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艄└环降谋浠婕暗矫骋坠蕉愿髯越谄沸枨蟮氖康谋浠屠醋孕枨笄慷缺旧淼谋浠谡獬『希捎诰咛宓氖值谋浠豢赡芪尴尴阜郑运嘉辖餮厦艿难芯空咦匀换岱⑾郑骋惶资莼岬贸龅慕崧郏灰惶资菘赡芫偷貌怀龈媒崧郏踔恋贸鱿喾吹慕崧邸K跃ǜ叩仁У穆硇匀换岱⑾郑捎猛冀夥椒ǹ梢允共欢酶叩仁У亩琳咭材芄焕斫庥檬Х椒ㄍ频汲龅慕峁! �
当读者读完上面几段话,实际上是又一次重新复习已经在本书中多次遇到的内容以后,要理解马歇尔开创性提出的研究国际贸易问题使用的国外贸易需求曲线时,就简单明了毫不费力了。
图37。
1纵轴表示德国生产和出口的麻布,横轴表示英国生产和出口的棉布。
马歇尔把图中OE曲线称为“英国需求曲线”
OG曲线为“德国需求曲线”。
1894年,英国E。
Y。
埃奇沃思在《国际价值理论》一文中称马歇尔曲线为“国外贸易曲线”或“国际贸易供求曲线”
,把他自己的曲线称为“供应条件曲线”
(ofer
curve)亦译“提供曲线”
,两者性质完全一样,所以人们通常把OE曲线和OG曲线称为供应条件曲线。
OE曲线上任一点A表示按照马歇尔给出的定义,英国在一定时期(如一年)从德国进口OG1数量(若干码)麻布 651
现代西方经济学。
536。
愿意会付出的棉布数量为OE1。所以A点既表示英国为了获取一定量麻布愿意付出的棉布,也表示英国供给一定量棉布要求得到的麻布。读者应很熟习,国内商品交换的需求曲线上任一点表示,与某一价格相应的需求者愿意购进的数量。
在国际贸易中不同之处是,第一,国内贸易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现在用一条曲线。第二,国内贸易中所称价格,现在是用“贸易条件”即交换比率来表达的,例如17码麻布10码棉布表示英国每一码棉布可换进德国1。
7码麻布。换一种说法,英国一码棉布的价格(用德国麻布表示)
是1710码麻布,或者说,德
国一码麻布的价格(用英国棉布表示)是1710码棉布。这在坐
标图上表现为OG1OE,而这个比率也就是OE曲线上过A点所1作切线的斜率。 652
。
636。现代西方经济学
同理,OE曲线上的B点表示,英国按OG2OE交换比率进口2OG2(码)麻布愿意付出0E2(码)棉布;C点表示,英国按OG3OE交换比率进口OG3(码)麻布愿意付出OE3(码)棉布。
3与英国对德国麻布的需求曲线完全对称,德国对英国棉布的需求曲线OG可按照OE曲线的原则作出。
例如,OG曲线上的C点表示,德国按CG3OG交换比率从英国进口CG3(码)
3
棉布愿意付出OG3(码)麻布。
B点表示,德国按照BG2OG交换2比率从英国进口BG2(码)
棉布愿意付出的麻布是OG2(码)。
现在让我们证明,为什么OE(和OG)曲线必定是如图所示形状而不是一条直线或其他形状。
1。
OE曲线必是一条曲线,而不能是一条直线(如图起自原点的任一条直线OH)。这是因为,交换比率表示,用棉布表达的每单位麻布的价格,或用麻布表达的每单位棉布的价格。
在坐标图上即是对OE曲线上各点所作切线的斜率。
如果OE是一条直线,这意味着其上的每一点的斜率相等交换比率相同,而需求量则不断增加。但按照需求规律,需求量的增加伴随着价格的下降。
所以OE必须是一条曲线,其上的每一点的切线的斜率随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大。
2。
随着OE曲线不断向右上方延伸,如从A点到B点,必须是BE2OE>AE1,即贸易条件变得对英国更为有利,亦即每2OE1单位棉布可以换得更多麻布,这是因为,只有麻布的价格相对下降,英国才愿意增加对麻布的购买(从OG1增为OG2,) 653
现代西方经济学。
736。
并以OEBE22棉布与之交换。
OE>AE1,即B点的斜率>A点的2OE1斜率这一特点,在坐标图上表现为OE曲线必定是向纵轴呈凹形的曲线。同理,OG曲线必定是凹向横轴的曲线。
最后让我们证明,在给定的贸易国各自的供给状况和需求状况条件下,贸易品(德国生产和出口的麻布和英国生产和出口棉布)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均衡交换比率(国际价值)必定是OE曲线(英国的供求曲线)与OG曲线(德国的供求曲线)相交之点C。
假设交换比率为B点,从英国来看是BE2麻布OE2棉布。
连结OB
并延长到与OG曲线相交于J点。
BE2OE=JE4。
从德国来看,按2OE4JE4OE交换比率,德国愿意用JE4(码)麻布从英国进口OE4
(码)棉布,但按照这一交换比率,英国只愿意出口OE2
(码)棉布从德国进口OG2(码)麻布,这意味着英国对棉布的供给(OE2)<德国对棉布的需求(OE4)
,由是驱使用麻布
表示的棉布的价格上升(OG(麻布)
OE(棉布))之值增大)
,在坐标图上表现为交换比率沿着OE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一直到OE曲线与OG曲线相交之点C,英国愿意供给的棉布(OE3)等于德国愿意进口的棉布,德国愿意出口的麻布(OG3)
等于英国愿意进口的麻布。 654
。
836。现代西方经济学
第六节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国际经济微观分析的第三个主题,涉及到生产以及由生产形成的收入在贸易国的分配问题。具体说,开展贸易(同不开展贸易比较)带来的增加生产提高人们收入的利益,怎样在贸易国之间分配。
假设在美国,生产一件衣服所费成本为10小时,生产一公斤小麦的成本为3小时;在欧洲,生产同质同量的衣服和小麦的成本分别为10小时和8小时。
乍一看来,生产小麦美国有绝对优势,但欧洲在生产衣服方面并无优势,按照斯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美国和欧洲不可能开展贸易。但按照李嘉图比较成本说,在所述成本状况条件下,假如美国专业生产小麦,欧洲专业生产衣服,通过互惠互利的贸易,两方都将从贸易中得益,即两方耗费和贸易前相同劳动可以生产出更多产品,从而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那末,贸易带来的利益有多大?怎样在贸易国之间进行分配?
事后来看,给定成本状况,贸易带来的利益及其在贸易国之间的分配,完全取决于贸易条件,是一个最简单的算术问题。
例如,假设国际价值或贸易条件等于美国的国内价值,31即美国一件衣服10小时3公斤小麦一公斤小麦3小时=10G3G=一件衣服衣服可换313公斤小麦,则美国从贸易中一无所得,贸易带来的利益全部 655
现代西方经济学。
936。
为欧洲所有,欧洲花费10小时生产的一件衣服出口到美国,换回313公斤小麦,欧洲自己生产需费2623小时,因而从贸易中得利1623小时。
同理,假如国际价值或贸易条件,等于欧洲的国内价值,11即欧洲:一件衣服10小时4公斤小麦一公斤小麦8小时=10G8G=1件衣服,即一件衣
服可换114公斤小麦,则因欧洲用一件衣服从美国换进的114公斤小麦,自己生产也只需10小时,从贸易中一无所得,贸
易带来的利益全部归于美国。
在这场合,美国生产114公斤小麦所费334小时换进的一件衣服,自己生产需要10小时,故
从贸易中得利614小时。
据上可知,只要贸易条件是:(美国)
103>衣服国际价值小麦国际价值>108(欧洲)
,则两国均将从贸易中得利。贸易条件越近美国国内价值比率,欧洲得利越多,反之贸易条件越接近欧洲国际价值比率,美国得利越多。
但是,由于李嘉图提出比较成本说时,只是假定贸易条件是葡萄牙出口的一个单位酒可换得英国出口一单位布,至于贸易条件由何决定,正如约翰。穆勒在1829年指出,是政治经济学“有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在穆勒提出他的答案以前,对于比较成本前提下贸易条件如何决定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 656
。
046。现代西方经济学
贸易带来的利益的分配问题,在经济学家之间曾经引起争论,以致萨缪尔森写道:在两国国内的成本比例之间,贸易条件究竟会稳定在什么地方呢?某些李嘉图的追随者曾经愚蠢到足够的程度,以致说:把两个比例的差额劈半,取其‘中点’1051P 2作为均衡比例“。
“或者,他们会说,在103和108之间的”中点“
,即:在1048,相当于104411“
《经济学》中译P本,下册,第61页。其实,从经济分析发展的历史来看,有许多问题的答案回过头去看,作为“事后诸葛亮”
,好像是最简单的经济学常识,但曾经在长时期内引起激烈争论。之所以引起争论,既涉及逻辑推理和实证检验的是否正确问题,通常还牵涉到是否合理和是否应该的价值判断问题。而对于李嘉图提出的问题来说,正如马歇尔指出:“国外贸易纯理论必然地是困难的。穆勒,当介绍它时说道:”我必须提出警告,我们现在正处于政治经济学所提供的最复杂的问题的领域!
此题目不可能视为初浅的,我们必须要用一种比(在经济学初期)从来未曾用过的更继续的注意,以便能跟随推论的程序“
①。同诸如政治、法律、历史伦理道德等人文社会科学比较,以人类社会生活的经济生活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是一门相当年轻的科学。现在我们熟悉的建立理论模型的分析方法(撇开次要因素,选择若干主要因素推导说明这些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李嘉图1817年出版的《原理》开始的。而
①马歇尔《国外贸易和国内价值纯理论》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2页。 657
现代西方经济学。
146。
这个问题既涉及相当玄乎的数量关系,又触及人们最敏感的金钱问题,一时间引起不同看法是很自然的事情。
第七节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瑞典经济史学者赫克歇尔(ElifHecks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