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文'
气口①何以独为五脏主?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②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③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④于气口。 (《素问?五脏别论》)
'注释'
①气口:指部位,即挠骨茎突内侧动脉浅现部位,亦称寸口、脉口。
②大源:泉源。
③太阴:指手太阴肺经。
④变见:反应、表现。
'原文'
诊法常以平旦①,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乃可诊有过②之脉。 (《素问?脉要精微论》)
'注释'
①平旦:即清晨。
②有过:异常。
'原文'
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①,命曰平人②,平人者不病也。 (《素问?平人气象论》)
'注释'
①闰以太息:闰,余的意思。平人常息之外:偶尔有一息甚长,以尽脉跳余数的就叫闰以太息。
②平人:正常无病之人。
'原文'
阴搏阳别①,谓之有子②。 (《素问?阴阳别论》)
'注释'
①阴搏阳别:阴,指尺部脉;阳指寸口脉;搏,搏击鼓动;别,异于。
②有子:妊娠。
'原文'
阳胜则热①,阴胜则寒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注释'
①阳胜则热:阳,阳邪;热,热证。属实。
②阴胜则寒:阴,阴邪;寒,寒证。属实。
'原文'
阳虚则外寒①,阴虚则内热②。 (《素问?调经论》)
'注释'
①阳虚则外寒:阳,阳气;外寒,虚寒证。
②阴虚则内热:阴,阴津;内热,虚热证。
'原文'
寒在上者①,为吞酸,为膈噎②,为饮食不化,为嗳腐胀哕③。 (《景岳全书?全忠录》)
'注释'
①上者:指病位。
②膈噎;即噎肠,食物堵塞食道。
③哕:干呕,呃逆。
'原文'
邪气盛则实①,精气夺则虚②。 (《素问?通评虚实论》)
'注释'
①邪气盛则实:实,实证。
②精气夺则虚:精气,即正气;夺,耗损不足;虚,虚证。
'原文'
心下痞痛①,按之则止,色悴声短②,脉来无力,虚也;甚则胀极而不得食,气不舒,便不利,是至虚有盛候。
'注释'
①痞痛:痞,堵塞。
②色悴声短:悴,焦悴无华;短,弱而无力。
'原文'
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①,乃其俞②也。 (《灵枢,背俞篇》)
'注释'
①应在中而痛解:一是指用手指按压在穴位上,病人感觉酸胀痛的是穴位;二是指原有疼痛用手指按压能使疼痛缓解,甚消除,病人感觉的便是穴位。
②俞:俞穴,全身穴位总称。
'原文'
阴胜则阳病①,阳胜则阴病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注释'
①阴胜则阳病:阴,阴邪;阳,阳气。
②阳胜则阴病:阳,阳邪;阴,阴津。
'原文'
阳气有余①,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②,为多汗身寒。 (《素问?脉要精微论》)
'注释'
①阳气有余:阴虚而阳偏有余。
②阴气有余:阳虚而阴偏有余。
'原文'
发热恶寒者,发于阳①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②也。 (《伤寒论》)
'注释'
①阳:指疾病性质属阳。
②阴:指疾病性质属阴。
'原文'
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壮水之主,以制阳光①;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益火之原,以消阴翳②。 (《素问?王冰注》)
'注释'
①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壮水,即补阴。阳光,虚热证。
②益火之原,以消阴翳:益火,即补阳;阴翳,虚寒证。
'原文'
阳浮者热白发①,阴弱者汗自出②。 (《伤寒论》)
'注释'
①阳浮者热自发:阳,轻按;浮,浮脉;热自发,即发热。
②阴弱者汗自出:阴,重按;弱,弱而无力;汗自出,自汗。
'原文'
某年者,年上之干支①,治病先明逆气也。某月者,治病必本四时②也。某地者,辨高卑③燥湿五方④异宜也。 (《寓意草?与门人定议病式》)
'注释'
①干支:天干,地支。
②四时:四季,春、夏、秋、冬。
③卑:低洼。
④五方,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
'原文'
昼夜寒热者,辨气分血分也。饮食二便者,察肠胃乖和①也。三部九候何候独异者,推十二经脉受病之所也。二十四脉见何脉者,审阴阳表里有无差忒②也。(《寓意草?与门人定议病式》)
'注释'
①乖和:乖,不和谐;和,调顺,和协。
②忒:差错。
'原文'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①。 (《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篇》)
'注释'
①柔痉:病证名。
'原文'
痉病项强背反张;有汗为柔①,无汗为刚②。
'注释'
①柔:病名,柔痉。
②刚:病名,刚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