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6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智慧愈高愈谦虚,能力愈高,表现出来的愈是谦卑。你看看孔老夫子,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对於乞丐、对於贫穷无依无靠的人,一丝毫傲慢都没有,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还有一些傲慢的念头,那是烦恼习气,在什么地方磨炼?在人情事理当中去磨炼。尤其是人事环境,人事环境是大乘学人第一个修行的道场,在这个地方成就我们的真实地位。所以一定要努力,把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提升到初信位的菩萨。烦恼虽然没断尽,生凡圣同居土,决定是凡圣同居土里头上辈往生,我们一定要争取。如果有这个基础,这个基础完全落实了,你再听《华严经》,依《无量寿经》修学,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在上面几土,方便有余土,最高的到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也有九品,我们能生在实报庄严土的下辈下三品,能争取得到。必须有真实的德行,这个东西不能搞假的,我们在一起互相勉励、互相警策。
有一些在家同修,偶尔到这边来参学的,我们一律平等待遇。他到这边来住十天、住半个月,住二、三个月我们都欢迎,这个缘分不容易,确实古人所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更高的地位我们不敢谈,我们先取得第一个地位,初信位,所以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把这个错误的念头也就是错误的见解,一定要转过来。身不是我,身是服务一切众生的工具,我不能够糟蹋这个工具,我要好好的保养这个工具,充分发挥它服务的能力,决定不是为自己。首先把这个念头转过来,破身见;然后再进一步破边见,边见破掉了,心就清净。边是两边,现在世间人所讲的相对,相对就是边见。我跟人相对,有这个见解「我总比别人强一点」,我慢就生起来了。真妄是一对,邪正是一对,长短是一对,大小是一对,这种见解都叫做边见。怎样离开边见?边见是离分别执著,特别是离分别,於一切法里头我们用平等心看待,不起分别,希望一切分别心愈淡愈好,了解事实真相。《楞严》上讲得最好,说到十法界依正庄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边见就不存在了。
见取见跟戒取见是成见,执著里头生的,我们对於一切法不再执著了,这两种见就没有了。邪见除了上面讲的四大类之外,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都叫邪见。如何能摆脱掉?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随顺佛陀教诲,这五种见逐渐就淡下去了。我们用这个方法来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实在比小乘高明,比小乘简单容易,不能不做。儒家的《弟子规》、佛门的《沙弥律仪》,这是「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也是普贤菩萨十愿里面「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要知道世法跟佛法是一法,破坏世间法就是破坏佛法的形象,佛法在世间绝对没有破坏世间法的。佛这个话在经论里面讲得很多,所以对於世间的人情世故,我们不能不尊重,人情事理我们不能不懂,所以「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有道理!第十句:
【一切菩萨智海】
『智』是般若智慧,包括权实二智。对於宇宙人生真相彻底通达明了,这是实智。权智是办事,与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接触,处理得非常恰当,我们中国人常讲的合情合理合法,做得样样圆满,这个智慧叫权智;在佛法里面又叫做「善巧方便」,巧是巧妙,善是恰到好处,做得非常圆满,令一切众生皆大欢喜,这是智慧。权智是智慧的起用,那个作用是没有一定的,要看对什么样的人、对什么样的事、在什么样的时节因缘,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譬如李金友居士他在古晋建了一个高尔夫球场,环境非常优美,我们背后这个景就是他山上的。在他那个山上,每天早晨看云海。我去过两次,每一次大概在那边住一个星期,那是一个非常高级的球场,面积五千英亩。山庄里面的道路有十六公里,他里面建了一个旅馆,招待全世界喜欢打球的朋友,旅馆收费也很可观,每天收费是美金三百元。但是他的山上是完全素食,有很多人给他建议:「你完全素食,有很多人不来了。」他说不来就算了,来一定吃素,整个山不杀生,素食!这一点他做得很成功。
一个人真正学佛了,明白了,知道修福,提倡素食。他里面雇的这些员工三百多人,多半都是当地的人。照顾当地,让当地人有就业机会,让当地人改善他们自己生活品质,照顾很周到。这些当地人因为他们都住在山上,打猎为生;他把那些猎具统统收买过来,分配他们工作,让他们不要再杀生了。最初上山吃素食他们吃得不习惯,但是李居士一定坚持,在山上决定不能带荤腥。他告诉我,三个月之后他们习惯了,而且欢喜了。为什么?脸上的皱纹没有了,黑斑没有了,这个气色好看了,身体健康了。他们现在做了六年,蔬菜完全自己种植,他请了专家在上面种菜种花,完全没有农药。他告诉我这六年,第一年这些蔬菜百分之九十被虫吃掉,坚决不杀生,念佛给这些众生回向,供养这些众生,这样的心量!到第二年,虫吃一半,给你留一半。现在是第六年,我到他那个很大的菜园去参观,虫吃多少?十分之一。
这些虫有灵性,你对它好,它对你好,决定不杀害。看到这些小虫在菜叶上吃的时候生欢喜心,我第一次看到之后,他们在菜园里面放音乐供养。这个植物有灵性,它听到欢喜听的音乐的时候,它长得特别好。我劝他放佛号,佛门这个音乐不但它欢喜,而且增长它的灵性。现在他们菜园里放佛号,用五会念佛,那个音调很好听,这些都是属於善巧方便,权智!你看看他在那边不说别的,三百多家素食,带给这个地区健康长寿,带给这个地区不造恶业,他这个山上现在没有人打猎、没有杀生,变成许许多多小动物的避难所。这山上野生动物就很多了,人不伤害它,它也不伤害人,住在山上跟这些动物、植物,一片祥和!
李金友居士六年时间做成了,他给我们树立一个模范榜样。绝对不是说这些农作物,如果没有农药农作物就没有收成,不是的!他做给我们看,所以这些杀虫的药、农药没有发明之前,自古至今那些农夫耕作还不是年年丰收吗?菜农以前没有农药、没有化肥,他也年年丰收。可见得人要是杀生,杀哪里能解决问题?那些病害虫愈杀愈多,所以杀生不能解决问题,慈悲才能解决问题,和睦共存共荣,这是真正解决问题之道。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一家人!我们要有这个观念,要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使我们居住的环境祥和,没有斗争,这才圆满。这是真实智慧,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与一切众生共同相处之中,「一切菩萨智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七二卷) 2002/1/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72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大众念请四十句后面,有一句结请的经文:
【愿佛世尊,亦为我等如是而说。】
前面的十句,清凉大师在此地有一个总结。他说这十句有通有别,别是:「誓愿海」跟「发趣海」是十信菩萨修的,「助道海」跟「菩萨乘海」是十住菩萨修的,「一切菩萨行海」是十行菩萨修的,「一切菩萨出离海」是十回向菩萨修的,「神通海」、「波罗蜜海」、「菩萨地海」是十地菩萨修的,「菩萨智海」是等觉菩萨修的,这个地方意思非常的深、非常的广。通别,别是当位,我在哪一个地位主修的经典,这叫当位。譬如我们在学校念书,我是选择哪一个学系,我是念几年级,在这一年当中主修的课程是什么,这是别的意思。像刚才所讲的,「一切菩萨誓愿海」、「一切菩萨发趣海」是十信位菩萨主修的。十信有十个位次,从初信到十信每一个位次有每一个位次主修的课程。通就是主修之外,其他一切法门与自己主修有连带关系的,可以选修一两种。
但是在求学的时代,一个人要能成就,自古以来不能离开老师,离开老师你就很难有成绩可言。什么叫离开老师?离开老师有两种人:一种是离开老师教学的场所,到别的地方参学;另外一种是在老师这个道场里面,但是不听从老师指导、不顺从老师的教诲,这都是离开老师。天天跟老师在一起,并不接受老师指导,这种人也是离开老师,那很难成就。为什么?老师是个过来人,他有经验,他对於学生有使命、有责任要帮助他、辅导他,这是他的天职。学生不接受,老师没有责任,老师没有过失;学生肯接受,老师要是不能够辅导,或者不尽心、吝法,都有罪过。
当位修行的比什么都重要,我讲《华严经》,说实在话对我们现前的同学来讲,是过失,是绝大的错误,为什么?这不是你们当位的。为什么讲这部经?往年有许多法师、大德居士,怕这部经这个境界深广,唯恐往后没有人讲,来找我,我答应了。他们希望我能留一套录音带或者是录像带,提供后人做参考,目的在此地,所以在录影室讲,不在讲堂跟大众讲。可是大众能不能听?能听,那是什么?通义,确实是能听,不能在这里用时间、用精力,听就好了,不要做笔记,不要去查这些参考资料,不需要!只管听,对你有好处。你要把你自己本修的那一门搞好,你能够听可以帮助你本修的,这不是我们本修的。所以你们同学自己一定要有择法,佛家讲的择法眼,这是智慧。想想我在这一生,我想学一门什么东西?我一定要把这一门东西学好,专修专弘,那无量无边功德!你的心是定的。
我在台中,算得上是一个记忆力强的人、悟性高的人。十年我学五部经,第一部学的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二部学的是《佛说阿弥陀经》,第三部是《普贤菩萨行愿品》,就是《四十华严》最后一卷,第四部学的《金刚经》,第五部学的是《楞严经》。我在台中十年,十年你们把这些经典合起来看看,分量不多,很少。古大德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任何一部经,分量最少的《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你要是把它学通,《华严经》你也通了。还用得著去费这么多事情吗?经卷展开毫无障碍,深讲浅讲,长讲短讲,得大自在,这是真正善知识的教导,这个老师对得起学生。所以我学《华严》,在台中李老师开讲《华严经》我听一卷,我这一卷听完之后,我就到台北讲《华严经》了。我比李老师讲得详细,时间讲得长,他老人家一个星期讲一个小时,我一个星期讲六个小时,我讲四次,一次一个半小时。所以他在台中讲了许多年,我两年进度就超过他了。这是什么?这是老师教的。
你不一门深入怎么行?这是讲教。教的基础在德行,这才叫根本的根本。为什么我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不断的在这里罗嗦:《沙弥律仪》重要、《弟子规》重要、《了凡四训》重要,我为什么这么罗嗦?根底!这是德行。没有这个底子学教,你在教下要想开悟,弘赞法师在《沙弥律仪增注》里说了多少遍「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你费那么多精力、费那么多时间,你所学的是佛学常识,儒家所讲的记问之学,听得多、记得多而已,有没有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