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471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4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狱道。饿鬼、地狱、畜生前途都是黑暗的,尤其是地狱一片漆黑,那种苦痛,《地藏经》上讲「不忍称说」。
  阿罗汉证果了,眼耳鼻舌身意六种神通都现前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宿命是能够回忆前世,回忆得多么的深远?佛告诉我们,他能够记得起五百世之前,也能够知道五百世以后,他有这么大的能力。过去五百世当中曾经堕过地狱,现在想起当时在地狱那个状况,依旧是心有余悸,一提到这个事情,身上流血汗,你就想这个事情多可怕!他已经离开地狱,绝对不会再堕地狱了,想到地狱情形还这么样的恐怖,这些人都是现身为我们说法。他是把《地藏经》里面所说的那些状况展示给我们看,提醒我们恶业不能造,形象不能毁。
  不要以为这房间里头没有人,没人看见,我随便一点无所谓,你错了。九法界有情众生,我们称之为神灵,我们觉得这个房间没有人,九法界的神灵看见了。「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话说得不错。下面这一段,底下这个单元「身众神」,身众神是什么?跟随在我们身边,日夜不离。我们睡觉,他也在旁边看得清清楚楚,日夜不离。你以为没有人知道,你错了。儒家常常勉励人,教人要「慎独」,独自在一个房间要谨慎,不能随便。如同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主敬存诚,不可须臾离也,儒家才能够修到君子、贤圣。
  所以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修得不错,有没有认真去想想、去反省、去检点:功夫成片有没有得到?这是我们讲修行功夫刚刚得力。功夫得力了,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个什么样子?二六时中妄想少了,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只有阿弥陀佛,起心动念想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怎么个想法?经念熟你就会想了,就是想经本里面的境界。我们开始学习的时候念一段,像《无量寿经》念一品,你就想这一品的境界。古大德这种方法叫「随文入观」,用这个方法把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打掉,好方法。二六时中忆佛,就是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念佛不仅是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也念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阿弥陀佛大愿大行无量功德,念这个、想这个,大势至菩萨讲「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人了不起!
  我们凡夫想什么?凡夫想鬼、想地狱、想畜生,他就往三恶道去了。怎么是想鬼?鬼是贪心,贪而无厌,我们天天在增长贪心,悭贪的念头天天在增长,这就是想鬼。瞋恨心、嫉妒心就是想地狱,「这个人跟我过不去,我恨他、我讨厌他,我等著机会去报复他。」这个念头是地狱的念头。这个念头愈重,报复的心愈强烈,堕的地狱愈深、愈苦。愚痴则是畜生,没有智慧、没有能力,不能辨别是非善恶、得失利害,全都搞错、搞颠倒了,这想畜生。所以诸位冷静去想想,我们今天世间人他在想什么?足行神所讲的『莲华网光明』、『众宝』、『妙音』,我们完全疏忽掉了。这样修行怎么能成就?怎么能够避免三途六道?
  佛的慈悲只能到此地,佛对於一切众生只能做到开示,悟入那要受教的人自己发心,佛帮不上忙。佛如果能帮得上我们,帮得上忙,帮我们悟入,我们就不要修了。这是佛帮不上忙的地方,我们要懂得。佛能做的,他已经做得非常圆满、做得非常究竟,「开示」。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每天讲经八个小时,四十九年没有休息,他尽到责任,他做得很圆满了。今天佛虽然不在,我们展开经卷,如同面对世尊,读诵经典,听他老人家的教诲。我们能不能像足行神一样,『念念中化现』,示现清净、光明、妙音?落实才能算数,不落实不能算数。第六句:
  【乐吐妙音足行神,得出生无边欢喜海解脱门。】
  我们一看菩萨修行的这个名号,就知道这位菩萨会说,能言善说,辩才无碍。『乐吐妙音』就是无碍辩才里面乐说辩才,欢喜说法教化众生。所以他修学的法门,『出生无边欢喜海』。他所说的是妙音,一切众生听到,哪有不生欢喜心的道理!什么叫妙音?总而言之一句话,离苦得乐之音。你想想看,哪一个众生不欢喜?众生都有苦,能教我们离苦得乐,这是非听不可。因此「妙音」,也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法音,法音宣流,现在这个世间特别需要。
  如果今天没有法音,我们听不到法音,那你所听的、你所接触到的是些什么音声?妖魔鬼怪。这些音声是增长你的烦恼,是在培养你的习气,最后的目标是把你送到三途地狱,妖魔干的事情。眼前给你一点甜头,让你得一点五欲六尘的享受,转眼之间堕落在恶道,魔!不是好人。好人不会害人,好人存心、力行决定是利益众生,哪里会害众生!世间哪个是好人?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先不要去问别人,我自己要学做好人,这一点很重要,一定要真干。佛家的标准就是净业三福、十善业道;《佛说十善业道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大乘法的启蒙,《地藏菩萨本愿经》,我们从这个地方力行。具体落实,那就是戒律。在家有在家的戒律,出家有出家的戒律,「以戒为师」。佛又说了一句话:「以苦为师」。现在人为什么不能持戒律?太苦了,五欲六尘享受没有了、要舍弃掉,做不到!做不到的意思是什么?五欲六尘的享受不能放下。於是经教还有点兴趣,提起戒律就皱眉头,搁置一边;虽然自己不敢说这个戒律的是非,心里面不能甘心情愿去学习,於是佛的行持没有了。
  你们想想,纵然经学得不错、教学得不错,能言善道,有佛之心,没有佛之行,空的、假的!所以佛教在现代的社会比不上基督教、比不上天主教,也比不上伊斯兰教,为什么?人家有行,确确实实社会慈善福利事业做得很多,他们很认真在做。我们去参访,不能不佩服。早年我在台湾,第一次参观天主教多玛斯修道院,实实在在讲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佛教怎么样都比不上,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没有法子相比。我那个时候在他们学院里面上课,这才有机会去参观,看看他们的生活状况,饮食起居、平常修行的这些功课,不能不赞叹。如果要是不赞叹,那没有良心了,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我们现在就是连欢喜说法教化众生的人都少了。要想令一切众生得利益,首先自己得佛法殊胜的利益,然后才能帮助别人。第七句:
  【栴檀树光足行神,得以香风普觉一切道场众会解脱门。】
  他是从这个法门修行证果的。『栴檀』是香里面最好的,宝香!我们现代众生福薄,这个栴檀树大概已经找不到了。佛陀在世的时候有,我们曾经听老和尚讲这些故事,说在唐朝时候还有。印度的高僧到中国来带的有栴檀香,佛经里面讲「牛头栴檀」。这个香燃一丸,很小燃一点点,当时的首都是在长安,长安城四十里这样大的范围都闻到这个香气,那么一点点大的香,它的香气能够让四十里范围的众生都能闻到。
  『香风普觉一切道场众会』,人闻著这个香气,精神爽。这个地方是表法的,「香风」是什么?佛教里面道场早晚都唱赞、赞颂,大家都很熟悉学习过的「戒定真香」,真香不是栴檀树,真香是戒定慧。人真修戒定慧,心放光,身放香,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勤修戒定慧,这个身就变成栴檀。早年我到香港来讲经,香港有一些同修告诉我,都是些老居士,讲到解放之前虚云老和尚来到香港,香港同修非常欢迎,给他建了一个精舍。这个精舍我去参观过,老和尚住了不到一个月就回中国,他说香港这个地方花花世界,不适合修行,回中国去了。住在香港期间,去礼拜老和尚的人很多,老和尚确实德高望重。他们发现老和尚一年剃一次头,一年洗一次澡,身上衣服从来没有换洗的。衣服不洗,衣服的领子油垢很厚。老和尚他不洗澡,也不洗衣服,可是在远处就闻到他的衣服、身体放香,是一股清香,闻到之后能提神。「香风普觉一切道场众会」,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从虚老这桩事情就明了、就清楚。
  前面这几位足行神,这是什么?行道,修行的模范,足行神是我们修行人的榜样、修行人的模范。他以音声说法,以形象化众,为大众树立最好的榜样。言教、身教、意教,意是念念不忘一切众生,心心希求众生早一天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这是他们的心;所以他们的言音,我们也能够想像得到一定是劝我们修行,一定是劝我们持戒,劝我们不要怕苦,句句都是警策我们的话,这是修行榜样。我们相信他们说法不是谈玄说妙,不是说什么高深的大法,实际上的行持,浅近的话语,完全能够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帮助我们在这一生有所成就。这是我们从他的身分地位上,能够推测到他给我们说的是哪一类的法门,我们在每一尊足行神的修学法门里面也能够略窥一二。
  我们没有那么大的智慧、没有很深的道行,我们没有办法完全理解他们的修学,但是只要真心肯学,读了听了总能够领略一些,帮助我们现在修行,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学习的。这里所讲的「香风」,前面所讲的「妙音」、讲的「化现」,都是树立最好的榜样模范觉悟众生,这个众生是修行的众生,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警惕,这个功德无量无边。
  足行神第八句:
  【莲华光明足行神,得一切毛孔放光明演微妙法音解脱门。】
  菩萨的德号『莲华光明』,莲华是表清净,也表圆满,佛为什么不用其他的花来表法?莲花亦表因果同时。莲花在长的时候,没有开,花苞里面就有莲蓬,莲蓬里面就有莲子,所以这是代表因果同时,没有先后。它不像其他的花,其他的花是先开花后结果,莲花是因果同时。所以佛用它来表法,这个意义很深。我们从这个地方能够体会到「因地心」原来就是「果地觉」,这样智慧才能够现前。我们现在也发心了,发心为什么不觉悟?佛在《楞严经》上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我们今天是发了心,发了心怎么样?因地不真。也就是前面讲,心是发了,行不能够兑现,不能够落实到身体力行,这就是明显的因地不真。不要说发别的心,净业三福是初心,《楞严经》里面讲「最初方便」,我们对於父母孝顺的心有没有生起来?无论你的父母现在还在或者是已经不在了,有没有孝敬的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还不行,还要有孝敬的行为。我们用什么样的行为报答父母?因真,果也真。
  大乘佛法里面修行入门的一门课程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大乘入门。里面说的是什么?「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们想想《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不是讲的这个?你们看看光目女、婆罗门女如何用自己的身行表现出她的孝心?我们这样去细读深思,才了解《楞严经》上佛讲的这句话,「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我们完全没有做到。没有做到,孝养父母这句忘掉了,哪里有?心里面痕迹都没有;或者是有,印象非常淡薄。有人提起来,是有这个印象;没有人提起来的时候,忘得一干二净。奉事师长就更不必说了,对父母不能尽孝,怎么可能对师长尊重?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