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 >

第97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第97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都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为什么?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就见性了;有妄想分别执著,你永远不能见性,你都落在意识里。落在意识,受业力支配,你自己做不了主,你一生修的善业多,三善道受报,造的恶业多,三恶道受报,你出不了轮回。轮回不是别人造的,自己造的,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唯心所现,而且是一念顿现。
  这些话,多听听、多念念有好处,阿赖耶识里这个种子多,有力量,时时刻刻能提得起观照。知道事实真相,就很容易放下,为什么?它不是真的。你要不放下是愚痴,你放下是智慧,你不放下你造业,你放下是功德。一般人不肯放下,就是没看破,看破,哪有放不下的道理!是,放下很容易,看破很难。所以世尊要用四十九年的时间,天天给我们表演,天天给我们讲解,让我们真正明白,就放下了。我们感谢释迦牟尼佛,感恩释迦牟尼佛,怎样报答?好好学习,这一生当中成佛,那就是报佛恩。你真搞清楚,不能不学,知道学这个,利益才真大。可是这里面不能贪图利益,贪图利益,果报还在这个世间。出不去怎么样?出不去来生享福,一享福又迷惑了,富贵学道难。迷了之后,一定造很重的业;没有福报,想造重业你造不了,没有那些缘。
  现在人比起古人来讲,福报超过古人,智慧比古人不如。从什么地方讲?现在人天天吃肉,这得福报,古时候吃肉不容易。我记得很清楚,我小时候生长在农村,农村里面什么时候能吃到肉?一个月才一次。小镇里面,今天杀一头猪了,那个大树上竖了个标志,我们叫幌子,插在树顶上,看到的时候,今天那里有肉卖了,一个月才一次。天天吃肉是过年那几天,平常哪能吃得到!现在普通人家天天过年,天天吃肉,你就想杀业多重,跟这些众生结的冤仇多深。这些冤魂他要报复,他不肯离开。这些冤魂我们肉眼看不到,确实很多,他在这个地方,把这个地方磁场搞乱了。所以这个地方人怎么样?人头脑迷迷糊糊的,头脑不清楚,是他们在干扰。头脑不清楚就容易犯错误,容易引起灾难,天灾人祸全是业感而生的。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善人,上善之人,华藏世界也是上善之人,他们那里没有灾难,天灾人祸都没有,世界不一样,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学得好,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虽然没有离开六道,你会到清净的六道里面去,你不会到这个染污的世间,受这些苦难,不会。
  再告诉大家,现在连外国人都晓得,人没有死过,他们讲也从来没有出生过。人的死,是身,身有生灭,他们懂得灵魂没有生灭,灵魂才是自己,离开身体之后,他又去找个身体。佛法常讲,四十九天他又去找个身体了,换个身体。人年岁老了,身体不太管用了,用得太久,不太管用了,换个新的。如果这一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换的身愈换愈好,愈换愈殊胜,来生换到欲界天。欲界天里面还是知道积功累德,努力修善,那就生到色界天、生到无色界天,愈换愈好。如果不知道,迷惑颠倒,造作罪业,好了,这一生在人身,来生换个畜生身,畜生身还造业,迷惑颠倒,再换个饿鬼身、换个地狱身,愈换愈苦。要知道这里头没有人主宰,上帝不管这个事情,阎罗王也不管这个事情,佛菩萨也不管这个事情,自作自受,一切境界都从心想生。天堂从哪里来的?善业所感的;地狱从哪里来的?恶业感召的。是你业力变现的。你要是怨天尤人,佛菩萨不公平,老天爷不公平,你造的罪业就更重了。为什么?与他们不相干。
  佛陀一生教学,我们要想学佛,要像释迦牟尼佛学习。这是最早方东美先生把佛教介绍给我,他说佛教是最高的哲学。释迦牟尼佛的哲学在哪里?他说在经典里面,你在经典里面你才能学到。我认识了章嘉大师,非常难得,他教我看破放下,还教我读一本书,《释迦谱》,或者是《释迦方志》,叫我去找。那个时候台湾没有流通的,我们从善导寺太虚图书馆藏经里面找到,找到抄本。所以那个时期我还抄了十几部经典,都是小部的。《释迦方志》四卷,《释迦谱》十卷,分量都不算太多。读这些东西,认识释迦牟尼佛,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唐朝时候人写的。知道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一生干些什么,我们的信心从这儿生起来的。学佛,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榜样,向他学习就没错。他悟了之后,四十九年教学,从来没有中断过。跟一个人谈话是教他,跟两个人谈话也是教他,跟几千人在一起谈话也是教他。
  佛陀在世,言教、身教,没有教科书,没有文字,没有参考资料。经典是佛陀灭度之后,过世之后,学生们在一起开会,把老师过去所讲的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世,这是经典。所以经典,释迦牟尼佛没有看过。主持结集经典的是阿难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出家之后做佛的侍者,多闻第一。他的记忆力好,听一遍永远不会忘记,有这么好的记忆力,所以同学们大家推他复讲。把释迦牟尼佛过去所讲的重复讲一遍,五百阿罗汉在听,作证,「阿难讲的不错,佛是这么说的」,这记录下来。如果有一个反对,说「阿难,这个我没有听说,好像不是这么讲的」,就要删掉,取信於后人。句句都是他们证明的,这样才能够记录下来;不是多数通过,一个反对都不能通过。结集经典,写成文字,这么样的严格。
  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想到,古时候人求学都是口传、身教。释迦牟尼佛十二年也是如此,没有书本。孔子他老人家在世,教学也没有书本。你看《论语》是孔子过世之后,学生记录下来的,但是没有像佛经那么样严谨,《论语》是很多人写的,不是一个人。佛法从此以后世世代代,承传都是依阿难尊者这个模式,阿难尊者等於讲小座,复讲。不能加自己一点意思,完全是老师怎么说,就怎么讲,真的要做到不增不减;漏掉可以,你不能加一句。佛教这个两千年来培养法师,就用这个方法,所以它没有正规的佛学院。
  讲经的法师怎么培养出来的?讲经法师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德行,另外一个条件是记忆力好,你听了之后能记得住,至少要记得百分之八十;也就是说,老师讲一个钟点,你复讲,不可以加自己意思,你能讲五十分钟。这样的人通常就把他选出来,培养他做讲经的法师。德行就是戒律,它摆在第一。有这两个条件就行。老师讲经,是大众听的,选出来担任复讲的,他坐前面。复讲是什么时候?第二天。如果在寺庙里面,老师讲经都是上午,第二天下午,复讲的学生讲昨天的这一段。天天讲,这样训练出来的,不是佛学院,古时候没有佛学院,也没有佛学班,这么训练出来。
  我们过去在台中亲近李老师,李老师办了一个经学班,就是培养讲经的同学。我们一共二十多个同学,就是这个方法。老师讲给我们听,准许记笔记,你可以记笔记,三天以后复讲,让你有三天的时间准备。准备什么?记笔记记不了,现在哪有像阿难那样的记忆力,都记不完整;但是二十多个同学大家帮忙,我们每个人都记,记了之后全教给你,你慢慢去整理,整理出一篇讲稿出来。老师大概讲一个小时,你的笔记要写四十五分钟。四十五分钟需要多少字?大概要八千字。所以三天要写出八千字的讲稿,苦得不得了。轮到讲经的人,大概都是讲一个月,一个星期讲一次。要天天讲,一个都出不来,一个星期讲一次。他要花三天的时间,初稿才搞得出来。搞出来之后,讲一遍,讲给同学听,同学帮你修正,老师在后面帮你肯定。再过三天,上台讲。这么才训练出来,所以是老办法、老规矩。
  佛门训练法师是谁起源的?阿难尊者起源的,阿难尊者是教下的祖师,第一代祖师。迦叶尊者是禅宗第一代的祖师,阿难是教下的第一代祖师,有承传的。一直到现代还是这个样子,我受的教育就是复小座。现在一般佛学院不用这个方法,不用这个方法,一个都出不来,这个我们要知道。我们要想真学,真正的承传,还是老办法,不能用新的办法。老办法用了,在中国用了两千年,很有效果。新的方法,近代才有人尝试,办很多佛学院,佛学院没有一个能出得来。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演培法师讲的。讲这个话是三十年前,就在香港。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讲《楞严经》,那一次时间也长,讲了四个月。正好碰到演培法师到香港来旅游,我们大家陪他到处去玩。包了一辆巴士,坐在车上,他就说了,讲到讲经,我那时正好在这里讲经,他就讲包括你在内,你也不是佛学院出身的,统统是复小座出身的。真的,一点都不假。演培法师也是讲经的法师,所以我们了解复小座的好处。
  复小座,实在讲,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你虽然在经文里面你发现有好的东西,不准你讲,一定讲老师的,这是叫什么?守法就是持戒,让你有耐心。你有东西,不准你发表,修忍辱波罗蜜。你那个发现不见得正确,许可你自己做笔记,不许可你发表。你的笔记可以给老师看,老师同意,行;老师不同意,不可以。尊师重道,从这个地方培养德行,你将来一生才不会被名闻利养所淘汰。这是自古以来都有,讲得不错,出去讲,尊重的人多了,供养多了,傲慢就生起来。一念傲慢心生起来,你的道业马上就退转,就堕落了。所以,这个严格的要求,严格的训练,都著重在德行,帮助你真正成就,不至於像佛门谚语里面所说的,「地狱门前僧道多」。出家都是好心,一接受供养之后,可以说多数都迷惑了,禁不起诱惑。外面禁不起诱惑,禅没有了;里面贪瞋痴慢起来,定没有了。你要晓得禅定是佛心,就是你的真心,经教是佛言,戒律是佛的行为。我们要依照戒律修正我们身口的行为,言行,依照经教修正我们的言语,依照禅定修心,这真学佛。
  末后一句,『或现入定或出定』。「入」就是寂,常寂光,「出」就是起用,这就是这一大段科题里头「寂用无涯」。出必有感,有感他才起用,众生没有感,他不起用,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是十法界的,十法界的众生,应是一真法界。一真跟十法界,感与应同一个心性,这说出为什么会有感应道交,心性是一不是二。所以感应是自然的,没有理由的,没有原因的,佛家的名词叫法尔如是,就是法性自自然然是这个样子,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从哪里入,从哪里出,没有一定,所以比喻作方网。譬如后面讲的,从东方入定,从西方出定;在我们娑婆世界入定,西方极乐世界出定,就起作用,在哪边,不一定的。从眼根入定,从耳出定,无论从哪里都能入,无论从哪里都能出,都能起作用,没有一定。这里头的道理我们现在明了,同一个心性。
  法界虚空界,万事万法,心现识变,所以它的作用广大没有边际,这是自己,不是别人。你看看自己智慧德能多么圆满,而且是平等的,不用羡慕别人,也不要嫉妒别人,都一样的,平等平等,无二无别,问题就在你肯不肯放下。如果你是羡慕别人、嫉妒别人,你永远不能见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