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宏观经济学 >

第81章

宏观经济学-第81章

小说: 宏观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工资率和利息率(利润率)取决于生产的技术状况,即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相互配合进行生产时各自的技术性生产能力,工资率随着人均资本            550   
    。   
    435。现代西方经济学   
    和人均产出的增加而增加,利润率则随着资本积累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减少而下降。按照李嘉图劳动价值论,劳动创造的价值在工资与利润之间进行分配,实际工资决定于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所以工资与利润互为反方向变化。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随着劣等土地用于生产谷物,生产力递减,货币地租和实物地租相应提高,货币工资随谷物价值的提高而增加(实际工资固定不变)   
    ,因而利润率有递减的长期趋势。   
    (在马克思理论中,工资取决于劳动力这种商品的价值,利润来自劳动创造的价值扣除工资以后的剩余价值。在资本积累的历史过程中,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是假定剩余价值率既定不变,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推导出来的)。   
    为了批判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复兴李嘉图代表的古典分配论,毕生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的意大利经济学家斯拉法(Peiro   
    Srafa)   
    积20多年的潜心研究,于1960年出版的《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此书副标题为经济理论批判绪论)建立起一个社会资本再生产模型,发现了李嘉图晚年曾经力图找出的“不变的价值尺度”   
    (意指作为测度商品世界中所有各商品价值的尺度的商品本身的价值是不变的)   
    ,不可能是李嘉图所设想的一种商品,而是由一组商品构成的他称之为“标准商品”。   
    同时得出可以替代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并与李嘉图和马克思一致的分配论:工资与利润此长彼消互为反方向变化(在斯拉法模型中,工资是作为给定的外生变量)。琼。罗宾逊则认为,工资作为外生变量,既取决于一国的历史传统,也取决于当前的例如阶级力量的对比。            551   
    现代西方经济学。   
    535。   
    二、卡尔多的分配理论与稳定状态均衡增长   
    卡尔多在1956年发表的论文,一开始是作为一种替代新古典分配理论的新凯恩斯主义分配理论,把它和哈罗德增长模型结合起来的剑桥增长模型,成为与上述哈罗德增长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鼎足三分各有千秋的另一种增长模型。   
    在卡尔多模型中,一个社会的储蓄,由资本家的储蓄与工人的储蓄共同构成。   
    令Y=实际国民收入,W=工资总额,π=利润总额,Sw=工人储蓄,sw=工资收入的平均(边际)   
    储   
    蓄倾向=SwW;Sπ=利润总额被储蓄起来的利润量,sw=利润收   
    入的平均(边际)储蓄倾向=Sππ,则有:Y=W+π(4。   
    1)   
    Sw=sw。   
    W(4。   
    2)   
    Sπ=Sπ。   
    π(4。   
    3)   
    假定Sw和Sπ固定不变,并假定Sπ>Sw,则全社总储蓄为S=Sw。   
    W+sπ。   
    π(4。   
    4)   
    S=Sw(Y-π)+sπ。   
    πS=(Sπ-Sw)π+sw。   
    Y(4。   
    5)   
    宏观的动态均衡,要求计划的投资=储蓄即I=S,故 I=(Sπ-Sw)π+SwY(4。   
    6)   
    (4。   
    6)式两边除以Y,稍加整理得            552   
    。   
    635。现代西方经济学   
    πY=1S。1(4。   
    7)   
    π-SwY-SwSπ-Sw   
    (4。   
    7)式表示,只要满足Sπ>Sw一前提条件,则利润在   
    国民收入所占份额(πY)取决于投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率(1Y)   
    ,前者(πY)是后者(1Y)的单调增函数。   
    (4。   
    7)式两边乘以YK可得利润率公式:π1K=1S。   
    Yπ-SwK-SwSπ-SwK(4。   
    8)   
    在李嘉图的理论体系中,工人阶级的全部收入用于个人消费,并无任何储蓄,Sw=0,从而整个社会的储蓄全部来自利润,这种储蓄函数称为古典储蓄函数。所以古典储蓄函数可以看作剑桥增长模型的一个特例。在这场合,(4。   
    8)式可记为πK=1S。1πK(4。   
    9)   
    (4。   
    9)式表示,利润率(πK)等于积累率(资本存量增   
    长率KFK=1K资本家储蓄倾向(Sπ)。   
    '以上介绍了卡尔多怎样通过引进储蓄函数推导出关于国民收入分配份额和利润率如何决定的论点。现在把卡尔多储蓄函数引进哈罗德增长模型:Gn=sV。   
    因s=SY=(Sπ-Sw)   
    πY+Sπ,卡尔多充分就业稳定增长的方程可记为:            553   
    现代西方经济学。   
    735。   
    Gn=(Sπ-Sw)πY+SwVP即 GnV=(Sπ-Sw)πY+Sw(4。   
    10)   
    (4。   
    10)式的经济函义是:设Gn和V给定。   
    若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的储蓄倾向已知,则通过调整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πY)   
    ,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状态的均衡增长。   
    假设πY,V=3为给定,则充分就业稳定增长所需要的储   
    蓄率S=20%。   
    现在假设πY,则工资所占份额为1-πY=60%。   
    又假设Sπ=30%,Sw=5%,因此,工人阶级的储蓄量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为60%×5%=3%,资本家阶级的储蓄量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为40%×30%=12%,全社会的储蓄率S=12%+3%=15%。在这场合,按照哈罗德模型,该社会将因储蓄不足(15%<20%)即资本短缺而使一些工人陷于长期失业。   
    按照索洛模型,通过把V=3降低为V=15%,即623%可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增长。在卡尔多模型中,如果把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从原来的40%提高到60%,从而工人所占份额相应降为40%,并假定Sπ和Sw不变,则全社会储蓄率S=(60%×30%)+(40%×5%)   
    =18%+2%=20%,这样,Gn(623%)   
    =s(20%)   
    V(3),即具备了充分就业稳定增长所需条件。            554   
    。   
    835。现代西方经济学   
    三、卡列茨基的动态宏观经济模型   
    剑桥增长模型除了突出国民收入分配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以外,它的另一特点是强调,在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中,正是投资决定储蓄,而不是相反。我们知道,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必然会全部转化为投资,因而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必然趋势。按照凯恩斯《通论》,储蓄与投资是由不同人们根据不同因素决定的。一项投资通过乘数原理引起收入和消费之连续的多倍增加,投资与储蓄重新趋向平衡,是经由收入增量引起的储蓄增量实现的。现在引用波兰卡列茨基(Michal   
    Kalecki,189—1970)的一个宏观经济模型来说明国民收入在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分配份额对国民收入决定的作用。   
    首先,卡列茨基把资本家的投资决策(以Dπ表示,意指资本家在t时期计划并决定进行的投资)同实际实现的投资(以Ft+r表示,意指t时期的投资决策经过r时期以后,在(t+r)时期增添的资本财货)区分开来,具体说,某一时期的固定资本投资F是过去某时期之投资决策D的函数,Ft+r   
    =Dt,意指(t+r)这一时期资本家新增资本财货F,是由他在r时期以前(即t时期)的投资决策D决定的,至于t时期的投资决策Dt,则主要是由已有的资本存量和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决定的。其次,卡列茨基把国民收入(Y)分解为两大部分,即工人阶级的工资收入(W)和资本家阶级的利润π(包            555   
    现代西方经济学。   
    935。   
    括利润、利息、租金等非劳动收入或称财产收入)   
    ,即Y=W+π。   
    卡列茨基假定,工人的工资收入W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资本家的利润收入π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记为Cp,一部分用于投资(I)   
    ,即π=Cp+I。这样,在总供给既定条件下,(t+r)   
    时期的国民收入均衡值Yt+r决定于下述三项需求相加之和构成的总需求,一是t时期的投资决策Ct所决定的(t+r)时期进行的投资Ft+r,二是来自于同时期的利润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支出Cp(取决于t时期的消费决策)   
    ,三是同时期工人的消费支出W,即Yt+r=Dt+(Cp+W)   
    t+r=πt+r+Wt+r(4。   
    1)   
    (4。   
    1)式表示,任一时期的利润收入等于同时期国民收入减去工资阶级消费支出的余额,即πt+r=Yt+r-Wt+r。   
    而利润收入π=资本家消费支出Cp+由储蓄转化而来的投资I。   
    据此,卡列茨基得出他的国民收入决定论的一个著名论点:从资本主义的社会总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及其实现之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来看,“工人花费其获得的收入,资本家获得他们花费的东西(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那末,利润和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份额如何决定?   
    按照卡列茨基宏观模型,国民收入分配份额是由“垄断程度”   
    决定的。具体说,在寡占市场上,产品价格决定于成本加上“利润加成数(Profitmargin)   
    ,因而,在成本给定条件下,利润加成数大意味着垄断程度高,产品卖价高,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相对提高(工资所占份额相对下降)。   
    这样,卡列茨基国民收入决定论可表述为:资本家阶级            556   
    。   
    045。现代西方经济学   
    t时期的消费决策与投资政策,再加上决定收入分配的因素“垄断程度”   
    (它同时决定着既定国民收入之利润的份额和工资的份额)决定着(t+r)时期的国民收入(Y)   
    ,利润量(π)和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换言之,按照卡列茨基的宏观模型,(t+r)时期的国民收入将达到这样的水平:从该水平中资本家阶级按照“垄断程度”所获得的利润量,将恰好等于资本家的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这两者又决定于t时期的投资决策和消费决策)   
    之和。   
    例如假定t时期的投资决策不变,但(t+r)时期的“垄断程度”提高,则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