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宏观经济学 >

第63章

宏观经济学-第63章

小说: 宏观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为零。所以理性预期一般假定ut(或vt)=0。   
    (二)对理性预期假说的批评据上所述,似乎逻辑严谨,言之有理的理性预期假说,断言按照理性预期对不确定的未来作出的预测,“本质上和相应的经济理论的预测是一致的”   
    (穆思,1961)   
    ,这一点单凭简单的直觉就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因为这要求个人不仅要了解所有相关变量过去的情况,还要了解“真实”的经济模型的结构参数,而且还要处理大量信息。就是说,要形成理性预期,对个人所需掌握的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都不是个人力所能及的,所以理性预期假说是很不现实的。   
    对于上述批评,理性预期论者的答辩主要是:1。   
    理性预期并不要求个人必需获得所有相关的信息,理性预期假说只是假定,个人是追求效用极大化的理性人,他们将考虑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成本,并以之和为此可获得的效益相比较,就是说,理性预期只是假定个人将最好地最有效地利用其可获得的信息,因而可以把理性预期看作是成本-效益问题的最优解,或者说理性预期是使利润极大化的预期。我们知道,理性的人的经济行为目标是寻求效用极大            428   
    。   
    214。现代西方经济学   
    化或利润极大化,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前提,理性预期假说只是把经济分析这一基本前提运用于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理性预期假说较优于适应性预期假说之处正是在于,前者考虑到形成预期时所有可获得的有用信息,并且把宏观经济问题(失业与通货膨胀)   
    的分析建立在微观分析基本前提上,从而克服了适应性预期假说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内在的逻辑不一致或互相矛盾的缺点。   
    2。   
    理性预期论者争辩说,假定个人具有完备的知识,并且是精明的理性人,乍一看来,确实是不现实的。但是,经济分析的理论结论所设定的前提(假说)   
    从来是不现实的,例如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推论,假定厂商深知有关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知识,这种假定,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一个理论所依据的假设的真实性不能作为判断理论是否有效的标准,衡量一个理论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是要看该理论作出的预测能否为实践所证明。那末,理性预期假说作出的理论预测,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为客观实践所证明?简单的答案是:迄今尚无定论。具体说,理性预期论者,在运用统计数据验证其理论结论中,不断修改补充其理论模型以弥补其原来的漏洞。因而,运用现已有的经济计量学方法,虽然可以否定极端化的理性预期说,但也无法否定在一些严格限定条件下,理性预期假说也可能是有效的合理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运行的现实情况。            429   
    现代西方经济学。   
    314。   
    第二节理性预期与稳定性政策的无效性如上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迄至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运用凯恩斯主义旨在烫平经济波动的需求管理政策(稳定性政策)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从70年代出现“滞胀”以来,凯恩斯药方被证明失效了。   
    70年代和80年代在美国崛起的理性预期学派一个最突出的论点,就是通过建立以理性预期为前提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推论出政府的需求管理政策是无效的,而这一论断又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的。其一是理性预期,即假定经济主体对未来作出的预测是理性的。其二是持续的“市场出清”   
    ,也就是假定,无论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产品价格和货币工资将适应供求状况迅速调整,以致在很短时间内有一个货币工资率,与这一工资率相应的追求效用极大化的工人意愿提供的劳动(这由劳动的供给曲线来表达)   
    ,恰好等于旨在利润极大化的厂商意愿购买的劳动(这由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来描述)。现进一步说明如下:   
    一、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在英国工作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浦斯(A。   
    W。   
    Philips)在《英国的失业与货币工资率变动率之间的关系:1861—1957》一文中,根据他对英国1861—1957年近一百年间的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在长时期内存在着稳定的联系:低失业率总是与高货币工            430   
    。   
    414。现代西方经济学   
    资增长率联系在一起,反之则反是。图31。   
    1表示,当失业率=5%时,货币工资率保持不变(增长率为零)   
    ,当失业率降至4%时,货币工资增长率=2%;当失业率=3%时,货币工资增长率=4%,若失业率=2%,货币工资增长率=8%。   
    如果假定,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则原来描述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此长彼消            431   
    现代西方经济学。   
    514。   
    互为替代的关系的菲利浦斯曲线,可以转换为描述通货膨胀率(纵轴)与失业率(横轴)之间此长彼消的关系的一条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如图31。   
    2表示,当失业率=5%时,通胀率为零。当失业率降到4%,通胀率=3%,当失业率降至3%,通胀率提高到6%,等等,这一关系表示,较低的失业率与较低的通胀率是不可兼得的,当政府通过扩大有效需求以增加就业减少失业时,就必须以承受较高的通胀率为代价;反之,为了遏制通货膨胀而紧缩有效需求时,就必需使更多的工人陷入失业。   
    二、自然失业率假说与垂直的菲利浦斯曲线   
    理性预期学派沿袭上章已经谈到货币主义创始人弗里德曼的自然失业率假说,并通过引进理性预期假说取代弗里德曼的适应性预期假说,由此推导出原来的自左向右倾斜的菲利浦斯曲线,将变成起自自然失业率的一条垂直线。现用对比形式,先再概要说明弗里德曼的自然失业率假说。弗里德曼假定,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趋于宏观均衡时会存在的失业率叫做自然失业率,实际上指的是瓦尔拉一般均衡条件下会有的失业率,因而也是充分就业条件下会存在的失业率,这些失业者包括摩擦性失业和自愿的失业,60年以来,还加上“寻业的失业”   
    ,意指在寻求更称心的工作岗位过程中暂时的失业。   
    图31。   
    3描述凯恩斯以前传统古典经济学劳动市场的均衡。            432   
    。   
    614。现代西方经济学            433   
    现代西方经济学。   
    714。   
    Nd(wp)表示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它取决于实际工资   
    (wp)   
    ,由于劳动边际生产率随就业量增加而递减,所以厂商意愿雇佣的工人与实际工资反方向变化,实际工资越低,厂商意愿雇佣的工人越多。   
    Nd(wps)表示劳动的供给曲线,它表示实际工资提高,工人意愿提供的劳动越多。请读者注意,这里的实际工资记为Wpe,它表示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之时,即参加劳动之前预期(或预测)的一般物价水平,而决定厂商对劳动的需求的实际工资(Wp)的p指的是事实上的市场成交价格。   
    假设开始时,劳动市场宏观均衡的就业量为N0,N0表示弗里德曼所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的就业量,相应的均衡实际工资为(W0p)   
    ,并且假设物价水平已有较长时期稳定在0p0。现在假设政府扩大货币供应量(从Ms0增为Ms1)   
    ,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引起货币工资从W0提高为W1,货币工资增加(成本增加)   
    ,再加上劳动边际生产率递减导致物价水平从p0   
    增为p1,并且p1>W1,因而W0P0>W1p1,所以,厂商意P愿雇佣的工人从N0扩大到N1。   
    再从劳动供给曲线看,由于假定物价水平已有较长时期稳定在p0,所以当新就业工人签订劳动合同时预期日后的物价仍是p0(即pe=p0)   
    ,由于(W1p0)   
    (新就业工人预期的实P际工资)大于W0p0,所以与W0p0相应的工人意愿的就业P量N1较前增加。            434   
    。   
    814。现代西方经济学   
    如第三十章所述,政府扩大有效需求的政策之所以能够使得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或者说,就业量超过充分就业会有的就业量,乃是由于弗里德曼在《货币政策的作用》一文中所说:“实际上,正是同时出现的对雇主来说事后实际工资的下降和对雇工来说事前实际工资的上涨导致就业的增加。”   
    但是,弗里德曼指出,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之所以能够使得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是由于工人事前预期的通胀率低于事后事实上的通胀率,因而只能是暂时的现象,一旦工人发现其预期失误在重订工资契约时适应性地调整其对通胀率的预期,由此必将出现加速度通货膨胀,或迟或早,失业率回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   
    请看图31。   
    4。这里使用第26章的总需求曲线(AD)与总供给曲线(AS)   
    ,横坐标Y0、Y1分别表示与N0、N1对应的实际国民收入。   
    纵坐标表示以物价指数表达的物价水平,如原点=1。   
    0,p0=1。   
    03,p1=1。   
    06,p2=1。   
    09等。起自P0   
    的一条垂直线表示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因为按照萨伊法则的充分就业均衡,总需求的增加已不能导致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只是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   
    -假设在开始时,总需求曲线为AD0(A0,Ms0)   
    ;总供给曲线为AS0(pe0)   
    ,它表示工人预期的物价水平为p0(pe=p0)   
    ;AD0与AS0相交之点E0表示充分就业均衡的总产出为Y0,相应的物价水平为p0;现在假设,货币供应量从Ms0增为Ms1,因而AD0向右上移到AD1,其结果,实际国民收入从Y0增为Y1,相应地物价水平从p0上升到p1。但是,弗里德曼指出,            435   
    现代西方经济学。   
    914。   
    当新增就业工人发现事实上的物价水平p1=1。   
    06超过他原来预期的物价水平(p0=p0=1。   
    03)。在重订劳动合同时,工人要求的工资增长率除了补偿原来未预料到的物价上涨损失以外,还要加上预期未来会有的通胀率,(例如工资增长率为6%)   
    ,由此总供给曲线由AS0(pe0)上移到AS1(pe1)   
    ,在这场合,假如货币当局把遏制通胀作为优先目标,总需求保持不变,但因总供给曲线上移到AS1(pe1)   
    ,其结果,失业增加,就业量从N1减为N0,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