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王文彦临床医案 >

第11章

王文彦临床医案-第11章

小说: 王文彦临床医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证属风寒之邪入侵经络,阻遏督脉,阳气不展,气血不通所致。治宜温通经脉,散寒疏风。
处方:黄芪30g,桂枝15g,羌活15g,防风15g,杜仲20g,葛根15g,白芍20g,防己15g,生姜3片,升麻5g。
三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7年4月10日
项背及双肩酸痛明显减轻,恶风寒已缓解,舌淡红,苔白,脉细。
此风寒渐去,经脉未通之征。治宜活血通脉为主。
上方去防己,加红花10g,灵脂10g。
三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按语】该患感受风寒后,未及时治疗,风寒之邪潜伏督脉。督乃阳气之海,总督一身 之阳气,督脉为风寒阻痹,阳气不展,故出现项背、双肩酸痛,冒凉风。治法立意,温阳通 脉,散寒疏风,取黄芪桂枝五物汤之意,加杜仲、葛根入督脉,更增温经散寒之功;升麻轻 清引药上行,倍添表散疏风之力,故举之速效。又加红花、灵脂活血通脉,使督阳流畅致获 痊愈。
案九:
    刘某,女,36岁,工人,初诊日期:1996年5月2日。
腰及双下肢关节痛三个月,腰酸,腿沉,曾在外院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无效。伴乏力倦 怠,食少纳呆,四末不温,便溏,晨起关节僵硬,持续约20分钟,白带量多色黄,舌淡, 有齿痕,苔白滑,脉细弱。
四诊合参,证属脾肾两虚,湿浊下注所致。治以温补脾肾,清热化湿。
处方:太子参20g,山药20g,柴胡15g,炙甘草20g,陈皮20g,白芍20g,白术20g,苍术20g,故纸20g,黄柏20g,车前子20g,莲子20g。
六付,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1996年5月8日。
腰酸、腿沉、畏寒肢冷及白带量多色黄缓解,关节仍痛,乏力,食少纳呆,便时溏,舌淡红,苔薄,脉细。
湿邪已去大半,但稽留关节经络之湿邪未除,脾肾阳虚未复。治以温补脾肾,活血通脉除湿。
上方去黄柏,加桃仁15g,五灵脂20g,王不留行10g。
六付,日一剂水煎服。 
    三诊:1996年5月14日。
关节痛缓解,仍感乏力,饮食量稍增,大便溏,舌淡红,苔薄,脉沉。
此湿邪已去,经脉已通,脾胃功能仍稍弱。给予健脾益气,行气和胃之品,以巩固疗效。
处方:党参25g,山药20g,白术20g,陈皮20g,甘松20g,炙甘草10g,木香15g,砂仁10g,香附15g,荷叶5g。
六付,日一剂水煎服。。
【按语】着痹多以脾虚为基础,或久处湿地,或感受寒湿之邪,或进食生冷复伤脾阳, 水湿内生,阻痹关节经络,故见乏力倦怠,食少纳呆,肢体重着,关节疼痛;湿邪趋下,湿 郁化热,故白带量多色黄,双下肢重着。本病日久多兼见肾阳不足。王老在治则中,抓住主 要矛盾,重在健脾化湿,使停滞脏腑之湿邪先除,然后辅以活血化瘀,舒通经络,使稽留于 血脉中的湿邪随血而行,内达三焦随小便而出,最后用醒脾益气、理气和中之品巩固善后。 案十:
    任某,男,32岁,干部,初诊日期:1994年3月21日。
患者三月前受寒凉后诱发双小腿肌肉酸痛,逐渐加重,局部肌肤由软渐硬,重着无力,近日痛觉逐渐消失,触之麻木不仁,局部皮色无明显改变,膝、踝关节活动自如,曾先后在省内多家医院查肌电图、肌肉活检等未能确诊,给予抗风湿及调整免疫等对症治疗,效果不显。舌淡红,苔白,脉弦。
证属寒湿之邪入侵,痹阻肌肤脉络,气血瘀滞所致。治以活血通脉,散寒除湿。
处方:独活20g,防己20g,川芎15g,当归尾15g,牛膝20g,海桐皮20g,莶草30g,地龙20g,桃仁15g,红花10g,鸡血藤20g,桂心1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4年3月28日
    双小腿肌肤质硬如故,按之稍有痛感,烘烤皮色稍红,余症无明显变化。舌淡红,苔白,脉弦。前法已合病机,力度尚嫌不足。
上方去地龙之寒,加水蛭7。5g,地鳖虫7。5g,以增活血通脉之力。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94年4月8日
双小腿稍感酸楚,有热感,肌肤较前变软,表皮似有蚁行,察之皮色未变,触觉较前敏感,行走亦较自如,舌淡红,苔白,脉弦。
血脉已通,寒邪已去大半,湿邪仍滞留不去。治宜侧重利湿。
处方:黄柏20g,苍术20g,牛膝20g,当归尾15g,黄 芪30g,独活20g,防己20g,滑石15g,甘草15g,萆15g,通草15g,莶草20g,桃仁15g,红花10g。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四诊:1994年4月18日
小腿肌肤柔韧,活动自如,久立仍感酸胀,余症消失,饮食及二便均正常,舌淡红,苔薄,脉沉细。
此寒湿渐去,经脉已通,脾气未复之征。治宜健脾化湿,以善其后。
处方:党参20g,白术15g,云苓20g,桂枝15g,佩兰15g,陈皮15g,甘草5g,黄芪20g,防己15g,白芍20g。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按语】本例患者中医诊断为肌痹,为寒湿之邪阻痹肌肤分肉之间,使气血瘀滞,脉络受阻。其治疗首先应重用活血通络药物,待瘀滞稍通后,再予以益气养血,化湿利水之品,则湿邪易去,最后投以醒脾健脾,化湿和胃之药,以固本善后,防止病情反复。
案十一:
于某,男,36岁,农民,初诊日期:1996年11月4日。
病人于今年4月在塑料大棚中劳作后,透汗未消,以凉水洗手臂和脚,当夜即感四末麻木、疼痛,当地中医按风湿性关节炎给予祛湿散寒之药治疗,疼痛稍减,停药即反复。查:四肢手足皮色正常,活动自如,触之肌肤不温,舌淡,苔白润,脉细弱。
四诊合参,证属素体脾阳不足,汗出腠理开放,寒湿侵袭,痹阻经络,气血不通所致。以温阳通痹,活血养血。
处方:黄芪30g,桂枝20g,柴胡15g,赤芍20g,白术15g,桃仁20g,红花15g,当归20g,鸡血藤20g,葱须15g,细辛15g。
三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6年11月8日
四肢疼痛已解,仍感麻木,无其它不适,舌淡红,苔白,脉细。
此寒邪虽去,经脉末畅之象。
上方倍黄芪,去细辛。
六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按语】此患六付药尽,病已痊愈。或问经云辛不过钱,首方何以细辛用至15g?因寒湿之邪客脉日久,不足量应用辛热走串之品不足以驱寒通络。对于古训,不应墨守,只要辨证准确,配伍得当,细辛用到20g亦未见中毒者。
糖 尿 病
案一:
    吕某,男,46岁,干部,初诊日期:1996年3月14日。
口干渴,多饮,多食,尿量增加三个月,乏力倦怠,体重明显下降,动则汗出,面色无华,舌淡红,苔白稍腻,脉弦细。查空腹血糖16。8mmol/L,尿糖++++。西医诊断为糖尿病Ⅱ型。
中医证属脾虚不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所致。治法健脾益气,生津止渴。
处方:扶脾消渴汤(自拟)。人参15g,白术15g,山药20g,沙参20g,麦冬15g,百合15g,玉竹15g,焦山楂20g,内金15g,陈皮15g,甘松15g,葛根15g。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二诊:1996年3月24日
口渴喜饮及多食善饥减轻,仍乏力,尿量多,体虚多汗,舌淡红,苔白,脉细。
脾虚稍减轻,气血仍未复,并恐有脾虚日久,肾精失于充养之虞,故宜兼顾调补肾精。
上方加枸杞子15g,菟丝子15g。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96年4月5日
    患者之症状基本缓解,体力亦明显增加,复查空腹血糖9。26mmol/L,尿糖+,舌淡红,苔白,脉细。前法奏效。
上方人参改为太子参15g。
十五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按语】停药后三个月连续复查空腹血糖均在6…7mmol/L之间,尿糖阴性。王老集数十年临床经验,究古典之微旨,察临证之病情,依《内经》理论,提出消渴病的病机并非“阴寒为本,燥热为标”,而是由于“脾胃运化、转输的功能失调,水谷之气不能分解化生成可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精微”随尿排出,发为消渴。故王老说,脾失健运为消渴之枢要,健脾和胃乃治消渴之根本。王老自拟扶脾消渴汤,以人参、白术、山药为君,意在健脾;沙参、麦冬、玉竹、百合为臣,滋阴润肺,使肺气肃降,助脾敷散水谷精微;焦楂、内金为佐,助君药健脾消谷;陈皮、甘松、葛根三药为使,可调全身气机升降及水谷精微的代谢。全方从脾胃入手,有升有降,见效甚捷。
案二:
    康某,男,56岁,干部,初诊日期:1992年11月8日。
病人于二十年前患糖尿病,一直服用消渴丸等治疗,血糖控制在7…9mmol/L之间,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二年前体检时发现尿常规PRO+1;RBC2…4个/HP,管型1…2个/HP,近半年来经常感觉四肢麻木,双脚刺痛,夜间明显,伴灼热感,乏力倦怠,饮食量少,夜尿频,曾在外院查肌电图,双下肢血流图,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并发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给予对症治疗,未见好转。舌质红,少苔,脉细。
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所致。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处方:太子参20g,白术15g,茯苓15g,麦冬20g,花粉20g,生地20g,川芎20g,红花20g,陈皮20g,当归20g,沙参20g,枸杞子20g,地龙15g,三七粉3g(冲服),赤芍20g,鸡血藤20g。
六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2年11月15日
    患者体力稍增,食欲尚可,四肢麻木似有减轻,双脚疼痛不缓解,舌淡红,苔薄,脉细弱。脾胃稍旺,瘀血未通,治疗侧重活血通脉。
上方去白术,加五灵脂20g,没药20g。
六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92年11月21日
四肢麻木明显减轻,双脚仍痛,夜间明显,灼热感消失,体力明显增加,食欲正常,夜尿仍频,舌淡红,苔白,脉细。
患者脾胃功能渐恢复,阴虚内热亦减轻,目前主要矛盾是瘀血阻络日久,经脉失养。治疗上宜重在活血通脉。
处方:黄芪30g,当归20g,桂枝15g,生地20g,川芎20g,赤芍20g,地龙20g,桃仁15g,红花10g,五灵脂20g,没药15g,三七粉3g(冲服),地鳖虫5g,炮山甲5g,大枣12枚,坤草20g。
六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四诊:1992年11月27日
病人四肢麻及双脚疼痛明显减轻,夜尿次数减少,饮食尚可,大便稍溏,日二次,余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此经脉渐通之征,效不更法,然活血之品过多,易伤脾胃,应注意顾护脾胃。
上方去地鳖虫,加炙甘草10g。
六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五诊:1992年12月4日
    双脚疼痛基本缓解,四末仍时麻木,饮食、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瘀血渐去,经脉已通,而失养之肌肤筋脉未尽恢复,故治疗仍以益气养血活血为主。
上方去地龙、没药、炮山甲、坤草,加麦冬20g,枸杞20g,太子参20g,白术15g。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六诊:1992年12月15日
双脚疼痛未作,四末麻木减轻,以夜间明显,余无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复查空腹血糖6。89mmol/L,尿常规:PRO±;RBC1…2个/HP,未见管型。
患者病情已稳定,肌肤筋脉恢复仍需缓慢调养,治宗前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