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谢醣摇8ダ锏侣衔ǎ保┦街校颍洌穑猓颍澹幸约埃保校洌舻缺淞恳部梢源砩笠导页钟谢醣业幕岢杀荆劣谟跋焐笠导一醣倚枨蟮钠笠档墓婺I募际跆跫龋墒游冢ǎ保┦降摩讨校猿松婕叭肆ψ时镜模饕酝猓ǎ保┦揭泊砩笠档幕醣倚枨蟆! �
弗里德曼指出,以上各种形式的货币需求函数是分析个别财富拥有者或个别生产企业家。若推广到全社会,关于P,rb,re,可认为每人均同,预期通货膨胀率虽各人不一定相同,可视为人们预期通胀率的平均值,至于w与Yt虽然因人而异,假如把w看作是非人力财富所生产的收入之总和对由人力财富所生产的收入的比率,并把Yt视为恒常实际国民收入,则上列各式可应用于全社会的货币总需求。
第四节小 结综上所述,弗里德曼对传统货币数量说的“重新表述”
主要在于家庭和厂商对货币的需求函数。费雪的交易方程和剑桥方程假定V和K是固定不变的数,不随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而变化,弗里德曼虽然否定V和K是固定不变的数,但强调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函数。
就决定货币需求的自变量来看,凯恩斯归结为当前收入和债券利率,弗里德曼则把利率扩大 356
。
043。现代西方经济学
为包括债券利率、股票收益率以及人力资本和货币以外的非人力资本的收益率,如果同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比较,两者基本相同,因此,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新颖之处主要有二,其一是明确引进预期通货膨胀率,其二是用弗里德曼定义的恒常收入代替凯恩斯主义的当前收入。
弗里德曼与凯恩斯主义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利率对货币需求的作用。前者认为利率的变化对人们持有货币量的影响微不足道,例如他根据美国统计资料测算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只有0。
15%,即利率(比如)从10%降至9%,货币需求只增加0。
15%,而凯恩斯主义则强调货币需求有较大的利率弹性,在凯恩斯的流动陷阱情况下,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
假如货币需求函数确是一个稳定的函数,这意味着货币流通速度虽非固定不变的常数,但变动不会太大,并可作出预测,则在MV=PY数量方程中,M的变化主要作用于PY,所以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函数这一假说,是货币主义基本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的关键性理论前提。这一点又与费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所设定的有关变量有重要联系:1。
弗里德曼把M的外延扩大到M2,即除了通货和支票存款以外,还包括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这样,利率的升(降)对于无息的货币(通货和活期存款)的需求的反方向影响,同对于有息的货币(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需求的同方向影响,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有可能表现为利率的变化对货币需求的变化的影响微不足道。
2。
当货币供给量变化引起人们调整其资产结构从而调整 357
现代西方经济学。
143。
其货币需求时,对凯恩斯来说,只在持有货币还是持有债券之间进行选择,所以利率的变化对货币需求会有较大的作用。
而在弗里德曼需求函数中,货币供应量变化引起的资产结构调整,除了涉及债券利率以外,还包括各种股票与实物资产包括耐用和半耐用消费品,所以利率的变化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同凯恩斯比较将大为减少。
3。
按照弗里德曼恒常收入假说,人们的消费取决于恒常收入,而不是像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取决于当前收入。由于在经济周期萧条阶段,可测得的收入小于恒常收入,反之在高涨阶段,前者大于后者,因此,取决于恒常收入的恒常消费,在萧条阶段大于可测得收入,人们为了维持消费支出而缩减其储蓄,在繁荣阶段的消费支出小于可测得的收入,人们在维持其消费水平情况下增加储蓄,所以按照弗里德曼消费理论,凯恩斯的乘数对国民收入的变化的影响很小,因为经济周期中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化不会引起消费支出太大的变化,由此可以推论,在经济的周期变动中,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不会有大幅度的变化,相应地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的稳定性和可测性较高。
4。
按照货币流通速度的定义式VPYD M,由于在经济高涨阶段,可测得的Y的增加大于Yp的增加,这表示V将加快,反之,在经济萧条阶段,V将减缓。弗里德曼认为观察到的流通速度的顺周期变化,可以由恒常收入的相对稳定得到说明,无需像凯恩斯那样求助于利率的变化。
总之,货币需求函数是不是稳定的函数,如上论述,凯 358
。
243。现代西方经济学
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之间的分歧和争论,主要集中在利息率的变化对人们的货币需求有无较大的影响,弗里德曼根据他的货币需求函数设定的变量(广义货币、恒常收入和利率)
,美国统计资料测得的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微不足道。
这样,在MV=PY数量方程中,假如货币需求确是稳定而又可以预测的,那末,利率的变化,对货币需求所能发生的影响确实是微不足道的,这样,由于M的变化不会引起V的较大波动,我们能够根据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预测名义国民收入会发生的变化,在这场合,弗里德曼强调的“只有货币起作用”这一命题将有着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证根据。
另一方面,许多早期的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低利率盛行时)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几乎是无限的,虽然没有资料证明凯恩斯《通论》所谈到的流动性陷阱。这样,即使利率变动很小,货币流通速度也要随国民生产总值的任何变动而调整。
因为,在IS-LM模型中,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增加,经由乘数效应导致GNP多倍增加,与此同时,在货币市场上,利率下降诱使人们减少其自愿持有的货币,以之用于消费和投资,这表现为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如果再假定投资的利率弹性很小,那末,由于在货币市场上,货币供应量增加,对降低利率的作用很小,在商品市场上,利率降低刺激投资作用很少,这表现为中央银行新发行货币大部分表现为银行体系超额准备和人们手持现金的增加,在这场合,M的增加为V的降低所抵消,GNP不会发生较大变化,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大,加上投资利率弹性很小,为“货币不起作用”
,财政政策才管用的早期凯恩斯主义观点提 359
现代西方经济学。
343。
供了足够的理论根据。
当然,这种观点,反映了30年代后期、第二世界大战期间迄至50年代的经历。
然而,长期的统计研究和货币管制的经历表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虽不像有些凯恩斯主义者想象的那么大,货币主义者,包括弗里德曼都同意货币需求会对利率作出反应。
后来的研究表明,即使考虑到恒常收入效应,货币需求对利率通常也是敏感的。同时,长期的统计研究表明,利率变动对企业的投资具有重大影响,利率波动对居民住宅建筑的影响更为人们所确认。所以时至今日,包括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者已不再坚持“只有货币起作用”的观点,也没有凯恩斯主义者持有“货币不起作用”的观点。
复习思考题一、经济进入衰退时,货币流通速度会变快还是变慢?中央银行怎样影响货币流通速度?
二、在剑桥方程式M=K(PY)中,假定名义货币供给是400亿美元,一般价格水平是10%,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是2,00亿美元,而K=0。
20,试问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到20%时,名义的货币供给增加到多少?
三、假如某一家庭每月收入为600美元的工资,每天平均地支出这些收入,试问该家庭在这个月中每天持有货币余额是多少?如果这600美元的工资分四次领取,即每周领取一次,每天仍平均地支出这些收入,试问该家庭每天平均持有的货币余额是多少?
四、如果上题中除了把这600美元收入的一部分留作当前支用外,其余部分购买债券生息,待现金用完时再变卖债券,试向该家庭想在该月中买进卖出债券各一次、二次、三次时,每天平均持有的货 360
。
43。现代西方经济学
币余额是多少?持有公债的平均值为多少?
五、假定上题中该家庭买进卖出债券各一次,即交易次数n=2,再假定当时市场利率是10%,则该家庭可获收益多少?
六、假定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不仅是收入水平的函数,也是利率的函数,若用Y代表一定时期的收入,r代表利率(亦即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用K代表每次转帐交易耗费的成本,你能否用一个公式证明最有利的转帐交易次数是随利率和收入的增大而增大,随交易成本的增大而变小。
七、假定每次转帐交易的成本K=4美元,市场利率r=5%,按平方根法则,请你说明。
(1)当收入为1,00亿美元时,货币需求为多少?
(2)当收入增加到2,00亿美元时,货币需求为多少?
八、请你说明下列变化对K=4,r=5%的需求的影响,哪一种货币需求与它们有关:(1)
“快速兑现机制”
,即允许从银行的储蓄存款中在24小时内提款;(2)银行里使用更多的职员;(3)增加通货膨胀预期;(4)害怕政府即将倒台;(5)定期存款利率上升。
九、“货币需求理论强调的是对货币的实际余额的需求,这样,对名义货币余额的需求会随价格水平上升而上升,同时,通货膨胀会造成对实际货币需求的下降”。试说明这两种说法都正确。 361
现代西方经济学。
543。
第二十九章宏观经济政策
迄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国家奉行亚当。斯密早在《国富论》(176)中倡导的“自由放任”。金本位制、自由贸易以及节约储蓄和预算平衡,成为职业经济学家政治家和企业界深信不疑的教义。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凯恩斯革命”
应运而生,凯恩斯在《通论》中否定了萨伊法则充分就业均衡的必然性,论证说明失业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即投资需求不足加上消费需求的不足,主张赤字财政,用政府投资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以消除非自愿失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国的巨额军费支出验证了凯恩斯的理论推断。
战后,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一例外地在所谓“混合经济”
名称下推行凯恩斯倡导的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