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宏观经济学 >

第50章

宏观经济学-第50章

小说: 宏观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员阃痘幕醣倚枨笙嘤跎伲佣谷侄幕醣倚枨笾颓『玫扔诟ǖ幕醣夜└U飧龉赜诨醣沂谐〉墓┣笙嗷プ饔们饔谄胶獾木龆ň饫实幕疲踊醣倚枨罄砺劾纯矗捅硐治瑁停蟾ǎ簦校僭黾樱岳实奶岣呶薪椋穑说募跣』颍值脑龃螅恢钡剑停螅剑停洌剑耄校傥埂!  �
    请读者注意,货币的供求关系,从失衡到重新恢复均衡经历的过程,是通过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调整其对货币的需求,一直到加总起来的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等于给定的货币供给为止,而商品的供求关系的调整,一般包含供求双方同时发生变化,因而新的均衡点一般包含价格与供求数量同时发生变化。            343   
    现代西方经济学。   
    723。   
    二、鲍莫尔的“平方根公式”   
    美国鲍莫尔(WiliamJ。   
    Baumol)   
    在《现金的交易需求:存货的理论分析》(1952)一文中,运用“存货理论”论证说明,凯恩斯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不仅如《通论》所指出,取决于收入(或支出)   
    ,也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据认为,人们在确定交易所需保存的货币时,也同商人在确定存货数量时一样,不仅需要考虑持有货币或备有存货对便利交易的好处,也要考虑到持有货币或存货会损失的利息。我们知道,家庭和厂商之所以为了交易的需要而必须持有一定现金,在于收入与支出不是同时进行,总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收入与支出间隔期间,人们手持现金虽有交易方便的好处,但为此牺牲了以其用于投资(买进证券或存入银行)   
    会有的利息收入,即所谓持有货币必需承担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不持有货币而买进证券,当需用现金再卖出证券时,买进卖出都必须付给经纪人费用;在银行存款和取款需要付出交通邮电费和由此带来的一些麻烦。因此,家庭和厂商理性的决策是使他们为了交易需要持有的货币所付出的这两项费用之和为最小。   
    假设某君每月初领得的工资300元。   
    假如他每天支出10元即第一天手持现金300元,第二天手持现金290元,第三天280元,……,最后一天手持现金为零,则平均手持现金150元(30+02)。这种持有现金方式付出的代价是,未能以其投资所损失的净利息(投资会有的利息收入减去为此必须            344   
    。   
    823。现代西方经济学   
    付出的经纪人费用)。   
    此外,我们也可以设想某君每隔一周调整一次手持现金、第一周初持有现金75元(平均每天持有现金37。   
    5元)   
    ,其余225元投资(买证券或存入银行)生息,第二周初卖出证券换得手持现金75元,其余150元投资生息;第三周初手持现金75元,所余75元投资生息,第四周因初卖出所余债券(或取出存款)   
    75元,在本周内逐日支付。   
    假如某君把一个月的收支细分为三个时段,则他每月的1日、11日和21日手持现金为100元(平均每天50元)   
    ,每个月承担三次投资生息所需支出的费用和麻烦。现在把这里的数字例解推广到一般情况:假设收入间隔期(如一个月)或其间各时段(如每周或每旬)开始时手持现金为C,则因平均每天手持现金数为C2,   
    若利息率为i,则手持现金损失的利息收入为。   
    iC2。   
    设收入间隔期内(一个月)的交易总额(亦即收入或支出总额)为T,因每时段开始时手持现金为C,故证券买卖(或存款取款)   
    的次数为TC。   
    如果假定每次买卖债券的经纪P人费用或(和)存款取款的费用与交易金额的大小无关,而是每次付出的费用为b,则收入间隔期间(一个月)   
    付出的费用为b。C2。   
    根据一阶导数为零求解成本极小原理,为使每时段开始时手持现金C所费上述二项成本之和为极小的条件是:d(b。   
    TC+i。   
    C2PdC=-bTC2+i2=0            345   
    现代西方经济学。   
    923。   
    移项得C=2bTT         i据上论述可知,家庭和厂商平均经常在手中持有的货币额为:C2=bTT    2i根据上列平方根公式,我们可以认为,按照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的决策,人们为了交换的需要平均经常在身边保持的货币量,取决于他们的收入和利息率,具体说,人们交易动机(包括预防动机)   
    而持有的货币的利率弹性为-12,即利率提高1%,货币需求减少0。   
    5%,如果把上式的交易总额T视作收入,则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12,即收入提高1%P货币需求增加0。   
    5%。   
    三、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   
    托宾(Jams,Tobin,1921—)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主要代表者之一。   
    1981年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瑞典皇家经济科学院在颁发诺贝尔奖公告中认为,授予托宾奖金是由于他“对金融市场及其与支出政策、就业、生产及价格的关系所作的分析”。   
    托宾在与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长期论战中,把减少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最优先的政策目标,坚持主张相机抉择的(disoretionary)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反对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无为而治”的现代自由主义,故有积极行动主义者(activist)之称。现仅就托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的修正补充或称重新表述简要说明            346   
    。   
    03。现代西方经济学   
    如下。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和工商企业拥有的财富通常采取多种形式。一类是货币资产或称金融资产,包括货币(通货和银行存款)   
    、公债和公司债券、股票等,另一类是非货币资产或称实物资产,包括厂房设备、房地产和耐用消费品等。   
    所谓资产选择理论(The   
    Theory   
    of   
    Portfolio   
    SeBlection)   
    论及的问题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主体,将怎样选择一定的资产组合(资产结构)以实现利益(效用和收入)的极大化。   
    货币需求理论作为一种资产选择理论涉及的问题是,比如1,00美元的资产怎样分配于持有货币和持有其他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由上论述可知,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是牺牲利息收入,但在物价稳定不变条件下,货币资产的价值不会发生变化,因而不承担资产本身的价值发生变化(增值或贬值)的风险(risk)。   
    另一方面,持有公司债券和公司股票,享有一定利息和红利收入的好处,但除了必需支付买卖证券或存款取款的交易费用以外,还必须承担证券资产本身的市场价格几乎逐日地不断上下波动的风险。   
    我们知道,传统货币数量说(从十七世纪的休谟后经李嘉图、约翰。穆勒到二十世纪30年代以前,包括费雪的交易方程和剑桥方程)隐含地假定货币的唯一职能是充当交易媒介,持有货币的唯一作用是方便交易,因而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的多寡与利率的高低无关,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零。   
    货币数量说通过假定为此目的持有的实际货币量是实际收入的一个固定不变的份额,再假定长期均衡必然是充分就业,这样,货币供给量的增(减)必然导致物价水平同方向同比例            347   
    现代西方经济学。   
    13。   
    变化。   
    按照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决定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的因素,除了交易动机所需货币取决于收入两者同方向变化,预防动机还取决于利率以外,旨在用于投机牟利而持有货币则唯一地取决于利率的高低,两者反方向变化,这意味着在凯恩斯货币需求模型中,货币不仅发挥交易媒介的作用,也起着价值贮藏的作用。上面为了论述简明,我们假定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持有的货币取决于收入,还假定和剑桥方程一样,两者之间有固定的比例关系。关于凯恩斯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托宾在1956年发表的《货币的交易需求的利率弹性》一文中,独立地得出了与鲍莫尔平方根公式完全相同的结论。   
    现在考察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按照凯恩斯理论,每个投资者心目中,比如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有一个预期未来会有的利率的“正常”   
    (normal)值,这样,假如当前市场利率低于“正常”值,则预期将来利率上升表现出来的债券市场价格下跌,投资者显然将卖出债券而持有货币,以便未来债券价格下降时用货币购进债券。反之,假如当前利率高于其心目中“正常”值,则未来利率下降引起的债券价格上升,投机者会在当前以货币换进债券。   
    凯恩斯这个论点,在40年代受到人们尖锐的批评,主要问题是,凯氏所谓投机者关于利率的“正常”值的预期,是静态的和确定的,但在瞬息万变的投机市场上,投机者关于未来会有的利率的预期,很难是静止不变,更不可能是确定无疑的。   
    托宾在195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否定凯恩斯投机动机的理论,从投机者基于            348   
    。   
    23。现代西方经济学   
    “风险”的考虑,在微观的资产选择理论框架内,推论出与凯恩斯相同的结论,即个人和厂商投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的高低反方向变化。   
    一般来说,债券投资者在作出行动决策时,对利率的动向会有坚定的看法,但并不是确定无疑的。他们预期利率将会变动;但是他们只能猜测变动的方向和时机。任何一个购买债券的人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托宾在他的论文中论证说明,即使投资者所料想的可能正好是利率将会发生的上升或下降,他们还是愿意保持一笔安全资产,去减少他们的全部资产的风险。   
    财富中以货币形式保持的部分所占比例越大,由债券价格一定百分数的变化而造成的全部资产价值变动的百分数就越少。因此可以认为,投资者是通过变动他们资产中货币和债券的比例,来权衡风险和报酬的。在任何一定的利率条件下,当他们把资产逐渐地按较大的比例转移到债券上去,并按较小的比例保持在货币上,那么,他们全部资产的平均报酬将增加,但是同时,他们所承担的风险也将增加,这样,当更多债券带来的增加的报酬,正好同他们对避免增加风险所作的价值平衡时,投资者将停止增加他们资产中债券所占份额。   
    当然,在任何时候,不同的投资者对于所包含的风险会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对于风险和报酬的比较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一些可称为风险喜爱者(risk   
    lovers)的投机家,他们甘冒重大的风险不惜孤注一掷,以求赚得最大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