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人本教练模式 >

第7章

人本教练模式-第7章

小说: 人本教练模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要认为只喜欢宣言的人就没有承诺,他也在承诺,他在用行动承诺他的宣言是假的。事实上,人在每时每刻都在承诺。承诺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应该看他做了什么。衡量承诺,行动是最好的答案和标准,比如你的另一半不止一次对你说他爱你,可是他经常夜不思归,经常在外面与其他的异性水乳交融,他没有承诺吗?当然不是,他也在承诺,他承诺他说的爱你是骗你的,他承诺他的心不止你这样一个归宿,他承诺他经常用漂亮的宣言作为爱的幌子,他承诺于他自己的爱的方式,他承诺他经常说谎。
所有人都有买书的经历和经验,你把钱付给别人,是否就买了书?不是,当别人把书交给你的时候,买卖过程才完成,才算真正买了书。承诺也是一样,诺是承诺的第一步,只有行动上兑现在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承诺。你付了钱,别人不给你书刊号,你会怎么反应?肯定不会罢休,要么被骗,要么索讨。那么,你答应了别人,却不去做,别人会怎么反应?会对你说的话产生怀疑。
宣言了却不去行动,实际上也是在行动,用的是不行动的方式去行动,只是行动的方向和你宣言的方向是背道而驰的,也就是说你仍然在承诺,承诺于不愿意兑现宣言,承诺言于没有兑现宣言。别人听了你的宣言,也能感觉到你的另外一种承诺,行动方向与宣言方向不一致只能增加你的不可信度。
言必行,行必果,真正的承诺是行而有果,言为果之始,果为言之归。承诺创造了别人度量自己的一个标准,承诺是体现自己言行一致的方式—告诉别人我说的宣言,让别人来检视自己言行一致的方式—告诉别人我说的宣言,让别人来检视自己说的和做的是否一样。有人会说了:“既然承诺这么重要,那我只做不说,不就行了?”拒绝“诺”的人,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上去了,不敢“诺,”,就是不敢宣言一个标准出来,不让别人有评估自己的机会。逃避承诺只能说明对自己没有信心,看轻自己的能量;破坏承诺则是破坏自己做人的诚信,两者皆不可取。
当你宣言了一个标准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将心思和精力集中在宣言的目标上,在宣言的期限内达到,这样才是真正的“一诺千金”。所以,承诺是一种自律,别人相信你的承诺是基于你诚信,实现承诺的方汉是聚焦。

自律
人为什么要承诺?是讨别人的喜欢?还是为了达到物质上的目的?如果说是为了让别人喜欢,那么“我承诺做一个素食者”,又是讨谁的喜欢呢?如果仅仅是为了达到物质上的目的,那“我承诺不因为你生气而生气”,又是为了达到什么物质目的呢?看来只能从内心中的某种需求求可以解释得通。
我们认为承诺是因为自律。“我承诺做一个素食者”,是为了保护动物而自律,或者对自己的健康进行自律;“我承诺不因为你生气就生气”,是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律。同样的,“我承诺明天还你钱”,是对自己的信用进行自律,“我承诺做一个快乐的人”,是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自律。
下属向上级承诺:“明天一定把报造递交给你”,当他说完后,一定是严于律己,才有可能按时、保证质量地完成任务。他会自我约束,会在时间上为这个任务做重点安排,或者放弃休闲娱乐,主动加班加点。愿意承诺的人,一定是很自律的人,愿意用承诺的内容来要求自己。
诸葛亮一生自律,忠于承诺,他的故事流传千古、催人泪下。在《出师表》中,他把“个人宣言”说得很清楚:“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猬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他感激刘备的诚意,承诺跟随刘备,后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到写《出师表》的时候,已经实践承诺21年了。
诸葛亮对待承诺的态度是这样的:“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受刘备托孤之重,承诺完成刘备未尽的大业,早晚忧虑,担心辜负先帝的重托。南方已定后,他就主动申请北定中原,其自律之心昭然可见。后来诸葛亮出兵征讨魏国之前,再次上书,其中提到:“(先帝)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并再次宣言:“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果然说到做到,为他的承诺用尽一生,直到引恨五丈原。世人提起诸葛亮,莫不为之感动,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在人际关系中,有一个最基本的法则,即你能直接影响其行为的人,就是你自己。在管理学上,人们一致认为,最有效最经济的管理行式,就是自我管理。所以,最有能力实现承诺的,是我们自己。任何承诺看起来是在对别人承诺,本质上还是在为自己承诺,承诺于自己的自律。万其是当你为生命定下一个承诺后,需要用一生的行动来完成。

诚信
当你给别人一个宣言后,别人会怎么样?期待。承诺是一个心理合同,是一个非正式的契约。心理合同的本质是对无形的心理内容的期待。自你宣言的时候,合同就在对方的心中生效,别人会根据你宣言的内容,期待在合同期满之前承诺生效。
当你的承诺只停留在宣言的阶段,并没有像你说的那样去实现承诺,等于你将心理合同单方面撕毁掉了,打破了别人的期待,让别人产生失望,继而对你的话产生怀疑,最后不信任你这个人,甚至会记恨你。婚姻破裂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比较普遍的因素是一方面转移恋情,在行动上违背了当初的承诺。在现实中有不少人因为婚姻破裂而形同陌路,有的还反目成仇。
心理合同是非正式的,有很多不确定性,你可以变更合同的内容。假如你借朋友珍藏的一本书,答应一个星期看完,可是你由于出差而只读了一半,而你又非常想看这本书,你别忘了与朋友协商,为你的承诺增加“补充协议”。对方的期待同样会随着“补充协议”而调整。承诺这个心理合同可以处在不断变更和修订的状态,不过,要双方协商,取得同意。
你以往的行为常常被人们作为期望的基础,人们据此来判断是否相信你的宣言。以往的行为构成了你的诚信。银行贷款,有一项是评估企业的信誉,它根据的就是企业以往的还贷承诺。企业以往言而有信,信誉就好,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就高。
在一个企业中,每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在任何时候都存在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这就是组织的承诺,影响着个人对组织的投入与认同程度。如果企业违反承诺,将使员工产生较低的信任和工作满意度。那些体验过这种违约的人更倾向于离职。在组织行为学中,有一种关于组织承诺言的问卷,能够预测离职现象,甚至更能预测“离职意向”。可见承诺言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诚信是人和企业的基石。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i),小车无軏(yue),其行何以哉?“做人没有诚信,不懂得基本的行为要求,就像大车失輗,小车失軏,怎么能“行走”呢?孔子的学生子夏也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末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末信则以为谤己也。”君子得到民众信任,才能动员民众;没有得到民众信任,民众认为你在刁难;君子得到君主信任,才能谏诤君主,没有得到君主信任,君主认为你在诽谤。
信口开河,言而无信,是对诚信最大的破坏;敢于宣言,兑现承诺,可以务实诚信的根基。

聚焦
诸葛亮能够赢得世人的尊重和感动,是因为他心无旁骛,一生的行为都在兑现承诺。他知道自己命垂旦夕,仰天长叹,手书遗表:“死之将至,愿尽愚忠、何期病入膏盲,命垂旦夕,不及终事陛下,钦恨无穷!”他还说老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倾,家里人的生活不成问题。至于他自己,“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宫,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按现代说法,这是诸葛亮写的一份“遗嘱”,在申报家里“桑田”财产后,诸葛亮说家里不会有更多的绸缎、外面也不会有任何产业钱财,不至辜负皇上的信任。诸葛亮任蜀汉丞相,后主称他“相父”,内外大事几乎全是他操处置。这样的实权地位,如果敛财简直易如反掌;但他无意谋取钱财,全心全意投入了兴汉大业。
很多人的承诺难以实现,是因为有太多的诱惑和干扰,不能专注于宣言的目标。有一个重要的公式:P=P-I;第一个P是per…formance,指外在表现和成绩,第二个P是potential;表示潜能,i是interference,表示干扰。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和成绩,是他的潜能减去干扰,干扰越大,成绩就越小。这个公式是美国的添~高威提出来的,他曾经是一名网球教练,后来将运动场上的训练方法引进企业界,催生了企业教练技术。
人的潜能是很大的,干扰阻碍了潜能的发挥,降低了人们的表现,使人们达不到目标。在企业进行并购的时候,会传来各种批评的声音。听取建议当然有好处,但是如果并购者仅仅因为这些批评就放弃计划,那批评就成为了他的干扰。优秀的企业家在做战略决策的时候,意志坚定,力排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干扰,最终以事实证明决策的正确。
如何判断一个人够不够专注,如何区分干扰?这与目标有关,所有与目标不一致的信念和想法,都是干扰。干扰并不一定是外人阴止你去实现目标,更的表现在个人内在的信念和心态,集中地休现在内心的对话。企业家投资新项目,肯定会听到各种声音,关键是这些声音在他心中产生了怎么样的对话,如果他有坚定的信念,有必胜的心态,就会对干扰绝缘,迈出革命性的一步。
对承诺言的干扰有很多,如比拖延的习惯,“没关系,对方不会在意”的自我安慰,“这件事情不重要”的自我判断等等。如果不排除干扰,承诺言就会受影响,如果干扰占据了上风,承诺可能就无法兑现。最终留给别人的,只有一份遗憾,一丝不快,留给自己的,是内心的愧疚和信用的衰减。
找到真正的干扰,就找到了表现不佳的原因,教练要在这里对被教练者深入挖掘,否则对方有可能根本不清楚失信的真正原因。有时候,对方说出来的,或者他自认为是原因的原因,只不过是一种表象,深层的“不为”动机是潜伏得更隐秘的干扰。
承诺也是一个自愿的行为,没有人强迫你,除非你愿意。如果有些事情你不愿意承诺,你完全可以用拒绝来表白自己真正想法,千万不要自欺欺人,伤害了别人,最终伤害到的肯定是自己。
承诺是执着于个人的自律,承诺就是看你的心思是放在哪里的,承诺就是你在说了以后体现出来的行动。实现承诺一定要聚焦。如果你不想做一个没有信用的人,那就把焦点放在承诺的目标上,排除所有干扰,漂亮地履行你的心理合同。

第三节  负 责 任

我们拥有为别人寻找责任的超凡能力。不是吗?当你不容量疑地说“这是你的责任!“,就已经把责任按在对方的肓上了,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