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5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段是讲「立意」。大师举《大智度论》里面的话说:显佛大人有真实力,这话说得好,能够叫外道心服口服,自叹不如。能令二乘人声闻、缘觉希求大法,知道之后才晓得自己修证的并不圆满,所谓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应当力趋上游,能令菩萨仿效。具足这十种德能,这十种实在是讲的纲领,每一种里面都可以说是万德万能,能成办大事,获得无上的成果,所以必须有能力辨别。如来唯一诸法实相智力,能办大事,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转恶为善,转凡成圣,这是大事,不是小事。在这个世间,建一个国家,建立一个政权,小事一桩,为什么?能建立政权的人,我们世间人称为英雄豪杰,他不能了生死,他不能出三界,他不能转迷成悟,不能转凡成圣,你想想哪个是大事,哪个是小事?
这个能力把它归纳起来有十大类,也就是它有十种作用,所以称为十力。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得好:「谓於十境,皆委悉正知故。」面对十种不同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叫十种智力。这是自性本具究竟圆满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一,起用有这十大类的差别,所以称为十。「由时品类,相续分别,有无量力,度人因缘,故但说十,足办其事。」自性本具的能力,我们通常讲德能,确实是无量无边,为了教学方便起见,把它归纳为十类,对十种不同的境界说作十类。
下面举几个例子说,第一个:「知可度不可度」,这个就是名词里面常讲的「是处非处力」,诸佛如来面对一切众生,一观察就晓得这个众生可度还是不可度,立刻就知道。可度的全心全力帮助他,不可度的随缘,就好像教学一样,这个学生根性好可以教,老师全心全力帮助他。根性差的,劣根性很深的,烦恼习气很重的,旁听,随著学,老师教学的重点不在他。这就是所谓有当机众,有随缘众,随缘是旁听的。世出世间教学,老师都有这点智慧,拿出全副的精神和盘托出,自己所修学的丝毫不隐瞒,供养根熟的当机众。根性不成熟的,那是随缘的旁听生,对他也欢喜合掌,他也很难得,有这么殊胜的机缘能够来旁听。
哪些是当机众?印光大师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谁是当机众?十分诚敬。这个诚敬不是对某一个人,对老师,老师观察学生不错,对我很诚敬,看看对别人,对别人就不诚敬,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这个要小心提防,为什么?他巴结谄媚讨好,那真的就值得人怀疑,这个人必有企图。如果他对众生同样都是这么诚敬,这是性德,这才叫真正根性成熟,才是个当机者。对老师恭敬,对不是老师就另眼相看,这个不对,一诚一切诚,一敬一切敬。现在这些话没人教我们,很多同学们想学,我说只有在讲经时候你多听,经典里面佛教菩萨,统统都讲到,所以我们真有真诚心、清净心来学习,得利益,会会都得利益,我们这一堂课就是一会。
有人告诉我:「法师,你身边那些人都不是真学佛,都是假的,阳奉阴违。」我点点头,我说我知道。他说:「你真正学生并不在你身边,在哪里?在中国大陆,那些学生拿你的光碟在听,放光碟的时候,跪在萤幕面前听经,经本顶在头顶上,跪在那里听,那是你的真弟子。」我说我知道,所以我们今天在录像室里面,真正的同学在网路上、在播放光碟上,我知道,我不是不知道。我们肉眼看不见,九法界众生认真在听,具足十分诚敬心,我也知道,我怎么不知道!肯定当机众少,旁听众多。旁听众有没有好处?当机众以前也是当旁听众,旁听听久了,慢慢觉悟了。觉心是真诚的,妄心是虚伪的,道理在此地。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所谓是没有善根的帮他种善根,有善根的帮他增长,已经增长的帮助他成熟,已经成熟的决定帮助他这一生当中往生不退成佛,这就是这十种能力的第一种「知可度不可度」。不可度的要帮助他增长善根,一切随缘,对他不能够过分要求,过分要求他不来了,缘就断掉了,就可惜了。对他客客气气,他有什么毛病习气随他去,不必责备,他慢慢觉悟,他自然自己会改过自新,不在这一生,不在这一世,佛度众生是生生世世,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第二个,「业力智力」。知道一切众生的业力,名词上说「三世业报智力」,这个智慧高明,不但知道一切众生过去、现在,还知道一切众生的未来,甚至於这个众生哪一生得度、哪一生证果都知道,你哪一生会往生极乐世界,当然明了,这就是知道众生业障的浅深。知道众生生生世世,你是在累积业障还是在消融业障,这与你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有密切关系,与接受圣贤教诲有密切关系。善导大师说得好:「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讲得好,这个话真实,我们这一生能不能有成就,真的在遇缘。遇到一个好老师,真善知识,自己具足十分诚敬,不要说十分,能够有五分,在这一生当中就有可能成就。为什么?亲近老师,你有五分诚敬,老师就会加持你,用一般话来讲,老师会真正帮助你,你得到老师的帮助,你的诚敬心就向上提升,你从五分提升到六分、七分、八分、九分、十分。我自己是这个例子,我初初接近老师的时候,我对老师的诚敬心大概只是五、六分。五、六分就很难得,为什么?一般学生没有。好学生,说实在话,一、二分的诚敬心,五、六分诚敬心就变得希有,就很不容易。接受老师薰陶,四十三年讲台不中断,把自己的诚敬心,我不敢说达到十分,至少达到九分,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上对诸佛如来,下对三途众生依正庄严,具足诚敬之心。所以缘比什么都重要,我们看到许多人遇到善缘,希有的缘分,他不知道珍惜,这也是他自己业障深重。甚至於听信妄言,别人对於善知识的毁谤,生退却心,从此以后远离善知识,那就铸成大错特错,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一次遇到了,被你的恶友,那个恶友就是你的冤家对头,把你这一生得度的缘打掉了,这个事情很多很多。
早年,我亲近方东美先生,有人在我面前对方东美先生恶意的批评;我亲近章嘉大师,有人跟我讲章嘉大师是政治和尚;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也有人在我面前造谣生事,李炳南是四宝,难听的话很多。人家一跟我说这些,我就合掌念佛赶紧离开,我不想听,我不受他的影响。为什么?我还算有一点智慧,还有一点辨别的能力,我跟老师亲近,你们说话的人跟他平常并不往来,你怎么知道他?我天天跟他在一起我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这是造谣生事。这种言语就是十恶业的两舌,挑拨是非,破坏好事。难得遇到这个好老师,这个老师会成就你,你挑拨、你破坏,你把他这一世开悟、修善得度的缘一刀切断,佛法名词这叫「断人法身慧命」,这个罪过比杀人的身命还要重。为什么?你杀他身命没什么了不起,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他死了转世就来了,他人间有福报,他的福报没享完,被你害死了,他还是会到人道来享他没有享完的福报,很快就回来了。法身慧命断了,下一次再遇到这个机缘就难讲了,真的,这个机会断了,再碰到底下一次,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个罪过比什么都重,世间人哪里懂得这个道理,佛知道一切众生三世的果报。
第三个,「定力」。知味著不味著,这就是「禅定三昧智力」,佛有这个力量,知道一切众生著相不著相。著相修行难,不著相修行容易;著相心染污,心不清净,不著相的人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第四个,「根胜劣智力」,也就是说佛有能力知道一切众生有多少智慧。知道一切众生的根性,根性就是你的智慧,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的潜能,你潜在的智能。好像采矿一样,现在探测地下的石油,有非常高明的工程师,探测专家,他一看就晓得这个地底下蕴藏有多少,值不值得开采,开采的期间有多少年。就像开矿一样,知道一切众生的潜能,他方便帮助你。
第五个「欲力」,欲是欲望,在名词上讲「种种解智力」。此地称为欲,知所乐。种种解智力是知道一切众生的爱好,你喜欢什么,这些都是过去生中的习气所造成的,所谓是习惯成自然,这个习惯是前生带来的,生生世世累积的习惯就变成习气,习气的爱好佛知道。第六个「性力」,十力里面的名词是「种种界智力」,这个界叫性分,性力,知深心所趣。深心是菩提心里面的自受用,好德好善,换句话说,佛知道你好善好德这个心有几成、有多少,如果好善好德的心很强,佛非常容易帮助你成就;如果好善好德的心很脆弱,贪瞋痴的念头非常强,这就是刚强难化。虽然刚强难化,佛不会舍弃你,舍弃你就不平等、不慈悲,那对你怎么教法?慢慢来,这决不是一朝一夕,这个事情急不得也。慢慢来培养,这种培养往往是多生多世,决不是短时间,决不是一生、两生、三生,那是办不到的。由此可知,现前善根深厚的众生,有一种强烈好善好德的念头,都是多生多世、无量劫来所培养的善根,它生根。
第七是「至处力」,「一切至处道智力」是十力上的名称。一切,我们还是用佛法归纳的方法来讲,一切就是十法界,你在十法界里面,你会到哪一个法界,佛知道。大师在此地说:「筹量众生解脱门」,没有这个智慧不行,这就是佛有能力给你抉择哪一个法门,帮助你,你能够接受,你能够欢喜学习,帮助你、成就你超越六道、十法界。至处力在平常讲的,往后经上都会详细说到,种善因得善果,这是是处,种善因而得恶果,没有这个道理;造恶因遭恶报,这是是处,因果相应。造恶的因得善果,无有是处,哪有这个道理!所以一切众生造作的是什么业,佛清楚,他到哪里去怎么会不知道?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遇到佛,佛教你一个法门,契机,你欢喜接受,你修学功夫得力,哪有不成就的!
我们学经教,跟过去生中都有关系。我初学佛,对於一切经没有接触过,听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就特别欢喜。我出家,当时有一位老居士,年岁很大了,是女居士,我把她看作母亲一样看待,福州人,对我很好,她的姓名我都不晓得了,我们都称她妙宛老居士。她很爱护我,要供养我,她问我要什么?我说我很想要一部《华严经》注解,清凉大师的《疏钞》,她说好,我供养你。我就写信到香港,请求智开法师替我找《疏钞》,他找到了,寄到我这边来,寄到台湾,那个时候这一部《疏钞》是台湾钱一千两百块钱,那个时候的钱相当值钱。我第一部请的经是《华严经疏钞》,当然也受方东美先生一点关系,那是缘,方先生教导我的时候,多次提到《华严经》,他说《华严经》是佛家的哲学概论,他把佛法看作是哲学,当作哲学来研究,《华严经》是佛家的概论,他常常赞叹,我们听了也耳熟,这是缘。因,过去生中学过,所以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爱好,听到这个名字欢喜,看到这个本子欢喜,学习起来很容易接受。
这一部经,我在台中听李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