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彦临床医案-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入健脾和胃等扶正之品方可病愈功全。
胆道蛔虫
魏某,女,34岁,教师,初诊日期:1993年8月10日。
该患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胁部疼痛,阵发性加重,钻顶难忍,即到某医院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道蛔虫”,给予服食醋及驱虫药治疗,疼痛不减,并出现黄疸,发热,无明显恶寒,恶心,不欲食,大便灰白,建议手术取蛔虫。现发热,恶心,食少纳呆,右胁疼痛难忍,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证属蛔虫梗阻胆道,胆汁瘀积,郁而化热,溢于血中所致。治以温脏安蛔,清热利胆退黄。
处方:乌梅40g,桂心15g,细辛5g,黄芩15g,黄 连10g,茵陈30g,虎杖20g,木香20g,元胡20g,川椒15g,槟榔15g。
三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3年8月14日
右胁部仍胀痛,可以忍受,不发热,仍恶心,厌油腻,黄疸未退,大便溏,日一次,色灰白,舌红,苔黄,脉滑。
蛔虫虽安,胆道梗阻,胆气不舒,治以疏通气机,利胆退黄为主。
处方:乌梅40g,柴胡15g,枳实15g,木香20g,半夏15g,川军10g,黄芩15g,茵陈20g,虎杖20g,槟榔15g,白术15g,生姜3片,大枣10枚。
三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93年8月17日
右胁仍隐痛,不发热,恶心厌油已缓解,黄疸明显消退,大便溏,日二次,色已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滑。B超示:肝胆脾未见异常。
此蛔虫已退,胆气渐舒,治宜驱虫健脾为主。
上方去乌梅、川军、茵陈、虎杖,加使君子20g,苦楝皮15g,砂仁10g。
三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四诊:1993年8月21日
病人自觉无明显不适,大便仍溏,于服上方后次日排出蛔虫三条,舌淡红,苔薄黄,脉弱。患者蛔虫已去,脾虚未复,宜调理脾胃,恢复正气。
处方:党参15g,白术15g,云苓20g,炙甘草15g,陈皮15g,半夏10g,木香15g,砂仁10g。
六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按语】胆道蛔虫郁而化热者,虽无湿热之源,却有湿热之症,治当温脏安蛔,清热利胆退黄。只有利胆清热,蛔虫才能随胆汁而下,只有温脏安蛔其剧痛才能缓解,两者相辅相成。待蛔退黄尽,再入驱蛔之药,健脾之品,其病自愈。
胆系结石
案一:
苗某,男,54岁,初诊日期:1998年9月6日。
病人患胆囊结石四年,曾三次服中药排石,愈后复发。二周前复查B超示:胆囊内多发性结石,最大者直径12毫米。当地医院给予自制排石汤三剂,服药次日右胁下疼痛,继之全身黄染,逐渐加重。复查彩超示:肝胆管及胆总管扩张,胆总管末端结石,直径约13毫米。给予排石“总攻”疗法无效来诊。患者自述乏力倦怠,食少纳呆,厌油,大便灰白,小便如油,身目黄染,舌红,暗滞,苔黄,脉滑数。
此患既有湿热内郁,又有砂石阻滞胆府通道,治疗应两则兼顾,清热利湿,化石通腑。
处方:茵陈30g,虎杖20g,郁金20g,金钱草30g,内金20g,木香20g,枳实15g,大黄15g,威灵仙20g,赤芍20g,黄芩20g,石见穿15g,海金砂20g(包煎)。
六付,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二诊:1998年9月14日
患者右胁痛减轻,黄染变浅,大便为淡黄色稀便,小便深黄,饮食量增,仍乏力倦怠,舌红,苔黄,脉滑。复查彩超示:胆总管无扩张,其末端结石直径约8毫米。
前方奏效,依前法。
原方大黄改为7。5g。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注:该患服药五剂后症状全失,尽服后复查彩超,结石已排出,嘱其每日以金钱草少许泡水代茶饮,至今二年未再复发。
【按语】胆系结石,临床以胁痛为主,或黄染,或不黄,其病机总为湿热煎熬,蕴结成石,故其总的治则为清热祛湿,利胆消石。间或有气滞腹气不通者,加用木香、枳实、大黄等药;砂石太大,施以石见穿、海金砂等化石之品,疗效颇为满意。
案二:
唐某,女,38岁,干部,初诊日期:1995年6月18日。
右胁隐痛年余,进食油腻食物加重,伴腹胀,夜眠欠佳,饮食量少,无明显乏力,大便干燥,小便正常。曾多次查肝功能均正常,彩超示肝内胆管结石,服用保胆健素及鹅去氧胆酸等药物效果不显,舌淡红,苔黄,脉弦。
证属肝气郁结,胆失疏泄,胆液瘀积而致,治以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处方:柴胡15g,陈皮15g,枳实15g,黄芩15g,茵陈20g,虎杖20g,内金20g,赤芍20g,半夏15g,川军15g,木香15g,威灵仙2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二诊:1995年6月25日
右胁隐痛,时轻时重,腹胀减轻,饮食可,大便溏,日二次,舌淡红,苔黄,脉沉弦。胆液瘀滞未通,肝气稍舒,仍以前法,加重利胆排石之力。
上方加金钱草30g,海金砂2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三诊:1995年7月3日
右胁痛缓解,腹不胀,饮食可,大便溏,日二次,轻度乏力,舌淡红,苔白,脉弦。
患者气机已畅,胆液瘀积已去,脾胃稍弱,宜调理脾胃,扶助正气。
处方:陈皮15g,半夏15g,党参25g,云苓20g,白术15g,炙甘草15g,木香15g,砂仁10g,焦三仙各15g,山药2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按语】本患素有肝气郁结,日久胆失疏泄,郁积化热,煎熬成石。治疗当以清热利胆排石为主,兼以疏肝理气。待病情稍缓,肝胆气机舒畅,辅以健脾和胃药而愈。本例可谓证对轻方施小药,法合病去如鸿毛。临床最重要的是证与法、药要统一一致。
案三:
于某,女,36岁,工人,初诊日期:1982年4月6日。
发作性右上腹疼痛三个月,严重时伴恶心呕吐,无发热,畏寒,疼痛每因进食油腻诱发,时腹胀,大便干燥,舌红,苔薄黄,脉弦。查血常规正常,B超示胆囊内多发结石,最大者直径0。8cm。
中医证属肝郁气滞,湿热内郁所致之胁痛。治宜疏肝理气止痛,清热化湿通腹。
处方:柴胡15g,陈皮15g,香附15g,枳实15g,桃仁15g,黄芩20g,半夏15g,赤芍20g,栀子15g,川军10g,内金20g,灵脂20g,蚕砂20g,大枣10枚。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二诊:1982年4月14日
右上腹痛基本缓解,无恶心呕吐,大便亦通畅,腹胀缓解,仍不欲进食油腻,舌淡红,苔黄,脉弦。肝郁气滞已解,但湿热内郁未除,治当以清热化湿为主。
上方去香附,栀子加到2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三诊:1982年4月21日
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饮食可,大便溏,舌淡红,苔白,脉沉稍弱。复查B超:胆囊内结石已消失,囊壁稍厚。
此湿热已除,脾胃尚虚,治宜扶脾和胃,以巩固疗效。
处方:党参15g,云苓20g,白术15g,甘草15g,陈皮20g,半夏15g,木香15g,砂仁10g。
三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按语】该患以发作性右上腹痛为主,并伴有恶心呕吐,显然由砂石阻闭,肝气郁结,胃气上逆所致,治当首先行气开郁,排石止痛,佐以和胃止呕。方中用药虽然平淡无奇,但其君臣佐使切中病机,故能速效。王老治病用药,从不忘顾护脾胃,因只有脾胃健,气血足,正气旺,其病才能根除。
案四:
刘某,男性,46岁,初诊日期:1996年10月11日。
一年前因饮酒诱发右胁痛,伴发热,血常规及B超检查诊断为“胆囊炎,胆囊内泥沙样结石”,抗炎治疗后,热退,右胁痛减轻。其后常感觉右胁隐痛不适,进食油腻后明显,经多家医院给予利胆排石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近一周右胁痛加重,伴恶心,厌油,乏力倦怠,食少纳呆,大便溏,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B超示胆囊增大,壁厚,毛糙,泥沙样结石。
中医证属肝胆湿热郁滞,日久凝结成砂石。治以清热化湿,利胆排石。
处方:柴胡15g,黄芩15g,栀子15g,川军10g,枳壳15g,鸡内金20g,赤芍20g,半夏15g,茵陈20g,虎杖20g,金钱草30g,川朴15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二诊:1996年10月18日
右胁仍痛,厌油及恶心减轻,饮食量增,仍乏力,大便溏,日二次,舌红,苔黄,脉滑。湿热渐化,肝胆郁滞未通,治宜加重疏肝行气之力。
上方加木香20g,元胡2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三诊:1996年10月25日
右胁痛明显缓解,食欲增加,已无恶心厌油等症,仍乏力,大便溏,日三次,舌红,苔薄黄,脉滑。
此湿热渐去,气机渐畅,脾胃未复之象,治宜理气化湿,调和脾胃。
上方去半夏、茵陈、虎杖、川军,加党参20g,苍术20g,砂仁15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四诊:1996年11月2日
右胁痛缓解,饮食及二便正常,乏力亦明显减轻,舌淡红,苔白,脉沉稍弱。复查B超:胆囊大小正常,壁稍厚,毛糙,未见结石。
病情已愈,继服香砂养胃丸1丸日二次,共二周,调理脾胃,以扶正气。
【按语】胆囊结石本由湿热蕴结而成,又常因暴食肥甘或饮酒而诱发或加重。本例实由此因,故治以清热化湿,利胆排石,证治相合,而方中暗含小承气汤,意在通腹泻浊,使砂石、湿热随大便而下,可谓用心良苦,待湿除石去,再以香砂养胃丸调和脾胃。
案五:
许某,女,36岁,职员,初诊日期:1994年11月3日。
一周前无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伴恶心,未吐,食少纳呆,腹胀,继之皮肤粘膜黄染,大便干燥,小便黄。查B超示:肝、脾未见异常,胆囊壁粗糙,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胆总管下段见一1。6×2。3cm高密度影,其后伴声影。肝功TbiL:312mmol/L;DbiL:281mmol/L; IbiL:31mmol/L,余正常。舌红,苔黄,脉滑。西医诊断: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
中医证属湿热之邪蕴结肝胆所致。治以清热化湿,利胆退黄。
处方:黄芩20g,柴胡15g,栀子15g,川军15g,赤芍20g,枳实15g,半夏15g,陈皮15g,虎杖20g,金钱草30g,内金20g,焦山楂20g,海金砂20g(包煎),威灵仙20g,木香20g。
三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二诊:1994年11月6日
右上腹痛及腹胀减轻,黄疸未减,饮食量增,大便溏,日二次。舌红,苔薄黄,脉滑。
肝胆气滞稍畅,但湿热未退,治宜加重清热利湿之力。
上方加茵陈50g,木通15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三诊:1994年11月13日
右上腹胀痛缓解,黄疸已退,饮食正常,大便溏,日三次,体力稍弱,舌淡红,苔薄黄,脉滑。
此湿热已去,脾胃功能未复之象。宜调补脾胃,以善其后。
处方:陈皮15g,党参20g,茯苓20g,白术15g,苍术15g,半夏15g,炙甘草15g,木香15g,砂仁15g,山药2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按语】胆系结石或由湿热煎熬,或因胆汁郁积日久而成,其病机皆为砂石阻滞胆道,影响气机升降。其治疗亦应以清热利胆,行气通府为大法。在用药中,王老善用内金、威灵仙二药,谓两者皆能溶石化石,前者兼健脾和胃消食之功,后者具止痛之效,可谓一药多用。
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