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消费心理学+樊文娟 >

第10章

消费心理学+樊文娟-第10章

小说: 消费心理学+樊文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样,人的生理需要基本满足后,安全需要就更强烈了。人们对未来生活越向往,就会更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强壮身体,延年益寿是老年人普遍的心理特征。中老年人将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方面投入更多费用。营养滋补品,保健产品“,保健性”的吃、穿、用这一类市场,呈扩大趋势。
  (五)多元化
  从总体看,我国居民在“九五”期间将从积累期向新的消费周期转化。城镇消费将从千元级向万元级、万元级消费发展。农村消费将从百元级向千元级、万元级发展。此外,随着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劳动保险制度、用工制度等多项改革的深入,许多居民将会把收入中的相当部分转入储蓄或多种形式的投资,以备日后用于购房或集资建房及须由个人负担的那部分医疗费用等。同时,他们还会把一旦下岗时用于待业期间的生活费用也考虑在内。另外,教育支出历来是居民家庭支出的重要方面。所以多元化、多层次化、多样化的消费将构成居民消费的总格局。
  (六)方便化
  近年来,由于我国实行了正确的经济开放政策,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对时间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搞活经济也使各大城市的流动人口激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凡此种种原因,消费者对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越来越多地欢迎生产厂家能为他们带来方便、省事和舒适的商品。
  生产出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产品,无疑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如我国精明的服装商,了解到经常外出的人都会为携带钱款票据、证件等找不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放置而伤脑筋,便乘“烦”而入,设计出“防盗裤衩”。这种把普通裤衩略加改进,开上一个小口,装上一条拉链即可的“防盗裤衩”,仅仅因为比普通裤衩多了一个功能,而好销数倍,甚至数十倍。一些方便食品袋不好撕口,日本有家企业就在这件事上动起脑筋来,在袋子的边缘打上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孔,从而大大方便了顾客 。这一不起眼的发明,却引得400 多家食品厂争相使用,成了该企业的“拳头产品”。又比如,有家公司生产出了一种含有化学物质的“纸尿袋”,一旦与尿液发生反应,即使倒置也不会流出来。不少中老年人对此更是情有独钟,纷纷把它请进家中,视其为夜间方便的“安全器”,争购者络绎不绝。实践证明,“生活富裕求方便”“,方便”是一个极大的潜在市场,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又一空间。企业若能为消费者大开“方便”之市,奋力开发新产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七)随意化
  以往,我国大部分群众都在固定假日里,或本民族传统节日里,或自己家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重点消费,从吃到穿,直到添置其它消费品等。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除夕吃年夜饭,初一换上新衣服走亲访友,家中打扫卫生,被面床单更换一新,还备有糖果瓜子,一派隆重、热闹的场面。改革开放后,人民的消费需要随之发生了变化。以杭州为例,杭州解放路百货商店和杭州百大集团都是全国百家百货商店之一的大店,1996年春节,这两家商店的销售额与1995年同期比,均下降了9%。 双休日、春节假期(七天)多了,但购物却不多,而出现了旅游热。去泰国、海南等地旅游者剧增,光春节期间,去泰国旅游者超1000人,达到了饱和。人们有了钱,又有了时间,想吃就吃,想穿就穿,想玩就玩。中国人民的消费随意性增大了,富裕起来的中国消费者对消费有了新追求,人们的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会越来越丰富多彩。
  第四章  消费者的动机
  人们所从事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消费者的任何购买行为也总是受一定的购买动机所支配。消费者的动机是十分复杂和多样的,并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各种各样的动机体系,指导、激励、制约着消费者沿着一定的方向行动。营销厂家要想探知消费者的心理,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必须研究是什么动机促使消费者产生一系列的购买行为。
  第一节  购买动机概述
  一、购买动机的涵义
  动机的原意是引起动作的念头。在普通心理学中把推动和指引人们去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叫做动机。在消费心理学中,把能够引导人们购买某一商品,选择某一商标、劳务或选择某一货币支出投向的动力,称之为购买动机。
  有人把动机比喻为汽车的发动机和方向盘。这个比喻是说动机既给人的活动动力,又可调整人的活动方向。因此,动机概念(购买动机概念也在此列)的核心就是动力和方向。人们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它体现着人们的需要对其行为活动的激励作用,把人们的活动引向一定的、满足他们所需要的具体对象上。人的绝大部分动机,都是需要的具体表现,或者说是需要的动态表现。需要处于静态时,则不成为动机。
  二、购买动机的形成
  消费者购买动机产生的原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即消费者的内部需要和外部诱因两类。
  (一)需要刺激动机
  前面第三章里指出,由于个体正常生活的某个方面出现“缺乏”,就会产生“需要”,当这种需要被个体意识到之后,他的整个能量便会被动员起来,有选择的指向可以满足需要的外部对象,于是“动机”出现了。
  消费者的动机与需要的关系极为密切,他们都是购买行为的内在因素,是达到满足需要的行为动力。当消费者产生了某种消费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紧张情绪,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即产生动机。
  有了动机,就要选择或寻找目标。当目标找到后,就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行为完成的过程,就是动机和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心理紧张状态不断消除的过程。然后,又会有新的需要产生,新的动机形成,新的行为活动开始,如此周而复始。这个过程为:
  缺乏,需要,紧张,动机,目标导向,目标行动,需要满足,新需要产生
  所以,动机是由个体需要引起的达到满足需要的行为动力,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二)外部诱因
  在现实消费中,并不是所有的动机都是由需要这种内部刺激产生的。如某消费者路过某商场,看见不少人正在争购一种市面上流行的面料,于是她也挤上去买了一块。又如,有时引起人食欲的,并非是饥饿,而是美味佳肴的色、香、味。消费心理学把这种能够引起个体需要或动机的外部刺激(或情境)叫做诱因“。诱因论”在商业活动中有着重大意义。但诱因毕竟只是消费者动机的外因,它终究还要通过消费者的内因——需要起作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需究还要通过消费者的内因要都被消费者所意识到的,在这种情况下,营销服务人员必要的提示就显得很重要。
  商业上的提示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可以口头提示,即面对面向顾客作介绍;也可以通过各种广告媒体的提示;而最强烈的提示是商品本身的展示。许多有经验的工商企业经常要举办各种类型的商品展评会或展销会,其心理根据就在于此。在展销会上,一些消费者本来只是抱着参观的态度而来,可是当他看到某种合意的新商品时,便会踊跃购买。尤其对新产品投放市场,能否打开局面没有把握时,采用各种方法来进行“提示”,作用很大。总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经常要受到外界刺激的。如何适时地给消费者以刺激,是生产经营厂家和营销人员应当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般说,刺激越多,诱因越强,购买越有可能。所以,有经验的营销服务人员都会主动热情地向顾客介绍(提示)商品,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
  从上面分析可知,消费者购买动机产生的原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即内部需要和外部诱因两类。没有动机作为中介,购买行为不可能发生,消费者的需要也不可能得到满足。因此,动机及其成因与行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内部需要和外部诱因产生购买动机,购买动机产生购买行为,购买后使用评价又产生内部需要和外部诱因。
  三、购买动机的性质和作用
  消费者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动机是引起行为发生、造成行为结果的原因。
  (一)购买动机的性质
  1。动机与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消费者的任何活动都是由某种动机支配的。
  2。动机不但激起行为,而且使行为保持一定方向,使行为具有目的性。
  3。动机是一个内在的心理过程,其心理变化是无形的,通常只能从动机表现出来的行为来分析动机本身的内容和特征。
  (二)购买动机的作用
  1。始发作用——引起行为,驱使产生某种行动。
  2。导向(或选择)作用——某种最强烈的动机使行动在一定范围内,朝着特定的方向,选择性地决定目标。
  3。维持作用——动机贯穿于某一具体行动的始终,不断激励人们,直至动机实现。
  4。强化作用——行动的结果对该行为再生具有加强或减弱作用(正强化和负强化作用)。
  5。中止作用——当某种动机得到满意结果后,便会中止有关的具体行动。
  第二节  购买动机的分类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动机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交织的、多变的。在购买过程中,有时看来很简单的行动,可以包含丰富的心理活动,很难说是一个或几个动机所推动的。动机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把他们分门别类。从普通意义上分,可以把消费者的动机划分为生理性购买动机和心理性购买动机;若针对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原因和驱动力而言,又可将消费者的动机分成如下四种模式:
  一、本能模式的购买动机
  消费者由于生理本能上的需要而产生的购买动机和行为叫做本能模式的购买动机。如,人类为了维持和延续生命,都有饥渴、寒暖、行止、作息等生理本能。具体表现为:
  1。维持生命动机  购买食品、饮料、饮具等行为,就属这一类。
  2。保护生命动机  为御寒而购买衣服鞋袜,为治病而购买药品等行为。
  3。延续生命动机  组织家庭、抚育儿女而购买商品的行为。
  4。发展生命动机    为生活方便、舒适,为掌握、提高劳动技能和知识而购买商品的行为。
  一般地讲,为满足本能需要的商品,供求弹性比较小,多数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购买具有经常性、重复性和习惯性的特点。正是由于生理性购买动机的上述特征和作用,鉴于我国人民目前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仍然以生存资料为主,而不是以享受发展资料为主,因此,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工厂商店,要切实保证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政府在必要时,会采取包括行政手段在内的各种措施来保证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和价格稳定。1995年3 月召开的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明确提出:省长抓“米袋子(”抓粮食生产),市长抓“菜篮子(”抓蔬菜供应),就是为保证人民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