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统计资料显示,国民收入增长5%中,有2%(1。
25%+0。
75%)来源于两种要素投入量的增长,那么,其余的3%只能是来源于技术进步这一因素所作贡献。在这里,技术进步这个因素所作贡献,是根据产出增长率扣除要素投入量的增长率得出的“余值”
(residul)计算出来的,例如,假设统计资料显示,国民收入增长率为6%,其他条件不变,则技术进步因素所作贡献应计为4%(6%-2%)。
请读者注意,不要把这里涉及的两个概念与通常习惯用的概念混淆起来。其一是,这里指称的技术进步,西方经济增长文献中通常使用全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s
proB 571
现代西方经济学。
5。
ductivity)
这个名词。
在统计资料核算中用单位劳动时间的产量及其货币表现的产值来表示。例如原来一个人劳动一小时生产一件产品,现在可生产2件(或1。
02件)
,我们通常称为劳动生产率(Productiv-ity)
(单位劳动的生产力)
提高了一倍(或提高2%)。由于任何生产总是由劳动与资本在一定组合下进行的,怎样把这两种要素各自所作贡献区别开来?
从西方微观经济学已经知道,所谓劳动的边际产量指的是,当两种要素组合在一起生产一种产品时,假如资本固定不变,劳动的微量增加会增加的产量(Y^Y)
,同样,资本边际产量^(Y^Y)
定义为,假如劳动固定不变,资本的微量增加会增加的^产量。
例如一亩稻田增施10公斤化肥可增产50公斤稻谷,资本的边际产量指的是由于增加10公斤化肥引起的增产50公斤稻谷(假定增施化肥所费劳动略而不计)。就是说,西方经济学通常称为劳动生产率,并且确定是用每人时的产量(产值)来统计的,但它指的并不仅仅限于劳动力这个要素,所以用“全部要素生产率”这个名词。其二是技术进步这个概念,通常定义为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改进。这里使用的技术进步,则是泛指全部要素的生产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给定要素投入量的产量(产值)的增加,所以这里所称技术进步,除了通常所理解的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改进以外,还包括诸如规模经济(生产规模扩大,同量投入的产出会增加)和资源配置的改进(从劳动者生产效率低的传统农业转移到生产率较高的现代工业部门)等,由索洛首创的上述理论的主要贡献就是在一些严格的假定前提下,把导致经济增长的两 572
。
65。现代西方经济学
大源泉(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和要素效率的提高在统计核算中分解出来。
二、索洛的增长源泉计量
5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许多论文和专著,试图把上述理论分析的原则用于具体测量引起国民收入增长的各种因素各自所作的贡献。
Y_Y=αK_K+(1-α)L_L+A_A=αK_K+L_L-αL_L+A_AY_Y-L_L=α(K_K-L_L)+A_A上式(Y_Y-L_L)表示人均产出(Y_L=y)增长率,(K_K-L_L)表示人均资本(KL=k)增长率,故可记为:
y_y+αk_k+A_A据上式,只要根据三种数据的时间序列,人均产出(y)
、人均资本(k)和资本的产出弹性(资本的分配份额)α,就可以测算出人均资本增长率对国民收入增长率所作贡献,从而测算出技术进步所作贡献。
索洛在1957年发表的《技术变化与总量生产函数》一文中,以上述理论为基础,根据美国1909—1949年间的统计数据得出这样的结果:①在这40年期间,技术进步大致是希克斯中性,②技术进步率(A_A)
每年平均为3。
1%,③人均GNP 573
现代西方经济学。
75。
从0。
623美元增为1。
275美元,即40年间大约增加了一倍,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占87。
5%,其余12。
5%则是依靠人均资本投入量的增加。
此后,美国经济学家根据上述原理,测算了劳动、资本(包括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
投入量的增加以及全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国民收入的增长所作的贡献从表34。
1可见,美国1840—1960年的120年间,NP年均增长率为3。
56%,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年均增长率分别是2。
17%、4。
03%和2。
08%。劳动、资本和土地这三种生产要素在NNP的分配中各自所占份额为70%、20%和10%。把劳动增长率乘以劳动的分配份额表示劳动投入量的表34。
1美国NNP和要素增长率与要素分配份额(1840—1960)
1840-19601840-1900190-1960年均增长率要素份额年均增长率要素份额年均增长率要素份额NP3。
56%3。
98%3。
12%劳动2。
17%0。
702。
7%0。
681。
58%0。
71资本4。
03%0。
205。
40%0。
192。
63%0。
23土地2。
08%0。
102。
93%0。
131。
25%0。
06
增加对NNP增长率所作贡献。
2。
17%×0。
7=1。
52%。同理,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对NNP增长所作贡献为4。
03×0。
2=0。
81%,土地投入量增加所作贡献为2。
08×0。
1=0。
21%。
三种要素投入量增加对NNP所作贡献合计为1。
52%+0。
81%+0。
21%=2。
54%,所以,作为“余值”的技术进步的年均增长率为3。
56%-2。
54%=1。
02%(见表34。
2)。 574
。
85。现代西方经济学
表34。
2美国各增长因素对NNP增长的贡献(1840—1960)
1840-19601840-1900190-1960NP3。
56%3。
983。
12%劳动1。
52%1。
8%1。
12%资本0。
81%1。
03%0。
60%土地0。
21%0。
38%0。
08%全部要素生产率1。
02%0。
69%1。
32%
现在使用表34。
1和表34。
2的数据,运用上面提到的索洛的方法考察美国190—1960年间的情况。
资本存量年增长率K_K=2。
63%,劳动年增长率L_L=1。
58%,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A_A为1。
32%,资本的分配份额为0。
23,代入人均产出(Y_L=y)增长率公式:Y_ L_y=α(K_KBL)+A_A=0。
23(2。
63%-1。
58%)
+1。
32%=0。
24%+1。
32%=1。
56%就是说,在人均产出的年均增长率1。
56%中,只有0。
24个百分点归因于每人配备的资本的增加,其余1。
32个百分点归因于索洛所称技术进步的作用。换一种说法,在人均收入年增长率1%中,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作用要占84。
6%,而资本积累的作用只占15。
4%。 575
现代西方经济学。
95。
三、丹尼森的增长源泉计量
美国丹尼森(E。
D。
Denison)于1962年出版的《美国经济增长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一书中,根据美国的历史统计资料测算了各个增长因素对国民收入增长所作贡献,其后又对西欧各主要国家和日本战后经验作了测算。丹尼森的主要贡献是,把索洛最初统称为“技术进步”这一因素进一步分解,这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劳动投入量的增长率,在根据就业人数增长的基础上考虑到劳动素质的提高(以劳动者受教育的年限来反映)。
例如假设同基期比较,就业人数的增加1%,同期内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比基期增加2%,这等于劳动投入量增加2%,因而劳动数量的增长率等于1。
2%。二是把作为“余值”的全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离出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两项以后,其余的列入“知识进展”项目中。总之,丹尼森把引起经济增长的诸因素分为七类:(1)就业人数和它的年龄-性别构成;(2)包括非全日工作的工人在内的工时数;(3)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4)资本存量的大小;(5)资源配置的改进(如劳动力从低效率的传统农业转移到现代工业部门)
;(6)规模经济(以市场的扩大来衡量)
;(7)知识进展。
上列前四项代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余三项代表 576
。
065。现代西方经济学
作为“余值”的全部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现摘要列表如34。
3,以见一般。
表34。
3经济增长源泉国际比较(国民收入%)
美加拿大法意大利西德英日本53-7150-6750-6250-6250-6250-6253-71
国民收入8。
774。
954。
705。
606。
272。
388。
81全部要素投入3。
953。
021。
241。
652。
781。
113。
95劳动1。
851。
860。
450。
961。
370。
601。
85全部要素生产率4。
821。
943。
463。
943。
491。
274。
86知识进展1。
971。
97资源配置改善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