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482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4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修学的法门,主修的课程,是『身如虚空周遍住』,这个法门好、殊胜。清凉大师跟我们解释:「相即无相,故如空遍住。」只有空才是周遍法界,我们的身怎么能周遍?再跟诸位说,诸佛菩萨的身是周遍的,周遍法界,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很多。正报是毛孔,周遍法界,佛常常讲「坐一毛端里转大法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来在毛端,我们的汗毛尖端,是正报最小的。「转大法轮」是什么意思?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听众是尽虚空、遍法界里面的有缘众生。这一毛端多大?这一毛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为什么看不出来?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你看不出来,你有障碍。佛菩萨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清楚他明了,为什么?毛端称性,性没有大小,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所以毛端没有放大;佛的道场,虚空法界没有缩小,这叫小大无碍,这是《华严》事事无碍的境界。
  这个境界其他经里头没有说,《华严》独有,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这是真的是假的?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么?大师讲得好:「相即无相」。身是相,毛端也是相,《金刚经》上说一个真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什么时候你要觅形相了不可得,你就觉悟了。原来这个形相就是虚空、就是法界,原本就是圆圆满满的。你以为这个相是真的,你完全错了。这个说法很不好懂,难道所有一切色相都是假的吗?你要说假的,佛摇头,你说错了;你要说真的,佛也摇头,你也错了;你说亦真亦假,非真非假,四句百非,你没有见到真相。为什么?你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你见不到事实真相;什么时候你真正放下了,真相大白,你就见到了。真相是什么?佛在经上用的名词叫「真空妙色」,真空跟妙色是一不是二。身是色相,用现代话讲,科学家讲的能与质,说到一个彷佛,还不是佛经里头的意思,但是很接近了。
  质就是物质,物质是相。现在科学家懂得,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是能变现的,能它确实存在,它不是色法,它不是物质,所以我们称它为空。我们今天讲光、讲电,实在讲还是物质;电跟光从哪里来的?还是从能变现出来的,它还是属於物质。佛学里面讲科学讲得很精致、讲得很微妙,非常可惜这些大科学家没有读佛经,我相信他们如果有这个缘分,中国人讲有这个福分,能够闻到佛法,我相信他们比我们聪明,悟性比我们高,他们的成就一定也高出我们很多,这些都是我们能肯定的。
  能可以变成质,质可以变成能,能跟质可以交换、可以互相转变,就是《心经》上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质跟能是一不是二,能周遍法界,质又何尝不周遍法界?本来就是周遍法界。现在在此地聚集成一个形相,缘聚则现,缘散则灭,这是佛通常跟我们凡夫讲的,随顺俗谛而说,我们能懂,佛要说真话我们就不懂。真话是什么?我们这个色身色相、毛孔,这个色周遍法界,我们不懂得;我们这个身周遍法界,我们也不懂得。佛说这是事实真相,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
  我们凡夫的相,依正庄严,这个「凡夫」可以说到九法界;六道里面叫内凡,六道外面,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叫外凡,为什么?都没见性。佛这个说法不但我们没有法子理解,四圣法界里面的圣人也不懂,谁能够懂?超越十法界的法身菩萨,《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佛跟他们说,他们懂得、他们明了。为什么?他入这个境界了。我们只是常常听到,大乘经里面讲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原本一体,它是一不是二。证得这个境界,我们通常称法身菩萨,他证得了清净法身。什么是清净法身?虚空法界国土众生是一体、是自己,这个时候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真慈博爱。对於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平等的爱护,那个爱护就跟爱护自己的头目脑髓没有两样,那是真爱;对於恶道众生也是这样清净平等的热爱,热爱当中怜悯恶道众生。为什么怜悯他?他迷失了自性。我们在讲席里常讲,他迷失了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他不知道。
  迷失了自性,这个自性就变成妄想分别执著,我们称为烦恼。迷失了自性是烦恼当家,妄想当家,分别当家,执著当家,这个麻烦大了,把一真法界搞乱了。告诉你,不是一真法界真的乱了,是你自己乱了,一真法界怎么会搞乱?自己乱了。这个乱了麻烦就大了,随业受报,乱了之后你的境界是业报变现的,「唯识所变」,把「唯心所现」的境界就在里头改变,改变的时候,你自己在里头受用,六道三途是这么来的。所以佛把这个真相给我们说出来,「从心想生」,也就是从你的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出来的,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无有一法可得。永嘉大师《证道歌》里头讲得好:「觉后空空无大千」;宗门里面常讲「粉碎虚空」,都是说这个意思。所以身确确实实等虚空法界。然后我们不难想到,我念念为虚空法界众生服务,不是一个空话,不是一个空想,是实质的。怎么服务?随顺法性就是服务,随顺性德就是服务,周遍法界。
  性德是什么?戒、定、慧三学是性德的总纲领,慧是自性般若,戒是自性的解脱,定是清净法身。所以我们要想明心见性,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造作,佛告诉我们,随顺戒定慧三学,你就能明心见性。我们无量劫来迷失自性,时间太久了,真的是久远劫都堕落在六道轮回。佛在经上有一句很感叹的话,对我们的批评:「生死疲劳」;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永远在干这个傻事情,不觉悟。真正觉悟了,这个现象就没有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六道轮回、生死疲劳是梦中的事,《金刚经》上说得好:「梦幻泡影」。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醒悟过来,不再干这个傻事,不再随顺烦恼习气?起心动念为九法界众生,这就不随顺烦恼习气。
  烦恼习气是起心动念是「我」、「我的家」、「我的名闻利养」,这是迷,这种思想永远不能够脱六道轮回,永远生活在烦恼之中;换句话说,你活得很辛苦。即使你过去今生修积大福报,你在这个世间做大官、做帝王,发大财,聚集亿万财富,你生活很苦,你不自在;换句话说,你一生当中没有快乐,也就是古德常讲的「贵而不乐」,做了帝王、做了将相是贵,生活不快乐;「富而不乐」,你聚集再多的财富,你生活很苦,你不乐。这样的人生远远比不上贫而乐、贱而乐,贱是什么?没有地位,贫民,在社会上一点地位都没有,他快乐;贫是没有财富,生活非常清苦,他有乐。他乐的是什么?道,他随顺法性。
  这两三年,台湾翻译了一本书,描写澳洲土著的,书名叫《旷野的声音》。澳洲土著,贫贱到了极处、到底了,一无所有!晚上睡觉是露天,睡在地上,只有一块兽皮,一半垫一半盖,他们快乐。这本书我看过,为什么他这么快乐?他随顺法性,在这个世间确实是来游戏的,来观光旅游的、来玩的,真正是「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这两句话他是圆满的、百分之百的做到。如果你与人有争有求,你的生活当然就苦;换句话说,你过的不是真正人的生活,你过的是迷惑颠倒的生活。他们懂得身如虚空,周遍法界。所以我们要从念头上转,起心动念把我们的心跟虚空法界融合在一起就是的,把我们的身扩大到国土众生,这个国土是刹土,我们今天讲的太空当中无量无边的星系,星系里头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的身跟这些星球合而为一,跟这些众生合而为一。
  佛不是讲过吗?「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要能常作如是观,跟诸位说就是《华严经》里面修行的妙法,叫「入法界观」。你常常这样想,自自然然身心都了不可得,身心跟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合而为一。想久了,这个事情真的就变成事实,那你就成了法身菩萨,这是大乘法里头的微妙法门。如果实在不能,还有一个巧妙的方法,比这个法子还要巧妙,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生到净土就是生到华藏,生到净土就是法身菩萨。这个法门妙极了,所以蒙十方诸佛赞叹,一切如来提倡。众生如果对这个法门能信、能解,依教奉行,一生当中肯定成就,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
  清凉注解里面讲「空非独虚,亦遍於色」,说明空跟色确实是一体,空就是色,色就是空。空不是无,什么叫空?什么都没有叫空,这叫「顽空」,这是错误的。空能现色相,这个意思如果我们没有法子体会,我们举个例子来讲,佛经上常常举比喻,而且这个比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经历过的。佛经上讲得最多的是如梦,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试问问梦中有没有色?有!刚刚睡醒的时候,想想昨天晚上的梦,清清楚楚的,那色在哪里?不要说你梦醒了这个色没有了,正在作梦的时候色在哪里?我们多多去想想、细心来观察,然后你就会觉悟到,我们现在实在是在梦中,这一点都不假。人生如梦,人生确实是个梦,《金刚经》上讲的决定没有错误,「如梦幻泡影」。这个梦境存在的时间多长?「如露亦如电」,跟你讲真相是刹那际;换句话说,根本就不存在。如果存在,怎么能遍虚空法界?不存在它才能遍虚空法界。
  佛法里面讲的「不生不灭」是讲相,那不是讲性;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是妙色,妙相庄严。它的真相是什么?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中观论》上讲了八个不,都是形容事实真相。我们初听佛法,听了一头雾水,根本不懂,不要紧!多听。这部《华严经》从头到尾,这些话可能要讲上几百遍,你要真有兴趣、真有耐心,你把这部经从头到尾听过一遍,你就觉悟了;纵然不觉悟,也到觉悟的边缘,会带给你真实、幸福、美满的人生,你这一生没有空过。然后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你决定得生。为什么?这一部《华严经》听下去,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议,《弥陀经》上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部《华严经》听圆满了,你的善根福德就具足了。你能够把这部经听圆满,就是证明你有善根福德。听圆满之后,你的善根福德大幅度的向上提升。因缘,是你遇到净土这个机缘,你知道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在本经吉祥云比丘为你示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劝导你移民极乐世界。你要是能信、能愿、能行,你就功德圆满了。所以清朝初年,彭际清居士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大本《阿弥陀经》,这话说得有道理,这部经最后是归净土的。所以清凉大师在这里说「空非独虚,亦遍於色」,我们要能懂这个意思,《心经》完全说明这一个事实真相。
  下面这个注子是「住非分住」,不是说我住在这里我就不能住那个地方,这就叫「分住」,入华严境界,住是周遍的。底下举个比喻说:「一尘亦周」,尘是微尘,周是周遍法界,一尘亦周。他举个比喻,在经上佛常讲的,「如芥子空,即不可尽」,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那么一点大的空,空性周遍,不可穷尽。性周遍,相也不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