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60-玉机微义 >

第12章

560-玉机微义-第12章

小说: 560-玉机微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八咳嗽治法
治风之剂
属性:局方消风百解散治咳嗽声重身热头疼 
按此手太阴阳明药也 
金沸草散治咳因感风寒头痛声重(方并见伤风门) 
按此手足太阴药也 
败毒散治痰嗽身热鼻塞 
柴胡 前胡 羌活 独活 桔梗 枳壳 茯苓 甘草 人参 川芎(各等分) 
上咀水煎每一两或半两 
按此足太阳少阳手太阴药也 

卷八咳嗽治法
表里气血之剂
属性:子和搜风丸(方见中风门) 
按此手足太阴阳明足太阳药也 
按以上诸方并出太阳解表例但此丸下湿热痰之剂也实亦汗下之异 

卷八咳嗽治法
治寒之剂
属性:小青龙汤治感风寒表不解而咳心下有水气或喘(方见痰饮门) 
金匮方治咳而脉浮去芍加浓朴杏仁石膏小麦简易九宝汤治咳而身热发喘恶寒 
麻黄 薄荷 陈皮 桂心 紫苏 杏仁 甘草 桑白皮 大腹皮(各等分) 
上 咀入葱姜煎 
按此手太阴足太阳药也 

卷八咳嗽治法
散风寒下气之剂
属性:人参杏子汤止嗽散风寒逐痰饮 
人参 半夏 茯苓 白芍 桂枝 干姜 细辛 甘草(各一钱) 五味子(半钱) 杏仁( 
一钱) 
上 咀入姜煎 
按此手足太阴足太阳少阴药也 
半夏温肺汤止嗽喘治虚寒(方见痰饮门) 
局方华盖散治感寒而嗽胸满声重 
苏子 陈皮 赤茯苓 桑白皮 麻黄(各一两) 甘草(十两) 
上 咀入姜煎 
按此手太阴之本药也 

卷八咳嗽治法
气分之剂
属性:金匮射干麻黄汤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射干 细辛 紫菀 款冬花(各一钱半) 麻黄 生姜(各二钱) 半夏(二钱半) 五味子 
(一钱) 大枣(二个) 
上 咀水煎作一服 
按此足太阳例药也 
按以上诸方并足太阳解表例兼逐饮降痰下气之法不同况寒证亦有轻重用者自宜取择 

卷八咳嗽治法
治暑之剂
属性:人参白虎汤治咳而身热脉虚发渴 
东垣清暑益气汤治中暑身热自汗咳而脉虚 
局方黄连香薷饮治暑热乘肺咳而脉洪(方并见暑门) 
按暑嗽亦自病本不一姑录此三方可见治例轻重亦殊如消暑丸亦其法也(方见暑门) 

卷八咳嗽治法
治湿之剂
属性:五苓散治咳而烦脉紧而细 
按此足太阳药解表之剂也 
桑白皮(各二两) 
上为末瓷器内盛每日热茶清点服 
按以上二方手太阴之的药也或曰咳之病本不同何用药往往必于肺然咳者因声名病也故多 
本于 
肺经云肺象金坚劲扣之有声邪击于肺故为咳也且肺为腑脏之华盖主于气生皮毛朝百脉布化精 
气者也或一脏一脉不利或九气所动或天之六气所感或水谷寒热内因所动则肺亦病矣故咳证虽 
曰病本不同是以治例往往相类但病有轻重所兼之殊方亦奇偶温凉之异尔 
宣明知母茯苓汤治咳嗽不已往来寒热自汗肺痿 
甘草 茯苓(各一两) 知母 五味子 人参 薄荷 半夏 柴胡 白术 款冬花 桔梗 
麦门冬 黄芩(各半两) 川芎(二钱) 阿胶(三钱) 
上 咀每一两入姜煎 
按此足少阳例药也 

卷八咳嗽治法
手足太阴之剂
属性:东垣加减泻白散治阴气在下阳气在上咳嗽呕吐喘急 
桑白皮(一两) 地骨皮(七钱) 甘草 陈皮 青皮 五味子 人参(各五钱) 白茯苓( 
三钱) 
上 咀每服半两水煎入粳米二十粒 
宝鉴加减泻白散治咳而口干烦热胸膈不利气喘促 
桑白皮(一两) 地骨皮 知母 陈皮 桔梗(各五钱) 青皮 细黄芩 甘草(炙各三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食后温服 
按此一方手太阴气分药也宝鉴曰华陀云盛则为喘减则为枯活人云发喘者气有余也凡看文 
字须 
要会得本意盛而为喘者非肺气盛也喘为气有余者亦非肺气有余也气盛当认作气衰有余当认作 
不足肺气果盛为有余当清肃下行而不喘以其火入于肺衰与不足而为喘焉故言盛者非言肺气盛 
也言肺中之火盛也言有余者非言肺气有余也言肺中之火有余也故泻肺以苦寒之剂非泻肺也泻 
肺中之火实补肺也用者不可不知然以上一方略有加减不同故两存之 
局方款冬花散止嗽祛痰散风热 
知母 桑白皮 款冬花 麻黄 阿胶 贝母 杏仁 甘草 半夏 
上 咀入姜煎 
按此手太阴之药出足太阳麻黄例兼发表也然治风与寒皆宜解表但亦有可下者如伤风有下 
证同况咳证多兼痰饮宜后滚痰小胃选用 
金匮泽漆汤治咳而脉沉 
小柴胡内减柴胡加紫参白前(各五钱) 桂枝(三钱) 泽漆(三合另煮) 
上九味 咀内泽漆汁中煮取温服 
按此出太阳解肌例然未至为肺痿药也 

卷八咳嗽治法
理气之剂
属性:三因参苏饮治咳嗽发热 
局方四七汤治咳而痰涎在喉嗌间不下 
二陈汤治咳而胸膈不利 
苏子降气汤治痰嗽喘促气不升降(方并见痰饮门) 
东垣加减三奇汤治咳嗽上气喘促胸膈不利 
桔梗 陈皮 甘草 青皮 人参 紫苏 桑白皮(各五钱) 半夏(七钱) 杏仁(三钱) 
五味子(四钱) 
上 咀每六七钱入姜煎 
济生橘苏饮 
前方减桔梗青皮人参加贝母白术 
宝鉴人参款花膏治肺胃虚寒久嗽不已咽膈满闷咳嗽痰涎劳嗽 
款冬花 人参 五味子(各八钱) 紫菀 桑白皮(各一两) 杏仁(八钱) 木香 槟榔 
苏叶 半夏(汤泡数次各五钱) 
上熬成膏入炼蜜丸如鸡头大每一丸食后细嚼淡姜汤下 
按以上三方理气导痰之剂也皆本手太阴例比之前四方此则兼有滋补之意又当随脏气而用 
之可也 

卷八咳嗽治法
收敛之剂
属性:局方人参清肺汤治喘嗽胸满烦热声喑自汗 
地骨皮 知母 杏仁 人参 甘草 阿胶 桑白皮 乌梅 粟壳(各等分) 
上 咀水煎 
按此以甘寒降火兼酸收辛金之散凉而涩之也人参定喘汤治咳而上喘 
人参 麻黄 半夏 阿胶 甘草 桑白皮 五味子(各一两半) 粟壳(二两) 
上 咀入姜煎每半两或一两 
按此以辛散之甘缓之酸收之本于寒邪者可用 
宣明宁神散治咳嗽多年不已常自汗服药不效者 
粟壳(一两醋炒) 乌梅(半两) 
上为末每二三钱沸汤调下 
按此劫剂也非虚脱者勿用故上涩之药似难例使 

卷八咳嗽治法
滋阴之剂
属性:金匮肾气丸治肾阴虚弱津液不降败浊为痰致咳逆者 
方见补虚门 按此论见痰饮门 
良方补肺汤治劳嗽 
桑白皮 熟地黄(各二两) 人参 紫菀 黄 川五味子(各一两) 
上为末每二钱水煎入蜜少许服 
按此二方少阴例药也然劳嗽诸方如前治热之剂皆可选用但因劳而嗽则非嗽为本也良方劫 
劳散例是矣故补剂不复具例 

卷八咳嗽治法
治邪注之剂
属性:深师四满丸治五嗽一上气嗽二饮嗽三 嗽四冷嗽五邪嗽 
干姜 桂心 踯躅花 芎 紫菀 芫花根皮(各二分) 蜈蚣(一条去头足炙) 细辛 
甘草(炙) 鬼督邮 人参 半夏(各一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大豆许每五丸米饮下日三未效加至七八丸忌羊肉饧葱生菜 
按此太阳例药邪谓邪恶鬼注之疾故立是方如千金方谓梦与鬼交及饮食者用通气丸全以蜈 
蚣是 
也盖鲁有如是而治愈者矣姑存之以备其旨但今人罕能识矧治疗乎且云通疗五嗽恐未必然也如 
嗽以臭而名之病体岂无热与湿热乎 

卷八咳嗽治法
治痰诸方
属性:青州白丸子 
水煮金花丸治嗽而脉弦面青四肢满便溺秘多怒 
按此治风痰之剂也 
王隐君滚痰丸 
机要小黄丸治嗽而脉洪面赤烦热心痛口干 
按此治热痰之剂也 
局方温中丸 
机要姜桂丸治嗽而脉沉面色黧黑小便急痛足寒而逆 
按此治寒痰之剂也(以上方并见痰饮门) 
白术丸治嗽而脉缓面黄肢体沉重嗜卧不收腹胀食不消 
南星 半夏(各制一两) 白术(一两半) 
为细末浸汤蒸饼为丸桐子大每五六十丸姜汤下 
按此治湿痰之剂也 
玉粉丸治咳而脉涩面白气上喘促洒淅寒热悲愁不乐 
南星 半夏(各制一两) 陈皮(一两) 
上末浸蒸饼丸桐子大每三四十丸人参姜汤下 
按此治气痰之剂也 
瑞竹堂化痰丸顺气快脾化痰消食 
半夏 南星(去皮) 白矾 皂角(切) 生姜(各一斤) 
上用水煮至南星无白点为度去皂荚不用姜切同晒干 
陈皮 青皮(去穣) 紫苏子(炒) 萝白子(炒别研) 杏仁(去皮尖炒研) 葛根 神曲( 
炒) 麦 (炒) 唐球子 香附子(各一两合前四味一处碾为末) 
上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临卧食后茶酒任下 
按此治食痰之剂也 
丹溪小胃丹治膈上热痰湿痰肩膊疼痛 
甘遂(水湿面裹再浸半日) 大戟(长流水煮一时再水洗) 芫花(醋拌匀过一宿瓦上微炒 
焦各半两) 黄柏(三两炒) 大黄(纸裹湿灰内煨再切酒浸炒一两半) 
上为末粥丸麻子大每二三十丸津唾下 
按此治湿热之剂也 
干 汤 
大半夏(七个泡切) 皂荚(去皮一寸) 甘草(炙一寸) 
上 咀入姜三大片煎服 
按此治风湿之剂也 
导痰汤 
半夏(四两) 南星 枳实 赤茯苓 陈皮(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 咀每服一两入姜 
煎 
按此理气导痰之剂也然诸饮致咳导痰治积诸方详见痰饮门兹不备录 
腑脏汤液诸方 
小柴胡汤治肝脏发咳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辗转则两胁下满(方见热门)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胆腑发咳呕苦水若胆汁 
黄芩 生姜(各三钱) 甘草(炙) 芍药(各一钱) 大枣(二个) 半夏(半合) 
上 咀水煎 
桔梗汤治心脏发咳咳而喉中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苦梗(三钱) 甘草(六钱) 
上 咀水煎 
芍药甘草汤治小肠腑发咳咳而失气 
芍药 甘草(炙各四钱) 
上 咀水煎 
升麻汤治脾脏发咳咳而右胁下痛痛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 
升麻 白芍 甘草(各二钱) 葛根(三钱) 
上 咀水煎 
乌梅丸治胃腑发咳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乌梅(三十个) 细辛 附子 桂枝 人参 黄柏(各六钱) 干姜(一两) 黄连(一两半) 
当归 蜀椒(各四钱) 
上酒浸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与米饭捣如泥和诸药末相得加蜜丸桐子大每三十丸白汤下 
麻黄汤治肺脏发咳咳而喘息有声甚则吐血 
麻黄(三钱) 桂枝(二钱) 甘草(一钱) 杏仁(二十个) 
上 咀水煎 
赤石脂禹余粮汤治大肠腑发咳咳而遗屎 
赤石脂 禹余粮(各二两并打碎) 
上水煎服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肾脏发咳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麻黄 细辛(各二钱) 附子(一钱) 
上 咀水煎 
茯苓甘草汤治膀胱腑发咳咳而遗溺 
茯苓(二钱) 桂枝(二钱半) 生姜(五大片) 甘草(炙一钱) 
上 咀水煎 
异功散治久咳不已三焦受之其状咳而腹满不欲饮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 
肿气逆也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陈皮(等分) 
上 咀或为末每服二三钱入姜枣煎服 
谨按以上诸方并伤寒例药也故存之以备其旨然咳证以三因论之则一脏一腑病机亦非止于 
寒也熏法 
治久嗽风入肺者用鹅管石雄黄郁金款冬花碾末和艾中以生姜一片留舌上灸之以烟入喉中 
为度如作筒子卷药烧烟吸之亦妙 

卷八咳嗽治法
灸法
属性:千金方云咳者灸两乳下黑白际各数十壮即瘥 又以蒲当乳头周匝围身令前后正中当脊骨 
灸十壮 
上气咳嗽短气气满食不下灸肺募五十壮 上气咳逆短气风劳百病灸肩井二百壮 上气咳 
逆短气胸满多唾唾恶冷痰灸肺俞五十壮 

卷九热门(发热附)
内经叙热为诸证
属性: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混浊腹胀大鼓之有声如鼓痈疽疡疹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 
郁肿胀鼻塞鼽衄血溢血泄淋 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衄 血污皆属于热 
按此病机皆内经气交变论五常政论至真要论等文河间刘守真撮而为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