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透人心-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起,所以才散了。为什么呢?
人之所以会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之所
以会有“死党”的产生,是因为彼此的气质互相吸引,一下
子就越过鸿沟成为好朋友,这个现象无论是异性或同性都一
样。但再怎么相互吸引,双方还是会有些差异的,因为彼此
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的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不可能完
全相同。当二人的“蜜月期”一过,便无可避免地要产生摩
擦,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到最后成为要求
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便开始背后挑剔、批评,然后结束
友谊。
很奇怪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类似,一件
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的破裂。我有一位朋友,他和租同一
栋房子的房客成为朋友,后来因为对方一直不肯倒垃圾,他
认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愤而搬了出去,二人至今未曾往来。
所以,如果有了“好朋友”,与其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
如“保持距离”,以免碰撞!
人说夫妻要“相敬如宾”,自然可以琴瑟和谐,但因为夫
妻太接近,要彼此相敬如宾实在很不容易。其实朋友之问也
要“相敬如宾”。而要“相敬如宾”,“保持距离”便是最好的
方法。
何谓“保持距离”?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太亲密,一天到
晚在一起;也就是说,心灵是贴近的,但肉体是保持距离的。
能“保持距离”就会产生“礼”,尊重对方,这礼便是防
止对方碰撞的“海绵”。
有时太保持距离也会使对方疏远,尤其是工商社会,大
家都忙,很容易就忘了对方。因此,对好朋友也要打打电话,
了解对方的近况,偶而碰面吃个饭,聊一聊,否则就会从
“好朋友”变成“朋友”,最后变成“只是认识”了!
也许你会说,“好朋友”就应该同穿一条裤子,彼此无私
呀!
你能这样想很好,表示你是个可以肝胆相照的朋友,但
问题是,人的心是很复杂的,你能这么想,你的“好朋友”
可不一定这么想。到最后,不是你不要你的朋友,而是你的
朋友不要你!更何况,你也不一定真的了解你自己,你心理、
情绪上的变化,有时你也不能掌握哩!
所以,为了友谊,为了人生不那么寂寞孤单,好朋友应
保持距离!
讨人喜欢的人自然有很多朋友,即使不主动结交朋友,
别人也会设法与他接近;相反,朋友少的人,若不去接近别
人,谁也不会主动接近他。
神经质的人大都比较内向,不但不会主动结交朋友,反
而会避开人群;个性好胜的人虽然外向、活动力强,但由于
过分坚持己见,容易惹人讨厌,朋友也不会很多。
想要获得知己是很困难的,自私自利、存心利用朋友的
人,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友谊。这种人在朋友有利的时候,会
表现得如同至亲、密友一样,一旦利害关系消失,就露出真
面目。
关键 35
承认朋友的自我价值
在《如何赢得朋友,影响他人》的开头,戴尔·卡耐基没
有叙述很多着名政治家、成功的推销员或公司大腕的朴实平
易的趣闻逸事,而是从一个臭名昭着的罪犯开始。卡耐基讲
述了“双枪”杀手克劳里(Cmwley)1931年在纽约西区大街
其女友公寓被抓获的轰动事件。
克劳里是个银行抢劫犯,据纽约城警署专员透露,他是
个“手脚麻利的杀手”,已经在逃几个月,但最后在严密监视
和一场激烈的枪战之后,克劳里在其女友的公寓中被俘。根
据卡耐基的介绍,警察从杀手那里发现一张字条,上面写着:
“也许应该考虑,我的大衣下面是颗疲惫的心,也是一颗善良
的心——对任何人无害的心。”
卡耐基接着说,我想我应该让卡耐基自己解释为什么他
的书以一个银行抢劫犯和杀害警察的罪犯的故事作为开头。
卡耐基写道:“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双枪克劳里丝毫没有
自责。”
这是罪犯中不正常的态度吗?如果你这么认为,看看下
面的叙述:
“我一生中最好的年华都在给人们带来欢乐,帮助他们度
过愉快的时光,我所得到的就是咒骂,成为被迫杀的对象。”
这是阿尔·卡彭(址Capone)的言论。是的,他从前是美
国公众第一敌人——黑帮最险恶的头目,曾经在芝加哥制造
恐怖。卡彭也不谴责自己。实际上他认为自己是个公共慈善
家。
卡耐基接着引用多奇·舒尔茨还有其他一些黑帮以及“新
新”监狱中的各种人物的话,为了说明同样的问题。
如果阿尔·卡普尼、“双枪”克劳里、多奇·舒尔茨以及监
狱大墙后面的绝望的人们都不对自己有任何谴责的话,那么
我们要继续交往的人们又会怎么样呢?
是的,他们怎么样呢?
现代社会,已日益打破了各自的封闭状态,进人了一个
生动活泼的、互相联系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交往,都希望
自己成为赞美能手,使自己广交朋友,成为受欢迎的人。那
么,就请记住,赞美首先要真诚,真诚就要有所保留,而不
是全盘肯定。你可以大谈其优点、长处、成绩,不谈其不足,
也可以既赞美又批评,还可以提出你的希望。无论采取哪种
方式,都要掌握好分寸,把握好“度”。
希腊有句谚语:“使人幸福的不是体力,也不是金钱,而
是正义和多才。”才能,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最明显的标
志,是他幸福的源泉之一。我们赞美一个人,就要深深地打
动他,而最能打动他人的赞美,莫过于对其才能的认可和高
度评价。
我们周围不乏才华横溢之人,有的有能言善辩的口才;
有的人能洋洋洒洒,妙笔生花;有的人善发明;有的人演技
高超……诸如此类的才华都是有价值的赞美题材。
“有才能的人就在于了解别人的才能。”这句俄罗斯谚语
告诉我们,要成功地赞美别人,你必须具有发现、甚至挖掘
别人闪光点的才能,这是成功赞美者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
如果你不具有与对方相当的或者高于他的才能,你就不能对
其才华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那么你的赞美就不可能取得预
期的效果,甚至会弄巧成拙。能够赞美别人的才华,起码可
以说明你也不是一个凡夫俗子。费孝通与其夫人王同惠年轻
时的一段往事似乎演绎了一个非常生动的赞美故事。1933年
在燕京社会学系的同学聚会上,王同惠和费孝通就人口问题
发生了一次争论。费孝通为了说服她,就把一本关于人口问
题的书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了王同惠。在他们后来的一次闲聊
中,王同惠告诉他:“是你的这件礼物打动了我这颗‘凡心’,
觉得你这个人不平常。”费孝通听后很自豪,赞叹自己遇到了
知己,他后来说:“这个评价成了我们两个人的结合剂,也就
是牵引了我们两人一生的这根线。一个赏识‘不平常’的人,
而以此定情,也不可能是一个平常的。”基于对彼此才华的赏
识和仰慕,二人结为金兰之好。王同惠通过与费孝通的争论,
特别是他的礼物,发现了费孝通的出众才华,她的赞美并无
什么华丽的词藻,也无什么高亢激昂的抒情,而一句“你这
个人不平常”,便对其才华作出了独具一格的评价,朴实、蕴
藉之中也显现着赞美者自身的才气。费孝通的赞美更是与王
同惠相映成趣,对其才华的赞叹更是直言不讳。他们二人,
首先选了赞美的基点——才华。对这一闪光点的赞美,对于
两位才能出众的人来说,要比赞其容貌、气质等外在特征具
有更强烈的吸引力,更能打动对方。
赞美一个人的才华,有时不必要用语言表达出来。一次
善意的行动,要胜过所有赞誉之词。波普曾说过:“最聪明的
赞美者,是做一些所喜欢的事,但却不表明是为他而做的。”
对一个人才华的赞美也如此。
严济慈在法国留学时,遇到了一位导师法布里,在法布
里的指导下,严济慈完成了博士论文《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
和光学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法布里很欣赏他在这篇论文里
所现的才华。有一日。法布里突然找到严济慈问道:“你的论
文能等一两个星期发表吗?”严济慈满口答应:“当然可以。”
但不知导师有何用意。几天以后,法布里以其出色的成就和
资历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但他在首次出席科学院院士大
会时,宣读的却是严济慈的博士论文。论文以其独创性和精
确性,获得了法国科学界最高权威们的掌声。严济慈的才华
震动了法国物理界。法布里虽然很早就看准了严济慈这位中
国学生具有非凡的才华,但他没有直接赞扬他的论文如何地
好,而是把它作为得意之作,拿到法国物理学院士例会上去
宣读,这一行动,要比再优美的赞誉之词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其结果,不仅显示了法布里对自己学生的高度评价,而且使
严济慈扬名法国科学界。还有什么比这无声的赞美更令人感
动呢?
关键 36
用“朋友档案”连络朋友
“人到用时方恨少”,不知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如果曾经
有过,那么就要赶紧亡羊补牢,如果没有过,那么也要未雨
绸缪呢。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朋友档案”!
人一生当中会交很多朋友,这些朋友有的会成为你的至
交,有的会持续交往,但有的也会中断。交朋友自然不必勉
强自己和对方,但何妨采取更有弹性的做法,不投缘的也不
必“拒绝往来”,而把他们通通纳人你的“朋友档案”!
“朋友档案”的建立其实很简单。
首先,把你在学校时的同学资料整理出来,并做成记录。
毕业数年后,你的同学会分散在各种不同的行业,有的甚至
已成为个中翘楚。当你有需要时,凭着同学的关系,相信他
们会给你某种程度的帮忙。这种同学关系,还可从大学向下
延伸到高中、初中、小学,这将是一笔相当的资源。当然,
要建立起这种同学关系,你非得时常参加同学会,并且随时
注意同学动态不可。
其次,把你周边朋友的资料建立起来,对他们的专长也
应有详细的记录。当他们的住所、工作有变动时,也要在你
的资料上修正,以免需要时找不到人。
同学和朋友的资料是最不应疏忽的,你还可以记下他们
的生日。如果你不嫌麻烦,在他们生日时写上一张生日贺卡,
或请吃个便饭,会使你们的关系突飞猛进。这些关系若能妥
善维持,就算他们一时帮不上你的忙,也会介绍他们的朋友
来助你一臂之力。
另外,有一种“朋友”也是你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在应
酬场合认识,只交换名片谈不上交情的“朋友”。这种“朋
友”各种行业各种阶层都会有,你不应把这些名片丢掉,应
该在名片中尽量记下这个人的特征,以备再见面时能“一眼
认出”。但最重要的是,名片带回家后,要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