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心灵的力量之类物质世界 >

第4章

心灵的力量之类物质世界-第4章

小说: 心灵的力量之类物质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由基本粒子和夸克甚至更小的物质所构成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呢?科学家们到此停住了思维的脚步,许多的困惑由此而生,似乎唯有神学和宗教才得解答。
  我想接下来我将要讨论的问题也会有很多:比如类物质的形态、类物质的构成、类物质的活动规律以及对于人类的影响与应用等等。我得理出一条最为方便的路径,以让我们能够尽可能清晰地将这一话题很好地延续下去。
  那么现在,我们首先来讨论类物质的形态和构成这一话题。请注意,由于类物质世界的虚无与飘渺的特性以及人类历史中所形成的诸多对神与灵学的概念,有可能使我们对类物质世界的描述变得引证繁多和概念复杂,所以,无论怎样,你都必须在思路中保持一个基本的观点,即类物质的虚拟特征以及它对于物质世界所具备的能量特质。
  必须再一次阐明的是,以人类目前所创建的物质形态的文字和语言来表述类物质是一个难度颇高的工作,而同时,文字中的表意特质亦可以将我想要表达的认知传递给你。事实上,这种表意同时也是人类对类物质存在所施以的一种旁证。现在开始,我将首先从人类认知物质世界这一领域的实践活动起始并延伸进入我们将要抵达的类物质世界。

  类物质世界探索(4)

  你知道,我们在更多时候都处在一个由人类自身感知力所造就的客观物质世界中,这种由人通过生理器质体验而获取认知世界的方式就是康德所提出“人择原理”,也是本体哲学的基础。然而,人类在发现了这一由自身体验所获得的物质世界的解释同时又被这一物质世界所困扰。今天,这种物质态的生活已经进化并分化为许多不同的派别和分支。它们类似于人类文明发展阶段中那些以物质力量为标准的称谓,一如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以及中产资阶级和白领蓝领等等称谓,今天所流行的许多物质标准甚至金钱都是这一物质定律决定于人类的结果。然而,世界和我们的人生一样,并不都是物质的,还有更为阔大的类物质部分。
  有很多次我与一些人谈论到物质之外的话题,尽管有不少人对物质之外所存在的自然力量与意识形态有所察觉,然而却始终缺乏将它们有效归纳并与物质世界实施有效链接的方法——人们更多习惯于将物质与精神割裂开来,甚至将它们视为不可调和的两个部分。而更多的人,他们则干脆否认精神世界能量存在的事实,这种态度在哲学史上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在人类哲学思想的漫长历程中,唯物与唯心两大学说体系一直都水火不容,事实上,这种对立只能表明我们对于自然宇宙的理解仍旧是多么幼稚而片面。
  这种片面肤浅的理解造就了绝大部分人类在面对客观世界时所执的态度,这种态度由于片面依赖物质而显得无所执著亦无所坚持。由于物质世界的可变性,使我们在面对世界以及自身未来时感到局促不安,而许多人类意外事件的发生则加剧了这种不安,从而使人类变得精神紧张。这种仅仅依赖物质的局限性有可能导致人类在面临世界未来的种种际遇时将出现某些不堪一击的结果,这是我写这些信件的目的,我们需要为人类自己寻求到更为健全的意识营养以及真正认识自然的更强能量。
  人类史中,这种寻找自然宇宙由物质到虚无世界的本质并获得人类自身命运的解的努力行为从远古就已经开始。或者说从人类智慧诞生伊始就开始了。远古时代的先哲就指出:归复自然是人类最好以及最终的选择。然而这一选择在人类的自身实践中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跋涉在这一漫漫归途上。在这一过程之中,人类对于回归自然的认识以及自然力量的获取就显得尤为重要,认识得越多,归复则越趋向于完美。
  就在并不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人类最早崇尚的仍然是创造有形的物质或是在有形物质概念上消灭自己敌人的肉体。拜金主义亦是在此意识形态基础之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指导思想。16、17世纪所持续的地理大发现使勇于海洋探索的欧洲率先获得了更多的黄金和香料,也增进了对于物质态世界的认识。19世纪人类对于机械物理运动的深刻认知和实践则通过蒸汽机改变了整个世界。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物质能量的发掘也使人类之间互相消灭的能量获得了千百万倍的增强,战争所形成的威胁由局部迈向了地球人类的全体。第一次世界大战显示出人类掌握物质能的巨大破坏力,原子能的发现则更进一步地证明了这种力量足以摧毁人类自己。虽然原子能的发现足可以说是人类对于上个世纪物理科学的重大贡献,然而我们不能不反省到这样的一个问题:人类对于物质能量的认识已经使自己走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和十字路口——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片面肤浅的认识有可能使人类进入歧途并导致自己陷入灭顶的灾难(现在这种灾难几乎天天都存在)。现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这条探索物质世界的足迹和其间的所有际遇。今天,这个物质世界的反物质倾向已经出现:人们以及政府最根本的担忧并不是经济的不景气而是不知道将由谁会在某一天使用一颗原子核弹或是基因武器来攻击人类自己。
  人类漫长的物质探索与体验使黄金成为人类财富的标准,也使拜金主义和强权主义大行其道并获得其不可动摇的人类价值地位。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为这种强势价值观提供了绝好的说辞,尽管达尔文博士本人并非有此用意,然而仍然可以说,《物种起源》是人类对于物质形态的生命进化并获取理论建树的经典代表,虽然这位博士并没有解释导致这些变迁与进化发生的更深层原因,物种这种主动或被动变迁与进化的能量究竟从何而来?

  类物质世界探索(5)

  尽管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发现与所获颇多,但人类在物质财富面前仍然显得苍白乏力,纳斯达克以及格林斯潘们已经无法给予人类任何告慰,它们仅仅是物质世界急速变迁的符号而无更多的任何意义。财富所直接带来的物质资源的争夺和社会信用与道义的堕落则成为人类现实社会最为迫切的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这种基于物质欲望而产生的人间罪恶比比皆是。对于证券交易指数,看了只会是一时的安慰或是徒添烦恼,不看反而可能是一种解脱。在欧洲,人类已经出现了一股向自然回归而轻视物质的潮流,这似乎是某种启示,预示我们将有可能以另外的一种生存与思考方式来面对未来世界。
  然而仅仅看到我们所看到的是不足以解释宇宙世界的。就在人类文明发祥之初,先哲们对于他们所处的物质世界就提出了质疑,并对人类在所见物质表征之外的能量有所察觉与认识。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提到“有生于无”的思想,这里的“有”,指的便是物质的有,而“无”则是与“有”相应的另外一种客观存在。在老子的思想里,“有”只是“无”运行发展的一种结果而已。几乎与此同时,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与他的弟子们也在思辩他们所面对的物质世界之外的一种存在。苏格拉底使用的是辩证的逻辑与推理的方式,他试图通过对可见物质运动发展的现象推导出另外一种能量的存在,因此形而上学便被发展了起来。我们在《道德经》里所获的启发是巨大的,苏格拉底们也为人类哲学思想的发源提供了丰富的初始养料。或许老子已经探索到了“无”这个物质世界之外的世界以及它所具有的特质。对于我们人类而言,物质 “有”的现实往往遮蔽了大部分认识真实世界的途径。“道可道非常道”这样的话所蕴含的“道”恐怕只有老子自己才能明白。然而我们仍然可以凭此而获得一种确切的感受:在人类所见的物质世界之外,有另外一个能量世界的客观存在。“无”是老子对这一能量世界的人为解释,“道”则是对这种客观能量的总结归纳。
  认识物质之外能量的活动,在很久以前的人类实践中就开始了。伏羲画八卦和文王演周易,都属于这一类实践行为。众多人类的思想先驱以及哲人们所做的工作,也都可以归结为在这一领域的探索。自理论物理学提出物质相对的反物质理论之后,我认为人类开始向自然世界迈开了另外的一大步。这一步意味着人类开始考虑到其自身存在的更为广阔的条件与更为深远的背景。
  类物质理论的诞生是基于人类探索客观自然的行为而产生,准确一些说是基于人类自身在客观物质世界之外所直接获得的心灵触动与意识启发而形成。这种触动和启发直接成就了人类文明的核心。
  类物质将是这样的一种形态和构成:存在于物质世界的边缘并连系着物质与反物质间的共存空间和通道——类物质将物质与反物质进行了某种链接同时也造就了一种区隔。类物质在人类的感知能力中以“虚”和“无”的形态存在,但是人类自身类物质成份对应客观类物质世界时将产生感应和互动性传递,这个过程可以被人类称之为心灵活动和意识发想。人类的思想是类物质世界的重要活动特征,同时也是类物质存在的证据。
  在人类实践中,类物质的发现还得益于人类在物质界所获得的某些定律和原理,这些定律和原理一方面既表明出物质形态的存在规律同时另一方面又是一种“虚空”的所在。这似乎是难以理解的一句话,如何理解呢?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物质能量与力的概念。“能量”这一概念可以视为物质运动发展的一种内在形式与呈现结果,并通过大量的实验获得对这种“能量”的认知和测定。然而“能量”这一概念同时又是“虚空”的,当它离开物质印证之后,便作为一种“能量”的原理和学术概念存在了下来,这种存在的世界便是类物质态——我们常常将之称为概念态,这种概念本身则蕴藏着类物质世界能量的因子。这种来自物质世界的“虚空”概念中还包括了人类对于世界的所有猜想。当猜想被放大或是雕琢为人类可欣赏的程度时,这种“虚空”型的猜想则可以演化为人类艺术创造的诸种外化形式。

  类物质世界探索(6)

  我们所看到的每一幅名作都是这种“虚空”活动所外化的产物,它所形成概念的核心是意念与精神的活动,艺术家将这种意念通过画布和油彩寄存并呈现了出来。这种寄存并呈现的过程就是类物质向物质态转化并表现出能量的过程。
  我们可以论证出,所有艺术品都是人类探索并感验类物质世界并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所呈现的结晶。这样,我们可以将人类生存形态描述成为一个处于物质、反物质和类物质三种界面的共存共生状态。在一般情况下,人类由生理器质所产生的感知力只能对物质存在的一部分产生体验和反应(就目前而言人类对物质世界所认知的部分仅仅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小部分而已,同时因为认知的有限而导致诸多的矛盾和疑惑存在)。对于类物质世界的体验,则由人类的心灵来感悟和触及。心灵这种由意识乃至潜意识和无意识层所构成的“心理态”本身就是类物质的一种。可以预见,在今天及未来,人类在发掘自身心智和思想的过程中,对于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