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rw=oR,所以,过T′点作f(k,t1)的切线的斜率即利润率
=r′,而按照希克斯中型技术进步,r′w′=rw=oR,就是说,过T′点所作切线也通过R点。在这场合,只要具备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条件,即在KL相同之点的利润率工资率保持不变,则由于这种技术进步同比例提高了资本的边际产量(r)和劳动的边际产量(w)
,所以国民收入在利润与工资之间的分配份额保持不变:利润总额(r′K)
工资总额(w′L)
=y′w′ow′=rKwL=ywow。
因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意味着每单位劳动配备相同资本量条件下,技术进步同等程度地提高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和劳 564
。
845。现代西方经济学
动的边际生产力,所以完全等同于同等地扩大了资本量和劳动量的技术进步,因此包含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并且技术进步的增长率为的总量生产函数可由上述(5。
7)
式来表示:VY=A(t)F(K,L)
,其中A(t)A(t)=。
P V(二)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哈罗德在1937年《评琼。罗宾逊的〈就业理论论文集〉》一文中,提出了他对中性技术的定义,后在1948年的《动态经济学导论》一书中对此作了论述。在两个时点的新旧两种生产函数中,对于资本-产量比率(KY)相等之点,假如利润率也相等,那末包含在新的生产函数中的技术进步,即是哈罗德定义的中性技术进步。在这场合,由于新旧生产函数的KY相同之点具有这样的经济涵义,即包含在新的生产函数中的技术进步使得人均资本(KL)增加(例如增加一倍即K增
为2K)
引起的人均产出(YL)
同比例增加(即也增加一倍,即
Y增为2Y)
:KY=2K2Y。
由于在KY相同之点利润率保持不变,这
表示资本的边际产量(dYdK=r)
保持不变,这意味着人均资本
增加(由kL增为2kL)引起的人均产出的增加(由YL增为2YL)
,纯粹是由于单位劳动的效率增加(一倍)
,就是说,技术进步使得原来一个人的产量现在增加一倍,或者说现在一个人的产量过去需要2个人,所以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具有纯粹扩大劳动的性质,即Y=F(K,B(t)L)
,其中,B(t)BP 565
现代西方经济学。
945。
(t)=(见5。
5)。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均产量之所以增V加(一倍)
,纯粹是由于劳动力的作用,而是由于每个劳动力配备的资本也增加(一倍)。
和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KL相等之点的利润率r工资率w保持不变)一样,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KL相等之点利润率r保持不变)也意味着国民收入在利润与工资之间的分配份额保持不变,因原来的分配份额利润总量工资总额=rKwY,而包含技术进步的分
配份额r。
2K2w。
LY(因r保持不变,由于人均资本增加一倍引起
的人均产出增加一倍,故工资率增加一倍)
故rKwL=r。
2KL。
2wY,就是说,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将使得分配份额保持不变。
上述结论也可推导证明如下:由于假定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不变,即一次齐次式,所以rK+wL=Y。故分配份额即rKwL=rKYrK。
令V=KY,即K=VY,则rKwL=rvYYrvY=rv1rv。
由B B B于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假定KY(v)相同之点的利润率(r)保
持不变,所以国民收入分配的相对份额(rKwL)保持不变。
根据哈罗德定义的中性技术进步,在新旧生产函数上KY相同的两个点,假如利润率较前提高,这表示资本的边际产量(dYdK)随人均资本的增加有所提高。这属于哈罗德定义的中性技术进步的节用劳动(或称多用资本,即用资本替代劳动)的技术进步,在这场合,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相对份额 566
。
05。现代西方经济学
将较前提高。
反之,在KY相同的两个点,假如利润率较前下降,这属于节用资本(或称多用劳动)
的技术进步,在这场合,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相对份额较前提高。
上面讨论现图示如35。
6。
自原点o作任一射线oH,与新旧两种生产函数曲线分别相交于T点和T′点,这表示,原来的生产函数的人均资本k与包含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的人均资本K′的KY相等。
过T点作f(k,t0)的一条切线,过T′作f(k,t1)的一条切线,假如这两条切线是相互平行的,即两条切线的斜率即利润率相等,这表示f(k,t1)生产函数包含着哈罗德定义的中性技术进步。 567
现代西方经济学。
15。
原来的利润率=ywok,分配份额rKwL=ywow。
包含技术进步的利润率=y′w′ok′,分配份额r。
k′L。w′=y′w′ow′。
因按照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在新旧生产函数各自的KY相等之点,各自的利润率相等,即:ywok=r′w′ok′因从oT′k′来看,okF ok′=TkTk′故 ywy′w′=TkTk′ywTkyw=ywT′k′y′w′Bywow=y′w′ow′以上推导证明:只要技术进步是哈罗德定义中的中性技术进步,即在新旧生产函数的KY相同之点,利润率也相等,那么,国民收入分配份额将保持不变,即ywow=y′w′ow′。
以上各节已经证明,稳定状态均衡增长所需条件是:G(国民收入增长率)
s(储蓄率)
KY(资本-产量比率)这三个
变量需要满足以下条件G=sKY。
因此,若G=Gn=n和s给P定,充分就业稳定状态均衡增长所需条件是,在增长途径中 568
。
25。现代西方经济学
KY之值固定不变。由于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是考察新旧生产函数各自的KY相等之点,所以哈罗德定义的中性技术进步满足稳定状态均衡增长的要求。就是说,如果撇开经济的周期性上下波动,从相当长时期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来看,假如历史资料表明,KY和利润率这两个变量的数值基本稳定不变,那么促进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这个因素的性质,应是哈罗德定义的中性技术进步。如果假定总量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不变,即Y=rK+wL,那么,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对于资本和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应是使得利润和工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相对份额,在长时期内稳定不变。
(三)索洛中性技术进步索洛在《投资与技术进步》(1960)一文中,提出与哈罗德中性完全对称的定义中性技术进步的方法。在新旧人均生产函数上劳动-产量比率(LY)
相同之点(图34。
4的D点P和A点)
,劳动的边际产量(dIdL)即工资率w保持不变,或者换一种说法,如果工资率固定,人均产出不变,那末,这种技术进步称为索洛中性技术进步。在人均产出固定不变从而工资率固定不变条件下,技术进步使得生产函数向上移动(与任一KY相应的YY增加)
,这种技术进步好像是纯粹提高了资本的效率,所以索洛中性技术进步等同于纯粹扩大资本的技术进步,即Y=F(A(t)
K,L)。索洛中性技术进步,同希克斯和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一样,都具有这样的性质:三 569
现代西方经济学。
35。
种技术进步都不会改变工资与利润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相对份额。西方经济学家用索洛中性技术进步来分析不发达国家的生产增长,这类国家在其早期发展阶段,资本报酬不断提高,而人均产出和工资率保持不变。
第六节经济增长源泉的计量
一、理论基础
在社会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循环往复的历史长河中,决定任一年度国民收入较前增长的因素或源泉,正如亚当。斯密早在176年已经指出,一般可归结为三项,一是劳动投入量增加,二是资本(包括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
投入量增加,三是技术进步引起的这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率(称为全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如果假定总量生产函数可由考柏-道格拉斯(Cob-Douglas)生产函数来表示,Y=AKαLβ,α+β=1,设α=1P4,则β=34。
α表示资本的产出弹性(dYdKP YPK)
,β表示劳动
的产出弹性(dYdLYPL)在考柏-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资本(劳动)的产出弹性是固定不变的常数,意指资本每增1%总是引起产出增加0。
25%或称0。
25个百分点(α=0。
25)
,劳动每增加1%总是引起产出增加0。
75%或称增加0。
75个百 570
。
45。现代西方经济学
分点,β=0。
75,α和β也表示资本利润和劳动工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各自所占份额。
A表示引起产出增长的技术进步因素。把Y=AKαLβ记为各自的增长率:1dKdLdAY=dYdt=α×1Kdt+β1Ldt+1Adt假设统计资料显示,资本的增长率为5%,劳动的增长率为1%,国民收入(Y)的增长率为5%,则有:5%=0。
25×5%+0。
75×1%+3%=(1。
25%+0。
75)+3%=2%+3%就是说,由于资本增长率为5%,故知资本对产出增长所作贡献应为1。
25%(0。
25×5%)
;同理,由于劳动增长率为1%,故知劳动对产出增长所作贡献应为0。
75%(0。
75×1%)。
换一种说法,在国民收入增长率(5%)
中,有1。
25%来源于资本投入量增加(5%)
,有1%来源于劳动投入量增加(1%)
,既然统计资料显示,国民收入增长5%中,有2%(1。
25%+0。
75%)来源于两种要素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