迟为寒仲景叔和言本两途非相违背合 
而论之皆是也仲景所言伤寒自外从气而入以弦脉为阴邪从外入先太阳也叔和所言杂病自内从 
血而出以弦脉为阳病自内生先少阳也如此则形证有相类脉气病本之不同学人审是则自然通变 
不致视此以为彼拘于执论专方而已也 

卷九热证治法
发表之剂
属性:易简参苏饮治感冒发热头痛或因痰饮凝积为热状似伤寒者 
前胡 人参 紫苏 干葛 半夏 茯苓(各三分) 枳壳 陈皮 甘草 桔梗 木香(各 
半钱) 
上 咀生姜五片水煎服 
人参败毒散(方见咳门) 
按此二方足少阳柴胡例药 
参苏饮解见痰饮门 
局方柴胡升麻汤治发热头痛恶风体疼鼻寒咽干痰盛方见伤风门 
按此足少阳阳明手太阴药也 
葛根解肌汤治发热恶寒头痛项强伤寒温病 
葛根(四钱) 桂(一钱) 黄芩 甘草 白芍(各二钱) 麻黄(三钱) 
上 咀入姜枣煎 
按此足太阳阳明太阴药也 
知母葛根汤治身热头痛风温温毒证 
知母(一钱半) 葛根(四钱) 石膏(三钱) 甘草 木香 升麻 黄芩 南星 人参 防 
风杏仁 川芎 羌活(各一钱) 葳蕤(二钱半) 麻黄(二钱) 
上 咀作二服入姜煎 
按此足太阳阳明手太阴药也以上三方并足太阳例 
河间六神通解散治发热头痛发渴身疼脉洪无汗 
麻黄(二钱) 甘草(三钱) 石膏 滑石 黄芩(各四钱) 苍术(八钱) 
上 咀入姜葱煎 
按此足三阳手足太阴药也出太阳例 
易老九味羌活汤治发热恶寒无汗或自汗头痛项强或伤风见寒脉伤寒见风脉并宜服之 
羌活 防风 苍术(各一钱半)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 细辛(一钱) 
上 咀水煎 
按此足太阳阳明三阴药也 
易老云经曰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若瘥失则其变不可胜言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阳 
禁忌为解利神方非独活杂病药也 
谨按仲景论伤寒发表药分六经及解肌可刺诸法盖恐药致误变逆慎之至也今集以上诸方皆 
伤寒 
表药之变法宜详审脉证而择用之然易老九味河间通解意虽不同务在药证相对名实相符方可行 
之否则犯禁致逆及失其立法之意也是以许文正公曰近世论医有主河间刘氏者有主易老张氏者 
张氏用药根据准四时阴阳升降而增损之正内经四气调神之义医而不知此妄行也刘氏用药务在推 
陈致新不使少有怫郁正造化新新不停之义医而不知此无术也然而主张氏者或未尽张氏之妙则 
瞑眩之剂终莫敢投至失几后时而不救者多矣主刘氏者或未悉刘氏之蕴则劫效目前阴损正气遗 
祸于后日者多矣能用二家之长而无二家之弊则治庶几乎于此二方制法可见大抵学人当于经论 
中求之知其所主不可偏执于一家而已 

卷九热证治法
攻里之剂
属性:宣明三乙承气汤治脏腑积热痞满燥实坚胀 
甘草 枳实 浓朴 大黄 芒硝 
上 咀入姜煎 
按此足阳明例药也发明曰汉张仲景作伤寒论为邪自外入传于胃者谓之入腑腑之为言聚也胃为 
水谷之海荣卫之源水谷会聚变化而为荣卫邪气入胃则胃中之气菀滞糟粕秘结而为实实则泻之 
人所共知如缓急轻重之剂则临时消息焉不恶寒反恶热发渴谵语腹满而喘手足 然汗出者急下 
之宜大承气汤如邪气未深恐有燥屎少服小承气汤试之腹中转失气者有燥屎也乃可攻之不转失 
气者初硬后溏尚未可攻攻之则腹满不能食若腹满不通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如发汗后 
不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