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重塑心灵 >

第40章

重塑心灵-第40章

小说: 重塑心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肥且桓龈芯酢?捶ú煌o便有不同的感觉﹐也就有不同的判断和行动了。
 
14。5   如何在转变中胜出
聪明的人没有抗拒转变的﹐我从来没有听过有人不想明年有更多的收﹑更好的健康﹑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快乐的人生。这些都需要有转变才能出现。
因此﹐人抗拒的不是转变本身﹐人抗拒的是﹕
1。转变后得到更少
2。转变过程中失控的感觉
小孩子有一个游戏叫做“音乐椅”﹐玩法很简单。准备比全体人数少一张的椅子﹐把它们交替排成一条直线。孩子们围成一个园圈﹐把椅子围在圈中。当音乐响起时﹐孩子们向同一方向行走﹔当音乐停下来时﹐各人争相找一张椅子坐下。没有椅子的孩子便输入。
在现实世界中不断有“音乐椅”游戏出现。没有人想失去椅子﹐所以逃避这些游戏﹐直至无法逃避而被迫面对。原来的椅子无论大小﹐总是极力维护﹐因为怕音乐停止后没有椅子﹐或者怕所所争取到的椅子比游戏前的小。假如音乐停止后保证有更大更舒服的椅子﹐我想﹐不会有人抗拒游戏(转变)吧﹖
但是保证归保证﹐在听着音乐跟着前面的人围着椅子行走时的感觉是那么彷徨﹐那么无据﹐那份不能控制事情发展的无力感是很使人受不了的﹐很多人就是抗拒这份感觉﹐所以抗拒转变。如果控制音乐的遥控器在你的手里﹐当你走到最好的椅子前面时才按遥控器使音乐停下来﹐你还会抗拒这个游戏(转变)吗﹖
既然人生中绝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在不断地转变中﹐我们需要学到处理转变的技巧。
处理转变的技巧只有两点﹕
1。从转变之中找出机会
2。学习比转变带来的更多﹑更快
每次转变的确使得一些机会消失﹐因而有人感到失望﹑失落﹑失败﹔但是同时每次转变也都一定带来一些新的机会﹐懂得掌握这些机会的人会因此而提升﹑突破及创业。盲目地﹑坚持地抗拒转变﹐只会使得自己被淘汰。反之﹐每次都在转变来之前准备自己﹐在转变之中发挥自己﹐在转变之后便能享受到更大的成就﹐就像一浪高过一浪﹐而自己总站在浪尖上向前迈进(见图14-3)。
 
图14…3 自己总在转变带来的浪尖上向前迈进
 
以上两个处理转变的技巧﹐都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向前望。没有策划未来意识的人会抗拒转变﹐死抱着现有的不放﹐结果只会在不断的转变中落后﹐因而距离理想的境况越来越远﹐终于被淘汰。反之﹐有策划未来意识的人﹐总是把焦点放在未来的一两年或三四年﹐不断地搜索下一个转变将会是什么。慢慢地﹐他习惯了转变﹐并掌握了预测﹑迎接和拥抱转变的技巧。
试问问你自己﹕你知道一件后你现在的工作将会有些什么新的技能需要吗﹖你曾否想过你的行业在三年后会有怎样的不同﹐哪些知识和能力最为重要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也许是时候开始想一想这些问题了。
不久以前﹐我在香港的电视上看到街头访问两位中年女士﹐她们都是因为工作了20年的制衣厂从香港搬至内陆﹐而她们家在香港﹐故此失业。她俩已经有数年找不到工作﹐虽然曾经参加了一些香港政府举办的再培训课程﹐但仍然失业。她们的表情和言语表现出很多的怨愤和无奈。
我同情她们的境况﹐但同时有一个问题在心中涌出﹕她俩在任职工厂的最后数年里﹐她们怎么不闻不问﹑不看不想地每天上班﹐拒绝接受转变的必然出现﹐而盲目地希望情况可以不变呢﹖如果那家工厂抱有同样的心态不求突破﹐不把生产移至大陆﹐恐怕早就被淘汰了。两位女士在最后的数年里﹐看到了附近工厂的关闭和搬迁﹐听到了自己任职的工厂也已经在大陆建厂﹐却没有任何警觉。她们对自己的命运也应负责任吧﹖
如果在香港的工厂关闭运作之前三年﹐两位女士便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而策划﹐或者去学习中文计算机打字﹐或者去研究小本经营式的创业﹐她俩的命运就可能有不同的﹑更理想的发展了。
以下是对于处理转变的一些有用概念﹕
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事物都是在不停地转变中。
事情随着其本身及环境因素而转变﹐从来不会只随我们的意愿去发展。
没有转变﹐既不符合自然规律﹐也对世界有害无益。
企图使事情保持不变的努力﹐绝大部分是徒劳无功的﹔倒不如用这份力量去认清和配合转变﹐从而得益。
所有的转变都有其正面意义。
不预先执着于某一个模式﹐会使自己把情况看得清楚﹐更能领悟事情的真义﹐因而有更多的选择﹐得到更好的方法﹐带给自己更多的好处。
所有的转变都带来学习机会﹐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保持优胜的地位﹐无需恐惧淘汰的可能。
(请参阅本书第九章第三节的“破框法”)
以下的一个练习﹐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管理转变。
如何在转变中胜出

练习问题
(1)写出自己最想要的3个转变(在未来12个月之内)
①                                                         
②                                   
③                                   
(2)写下已经出现﹐你感到不舒适的3个转变﹕
①                                   
②                                   
③                                   
(3)写出2中3个转变里隐藏的机会﹐这可以是意义﹑价值﹑收获﹑学习或者启发﹕
①                                   
②                                   
③                                   
(4)写出在过去3年里﹐你本人在思想上﹑学识上﹑能力上﹑心态上的转变﹕
①思想﹕                                
②学识﹕                                
③能力﹕                                
④心态﹕                                
⑤今后可以有怎样的策划﹖                   
 
14。6 风险量化表
人生中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有所突破﹐是因为害怕其结果对我们不利。但是在事前我们往往并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也即是说我们不知道结果会对我们怎样不利。若把它量化-计算出来﹐那么我们会更清晰地知道应否有所行动作出突破了。
心中有一个理想﹐但是总不敢付诸行动实行﹐等到年纪大的进修便更不敢尝试。终于﹐老年时回想﹐心中总存有一份遗憾。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果不想加入这个队伍﹐可以试试这个技巧。
并非所有的风险都可以量化﹐风险之中感觉和情绪方面的因素不能量化。但是风险之中的物质元素﹐尤其是金钱因素(或者可以转化为金钱因素的因素)﹐都可以量化。往往这些因素量化了﹐感觉少情绪方面也会因而有所改善。
以下是一个运用风险量化方法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实例﹐姓名﹑地点﹑数字等都经过删改。 
陈先生在政府部门工作﹐已有十多年的工龄﹐职位颇高﹐前途理想﹐收及工作表现都满意﹐已婚﹐有一子。他在过去十多年中发现自己对演讲及培训工作有十分浓厚的兴趣﹐起初是一次无意的机会﹐受朋友邀请在一个场合作半小时的演讲﹐不料从此便对此入迷﹐不断地努力如何讲得更好﹐主动争取部门里对新人的培训工作﹐同时加入一些有关的组织去争取更多的演讲培训机会﹐他集中工余时间去研究一个题目﹕“时间管理”﹐经过十多年的时间﹐他已经对此很有心得﹐听过他的演说或课程的人都十分赞赏。他很想改变自己的事业﹐使自己成为一个专长于“时间管理”的专业演讲培训师。
可是﹐太太没有工作﹐小孩只有9岁﹐担心一旦放弃了这份工作﹐家庭生活便没了保障。他也不知道真的用“时间管理”作为演说和课程专题﹐市场能否接受﹐能否有足够的收入支持。
于是﹐他决定做一次风险量化测试。

1。“机会”成本
首先﹐他为了创业﹐需要放弃一份安定的工作。失去了它﹐如果创业不成功﹐就得另找工作。目前﹐社会经济环境还算可以﹐自己也有一些企业所需的专长﹐他会计可以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找到另一份工作。同时他知道为了寻求创业的机会﹐他和他的家庭也需要作出一些牺牲﹐他相信自己在生活上可以作出一些改变﹐既节省也不致引起很大的不便。这些都是机会成本。所以他写下﹕
现今每月收入(100%)=3000
作出一些改变﹐可以接受的最低生活需要(80%)=24000
现下市场﹐约两个月可以找到一份新的工作﹐再加一个月保险期﹐他的机会成本是24000*3=72000
以陈先生的情况﹐他相信在两个月内可以找到另一份工作。若只要求8成薪金﹐在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机会是极高的。
2。“可行性”测试
他认为若全力展开市场推广﹐接触企业顾客和公开宣传等工作﹐3个月内便能有初步的了解﹕究竟他的知识学问能否吸引足够的人付足够的钱去听他的演说和课程﹐使他能养活自己及家人。他决定谨慎一点﹐给自己6个月的时间去完全确定新事业的可行性。所以﹐他会用3个月的时间作一次检讨﹐他会预先定下一些指标。如果这些指标达到了﹐他便会继续下去﹔如果某些指标没有达到或者出现问题﹐他便会开始找新的工作。
所以﹐他写下﹕
初步可行性检讨3个月为(24000*3)=72000
确定本事业的可行性6个月(24000*6)=144000
到此为止﹐陈先生已经知道﹐他创立自己演讲培训事业的风险﹐可以用金钱来量化和控制﹕
机会成本﹕      72000
可行性测试成本﹕   144000
全部风险成本﹕    216000
3。成本把握
接着﹐陈先生评估自己控制这个风险的能力幅度﹐也就是成本把握。他的风险成本可以有数个来源﹕
①。现金﹕包括银行定期存款﹐或可以实时出售的资产﹐例如股票﹑投资基金等。
②。可变卖的资产﹐例如房地产﹑生产上的投资﹑珠宝﹑债券等。
③。可借贷的对象﹐例如朋友﹑亲属等。
他发现上述3个来源中﹐两个有绝对把握﹐另一个也可达到风险成本(216000)的一半以上。他知道他的创业理想完全可以立于不改之地了。他决心把全部的精力用在把它变为事实的工作上。他的行动计划如下﹕
第一步﹐与太太商量﹐取得太太支持。他从第一个风险成本来源(银行存款﹑股票和投资基金)中﹐安排了一个216000的30天自动滚存定期存款给太太﹐使她安心。他创业最初6个月 的收入没计算在内﹐这也是整个计划的保险之一。
第二步﹐用一个月时间制定出创业策划的步骤﹐取得一些成立新公司的资料。
第三步﹐向部门提交辞职信。
今天﹐陈先生是一位十分成功﹑极之快乐的全职培训师。
下页是一个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