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这些年来常常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三个根,汤池那里是中心,只能教儒。佛跟道这在中国社会认为是宗教,宗教只有在宗教寺院里面可以讲学,宗教之外不可以讲学,所以三个根只能扎一个,另外两个根,那我们在寺院里面讲。庐江已经有这么好的氛围,好在什么地方?好在那地方闭塞,还没有受现代社会的这些污染,受得比较少一点,人民还淳朴,很容易教。我们在汤池半年,这个教学的效果就非常的显著,如果在香港,我想六年都做不到。为什么?这开发早,开发早就是染污严重,名利心太重不好教。那个地方闭塞,一般人不知道那个地方,问起庐江在哪里?不知道,很少人到那边去,它有它的好处,好教。
我们还是希望将来佛与道也在汤池开班教学,现在我们把一个旧的寺庙还是买回来,金刚寺。这个寺庙规模不大,在市中心区可以做个讲堂,将来讲佛、讲道,这可以讲。道,讲《太上感应篇》;佛,讲《十善业道经》。我们去请老师一遍一遍的讲,一遍讲完了从头再来。因为这个讲座是属於社会教育,它不是报名的,随便你来听的,我们就晓得,天天都有新来的。尤其是到庐江学习的人,他可以在中心学弟子规,可以到金刚寺来学十善业道、学感应篇。他们川流不息的从各个地方来,从海外来的,有这么个地方好好的来教,好事情,三个根都扎下去了。没有基础不能成就,有这样好的基础,无论你是学儒、学道、学佛,没有一个不成就,根非常重要。我们首先要有这个认知,这个认知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看破,看破是智慧。真正有这个认知,你才肯发心学习,放下许多不好的习气烦恼,道业才会有成就,你不肯放下就不能成就。
《华严经》我们读这么多,读了非常欢喜,能不能得受用?能。慢慢觉悟了,这叫知解,你知道了、你理解了,得到的受用在此地。真正得受用那是要行证,怎么行?行还是这三个根,我们知解之后回过头来,在行证上从根开始。譬如,今天我们讲很现实的问题,在家学佛,这几乎是全世界的,十善做不到,出家学佛沙弥律仪做不到,这最低的,什么原因?这是佛法不是普通法,佛法建立在什么基础上?佛法是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佛教弟子「先学小乘,后学大乘」,中国佛教从唐朝开始起,就用儒与道代替小乘,祖师这个做法,我们要懂得他的意思;换句话说,中国不学小乘,要学儒、要学道。儒学什么?儒就是学弟子规,道就是学感应篇,你有这两样东西,十善业道就落实,沙弥律仪就落实。没有这两样,想做做不到。哪个不想做,为什么这么困难?底下的基础疏忽掉,所以这个认知比什么都重要。
千万不要认为这三样东西是初基的,初基的,我们连初基的都没有学过,你怎么能学高深的?怎么能学大乘?你所学的,费尽一生的精力得不到实用,真实的利益你得不到。什么原因你自己去想,你的烦恼习气断不了,这明显摆在此地。烦恼习气断不了,三途六道你逃不出去,念佛也不行。佛讲得很清楚,念佛必须具备的条件,净业三福你有没有?《无量寿经》,「三辈往生」、「往生正因」这两篇非常重要,这两篇是教我们怎么念佛,念佛要具备些什么条件。佛在这段经文里面特别为我们强调发菩提心,你有没有发?特别强调修十善业,下辈往生修十善业。这就明了没有十善业不能往生,没有菩提心不能往生。菩提心是什么?菩提心是真心。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悟,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面讲的「清净平等觉」,就是觉,菩提是觉。你还在迷,你没有觉,你怎么能往生?你更应当要晓得,发菩提心在上面,下面才是一向专念。
没有觉悟,菩提心没有现前,一向专念也没有用,也不能往生。你要问那些老阿公、老太婆,不认识字,没念过经的,什么都不懂的,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为什么能往生?你仔细去问他,你细心去观察,他对这个世间有没有贪恋?没有贪恋了。没有贪恋就是放下,就觉了。不觉是什么?不觉是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没有一样不要,这是迷,这不觉。那个人虽然是没有念过书,没有文化,他什么都不要,他什么都知足,人家觉,所以人家能往生。他对这个世间五欲六尘不起贪瞋痴慢,尤其是这些人自己自卑感很重,决定没有傲慢,为什么?他没有念过书,没有受过教育,遇到任何人,他说我不如你,你比我们强。而实际上,他高人一等,可是他自己从来没有觉得「我比别人强,我能够往生」,他没有这个念头。他就是老实念佛,功夫成就了自然现前。所以这个地方「佛子众会」,太难得了!
我们说老实话还有时间,修行要多少时间?三年就足够了。这样的场所这是弘法的场所,弘法的场所是什么?是把佛法介绍给大众,就是佛法介绍所,是这么个性质。真正修行,是有真正修行的场所,修行开始那是真的有福报,依众靠众,志同道合几个人在一起修行。没有这个环境,那你就要晓得,修行在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环境当中,只要你肯放下。放下什么?放下贪瞋痴慢、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没有一个不成功。所以真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今天在此地一同学习,这叫师父领进门,真正修行各个都能成就。善导大师也是阿弥陀佛应化再来的,他老人家讲的话,就是阿弥陀佛自己亲口宣说的,「净宗法门万修万人去」,你只要依照经典教训去做,没有一个不成就。
我在过去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讲了十一遍,遍遍我都提醒同学,《无量寿经》上所讲的道理、所讲的方法,你至少要能做到十分之二,你才能往生。为什么说十分之二?我是按九品分的,上品上生百分之百做到,都做到,上品中生做了百分之九十,上品下生做到百分之八十,这样中三品、下三品,所谓到下品下生要做到两成。两成做不到,这一生跟阿弥陀佛结了缘,去不了。特别是佛在经里面给我们讲的三种净业,那就是十善业道,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善护意业,就善护三业这句你要真做到,那就是落实十善业道,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基础。这三条做不到没法子,这是我们常讲的,你不是善男子善女人;这三条做到,才是名符其实的善男子善女人,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人不欢迎你。你没有做到,他不肯带你去,为什么?你到那边会扰乱那边的磁场,会扰乱那边的规矩。也就是说进入西方极乐世界,最基础的条件是这个,这个修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
你说孝养父母,我有没有欺骗父母?十善业道没有做到,就是不孝。我有没有尊敬老师?十善业道没有做到,不敬老师。你才晓得,这个基础教育多重要,基础教育决定不能够疏忽,要看得比什么都重。用多长的时间把基础教育落实?一年。一年足够了,要真干!汤池那边的老师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弟子规两个月落实,就是真的做到了。他不是背的,他不是讲的,字字句句变成自己的思惟,变成自己的行动,所以他的教学能感化大众。一般教学为什么不能产生这种摄受力,他只是讲,他没做到,言说到了,精神达不到。也就是说听,听众他听到,心灵不能起感应;真正做到,他的精神、他的心灵能够叫对方感动,那个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扎根,要真正把它学好,我还是劝勉同学们,要找时间到汤池去学习,能够学三个月是最好的,没有那么长的时间至少一个月,不得已半个月。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二二卷) 2007/9/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2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用无方第九段,「主伴严丽三昧门」,从第二首偈看起,这下面有四首偈「明一方业用」。
【有妙莲华光庄严。量等三千大千界。其身端坐悉充满。是此三昧神通力。】
「贤首品」,这品经是十信心满,就是十信位到顶、到圆满了,再升一级就是初住菩萨。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是真佛,不是假佛,《华严经》上的地位。所谓破一品无明,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诸位要知道,起心动念就是无明;不起心、不动念,无明破了,无明破了之后才真平等。由此可知,所有一切不平等从分别出来,起心动念肯定连带就生分别心,分别心里面一定是连带生执著心。所以妄想分别执著是连带起来,这个东西一起来就把自性转变成阿赖耶。阿赖耶的四分,这是祖师讲的,用四分来解释阿赖耶的现相,有业相、转相、境界相,速度之快我们无法想像。宇宙的现象生起来,不像科学家所说,科学家认为宇宙是大爆炸,从一个原点爆炸出来慢慢扩充的。佛法不是这个说法,佛法说一时顿现,迷了以后它就现境界,一时顿现,念念顿现。所现的境界确实是相似相续相,相似就是前后的念头决定不是完全一样,相似,相似相续相,迷了自性的人以为它是真实的,错在这个地方。
第一首偈是「法说」,清凉大师有个注解,首先我们要明了前面第一首偈,「标门显意」,就是总标。「有胜三昧能出现」,这是前面我们学习过的,出现就是六祖大师在大彻大悟最后说的一句话,「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出现就是能生万法。能生万法是一念之间万法就出现、就顿现,没有先后次第,物质就现了。这个地方现什么?现佛刹,有佛刹出现,你看『有妙莲华光庄严』,多大?『量等三千大千界』,就是一尊佛的一个教区。像我们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在此地不必解释,前面讲得很多。佛讲世界的形成有小千、有中千、有大千,所以叫三千。三千大千世界实际上讲就是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它是由三千组成的。先是一个单位世界,这一个单位世界,从前我们都误会了,以为单位世界是太阳系,一个日月所照,日月是环绕须弥山,须弥山在哪里?从前以为须弥山在地球上。黄念祖老居士也是个学科学的人,我们见面谈过这个问题,他说太阳绕须弥山,须弥山在哪里?我们现在知道,太阳绕银河系。银河系的中心在中国人称为黄极,太阳绕银河系的轨迹很大,它中心点,现在科学家认为银河的中心是黑洞,是不是佛经上讲的须弥山?如果这样看法,那就是一个银河系才是一个单位世界。黄老居士肯定的跟我说,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一个小千世界就是一千个银河系;再以小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然后以中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所以叫三千。三千实在讲一个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释迦牟尼佛教化地区这么大。所以佛有没有灭度?佛没有灭度,佛在这个地球上灭度,别的星球上他又出现,这是他的教区,哪个地方的缘成熟,他就到那里去。
这在前面我们都说过,法身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法身是一个身。唯识家所讲的自证分,自证分是一个,是法性、是理体,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