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金融幻象 >

第5章

金融幻象-第5章

小说: 金融幻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就按照固定比例发行纸币。这就是金本位。

    1717年,时任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的牛顿(即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把1盎司黄金价值定为3英镑17先令便士,事实上的金本位在英国开始实施。不过,一直到1816年,英国议会才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的形式确认金本位制度。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维多利亚女皇选定1英镑=1/4盎司黄金,所以1英镑代表克黄金。差不多同时,美国总统麦肯利决定1美元=1/20盎司的金量,所以当时美元与英镑的汇率,5美元=1英镑。

    政府发行货币真的不作假吗?当然不是。政府也喜欢玩“八个锅七个盖”的游戏。不过,政府发行的货币规模实在太大,因此政府经常玩的是“一百万个锅五十万个盖”的游戏。普通百姓根本不可能去要求一查究竟,即使百姓要求,政府也绝不会答应,同时把“一百万个锅”一字排开摆到太阳底下来,让大家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一百万个盖子”。

    政府一直在偷偷超发纸币,货币贬值就悄悄地发生了。当老百姓都回过味儿的时候,就要求把手里的纸币兑换成黄金,政府慌了。不过,政府毕竟是合法的“黑社会”,它心中虽慌,手底下不会含糊。当它发现无法满足兑换要求的时候,它就修改游戏规则。它规定,只有达到一定数量的纸币才能兑换黄金,这就是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指国内不铸造、不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重量黄金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而银行券(或纸币)又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和金币,只能按一定条件向发行银行兑换成金块。金块本位制是一种残缺的金本位制。'。一开始金块本位制很成功,把人数最多的“穷鬼”们挡在了向政府直接兑换黄金的大门之外。

金融幻象 第一部分 纸币只是“红孩儿”(2)

    不过金块本位制的“把戏”并没有演多久,很快就被演不下去了。政府一想:“反正你老百姓也不能把我怎么着,我干脆废了金本位制度。”

    英国的金本位一直坚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1925年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丘吉尔试图把英镑恢复到金本位制,但是大萧条危机深重,迫使英国在1931年永远放弃了金本位制度。1936年8月…9月,法国、瑞士、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一些欧洲国家先后放弃了金本位制,至此金本位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政府步步为营,处处耍赖,终于彻底背弃了当初发行货币的承诺——随时兑换黄金。

    二战之后,美国实力空前强大。1949年美国拥有当时世界黄金储备的,合计高达亿美元。美国人提出以其拥有的黄金储备为基准发行美元,美元与黄金之间建立1盎司黄金=35美元的固定兑换比例,其他货币与黄金脱钩,只能与美元挂钩,各国都以美元为外汇储备。因为美元有黄金在背后撑腰,美元在全球通行无阻,被称为“美金”。这就是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家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即后来的“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WTO”),确立了布莱顿森林货币体系——即美元金本位的体制。美元以1盎司=35美元的比例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度,实现与黄金的间接挂钩;各国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布莱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建立于1944年。

    然而好景不长,从6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实力不断走下坡路,又在越战泥潭中越陷越深。美国的军费开支、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记录不断被刷新。美国人也玩起了“八个锅七个盖”的游戏,美国向世界输出了大量无法兑现黄金的美元。

    处处与美国不对付的法国总统戴高乐要求美国用黄金兑付法国的美元储备。说实话,当时美国人还是比较讲信用的,他们用足额黄金兑付了法国人手中的美元。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黄金仓库里,美国人把黄金从美国的储存库搬到了法国拥有的储存库。美国人说,你看,我把黄金交割到你的仓库,交易完成了;欢迎你把黄金存在我这里,我给你非常优惠的费用,甚至付给你黄金租赁费,只要你同意我能借你的黄金临时周转一下。本来可能还没事,美国人这么一说,法国人更信不过美国人的黄金储备库了,怕自己见到的黄金不过是美国人把德国人的黄金挪过来周转一下罢了。法国人一定要把黄金运到巴黎,压在自家仓库里。从1965到1968年期间,出现了法国用飞机从美国搬运黄金的奇观。

    各国纷纷效仿,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于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脱钩之后,黄金价格在一年之内上涨超过100%;三年之后黄金价格上涨接近五倍。自此,货币与黄金彻底分道扬镳,世界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纸币时代。从此政府发行纸币几乎没有限制。

    应该说,全球性的纯纸币时代还不到四十年光景。与几百年的黄金,上千年的白银相比,纸币顶多算《西游记》里的“红孩儿”,还穿着开裆裤呢。不过,决不能因为纸币出道的时间短就小看它,要知道纸币带来的危害比“黑山老妖”恐怖的多,绝不亚于“红孩儿”。

金融幻象 第一部分 纸币的本质是信用(1)

    1715年,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皇帝已近暮年。这一年,在欧洲,穷兵黩武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他77岁生日前4天咽气。路易十四统治法国时间长达72年,远远超过康熙皇帝的61年。路易十四太长寿了,以至于他的儿子和最大的孙子都死在他前面,没有机会当上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重孙,年仅七岁的路易十五登上王位。路易十五太小,由奥尔良公爵担任摄政王,主导内政外交。

    就像自诩“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一样,福寿双全的路易十四也热衷于金戈铁马建立功勋,喜欢豪华舞会盛大场面,所以花钱如流水。死后留给路易十五的是一幅烂摊子:国家外债高达30亿里弗(Livre;法国旧货币名称),而当时法国的每年税收收入不过亿里弗,政府开支需要亿里弗,财政盈余只有区区几百万,还不够还债务利息的。法国政府的信用太差,所以政府的发行面值为100里弗的国债,市场交易价格只有里弗,比今天的垃圾债券还要差,信用评级估计接近破产级别了。

    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刺激经济发展,摄政王奥尔良公爵采纳了约翰?劳——一位来自爱尔兰“混混”的意见,实施金融创新,利用发钞银行的信用发行纸币,取代铸币。

    刚开始几年,新发行的纸币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法国政府则利用货币超发凭空获得了大量财富。因为纸币载明的价值不会随其所代表的铸币价值的变化而波动,纸币的信任度很快上升,流通范围不断扩大。随着货币流通量的扩大,工商业迅猛发展,巴黎的人口快速增加,甚至工匠的工资都开始上涨。市场上纸币的价格甚至超过了纸币的面值,最高的时候达到15%。也就是说,100里弗的纸币等于115里弗的铸币。使用方便的纸币显示出了强大的威力。

    很快,法国政府贪得无厌的本性暴露无遗。就在纸币不断被民间接受的同时,政府偷偷超发了几十亿里弗的纸币。发钞银行存有的发钞储备铸币数量都不足以兑换市场上流通纸币量的一个零头。

    1717年,摄政王奥尔良公爵授权约翰?劳的密西西比公司专营当时最暴利的东方贸易,因此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扶摇直上。约翰?劳充分发挥“混江湖”骗吃骗喝的看家本领,把法国贵族、富人甚至有钱的平民都诱骗到了密西西比股票泡沫上。不断泛滥的纸币和股票泡沫让法国经济沉浸在美丽泡沫的炫丽之中。

    1720年,法国贵族孔蒂亲王要求发钞银行兑换手中的一笔巨款,发钞银行只能满足他的需求。这位法国贵族在巨大的泡沫上钻了第一个孔。很快,许多精明的富人都纷纷把手里纸币兑换成金银和硬币,流通中铸币越来越少,纸币累积起来的信用迅速崩溃。发钞银行被汹涌而至的挤提人潮包围,甚至有15人在同一天被人潮活活挤死。在不到几个月的时间之内,纸币的价值贬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法国经济几近崩溃。没有了信用支撑的纸币还不如卫生纸。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货币是沿着易货贸易——生活必需品——稀缺高档品——易分割的金属——天然货币属性的金银——更易标准化成本更低纸币这一路线在发展。货币起源于实现交易的方便,从不断方便到成为交易习惯,从习惯衍生了信用,信用促使货币流通范围进一步扩大。货币发展过程体现了货币的终极目标是币值稳定、方便携带、易于分割计量、降低货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金融幻象 第一部分 纸币的本质是信用(2)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未来货币很可能会电子化、无形化,最终会消失。所谓货币的消失只是作为货币承载实体的消失,但货币所代表的信用不会消失。2008年中国发生的1130万亿元的支付中,银行转账、银行卡交易、网银交易以及票据交易合计完成超过43%,货币电子化已经初现端倪。

    统一货币的诞生和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货币的诞生避免了易货贸易中买卖双方必须同时出现同时有需求的限制,货币在交易的一买一卖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中间人角色,分离了买卖双方,为卖家和买家省去寻找对手的高额成本,使得所有人更专注于自身所专长的领域,交易可以更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纸币更是克服了金属货币多个缺点:笨重不易携带、不易分割、高成本等等,高效的纸币为经济繁荣注入了高浓度催化剂。如果说,交易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经济发展进入交易时代,那么金本位的退出和纸币诞生扩张使得全球经济进入纸币化时代。前面一章,我们提到交易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那么纸币算得上仅次于交易的第二大发明。

    当然,天底下没有两头好的东西,纸币也有天然的缺陷。纸币制度的信用完全取决于货币发行者行为,而经济体对货币发行量的重大变化产生真实而有效的反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所以信用很容易被货币发行者(政府)所控制和滥用。因此在纸币制度下,储蓄者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手中的纸币财富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纸币系统的崩溃而灰飞烟灭。

    1923年年初,2万德国马克可以兑换1美元,10个月之后,需要6300亿马克才能获得1美元,这样的纸币贬值速度消灭了所有的债务,也消灭了所有以存款和现金形式存在的财富。1998年俄罗斯卢布危机,卢布大幅贬值和巨额通胀,许多储蓄者一辈子的财富顷刻间消逝得无影无踪。

    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行为实质都是将“债务货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