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宏观经济学 >

第59章

宏观经济学-第59章

小说: 宏观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法1。   
    41。   
    52。   
    44。   
    06。   
    38。   
    110。   
    210。   
    310。   
    0意大利5。   
    65。   
    35。   
    35。   
    87。   
    58。   
    410。   
    111。   
    811。   
    0联邦德国1。   
    30。   
    30。   
    83。   
    63。   
    06。   
    18。   
    17。   
    07。   
    5   
    资料来源:《国际金融统计年鉴》191年,失业率转引自R。戈登《宏观经济学》190年,附录日本系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NP)。   
    L从附表可见,自7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降,而失业率和通货膨胀急剧增加,特别是1974—1975年和1980—1981年的两次“滞胀”   
    ,许多国家通胀率高达两位数,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出现战后以来的负增长,而西欧各国自80年代以来的失业问题急剧恶化。其原因是,自70年代以来,国家宏观调控面临顾此失彼进退维谷的严重困境:要遏止不可承受的通货膨胀,就必须以严重的失业为代价,反过来,要刺激经济减少失业,必将导致日益为甚的通货膨胀。正是在这一社会经济条件下,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特别是战后25年间大见成效的政策主张,面临严重的挑战。   
    本编将用三章篇幅,概要介绍60年代以来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变化的概貌,其中            401   
    现代西方经济学。   
    583。   
    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代表对美国后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提出的挑战,新的凯恩斯主义则是凯恩斯主义者在论战中对凯恩斯理论的重新表述补充和发展。            402   
    。   
    683。现代西方经济学   
    第三十章   
    货 币 主 义   
    第一节   
    概  说货币主义(Monetarism)   
    ,60年代后期在美国崛起的重要经济学流派。   
    倡导人密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 )由于“对消费的分析和在货币的历史与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以及论证了稳定经济的政策和复杂性”   
    ,被授予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货币主义”一词是卡尔。布朗纳(Karl   
    Bruner)于1968年最先提出来的。   
    主要代表者有菲力浦。卡冈(Philip   
    Cagan)   
    、大卫。迈泽尔曼(David   
    Meiselman)   
    、利昂纳尔。安德森(Leonal   
    C。   
    Andeson)   
    、杰里。乔丹(Jery   
    L。   
    Jor-dan)   
    、阿兰。梅尔泽(AlanH。   
    Meltzer)和英国的大卫。莱德勒(D。   
    E。   
    W。   
    Laidler)   
    、迈            403   
    现代西方经济学。   
    783。   
    克尔。帕金(Michael   
    Parkin)。   
    在经济学的理论大厦中,古老的货币数量说,既是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最为复杂深奥争论最多的理论。弗里德曼这位善于创立新的假说,实证的计量分析堪称高手,政策主张好走极端的当代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早在5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理论和政策方面占统治地位的时候,高举重新表述的货币数量说的大旗,以反“凯恩斯主义革命”   
    (Keynesian   
    Revolution)的“货币主义者革命”   
    ,(themonetarist   
    Counter   
    revolution)相标榜,其后,和他的追随者一起,利用美国统计资料进行了大量经济计量学工作。但是,一直到1965年越南战争升级以后,通货膨胀成为美国值得关注问题,货币主义才表现为一股强有力的思潮,特别是1974—1975年“滞胀”以后,凯恩斯主义出现了危机,通货膨胀成为几乎所有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问题,以反通货膨胀为己任的货币主义反“凯恩斯革命”的真正冲击才取得强有力的发展。   
    时势造英雄。   
    在一定意义上,正是“凯恩斯革命”在战后的巨大成就造就了自己的对立面。然而,相比之下,无论是理论分析和政策主张,“货币主义革命”是名实不符的。   
    实际情况是,在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之间针锋相对你来我往的论战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此促进了人们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更深入的认识,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   
    目前,凯恩斯主义者和货币主义者在有关价格、支出和产出等的影响因素的性质方面,经常是看法一致的,两者的            404   
    。   
    83。现代西方经济学   
    差别主要在于实证分析中对一些战略性的经济变量的估测值,以及在经济运行中变量的调整速度,两派有不同看法。   
    正如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罗伯特。   
    索洛(RobetSolow)所说,“鉴于现在我们大家在短时期内都是凯恩斯主义,我们当中在长时期内没有去世的人至少是近乎货币主义者”。或者,正如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朗科。莫迪利安尼于1976年9月17日在美国经济学协会第89届年会上所作的会长演说中明确地宣称,“实际上,主要的货币主义者和主要的非货币主义者之间并没有重大的分析上的意见分歧。例如,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这样说过,”现在我们都是凯恩斯分子“   
    ,而我准备互换个说法,“我们都是货币主义者”……如果把货币主义含义定为在决定生产和物价中,货币存量起着作用的话“。读者从下面可以看到,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纷歧主要在于政策主张:在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不可得兼,通货膨胀与失业顾此失彼的两难情况下,何者应予优先考虑的问题,而这一点主要又取决于不同的价值判断: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有必要并有可能通过国家调节有效地改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失误,使失业长期维持在最低的失业率,而货币主义则认为,没有太大必要来稳定经济,即使有需要,也不可能完成任务。因为稳定政策会更有可能增加不稳定而不是减少不稳定。至少有些货币主义者坚持认为,就算稳定政策结果会证明是有益的,也不应委托政府以强迫的权力。            405   
    现代西方经济学。   
    983。   
    第二节理 论 基 础   
    一、重新表述的货币数量说   
    哈里。   
    G。约翰逊于1970年美国经济学年会的讲座上,在题为《凯恩斯的革命与对抗革命的货币主义者》讲演中谈到,正如巴廷金最近指出的,重新表述的货币数量说本质上是在对财富的性质以及财富与收入的关系作更深奥的复杂的分析的基础上把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加以普遍化。由于使用“恒常收入”这个概念来代替财富这个概念,以及把当时在芝加哥大学和其他著作中出现的人力资本这个概念,为着吸引人们注意力而离题较远地引进来,因而提供了新颖性和所要求的概念的混乱性。但是,货币数量说的重新表述确实包含一项不是得自凯恩斯而是得自货币理论中他的先驱者的重要的和真正新的因素。这个因素与通货膨胀密切相关,并且继续使货币数量论者区别于凯恩斯主义者,这就是它强调了费雪提出的把实际利率和货币利率区别开来,以及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或通货紧缩率决定着两者的差距。弗里德曼重新表述的货币数量说第28章已作论述,弗里德曼关于通货膨胀及其与利率和失业的关系的理论,下面再作说明。   
    二、宏观经济模型   
    如果说,凯恩斯主义的收入-支出分析法,用货币市场            406   
    。   
    093。现代西方经济学   
    的供求与商品市场的供求在相互作用下解答产出、就业和物价,那末,坚持断言货币供给外生性的货币主义,怎样用货币供给量及其变化来论证说明名义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化?对此,弗里德曼在1971年发表的《货币分析的理论结构》一文中,运用凯恩斯主义的IS-LM曲线建立他的宏观经济模型。   
    CP=f(YPr)(1)   
    IP=g(r)(2)   
    YP=CP+IP(或,SP=Y-CP=IP)(3)   
    Md=p。   
    f(YPr)(4)   
    Md=h(r)(5)   
    Md=Ms(6)   
    在上式中,Y=py,其中y=实际国民收入,C,I,S,r均为用货币表现的名义值。   
    (1)   
    (2)   
    (3)是读者熟悉的IS曲线;(4)   
    (5)   
    (6)是LM曲线,其中,Ms是由货币当局外生地决定的货币供给量。   
    弗里德曼指出,在上列六个方程中有七个未知数:C,I,Y,r,p,Md,Ms,因而还有一个“遗漏了的方程式”   
    (mising   
    equa-tion)   
    ,为了联立方程有解,亦如本书前面已经说明,在凯恩斯主义收入-支出分析模型中,假定物价水平P是由模型以外的其他因素外生地给定的。或者假定,货币工资率W是外生地给定的,因而P可以由实际工资的均衡值WP来决            407   
    现代西方经济学。   
    193。   
    定,这样,若P已知,YP=y0。   
    ,实际国民收入被决定。   
    弗里德曼认为,在他的货币数量说分析法关于名义国民收入的决定的模型中,假定实际国民收入y=y0是外生地由   
    瓦尔拉一般均衡模型决定的。这样,在YP=y这个定义式中,y和P已知,Y相应地被决定。在这场合,(4)   
    (5)   
    (6)三个方程的经济涵义是,按货币数量说的原理决定着物价水平:MV=Py=Y,而在凯恩斯主义IS-LM模型中,(4)(5)   
    (6)   
    三个方程起着货币供求的均衡决定均衡利息率r的作用。   
    由此可见,在弗里德曼宏观经济模型中事实上暗含地假定,至少在长期内,正如传统货币数量说那样,假定宏观经济有趋向充分就业的必然趋势,由此的推论必然是: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对非货币的实际变量不起作用,弗里德曼绕了一个大弯,最后回到“凯恩斯革命”的对象,萨伊法则的充分就业均衡。或者换一个角度的说法,重新表述的货币数量说回到了古典经济学实物分析与货币分析互不相涉的“两分法”。   
    三、自然失业率假说与加速度通货膨胀理论   
    弗里德曼于19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