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消费心理学+樊文娟 >

第31章

消费心理学+樊文娟-第31章

小说: 消费心理学+樊文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节  营销工作概述
  营销是随着当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项职业。营销人员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这是由营销人员本身所特有的基本职能、营销工作的任务、营销工作的特点所规定的。
  一、营销人员的基本职能
  (一)销售商品
  营销人员的直接目的就是把商品卖出去,从而获得盈利。这就要求营销人员能研究和掌握商品知识;研究和掌握商品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等;研究、了解顾客心理;接近顾客,推荐商品,答复意见,说服顾客,洽谈交易。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各种推销技巧和业务知识,尽快把商品销售出去,使企业利润不断增长。这里要指出的是,顾客与消费者有一定的区别。顾客是指到商店购买商品的人,也包括那些来到商店而没有购买商品的人。消费者是一个广泛而抽象的概念,他们不一定直接到商店来购买自己使用和消耗的商品。
  (二)提供服务
  营销人员要把商品销售出去,必须要为用户(指实现购买行为的个人或家庭消费者、集团消费者和企业消费者)提供售前、售中、售后的各种服务,其中包括向用户提供咨询,给予技术协助,帮助办理运输、交货等,力求使企业利益与用户利益协调一致。这就要求营销人员树立用户观念。用户的多寡直接决定着工商企业的命运。面对同一市场,经营得法,用户会不断增加;经营失策,用户就日趋减少。一个没有用户的工商企业,也就失去了其生存的条件。
  树立用户至上的观念,对于营销工作人员来说,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为用户提供最适宜的产品和最佳服务,使用户从商品的使用过程中得到直接的经济利益。总之,营销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越周到,越能赢得信誉,营销效率就越高。
  (三)分配商品
  营销人员要善于对所营销的商品供求进行协调平衡。在商品货源紧俏时,按用户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分配供货。对暂时没有供货的客户要及时进行解释,并作出妥善安排。对滞销商品,在调查情况下,尽可能对各地区进行商品余缺的调剂。
  (四)开拓市场
  任何社会的商品生产,都离不开市场和商品销售,商品生产越发达,越需要通过市场来打开商品销路。因此,开拓市场就成为商品经济发展中生死悠关的大事。从生产企业来说,要开拓新市场就要铲除长期以来以产定销的“生产中心论”的影响。从经营企业来说,开拓新市场就意味着要树立创新精神,去满足消费者的新要求。而营销人员则直接担负着这项任务。
  (五)收集情报
  营销人员是商品推广者,他们直接接触消费者,可以从观察、询问以及消费者的反应中得知产品或服务是否受欢迎,也可以了解到其他竞争对象的产品情况,为本企业提高竞争能力,收集和提供商业情报。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市场调查研究,及时写出调研报告。
  (六)传播信息
  市场信息是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资源和财富,没有市场信息,工商企业经营就无从谈起。而且,一定的市场信息只有在一定的时期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才能对经营管理活动发生影响。营销人员在营销商品的过程中,一方面把有关企业的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传递给顾客,增进顾客对企业的了解;另一方面又把用户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企业,要负责在企业和用户之间建立融洽和信任的关系。这种双向沟通的传递信息方式,对企业和顾客(用户)都是有益的。
  要履行营销人员的基本职能,不能靠耍嘴皮、吹牛、高明的骗术或单纯的跑腿,而是要去发现、调查和研究人们的需要和欲望,并能说服他们采用被推销的商品和劳务。这就要求营销人员不断培养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素质。
  二、营销活动的特点
  (一)营销是一种交际活动
  营销工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一种交际活动。所谓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所处的地位、肩负的任务不同(即他所担当的角色不同),他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也会不同。在市场活动中,作为买卖双方的消费者和营销人员,就代表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而进行着交际活动。
  这种交际活动有着与别的社会活动不同的特点:(1 )它是交际双方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互惠活动。(2 )它是一种事先规定了内容的交际。即双方谈论的内容主要包括商品的性能、价格、维修和其它交易条件。(3 )它是在特定的场合下进行的交际。一般在商店或售货摊前进行(现在商业形式已发展到上门推销和电话电视订购)。(4 )交际的程序简单。一般看好货色议好价,即付款成交。(5 )交际时间短暂。它是一种纯事务的,买卖成交即告交际终结。在现代条件下,即使买大件或大宗商品,一般也不要花过多时间。
  (二)营销交际工作难点分析
  看似简单的营销交际活动,要获得满意的效果,却是相当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表现在(1 )买卖双方利益明显的歧异性。突出对商品性能、质量和价格的认可及其它交易条件上,双方总存在着差异,使得彼此在心理上难以认同。(2 )双方在市场地位上的对立性。这种对立性尤其在市场供求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表现得更为明显。供不应求时,买方是被动的;供过于求时,卖方是被动的。因而难以把握交际(即交易)的最终效果。(3 )交际时间的短暂性。一般情况下,买卖的成与不成,时间是短暂的,买卖双方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去讨价还价,因此,双方难以马上相互了解和沟通。
  因此,营销人员要在角色不协调、时间又短暂的背景下建立起同消费者的良好关系,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这就要求其不断提高自己适应本职工作需要的各种素质。
  第二节  营销人员的素质
  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商品的销售,消费者的认同,都要通过营销人员的服务性劳动实现。即使营销活动的现代化程度再高,都离不开营销人员的特殊劳动。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和尊重营销人员的劳动,又要对营销人员提出一些特殊的要求。
  一、营销人员的心理素质
  营销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力即知觉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是指要善于见微知著,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敏锐而深刻的观察力是优秀的营销人员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要求,也是业务素质要求。它要求营销人员在短暂的时间内,透过消费者神态动作的表面现象迅速把握其购买心理。如从顾客进门的步态和眼神中去判断他们的购买意图;从顾客的问话、答话中了解他们的需要模式;从顾客挑选商品的表现去掌握他们对这种商品的熟悉程度;或者从结伴而来的顾客中判断出谁是决策者、谁是影响者等等,这都需要发挥观察力的功能。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接待,使顾客满意而归。
  信息是无形的财富,是决定企业兴衰的重要资源,要获得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就有赖于观察力。当然,敏锐的观察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营销实践中长期锻炼、逐渐积累、不断学习和认真总结而成的。
  (二)坚强的毅力
  毅力,又称坚毅性、坚持性,它是一种坚强持久的意志。一个毅力坚强的人,为了达到预定目标,在执行决定的前进道路上,不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能始终百折不挠,坚定不移。如日本著名推销专家齐藤竹元助刚做推销员时,准备向五十铃汽车公司推销企业保险,即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用于预备退休金或意外事故保险等保险费。可是听说这家公司一直以不缴纳企业保险金为原则。当时很多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向它发动过攻势,均无济于事,但齐藤竹元助却不愿放过这个机会。从此,他开始了长期艰苦的推销访问工作。从他家到五十铃公司来回一趟需6 个小时,一天又一天,他带着厚厚的资料和一个又一个方案,怀着“今天肯定会成功”的信念,不停地奔走,前后拜访了300 多次,持续了3 年之久,终于获得成功。可见,工作总是与克服困难联系在一起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是如此。
  我国的“绳据木断,水滴石穿”、“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铁杵磨成针”,这些成语故事都说明,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才会成功。凡虎头蛇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者,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
  (三)良好的性格特征
  在性格的分类中,常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隐型两种类型。性格外向的人,心理活动倾向外部,经常对外部事物表示关心和兴趣,开朗、活泼,特别善于社交。营销人员需要与各种各样的顾客、用户打交道,与社会各界联络沟通,参加各种类型的推销活动、社交活动,外向性格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沟通。因此,营销人员宜选择外向型性格。相反,假如你性格内向,不善于主动同陌生人交往;或与别人的意见不一致时,你却固执己见、难于合作;或你只喜欢那些背景、志趣与你相仿的人。凡此种种,将妨碍你在工作上取得突出成就。
  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人的良好性格特征,如谅解、支持、友谊、团结、诚实、谦虚、热情等是使营销双方关系和谐的重要心理品质;相反,对人冷淡、刻薄、嫉妒、高傲,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因此营销从业人员应努力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
  (四)宽宏大量的心理
  宽宏大量是一种宽容忍耐的心理。容忍就是心理容量的扩大,正如俗话讲的“虚怀若谷”、“宰相肚里能撑船”。如在日本被誉为推销之神的原一平曾为一笔大交易,在4 年中拜访同一顾客71次,每次都被一个貌似退休的老人挡驾。后来他了解到那位挡驾的老人,就是他要拜访的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天下之大竟有如此荒唐之事”!但他忍住了心中的愤怒,重新拜访,终于感动了这位目标顾客,达到了创纪录的推销成果。作为营销服务人员,要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遇事要宽宏大量。遇到用户心情不佳,或他把烦恼、痛苦向你或商品发泄,这时你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即使心中不痛快,也不可影响你对用户的态度,作出不应有的反应。具有宽宏大量的营销人员,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不仅是营销人员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人的美德。
  (五)富有幽默感
  幽默能使人豁达超脱、生气勃勃,具有影响力。幽默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是打破僵局、摆脱困境的润滑剂。幽默运用于营销工作中,取得的成功不乏其例。如有位营销人员到某地推销收银机。这位推销员身材矮小肥胖,但充满幽默感。当他走进一家小店时,店老板粗声大气地说:“我对收银机没有兴趣”。这时,老练的推销员就靠在柜台旁,格格地笑了起来,仿佛他刚刚听到世界上一个最好笑的笑话。店老板直愣愣地瞧着他。这位推销员直起身子,微笑道:“对不起,我忍不住要笑。你使我想起了另一家商店的老板,他跟你一样说没有兴趣,后来却成了我们熟识的主顾”。说完后他一本正经地展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