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炒作?没事找事的事件营销 >

第6章

炒作?没事找事的事件营销-第6章

小说: 炒作?没事找事的事件营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l 主编的责任是对整个报纸的整体内容负责,如新闻、广告、副刊以及专栏等等,责任
  相当广泛。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主编才可能亲自出马参与采访报道。一般说来,象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这些采访报道,都是可以由记者直接完成的。企业若先联系了主编,主编进行新闻价值判断,如果认为还可以,会安排记者,不过有的记者对这种“二传手”的角色会心怀不满,这样会直接影响报道角度的选择;如果主编认为没有什么可以报道的价值,这下子企业就惨了,根本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即使找了记者,也会在主编面前吃闭门羹。
  记住,主编是企业最后拜访和联系的对象。
  l 直接找主编会留下“后遗症”。找主编把企业的新闻事件报道了,企业千万不要以为
  自己低成本运做的如何了得。前面已经说过,主编是对整个报纸负责的,包括广告。一旦报纸经营出现下滑,主编想到的自然也是这些熟悉的企业,一个电话打过来,你说企业接不接这个单。如果接,花费自然不菲;如果回绝,那企业得罪的、或者说不给面子的是整个报纸,而不是某个记者了,今后要是再有类似的事件,可能报道的难度会大得多。
  2。22 找对记者看对人
  既然主编不是第一人选,报社、电视台有那么多记者、编辑,那该如何找对记者,保证企业新闻事件的传播呢?
  (1) 看版面
  首先,企业对自己的事件本身要有一个把握,看看自己的事件属于社会新闻类、财经新闻类还是娱乐新闻类,或者几种形式都有。分清自己事件的类别后,买份打算上的报纸吧。一般说来,报纸或者电视台节目分类就在那里摆着呢,包括版面的编辑以及跑这一口的记者。
  (2) 通过已经熟悉的记者联系
  现在的报纸、电视台的记者都有自己的“口”,大家经常参加相应“口”的会议、活动,彼此非常熟悉。所以,企业如果和某个“口”记者有良好的关系,那么不妨请他来推荐这个“口”的其他媒体记者,这样能节约很多精力和时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 让公关公司去做
  常年专业的运做,公关公司的手头一般都积累了丰富的媒体资源,对媒体一抹黑的企业来说,请公关公司来帮着联系媒体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不过,花消可能要高一些,还有一个风险是,尽管是公关公司,但是每个公关公司的侧重点不同,如有的专注财经领域、有的在IT行业淘金、还有的强项是娱乐。所以,选择公关公司时,一定要根据自己新闻事件的性质来选择公关公司,要对路子,不能成了人家的实验品。在实验品这种情况下,就很难预料最后的传播效果了。
  这里还要强调的一点是,选对人。这里面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记者或者编辑本人在报刊、电视台的位置,要保证事件的传播,就找那些在部门内部资深的或者有影响力的人。另外一个问题也是记者、编辑本身问题。对于记者的选择这个问题,企业选择了好的记者是企业的一种资源财富,如果选择了一些惟利是图的记者,企业的麻烦也就大了。
  每个记者都有自己关心的领域,在这一个领域内成了近乎专家式的人物,这种情况下,如果能与这些记者建立长期的关系,那么在事件发生之前,可以先和他们商量一下,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或者有关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整个事件策划过程的完善、提供更多的报道角度,扩大传播。不过,如果是对新闻本身没有多大兴趣,只盯着企业的广告和赞助的记者,企业就要注意了,最好的处理方式莫过于敬而远之。
  选择电视记者的时候,企业存在的一个误区是,去接触电视台的新闻播音员或者新闻审稿人。实际上,在当前事件报道的准备中,新闻审稿人和播音员一般情况下很少有参与的或者按照规定就没有这个权利。他们是专业的“前台人物”,大多数是朗读播出所交给的内容。
  2。23 专栏作者——事件发展的风向标
  在与媒体的联系过程中,一个常为企业所忽视的人物,就是专栏的作者了。不过,熟悉媒体的人都知道,能在报刊媒体上开设专栏的作者都是具有一定见解和独特角度观察问题的人,所以他们的意见或者文章里面所体现的观点常常成为领袖意见,为大众所接受。另外报刊的专栏常常是王牌保留节目,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读者。因此,企业除了和记者、编辑联系以外,最好和这些专栏的作者保持接触。有时候,他们的意见或者观点往往会成为整个舆论导向的风向标,或者成为整个事件的转折点。
  千万要重视专栏作者。
  2。3 找媒体说什么的问题?
  企业经常抱怨的一件事是,我们有这么好的新闻,媒体的记者却没有一丁点儿兴趣。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发生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企业没有把你的信息有效地整和起来传达给记者,一是企业的事件在媒体记者看来还不足以吸引读者和观众。最常见的是后一种情形。
  本书中将会在下一章结合具体精彩案例来指导企业如何策动让媒体感兴趣、能报道的事件营销方式和技巧。这里先谈一下媒体关心什么事,只有知道了媒体对哪些感兴趣,企业才能有针对性地照方抓药,为媒体提供他们认为有报价值的企业事件。
  找媒体说什么的问题,换一个角度,可以转换为另外两个问题,即媒体想知道什么和媒体对企业报道的新闻价值判断两个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经济生活的细胞,外延扩大化了,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加工车间,他们的生存、发展、消亡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自身的地位变化,导致整体市场情况、竞争态势、价格走势、质量、服务、对社会和环保等人文色彩问题的产生,这些都是读者也关注的,也成为媒体聚焦的地方。
  与此同时,读者的身份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即由原来的政治人变为经济人,由社会人变为自然人,对企业方面报道有两点需求,一是经济化需求,就是能不能从中获得利益,如降价、或者影响股票价格的信息,另外一点就是娱乐化的需求,如果不能获得利益方面的信息,那么从自然人角度出发,看看企业发生了什么可以娱乐一把的新鲜事。
  读者的这两方面的需求,使记者、编辑在对企业的报道方向上基本也沿着这个思路走。
  一种是满足经济化需求报道企业的。这种里面有这么几种报道类型,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和走势新闻,结合政策变化,列举影响因素、以及对行业和其中代表企业的正负影响;一是细分化的媒体,紧紧依托某个行业领域,以这个领域的市场情况变化,结合各种环境变量,深入行业内企业进行报道。还有是,做故事的,这种报道一方面能使专业读者看到赚钱投资机会,又能使一般读者看到戏剧化的财经故事,做一做发财梦。故事类报道的受众一般说来要比较大一些,越来越成为企业报道所追求的方式。这对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企业事件营销的故事是给两类人看的,一是行内人,能起到招商、稳定渠道网络等作用,还有就是普通消费者看的,把自己的产品和企业信息通过戏剧化的故事楔进读者的大脑。
  总的说来,经济化报道的模式一般是把企业的新闻事件放在一个大的环境中来描述,即企业外在环境分析、剖析产业层面和关联、分析企业关键经营环节、状态描述、敏感的企业生存感受和认识、竞争态势的详细跟踪。
  具体来说是,首先,新闻事件的选择上是能够进行直观报道的材料,需要为所报道的企业经济活动的话题提供广泛的论证。其次,在把企业经济事实的性质和重要性告诉受众的同时,提供前后相关的信息,对经济学术语作出解释,对各种连带的经济关系给予说明。就此,企业事件新闻的内部要形成一种牢固的关系结构,否则会缺乏说服力。荷兰符号学家凡迪克在《作为话语的新闻》一书中提供的一种新闻写作的框架:
  l 提出以前的事件,将它作为条件或起因,描述或预测接下来发生的事件,将它作为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后果。
  l 将事实嵌入到广为人知的模式中,从而使得它们相对地为人所熟悉,即使它们是全新的的东西。
  l 引经据典,引用这些经典包含的概念。
  l 力图在广为人知的特定的结构中进一步对事实进行组织安排。
  第三,重视数字的运用。通过报道重要的统计资料的变化,从而提供新的有意义的数字,是经济新闻的核心成份之一。除了表达形式可以考虑生动活泼些外,数字的准确,来源的权威性,纵向与历史与预测比较,横向与其他经济指标发生关系等等,都是必须的。数字的精确是经济新闻可靠性的一种隐含着的保证。这样的新鲜数字,不仅具有新闻价值,而且给企业事件引发的论战提供了可靠的事实数据依据。
  第四,有围绕企业经济事件新闻话题冲突,以及各种区域或部门利益面临的共同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状况与区域、部门利益是相关的,经济新闻的目的不是为具体局部利益服务,而要承担向社会整体说明真实状况的责任。
  第五,把公众的日常经济生活体验作为向公众报道企业经济事件的突破口。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他们的经济观点不是由经济学家的宏观模型,而是依据他们的普通生活而产生的。将经济新闻个人化,即以公众可以了解和涉及的方式,全力解释企业经济新闻事件问题。如凡迪克所言“将事实嵌入到广为人知的模式”,就是要求以普通人熟悉的方式表达,这对于企业经济新闻来说尤其重要。
  目前情况下,媒体选择新闻的价值判断标准在这么几点:关注公平,如大小企业之间、国内、外资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关注利益,尤其是处于弱势群体,如普通消费者的利益维护,因为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企业的衣食父母也是报刊媒体的衣食父母;关注生存,每个企业的存亡都会牵涉到成百上千的家庭的生活来源问题,因此关注企业生存就是关注百姓生活的一个体现;关注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企业发展了,国家也跟着发展,没有企业的发展,也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
  而对于普通市民的都市类报纸和晚报,则更侧重于微观化的、与本地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企业信息的传播,对企业来说,必须要用好这类报刊,最具有促销效果和当期利益的实现谁也比不过这类报刊。
  娱乐化、社会化的需求对企业而言似乎没有多大的意义。实际上,报刊,尤其是都市类报刊、晚报中阅读率最高的就是社会报道和娱乐报道。
  那么该如何理解新闻的社会化和娱乐化倾向呢?其表现形式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可以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进行解析:一是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介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其表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内容作为新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