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代西方经济学。
394。
际收支和英镑危机迫使当局紧缩银根,提高税率以遏止过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如上所述,卡列茨基是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总是代表大企业的利益这一观点出发,预言战后的经济周期并不会因为有了凯恩斯药方而消除。在战后西方经济学文献中,对于卡列茨基这一政治的经济周期理论,不同经济学家从各自的立场观点出发,采取了不同的表达形式。例如,萨缪尔森认为,“总之,混合经济制度本身会产生出由于政府主动制止和推进经济而造成的新类型的周期——这并不是由于政府官员或他们的经济顾问的愚蠢,而是由于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之间存在着基本矛盾。”(《经济学》中译本上册,第364页)
“甚至政治竞选也与经济周期有关,在不景气的时期,当权的人落选。
例如,艾森豪威尔1960年的衰退有助于肯尼迪当选,胡佛30年代的萧条有助于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
(同上书,第354页)。
又如英国《经济学家》周刊于1952年8月9日、16日、23日连续刊出一组文章,认为充分就业、稳定的价格水平和自由的集体谈判这三个目标是不可调和的。只能在丧失自由的代价下,才能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的价格;稳定的价格和自由谈判,必然会带来失业;而自由谈判加上充分就业,带来的就是通货膨胀。对此,西方有些经济学者评论说,企业家反对充分就业,不论从经济上或政治上来看,都是完全有理由的。
“有些人之所以反对充分就业,或者是因为他们相信充分就业会降低工人的纪律;或者是因为他们害怕,一旦工会力量因充分就业而加强,利润的份额将降低;或者,即使 510
。
494。现代西方经济学
预计利润不会下落,企业家也恐怕自己的权力和社会地位将会降低“
(肯尼思。
K。栗原编《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Post-Keynesian
Economics},伦敦1955年版)
第358页,中译本第396页)。
第八节资本存量调整理论——乘数与加速数的相互作用资本存量调整理论,是以凯恩斯就业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西方经济学界广泛传播的一种周期理论,其主要特点是:(1)认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生产和就业决定于货币总支出,即决定于私人和政府的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而投资支出的波动又是影响经济周期各阶段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说,资本存量的多寡和投资量的大小标志着并决定着经济周期各阶段的循环变动,故名资本存量调整(Capital
stock
adBjustment)。
(2)这一理论的倡导者,无不明白地或实质上是用乘数原理(投资影响消费和收入的理论)和加速度原理(消费或收入的变化影响投资的理论)的相互作用(即投资带动消费(或收入)
,而消费(或收入)的变化又反转来带动投资)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循环波动。
(3)在分析方法上则是把凯恩斯的宏观静态均衡理论体 511
现代西方经济学。
594。
系发展为宏观动态经济体系。就是说,选择经济体系中若干个变量的总量(如收入、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等)
,基本上根据凯恩斯就业论所说的这些变量的相互关系,建立一套反映这些变量的函数关系的方程组(称为模型)
,广泛运用数学方法来论证和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运动之动态的序列或过程,其中一部分称为经济计量学的论著,还进一步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具体的统计资料,来估算出模型的参数,检验模型所设定的理论,并据以对经济波动进行监测和调控,提供反危机的政策建议。
1969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之一挪威弗瑞希(Ragnar
Frisch)
可视为资本存量调整理论的先驱者①,其主要倡导者有美国萨谬尔森、汉森、哥德温(R。
M。
Godwin)
、英国卡多尔(N。
Kaldor)
、瑞典伦德堡(E。
Lundberg)
、荷兰丁伯根(J。
Tinbergen)
、波兰卡列茨基等,英国希克思(J。
R。
Hicks)
《一个商业循环理论》(1950年)
则是综合各家之说而自成体系,用比较通俗易懂形式阐述这一理论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
萨谬尔森于1939年发表的《乘数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一文中认为,卡恩和凯恩斯的乘数分析,在说明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时,只注意到这种支出对消费的作用,而忽视了消费支出的增加又将反转来带动私人投资。
他认为,一笔政府支出所能滋生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应由三部分组成:①政府支出,②政府支出引致的个人消费,③按照加速度原
①弗瑞希:《动态经济学的传播与冲力问题》载《纪念卡塞尔论文集》(1943年)。 512
。
694。现代西方经济学
理,由于个人消费的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投资。
令gt代表t时期的政府支出,Ct代表t时期的消费支出,It代表t时期的私人投资,Yt代表t时期国民收入。
则 Yt=gt+Gt+It令α代表边际消费倾向,β代表投资系数即加速数,则 Ct=αYt-1It=β(Ct-Ct-1)
=αβYt-1-αβYt-2兹设gt=1美元则Yt=1+α(1+β)Yt-1-αβYt-2(3。
1)
根据上面这个差分方程,只要已知两个时期的国民收入(Yt-1和Yt-2)和α和β的数值,就可推算出本时期的国民收入(Yt)。
萨谬尔森使用α与β各种不同的假定数值,根据33。
1式计算出政府在各时期连续支出一美元将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序列表:
时 期α=0。
5α=0。
5α=0。
6α=0。
8β=0β=2β=4
11。
001。
001。
001。
021。
502。
502。
805。
031。
753。
754。
8417。
8041。
8754。
1256。
35256。
2051。
93753。
43756。
6256169。
8461。
96882。
03135。
303750。
5271。
98440。
91412。
59591,459,59281,922-0。
172-0。
69184,27。
70491。
9610。
2148-3。
360312,241。
1216 513
现代西方经济学。
794。
现以上表第四列为例(α=0。
6,β=2)
,说明表中数字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以g、α和β之值代入(3。
1)
,则
Yt=1+0。
6(1+2)Yt-1-(0。
6×2)Yt2(3。
2)
B假如初始时期即第一时期(t=1)
,这时t=1,Yt-1和Yt-2的数值为零,所以可得
Yt=1。
00(见表第四列第一横行)。
到了第二时期,t=2,这时,Yt-1=Yt=1。
0,Yt-2的数值仍然为零,代入(3。
1)可得:Y2=1+0。
6(1+2)×1。
0=2。
8(见表第四列第二横行)
在第三时期,t=3,这时,Yt-1=Y2=2。
8;Yt-2=Y2=1。
0,代入(3。
2)式可得:Y3=1+0。
6(1+2)×2。
8-(0。
6×2)×1。
0=1+(1。
8×2。
8)-1。
2=1+5。
04-1。
2=4。
84(见表第四列第三横行)
以后各时期依此类推。
萨谬尔森根据上表指出:上表第二列,α=0。
5(乘数为2)
,β=0(没有加速度作用)
,这表示若政府从第一时期开始连续在以后各时期注入1美元,则正如乘数原理所揭示,到第九时期的国民收入之值接近于乘数原理的理论值(Y9美元×11-0。
5=2美元)。由于没有加速度作用,各时期的国民收入逐年递增,不呈现上下波动现象。 514
。
894。现代西方经济学
上表第三列,α=0。
25,β=2,表示政府若在各时期连续支出一美元,由于乘数原理与加速度原理的相互作用,国民收入的时间序列表现为上下波动,但其波动幅度逐渐减弱,称为削弱波(dampingwave)。
上表第四列,α=0。
6,β=2,代表国民收入运动形态的第三种类型,即波动的幅度不断扩大,称为爆炸波(explosivewave)。
上表第五列,由于α与β有较大数值,特别是加速数=4,在这场合,国民收入不再呈现上下波动,而是以巨大增长率猛烈增长。就是说,这里作为外生变量对经济体系的冲击(impulse)
,即政府每一时期注入一美元,通过经济体制内生因素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乘数原理与加速度原理的相互作用)
,只要该社会的潜在的生产资源(劳动力和与其配套的其他生产要素)
能够提供恰好是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和劳务,并且货币当局总是有保证地适应性地提供当时所需要的货币流通量(货币供给量与货币流通速度之乘积)
,依靠政府宏观调控中的微不足道的外生冲击,将导致GNP天文数字般的自我增殖。
上面介绍萨谬尔森的经济周期模型,是以大量的显然脱离现实的假定作为前提的,为了能够对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周期的现实作出解释,西方经济学家对萨氏模型中的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提出不同的假说,大体上可概括为两种类型,其一,可以弗瑞希为代表,其二可以卡多尔。歌德温和希克斯等为代表。弗瑞希认为,国民收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