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罗斯的投资智慧(经典版) >

第5章

罗斯的投资智慧(经典版)-第5章

小说: 罗斯的投资智慧(经典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股市是非理性的,所以短期内的股市走势是不可预测的。如果谁要通过打听消息包括股评,而不是基于对这只股票的内在价值来判断的话,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正文 4。别受市场情绪的左右(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12…12 13:20:42 本章字数:1097


    投资者投资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克服情绪化这一缺点。我们必须冷静而细心地观察事实,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期在充满诱惑的市场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判断力。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认为,市场是会闹情绪的。每一只股票的价格,都会因市场的情绪而波动。这个波动并不是跟着公司的企业现金获利潜能而上下浮动的。这使我们能够把自己选中的优秀公司的长远报酬率当成一个“底线”——投资报酬率的最低限度,然后利用市场的情绪,来取得更高的报酬率。
    巴菲特一直认为历史上最优秀的品牌公司可口可乐在1919年上市时每股40美元,如果你在当时买入而持有到今天,经过多次配股和配息后,平均每年回报率是20%,而这是可口可乐长远的“平均”股价增值率。如果投资者能按照巴菲特所说的那样去做,也就是以内在价值来看待公司的话,那么投资者就会专门等到市场情绪低落时才大笔买入优秀公司的股票。以可口可乐为例,巴菲特在1988年、1989年和1990年都大量购入可口可乐的股份,持有到现在,平均每年赚取超过26%的股价升值获利。
    巴菲特也曾多次强调,他买入一只个股之后,完全不担心这只个股有没有其他人在买卖。即使买入股票之后,市场关闭长达10年不能买卖这只股票,巴菲特也不会为此而担心。对巴菲特来说,股市是反映宇宙间所有已知和未知因素的指标。就像天气那样,准确无误地预测是不可能的,最好的行动就是做好准备,任何情况都能应付自如。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马基尔评论说:“很多股民买股时,价格虽高了,但却还买下,因为大家心里都在想,虽然自己很傻,会以这个价格买入,但买了不久后,就会有更傻的人以更高的价格跟着他们买去,所以今天的高价买入并不算傻。”马基尔称之为“更傻的人的原理”。事实上,人类史上从未有过在股市里赚钱的技术分析师,巴菲特也绝对不是像技术分析师那样,靠观看图表来预测市场走势的。巴菲特更不是像金融大师索罗斯那样,以猜测和尝试影响国际市场参与者情绪而赚钱,他只是用自己的方法分析出哪只股票物超所值,并迅速揽入怀中,就像在商店里买减价处理的鞋子一样。
    许多投资者很不喜欢拥有那些股价已经下跌很久的股票,却对那些一路上涨的股票非常着迷,结果却往往是高价买进低价卖出,不但赚不到钱反而会赔钱。而巴菲特的实战经历却总表现出另辟新径的价值取向。巴菲特就是这样一个理性的独辟新径者,他极善于把握投资机遇。他看好的投资往往会令其他投资者深感疑惑。但结果却总是证明巴菲特独具慧眼、另辟新径的投资策略是正确的。巴菲特的超人之处就是不按常理出牌。





    正文 4。别受市场情绪的左右(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12…12 13:20:43 本章字数:418


    巴菲特看好大众传播和出版事业的前景,他认为报纸和电视台是很容易了解的行业。他曾拥有华盛顿邮报公司和《水牛城新闻报》股票20年以上,但他最成功的投资案例,还是对美国最大报纸发行企业加内公司的投资。加内公司是采取分散化经营的新闻和大众传播公司,既有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又有分布全美各地的10家电视台和11家广播电台,更是北美最大的户外广告集团。但当巴菲特20世纪80年代末期买下加内公司4.9%股份时,却是美国传媒业发展的一个低谷,投资者都在廉价倾销他们在报纸媒体上的投资。而此时,加内公司大胆使用加内的产权(也就是用自己的股票)来收购其他报纸,结果《今日美国》扩张成为全美最大的报纸,加内公司赢利开始稳步递增。因此,巴菲特又捡了个大便宜。
    巴菲特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投资者要想击败市场,第一个条件当然就是不要受市场情绪的影响。而不受市场情绪的影响,首要条件就是为自己确定一些选股的准则。





    正文 5。要战胜市场先战胜自己(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12…12 13:20:43 本章字数:1062


    一个投资者必须既具备良好的公司分析能力,同时又必须具备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市场中肆虐的极易传染的情绪隔绝开来的能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我与市场情绪保持隔绝的努力中,我发现将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的故事牢记在心非常有用。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要想战胜股市,首先要战胜自己,而战胜自己的主要途径是独立思考和行动。归根到底,与股市博弈就是与自己博弈,因为股市是由无数个“自己”组成的。也就是说,投资者只有认识到自己可能会犯哪些错误,才会尽可能地保持理性思维和理性行为,避免发生类似错误,最终战胜股市。
    巴菲特认为,一个人要挑战股市心魔,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作为一名投资学家,他深深知道,仅仅告诉某个人要怎么做是远远不够的。就好比说,大多数人都知道要节食、多做运动、戒烟等才能提高生活品质,可是仅仅“知道”这样做还无法让他们产生“行动”。要跳出在股市中失败的心理和情绪陷阱,就必须了解一般人是怎样坠入这种心理陷阱的,然后再学习克服之道。新兴的行为金融学研究表明:亏损的投资者,往往是那些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经常出现行为认知偏差的人。他们在股票投资决策时,常常会因为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出现大量的认知、行为偏差。通俗地说,这些人炒股票可以称之为“聪明人办傻事”。
    平心而论,每一位投资者的理性都是相对的、有限的,所以出现这种认知、行为偏差不足为怪。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投资者在这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也就是说,他们买卖股票时非常容易受股市波动的影响。从这一点看,股市中投资者亏损比例过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行为金融学研究发现,证券市场投资者中的常见愚蠢错误有以下几种:
    第一,过度自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过度自信,过度自信几乎是人类最根深蒂固的心理特征之一。在投资行为中,投资者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认为自己能够“把握”市场,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外部环境的作用。研究还表明,各领域内的专家往往比普通人更趋向于过度自信,金融专业人士也是如此。过度自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心理学基础,证券市场的巨大不确定性,使投资者无法做出适当的权衡,非常容易出现行为认知偏差。过度自信是行为金融学中研究最多的认知偏差,市场上的很多非理性行为都是由投资者过度自信造成的,最典型的投资者行为是过度交易,推高成交量,导致高昂的交易成本,从而对投资者的财富造成损失。





    正文 5。要战胜市场先战胜自己(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12…12 13:20:44 本章字数:1022


    第二,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自归因指的是人们总是将过去的成果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的心理特性。这样,投资者的自信心将随着公开信息与自有信息的一致而不断加强;但一旦公开信息与自有信息相反时,其自信心并不等量地削弱。
    第三,从众行为。从众行为指与大多数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与大多数人在一起,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这个概念被金融学家借用来描述金融市场中的一种非理性行为,指投资者趋向于忽略自己有价值的私有信息,而跟从市场中大多数人的决策方式。从众行为表现为在某个时期,大量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或者对于特定的资产产生相同的偏好。
    第四,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过度反应是指投资者对最近的公司信息赋予过多的权重,导致对近期趋势的推断过度偏离长期平均值。投资者过于重视新出现的信息,而忽略长期的历史信息,而后者更具有长期趋势的代表意义。因此,投资者经常在坏消息下过度悲观而导致证券价格下跌过度,在好消息下经常过度乐观而导致证券价格上升过度。
    根据过度反应的内涵不难看出,在过度反应现象下市场上会出现以下两种等价现象:第一,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将会伴随随后的价格反方向运动,即超涨的股票在修正中补跌,而同时超跌的股票则会补涨;第二,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幅度越大,在以后的反向修正中其调整幅度也越大。这两点已被许多实证结果所证实。同时,也是验证过度反应是否存在的依据。
    反应不足则是指投资者对新的信息了解不足,尤其是证券分析师等专业投资者,他们往往对曾经处于困境的公司抱有成见,不能根据公司最近出现的增长对原来的赢利预期进行足够的修正,导致低估其价值,而错过大好投资机会。这两种现象的存在对市场有效性理论提出了挑战,它意味着在不同的市场中,专业的投资者可以利用这些现象获取超额利润,却并不承担额外风险。
    第五,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是指面对同样数量的赢利和损失时,损失比赢利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情绪影响。研究发现,同等数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是同等数量的赢利带来的正效用的2.5倍。损失厌恶导致投资者放弃一项资产的厌恶程度大于得到一项资产的喜悦程度,使决策者更愿意维持现状而不愿意放弃现状下的资产,在投资中表现为买价与卖价的不合理价差。损失厌恶还会导致投资者过于强调短期的投资亏损,而不愿长期持有股票,更愿意投向稳定的债券,使其错失长期的巨大赢利机会。





    正文 5。要战胜市场先战胜自己(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12…12 13:20:45 本章字数:1071


    第六,选择性偏差。选择性偏差是指这样一种认知倾向:人们喜欢把事物分为典型的几个类别,然后在对事件进行概率估计时,过分强调这种典型类别的重要性,而不顾有关其他潜在可能性的证据。选择性偏差的后果势必使人们倾向于在实际上是随机的数据序列中“洞察”到某种模式,从而造成系统性的预测偏差。大多数投资者坚信“好公司”就是“好股票”,这就是一种选择性偏差。这种认知偏差的产生是由于投资者误把“好公司”的股票混同于“好股票”。其实,当好公司的股票价格过高时就成了“坏股票”,坏公司的股票价格过低也就成了“好股票”。
    当然,在资本市场上,这些现象很少单独出现,而是紧密地联系交织在一起的。认知偏差出现的原因,在于人脑的本质功能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进行统计计算,大脑处理视觉形象远胜于处理数字逻辑。在许多情况下,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