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与管理-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彰翘得铣⒕戳耍挤隼闲赘习倮镏饫醇械阑队铣⒕司白矗睦锩靼琢朔氲背醯挠靡猓苑胨担骸跋壬衣虻囊褰裉焖闶羌帕耍
不做最大,只做最好
DDB的Avis策划小组,在90天内找了各式各样的资料,DDB文案副总裁说了这样一段话:“说谎的顾客太多了,这种人也会向自己的医生与律师说谎,但Avis全体人员都很正直,他们正处于危险与倒闭的关头,非全力以赴不可。”
这项广告活动的创意实际上是在与汤德的一段对话中得来的。——“Avis的汽车比Hertz的新吗?”
“不!”
“价格是否便宜?”
“不!”
“Avis与Hertz是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汤德稍微想了一下后,回答道:“我们更认真!”
一项伟大的广告策划出来了。WeareNo2(我们是老二)。在广告史中,将自己的公司清楚地在广告里表示是第二位,这毫无疑问是头一宗。一般的广告绝对无法达到这样的创意,非有这样的奇招和独特创意不可。于是,总公司向全国80多个都市营业和分公司负责人解说了广告的创意,召集全体人员,像教育幼儿园儿童般齐声高喊:“Avis只是租车界的No2,所以我们要加油!”
Avis的广告定位使两个界限得以划清:
第一,是在租车业的定位清晰了。要知道,事情只有有了规则,才能成方圆。这一清晰的定位使广大消费者既为新奇所感动,也为Avis的诚恳、自谦的精神所吸引。
第二,是内部人员的定位清晰了。Avis有1800多个营业所,雇员上万人。如果每个人都对自己公司的位置不清,就可能造成盲目乐观的后果,更严重的是有些人可能因为没有明晰的定位,而认为自己无足轻重。若定位清晰,就会使所有雇员眼前一亮,精神面貌陡然改观。
广告定位的成功,营业额也跟着直线提高,打破了历年来的赤字经营,纽约地区一个月就增加了52%的营业额,两个月就解除了亏损。
汤德自己报告说,Avis全公司的营业额增加率在两年内由10%增加到35%。可以说这一切都归于定位于No2的策划。一句“我们是No2,加油吧!”成为世界各国的流行话题。
这一活动对追击者来说,其包含的策略意义是明显的:大多数居于领导者的企业,生意做得越大,越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个顾客,这就是隐藏在其中的弱点。“不做最大,只做最好”,这是第二、第三品牌攻击第一品牌的最好定位。
我没有胖到这个程度
一男士服装专卖店,卖的是以L号尺寸为主的衣服。而在实际销售中,这家专卖店,故意展示出很难卖出的超大号服装。
而绝大多数的顾客,看到这些超大号服装时就欣慰地告诉自己:“还好,我没有胖到这样的程度。”然后,总是选购一种价格并不低的衣服。即使价格稍高,只要有助于消除自卑感的“东西”,一般人总是觉得“其价不高”。运用这种人性弱点的生意手法,效果之大,超乎想象。
[计论]
(一)只要对消除自卑感有用的东西,一般人总是不惜付出很高的代价。
(二)对风采不扬的顾客越热忱对待,越有可能使其成为常客。
第三计先声夺人
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的战术“先声夺人”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意思是先张扬自己的声威,以挫伤对方士气。亦比喻做事抢先一步,争取主动。
将“先声夺人”运用于计策中,可以获得首先从气势上制服对方的主动权。垓下之围,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以扩大封地为诱饵,赢得了淮阴侯韩信和建成侯彭越的鼎力支持,并汇合九江王英布的军队,将项羽率领的楚师主力团团围困于垓下。
汉军为了瓦解敌人,采用攻心计以勾起楚军思乡之情,于是,四周的汉军在深夜里都吟唱楚地的歌谣。不少楚军的将士看到大势已去,闻歌后更是乡情依依,纷纷逃离楚营。
当项羽听到这些楚歌后,非常惊讶地说:“莫非汉军已占领了整个楚国,要不然汉军中哪有这么多楚人呢?他披衣起床,在帐中饮酒浇愁,悲歌慷慨,吟诗一首,曰:“力能拨山啊,豪气盖世,时运不利啊,骓马也不再奔驰。马不奔驰了,又有什么办法呢?虞姬啊!虞姬!我把你怎么安置!”歌罢,项羽惜别了美人虞姬,率帐下八百余骑半夜突围南逃。
不久,汉军追兵即至,当项羽逃到乌江亭边上时,回想当年带着八千江东子弟出来打天下,如今竟无一人生还,既然到了这步田地,我又有何面目去见江东父老?于是,他谢绝了乌江亭长渡他过江的好意,自刎乌江而死。
晋兵先声夺人,周访乘胜发威
周访以击溃杜彛ι瘟式饲д魈址丛舳旁
杜曾骁勇善战,又人多势众,只可智取,不可力敌。周访将士兵分为三队,自领中军,故意把中军旗号搞得十分张扬,以使杜曾产生畏惧心理,先攻周访的左翼和右翼。
与此同时,周访故示悠闲,在阵后射野鸡取乐。其部将看到主将如此轻松,信心大增,个个奋勇争先,直闯敌阵。
周访绝不是头脑易于发热的人,他很清楚自己的左右两翼,根本就不是杜曾的对手,光凭实力硬拼的话,连中军都会被敌方踏平。因此他命令手下,左右两翼有一翼失败,击鼓三下,如果两翼都被攻败,击鼓六响。众将都不明白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也不向他们解释,只要他们相信必胜无疑。
激战一天,两翼都被杜曾攻破,周访听到鼓响六声,精选锐兵劲卒八百人,亲自斟酒为他们助威,约定不可妄动,听到他击鼓以后再一齐向前冲击。杜曾率军逼近周访中军,看看只有三十步远的光景,周访突然击鼓,众将士飞跃而出,直扑敌阵。鼓声激越,将士奋勇,杜曾猝不及防被杀得大败而逃。
周访下令乘夜追击,诸将建议休整一夜,明日以力再战。周访说:“杜曾勇冠三军,少有敌手,我刚才正是利用彼疲我逸的优势,才一举将他击溃,我们决不能给他以喘息的机会,必须趁他兵卒疲惫,士气低落的时候抓紧消灭他!”说完挥师直追,杜曾不敢接战,逃到武当固守,周访乘胜平定汉、沔流域。
梦想成真
一位作家曾在杂志上写了这样的短文:
“我还在H企业服务时,有一位同事,逢人便说‘我将来要做为民喉舌的国会议员,到现在他还没有成为国会议员,然而同事们却一直认为‘他将来必成为大人物’。连公司的高阶层人员也觉得他是可以托负重任的干才,后来,他果真爬上了副总经理的宝座。”
这个故事中的主角,是不是真想成为国会议员,虽然不得而知,然而不断说出这种远大的梦,使周围的人以为他是个积极进取、充满干劲、与众不同的人物,便是个事实。
当然,这并不是说,你诉说的梦想,越大越好,如果不是稍有实现的可能,只会让别人觉得你的梦想根本不可能实现,那就变成“凭空吹牛”。
光会说大话,而眼前的你却毫无作为的话,谁也不会相信你的。上述想做国会议员的企业人,平时必然也很努力,足以令人相信他并不是信口开河,才有后来的成就。
使自己在别人眼里看来很有魅力的方法,不只是一种,其中之一就是,使人觉得“你比别人更有成长的潜力”。
你定的目标,即使在现阶段无法达成,那也无碍。整个要点就在你必须说出未来远大的梦想。
比如“我将来想创业,自己当老板。我一定要朝这个目标迈进。”只要你不时把他挂在嘴上,起初还认为“怎么可能”的人,也由于经常听到你如此诉说,到头来就会改变想法,认为你“或许真的可以办到”。
必须注意的是,你绝对不要提到与过去或现在有关的事。如果只知谈过去,那就变的自吹自擂,在别人眼中你会成为“小人物”。
“我现在的成就是……”类似这样的话一旦说出,是真是假,马上可以分晓,如果你诉说的,与事实有了出入,别人就以言行不一判你为吹牛者。若是诉说未来,即便有点信口开河,也不会遭人非议。
这个方法,也可以用在追求女性上。在追求女性的时候,应该滔滔不绝地向她诉说未来美好的梦,只要女方对男方稍有好感,她会觉得男方有心实现这个梦想,进而产生全力协助你的心理。至于这个男人是不是如他自己宣讲那样的“好料子”,那只有等到婚后才能分晓了……
[计论]
当你听到对方诉说未来的巨梦(不是诉说过去与现在)时,一般都会把他看成有伟大将来的大人物。
第四计先发制人
乘人之不及,攻其所不戒的战术“先发制人”就是在争取时间、速度方面抢先制服对方。抢先到达战场等待敌人的就主动而从容,后到达战场的就被动疲劳。“先发制人”是乘敌人措手不及之时,通过敌人意想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无戒备的地方,以此取胜;“先发制人”亦为以“始如处女,后如脱兔”的突袭方式,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而克敌致胜。
房玄龄定计诛太子
房玄龄从小聪明机智,唐高祖李渊率军入关以后,投奔唐太宗成为其重要谋士。
唐朝建立以后,太宗因功高权大,遭到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嫉恨,多次遭到陷害。房玄龄对太宗另一重要谋士长孙无忌说:“现在大王与太子矛盾很深,无法调和,如果不早想办法,不但会危及秦王府,恐怕连国家都有覆灭的危险。我有一条计谋,不如效法周公的做法,先下手为强。有句古话:‘为国者不顾大节’。与国家沦亡,身名俱灭哪个强些?”长孙无忌说:“我早就有这个想法,没敢说出来,今天你所说的,与我的想法太相同了。”
于是,无忌将两个计谋告诉太宗。太宗又召房玄龄一起谋划。房玄龄说:“国家患难,历代都有,不是圣明之人,不能平定。大王功盖天地,不但人会为你谋划,就是神也会暗中帮助你。”
于是,便与杜如晦一起同心协力,进行谋划。李建成非常痛恨他们二人,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把他们赶出了李世民幕府。
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前,又令房玄龄、杜如晦穿着道士衣服,偷偷潜回共同谋划。事变成功以后,房玄龄因功封为邢国公,升中书令,赐封一千三百户。
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李渊的皇后窦氏生四子,长子建成为太子,次子世民为秦王,三子元霸早死,四子元吉为齐王。
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屡立大功,权势很大,太子建成感到李世民威胁他的地位,就与元吉勾结想除掉李世民。
当时李世民手下大将李靖、李等多次对他说:“大王因功高被怀疑,靖等愿效犬马之力。”劝李世民早想办法。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入归,唐高祖命元吉率兵抵抗。元吉乘机召集军队,准备与建成约定时间举事,除掉李世民。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等日夜劝李世民说:“事情已经非常危急了,如果不采取应变行动,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