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重塑心灵 >

第15章

重塑心灵-第15章

小说: 重塑心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5即场消减负面情绪的技巧
在某一场合中,你或许会遇上某些人或事,使你产生负面的情绪,例如愤怒、焦虑、担心、不满、哀伤或者恐惧。你知道这些情绪对你不会有什么帮助,而只会造成妨碍,使自己不能发挥得最好,或者造成负面的后果。但是,你又不能脱离现场。在这种情况下,NLP的“抽离法”会对你有帮助。
“抽离”状态在传统NLP中列入“经验元素”部分。我觉得它对消减负面情绪十分有用,把它发展成为一套技巧,容易运用,又有快速显着的效果。抽离法是我所知道的技巧中最快、最有效处理本人情绪的技巧之一。
抽离法是在思想上把自己从现场脱离,在一旁注视现场。这样我们既能保持对现场情况完全接触和掌握,同时又能摆脱现场情况引起的情绪困扰。小孩子的心不在焉,成人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等表现都是一种抽离现象,只是这种抽离是全面地摆脱现场,因此对现场出现的话语或情况不能掌握。而抽离法则容许使用者仍然百分之百地控制现场,更因为没有情绪的困扰,而能更有效地处理情况。
与抽离相对是投人。每一个人都具有抽离与投入两种能力,而且经常在生活中表现出来。有些人比较习惯于倾向一面:经常表现出“投入”的人,容易有较大的情绪反应,例如看了一部悲剧
很多天后想起仍会哭,或者听了一个笑话后笑个不停;而经常表现出“抽离”的人,则会给人以冷漠、置身度外的感觉,悲剧和笑话都不会使他有很大的情绪反应。
是倾向“抽离”好,还是倾向“投入”好?没有肯定的答案。人生中有些情况下需要我们抽离才会有更好效果,例如处理紧急情况、突发事件;也有些情况下需我们投入才会有更好效果,例如与亲友在一起分享喜与优的时候。抽离与投人是一种能力的两端,认识、掌握和选择性地发挥这种能力的全部,才是正确的态度。过去不少人认为情绪感觉妨碍他们理性的运用,殊不知一个人生活的意义、学习记忆,甚至内心的种种能力,都不能没有情绪感觉的参与。科学家已经证明一个人做任何决定,都必须有情绪感觉(感性)的参与,而且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感性扮演的角色比理性大得多,只不过我们不自觉而已。能够深切地感受一件事情带来的情绪感觉,才能清楚和准确地处理它,所以,有丰富情绪感觉的人能做大事,而没有足够情绪感觉的人则不仅人际关系不佳,而且会对事情判断错误,影响成败。
从学术的角度看,受情绪困扰是情绪中心(边缘系统)在主持大局,而抽离则是智慧中心(前额叶)在控制情况。更有效的言语和行为,须在智慧中心掌权时才能出现。
幻想脑中产生一个以上的自己身份,能够摆脱现场的不良情绪,这便是抽离法。
   
 掌握抽离法的练习:
 (1)先尝试想象自己在门口看着自己在室内坐或立,练习数次。
(2)再想象站在自己的旁边约10尺处,看到自己的侧面、对面的人及周围的景物。
(3)想象自己慢慢回到本人站立/坐处〔返回本身),然后再抽离去刚才的侧旁10尺处。反复做数次,直到纯熟为止。
(4)回忆一次不愉快的经验,重取当时景象、声音及内心感受,然后想象自己抽离当时本人的位置,站在30尺远,隔着一层玻璃,看房内当时的你,注意内心感受的减轻。然后再往后飞退,甚至飞出窗外,想象当时景象的不断缩小。当心情平衡时,重复现
场,反复做数次,直至心中释然。
(5)想一些绝无关系的事(例如今晚吃什么宵夜之类》。
 (6)想象下次会出现的困难场面,例如面对一个不讲理的客人、同事或者家人,想象会出现的情绪压力,然后试做上面第(4)点,飞出窗外,直到远处,注意自己情绪的改变。
抽离法的能力有四个阶段,达到第二个阶段便可以处理一般的需要。大多数人只须通过以上方法练习数次便能掌握。
    ①在无须说话或聆听的情况下抽离(例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中)。
    ②在聆听但无须说话的情况下抽离(例如一个无理顾客正在对你说话)。
    ③当自己正在说话时抽离(例如在回答某人的责骂时)。
    ④双重抽离(例如看到一个站着的自己,正在对一个坐着的自己说话)。一些辅导技巧需要运用双重抽离(见图5一1),例如“消除恐惧法”、“接受批评法”。
 
5。6减轻头痛法
  这是一个简单有效的运用经验元素去消解一般性轻微身体不适的技巧。
 (1)用1~10的标准,给头痛一个定位分数。
 (2)用一幅景象(在脑里)代表那份头痛。
(3)景象中首先要有制造头痛的动作(例如铁锤打击),然后想象锤下加枕头(一双、两双。。。。)。注意定位分数的下降。
(4)改变景象的颜色,使之更柔和、舒服、平静。
 (5)把景象放人银幕,把银幕的周边缩小。注意定位分数继续下降。若有需要,制造“双重抽离”(想象自己从空中望见自己坐在座位上,看着银幕)。
(6)把景象继续缩小至一个气球般大小,想象它因为轻而慢慢升起、远离,直至它在遥远的空中消失。
  这个简单的思想技巧包含了下面的道理:
  第一,定位分数。这个过程使头痛成为一件可以处理的事,1~10的标准使得它可以调校减轻。
  第二,代表有性的景象。这其实是“抽离”的步骤,并且把一件无从捉摸的事化为有实质性的可供处理的事。
    第三,铁锤加枕头。运用隐喻(Metaphor)去指示潜意识做工作,取得减轻头痛的效果。
    第四,颜色改变。很有效的经验元素。
    第五,银幕缩小。亦是很有效的经验元素,同时制造“双重抽离”的可能性。
    第六,气球缩小与消失。运用隐喻去指示潜意识把事情完成。
只要明白个中道理,这个技巧可以灵活变化,对于身体上其 他的轻微不适。经常都有效。其中最重要的是:
       *把问题形象化
       *抽离
       *改变经验元素
如果没有效果,一般有三个可能:
第一,受导者心中对这个方法有猜疑。
  第二,受导者潜意识中这份头痛与一些深层的因素(身份,信念、价值)有关。可请受导者在心中问问潜意识想不想把头痛解决,并对潜意识说其它需要处理的因素将会在适当的时候处理。若潜意识同意,再用这个技巧便会有效果。
第三,身体出现不适(头痛)是一些疾病的征状。需要注意。若做完上面的步后其征状仍在。可以询问潜意识。若它没有回答,可以假定有需要特别照顾的事,(向潜意识)保证你会尽快处理它,请潜意识把那那征状减低。

5。7事情在脑里的位置…时间线
储存在内视觉中的经验记忆,是有其不同的位置的。
(1)如果你是惯用右手的人,你的时间线是:过去在左边,未来在右边(见图5一2),
来在右边(见图5…2),故此,当你回想一件往事的时候,它应该是在你的左边的。你可以试着闭上眼睛回想去年某一个特别的日子(例如新年、生日等)早上刷牙时的情景,用手指出情景的中心点所在,然后张开眼睛,看看你手指的位置。然后再闭上眼睛,想象你三年后同一个特别的日子早上刷牙的情景,用手指出情景的中心点所在,然后张开眼睛,看看这次你手指的位置。一般人第一次手指的位置会在鼻子的左前方,第二次则在鼻子的右前方。
 
             图 5…2 时间线
 (2)如果你平时生活比较紧张,觉得事情总是排山倒海般来到,而且总是急着想快点把事情做好,当你闭上眼睛想那些未完成的事情时,那些情景会在你的右方,而且在较高的位置,例如视线的上半部,事情的情景会较为接近你,而且一件贴一件般给你压迫感,颜色较鲜明,光亮度高。
(3)如果你平时生活比较轻松,觉得事情的来临自有它们的节奏,无须心急,当你闭上眼睛想那些未完成的事情的时候,那些景象也会在你的右方,但是没有那么接近你,与(2)比较,位置可能稍低一点,颜色会淡一点,光亮度也没有那么高。
以上都是我们脑里的时间线在内视觉的经验元素表现出来的模式。内听觉的朋友也会有类似的经验,虽然那不是景象而是声音。有些NLP技巧的确特别适合惯用内视觉的人,视觉叶竟是五个感觉器宫中效率最高的一个,而且一个人的内视觉是不会有问题的。有些不习惯使用内视觉的朋友喜欢问我这个问题。我说:“内视觉有问题的人每次回到家中都问太太是谁,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吗?”因为我们必须运用内视觉去储存熟悉的人和物的景象,以便下次见到认得。绝大部分人的内视觉都很正常,只是其中一些人遗忘了遥控器。不能随意地运用而已。
针对上面介绍的三点,就“改变内心推动力”问题,给大家介绍一下运用方面的可能性:
第一,有些人被一些往事所困扰着,例如与男/女朋友分手,被公司辞退,被人当众侮辱等。每当进人一些表面上有关的环境,例如有陌生异性在场,求职面试或者站在人群中,那些往事都会涌出,带来的情绪使这些人不能有效地表现自己,掌握机会,享受人生。往事本应在过去的位置,但是在这些环境中这么容易涌出,是因为它们在脑里都被放在现在和未来的位置。这是潜意识负责的保护机制,确保我在同样情况下不会再受伤害。这份原始的保护机制,在这些情况下,反而妨碍了我们的成长。这就是为什么在(5。3)“化解往事带来的情绪困扰”里介绍的改变内视觉经验元素的步骤里,要把电视机推向一边。用右手的人应把电视机推向左边‘过去),但是因为有些人可能自己也不知道先天是用左手的,所以我们提议往左或往右边推,找使自己更舒服的一边。
第二,觉得节奏太快而想慢下来的朋友,可以把手中待办的事情在脑里改变其呈现模式。首先挑选一件较大的事,思想其情景,然后:
·把书面或中心景象推远一点,若是高过视线,则把它拉低一点,与视线平衡便可。
·把光度调低一点(不要全黑或太暗,只要不那么耀眼便可)。把颜色的鲜艳度调淡一点。
光把景象推远一点已经可以感到舒缓了。之后,也可以多做一点。
·把待办的事想象成为一件事、一幅书面,按其先后次序排列,越快要做的越在前面,把后面的更推远一些。为了确保它们的存在,尝试想象一下如何想起某事便抽出该书面,想完便把它放下,它又回到整齐的排列里。
第三,节奏太慢而想给自己内心多点推动力的朋友,也可以用与上面相反的做法,去使自己内心多一份“着紧”的感觉。
·把要做的事的书面拉到右边(用右手的人),拉高至眼睛的水平,拉接近自己,越近的紧逼感越大。
·把书面放大,清晰化。
·把光度加强,颜色调至更鲜更艳。
·其它待做的事一一如此处理,并且想象它们一个书面紧贴一个书面。

第六章 理解层次 … 认识
大脑处理事情的模式
每一件与我们人生有关系的事,我们都会赋予其一些意义。人生里事情这么多,我们不断地处理它们,往往因为忙碌而变得被动和迷惘,不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才是重要的;也分不清哪些事情是短暂不足道的,哪些是对人生有深远影响的。
其实,事情的意义是可以被分类而因此理出其中的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