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188-慈幼便览 >

第2章

188-慈幼便览-第2章

小说: 188-慈幼便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猪乳一小杯和匀,分作三次,徐徐灌之,神效无比。又方,生甘草一钱,水煎浓,以绵 
球蘸吮含,出痰涎后,以猪乳点入口中即瘥。 
一曰锁肚∶由肚中热毒壅盛,结于肛门,大便不通,急令妇人吮儿之前后心并脐下及手 
足心共七处,凡四五次。如再不通,以中样葱白约三四寸长,用麻油抹润,轻透谷道,纳入 
二寸许,约片时取出。另用葱白蘸麻油纳之,以通为度。 
以上治法,俱就《集验简便方》录之,余详《幼幼集成》。 

脐风
小儿脐不干
属性:棉花籽烧灰,每用一钱,敷之效。又方∶龙骨 二钱、枯白矾一钱、轻粉八分,共研末 
,搽数次,效。脐肿出汁,用枯矾末或黄柏末敷之,俱效。 

脐风
小儿脐疮
属性:马齿苋烧研末敷之效。一方,用大红洋绒烧灰为敷之效。亦治脐不干。 

脐风
小儿脐疮出血及脓
属性:海螵蛸(去甲)、胭脂,共为细末,以油润疮,乃搽药,效。又方∶白石脂研末敷之愈, 
如尚未愈,再以末微炒过,候冷敷之,仍不可揭去前药,必愈。 

脐风
小儿脐口肿突
属性:红饭豆、淡豆豉、天南星、鲜白蔹各一钱,共为末,用芭蕉捣自然汁加香油少许,调药 
敷脐上四旁,得小便自下即愈。 

脐风
小儿脐气痛啼哭无时
属性:陈皮、甘草、乌药(盐水炒)、生白芍、小茴香(盐水炒)、钩藤各三分,青皮(酒炒)一分 
半,水一盅,煎成半盅,作数次服即愈。 
《集成》有全身灯火治脐风、撮口等症甚好,然非平日精熟者不能。兹将夏禹铸脐风灯 
火图开后,按穴灸之亦效。 

脐风
脐风灯火灸穴
属性:脐轮周遭六 ,若脐带未落,于带口一 ,既落于落处一 。 
少商,大指甲内侧离肉一韭叶许,左右各一 。 
囟门一 ,眉心一 ,人中一 ,承浆一 。 
共十三 。 


乳子未半岁服药法
属性:凡乳子未半岁,服药须浓煎,每次只能量服四五匙或七八匙。半岁至周岁量,每次以半 
杯为止。其余须令乳母忌油,饭后挤去宿乳,服药一碗,仰卧片时,令儿吮其乳汁为要。 


惊风辟妄
属性:陈飞霞《幼幼集成》一书论之甚详,而以“搐”字易“惊”字,标出误搐、类搐、非搐 
三条,可使习惊风之说者废然自返。而又俾从书中所载病因证治,循途守辙,庶几动无不宜 
,投无不当。俾天下幼孩无夭札之患,凡业幼科者,所当奉为圭臬也。兹仅节录数十条,以 
略备不业医者随时采择焉。凡小儿发搐,只可扶持,不可把捉令其自定,方免拘挛之患。 

惊风辟妄
一曰误搐
属性:即伤寒病痉也,颈项强,背反张,目上视,属太阳。低头下视,口噤不语,手足牵引, 
肘膝相勾,属阳明。眼目或左而斜,手足或左或右而搐,属少阳,此是三阳表症。有汗者当 
解肌,无汗者当发散。不得妄以惊风名之,更不得妄投镇坠之药,阻其经络也。 
x桂枝葛根汤x 治伤风项背强,身热自汗,为柔痉。此邪在太阳,仍兼阳明。 
嫩桂枝(一钱) 白芍(钱半) 粉葛(钱半) 老生姜 炙草(各一钱) 
水煎热服,仍欲微似有汗,则风邪自出,汗孔自闭。又,桂枝防风汤,见后乳子伤寒。 
治太阳伤寒,头痛身热,身体颈项俱强,无汗,为刚痉。原方用栝楼桂枝汤,见上。按 
此二症,重者,时方用人参败毒饮代之;轻者《医学心悟》用加味香苏饮代之。 
x人参败毒散x 治大人小儿伤寒头痛,憎寒壮热,项强晴暗,鼻塞声重,风痰咳嗽,及时 
气疫疠岚瘴鬼疟,或声如蛙鸣,赤眼目疮,湿毒流注,脚肿腮肿,喉痹。并治诸疮斑疹及噤 
口痢。凡病在上部,宜加薄荷三四分。 
人参 茯苓 枳壳 桔梗 前胡 柴胡 羌活 独活 川芎(各一钱) 甘草(五分) 生姜(二 
烦热口渴,加黄芩一钱,水煎热服,微汗即解。治噤口痢,加陈仓米二钱,名仓廪散。 
香港脚,加大黄、苍术漂各一钱。肤痒,加蝉蜕九个。有风热,加荆芥、防风,亦治肠风下血 
。本方去人参,加连翘一钱、银花二钱,治疮毒。 
x加味香苏饮x 治四时感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声重,恶食呕逆,咳嗽,或胸膈 
紫苏叶(钱半) 香附 陈皮(各一钱二分) 炙草(七分) 川芎(五分) 荆芥 秦艽 防风 蔓荆 
子(各一钱) 生姜(三片) 水煎服。 
微敷似汗即解。前症若头脑痛甚者,加羌活八分、葱白二根。自汗恶风者,加桂枝、白 
芍各一钱。若在春夏之交,不便用桂枝,即加白术一钱五分。若兼停食,胸膈痞闷,加山楂 
、麦芽、萝卜子各一钱五分。若太阳本症未罢,更兼口渴溺涩者,此为膀胱腑症,加茯苓钱 
半、车前一钱。喘嗽,加桔梗、前胡各钱半,杏仁七枚,打碎。咽喉肿痛,去香附、生姜, 
加桔梗、蒡子各钱半,薄荷五分。若便秘,加枳壳、萝卜子各钱半,仍用罨法、蜜导法。 
x葱豉汤x 治伤寒初觉头痛,身热无汗,脉洪便溏。用连须葱白十四根、淡豆豉一两,水 
煎服。如无汗,加葛根三钱。邪初在表,宜用此散之,免用麻黄汤之多所顾忌也。本方去豆 
豉,加生姜五钱,名连须葱白汤,治同。 
x通关散x 凡一切感冒,用皂角,去边弦及虫注者,二钱,生半夏三钱,共研细末,每用 
少许吹鼻孔,得嚏则轻。无药处,单用皂角末亦可。搐鼻散尤妙,见下客忤。 
治汗后不解,乍静乍躁,目直视,口噤,往来寒热。此太阳阳明已罢,尚未解,传入少 
阳半表半里。宜和解,用小柴胡汤加防风。人参七分,柴胡、黄芩、制半夏、北防风各一钱 
,炙草五分,老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x防风当归汤x 治发汗过多,发热,头面摇,口噤,背反张,太阳兼阳明。宜去风养血。 
北防风 生地(各钱半) 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 水煎服。 
x附子散x 治阴痉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颈项强直,头摇口噤,此由汗多亡阳 
青化桂 川附片(各七分) 漂白术(钱半) 川芎(一钱) 独活(八分) 大红枣(五枚) 水煎冷服。 
x当归四逆汤x 治小儿血虚体弱,寒邪伤荣,以致眼目上翻,身体反张,盖太阳主筋病也 
当归身 嫩桂枝 炒白芍(以上各三钱) 木通 炙草(各一钱半) 北细辛(一钱) 大红枣(五枚 
水煎热服。儿小者减半,或乳母同服。 

惊风辟妄
一曰类搐
属性:幼科所云惊风余症也,其实则为暑为疟为痢为咳嗽为丹毒为疮痘为霍乱为客忤中恶,各 
审其症,一药可愈。若药不对症,延久热盛,小儿阴血未充,不时壮热,则神气昏闷;血不 
荣筋,则手足搐掣。正与《内经》之诸热瞀纵皆属于火之例相符,故以诸症,皆列类搐条下 
,各根据本门用方,庶与误搐非搐之寒热虚实不相混。 

惊风辟妄一曰类搐
暑证
属性:阳暑,即中热 是也。其症初起面垢,身热自汗,烦躁不安,唇舌皆赤,气出如火, 
大 
x白虎汤x 治阳暑发热头痛,大渴大汗,便秘尿赤,烦躁不安。 
熟石膏(三钱) 知母(二钱) 炙草(一钱) 晚稻米(一两) 水煎服。 
x却暑丹x 治小儿伤暑,误用风药致心神昏闷,烦躁不安,甚则搐搦。 
漂白术 白茯苓 猪苓 泽泻 炙草 黄芩(各五钱) 青化桂川黄连(各三钱) 镜辰砂(二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二三丸,麦冬汤下,或十中取一。加麦冬煎服亦 
可。如阳暑脉虚兼吐泻者,取此方十分之二,去黄连、黄芩,加香薷八分,扁豆一钱,姜一 
片,水煎,温凉服。 
x益元散x(即六一散) 
滑石(三两,水飞过) 甘草(五钱) 
共为末,每服三钱,新汲水调。此为治暑要药。方内加辰砂,水飞,二钱,尤好。 

惊风辟妄一曰类搐
阴暑
属性:膏粱之儿,畏暑贪凉,不避寒风,或居深堂广厦,乍寒乍热,不谨衣被,以致寒邪袭于 
肌表,其症头痛无汗恶寒,身体拘急,四肢酸痛。此以夏月受寒,虽名阴暑,实伤于寒也。 
治宜温散,无汗用五积散。前症兼有汗口渴、恶寒发热,用清暑益气汤。 
x五积散x 治阴暑受寒,头痛无汗恶寒,身体拘急,四肢酸痛。 
白芷 广皮 川朴 桔梗(各七分) 枳壳(五分) 川芎 当归 白芍 云苓(各一钱) 漂苍术 
制半夏 嫩桂枝(各八分) 炮姜 炙草(各五分) 生姜(三片) 红枣(三枚) 水煎服。 
x清暑益气汤x 治伤暑烦热自汗,口渴,恶寒发热。 
人参(六分) 炙黄 漂白术 粉葛(各一钱) 泽泻 黄柏 青皮 神曲(煨) 炙草(各五分 
五味子(捶扁,三分) 生姜(二片) 大枣(三枚) 水煎热服。 
如兼腹痛泄泻,去黄柏,加炒白芍、茯苓各钱半。 
x通治千金消暑丸x 治中暑昏闷,并伏暑停食呕吐泄泻。 
半夏(醋炙,四两) 茯苓 甘草(各二两) 
研细末 姜汁和丸,绿豆大,每五六十丸,开水下。如昏迷不醒,即碾灌之。又方,去 
茯苓、甘草,加贝母四两,如前法和丸,治中暑甚效。 

惊风辟妄一曰类搐
小儿中暑吐泻或卒然昏倒
属性:背阴侧柏叶捣汁三匙,生蜜三匙,井水一杯,开水一杯,调灌即愈。 

惊风辟妄一曰类搐
疟疾
属性:其症初起,呵欠烦闷,发热口渴,面带黄白,额有汗,一哭汗出,其热稍减,不久复热 
如故,喉内痰鸣,一哭即呕,呕则痰出,每日如此者,即疟病也。此症为少阳为主,早能和 
解表里,则疟邪霍然而散。多有误认惊风,轻施镇坠,阻遏荣卫,邪不得出,以致神情愦乱 
,临疟而搐。宜用清脾饮解之。余详后“疟疾”。 
x清脾饮x 治小儿热疟作搐,不必治搐,惟治其疟。 
青皮 陈皮 柴胡 漂白术 云苓 草果仁 制半夏 川浓朴(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 大枣(三 
枚) 
水煎,临发前一时热服,三次必效。又方,未发前一时,以蛇蜕塞鼻,男左女右,过时取去,效。余详后简便方。 

惊风辟妄一曰类搐
痢疾
属性:其症初起,两眉经HT 而多啼,由腹痛也。烦躁不安,由里急后重也。数至厕而不能便, 
或赤白相兼,或单红单白,是其候也。按此症虽由内伤饮食,莫不由外感而发。但以人参败毒 
散加陈仓米三钱散之,其病即减。设有饮食停滞,轻则消导之,重则疏通之,去其积垢,无 
不愈者。又单方,香菌五钱,红糖、白糖各二钱五分,煎汤服之立愈。余详后“痢疾”。 

惊风辟妄一曰类搐
咳嗽
属性:其症初起,面赤唇红,气粗发热,咳来痰鸣,或眼胞微浮,额上汗出。此外有感冒,寒 
热伤肺,急宜疏解。若寒者应辛散而反凉泻,热者应凉泻而用浮升,以致声音不转,眼翻手 
搐,宜用《集成》金粟丹。惟初起疏解,原未立方,兹拟仍用人参败毒散加杏仁七枚,煎服 
二三剂。人参败毒散见“误搐”。余症并详内科“咳嗽”。 

惊风辟妄一曰类搐
小儿咳嗽不出声
属性:紫菀微炒研末,杏仁去皮尖研如泥,等分,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五味子七粒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