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446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4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礼敬诸佛」,那个诸佛就是讲的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哪些是未来佛?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对於过去佛、现在佛的恭敬,我们不谈,你自然会恭敬;对於未来佛,我们眼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有没有做到恭敬?
  上一个星期,我住的这个地方书架很深,我们书很多,可以排两排。前面是《大藏经》,有一些书可以排在后面,我让悟平师去做这个工作,他把书后面都排好了,然后把《大藏经》放上去了。到第二天我去看,我一看摇头,里面的书无所谓,外面这排《大藏经》摆得参差不齐,这是什么?不敬。叫人一看,你没有真诚心,你没有恭敬心,你学佛你这一辈子都不能成就,从这些小地方看。对人有没有诚敬?别人对我不敬,因为他不学佛,或者他也是佛教徒他不是真学;我对别人要恭敬,我真学。对什么样的人都要有礼貌,决定不能说他的身分很低、很微贱,我们就可以马虎,错了!
  佛陀教给我们,我们用什么样的心对佛菩萨,我们要用同样的心对一切众生。形式上的礼节有差距,里面的恭敬心是一点差距都没有。恭敬心是平等的、清净的,外面的差距是随俗。「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觉」,世间用什么样的礼貌,我们随顺世间,世间人见到国家元首行三鞠躬礼,我们一定要行三鞠躬礼;见到一般朋友行一鞠躬礼,我就行一鞠躬礼,随俗,随现代人的礼节。现代人没有礼节了,我们希望现代人能懂礼节,那从我本身做起。现代人眼目当中不尊敬别人,我们一切时、一切处做出尊敬别人的样子,给那些众生看,你就叫行菩萨道。要从内心、从言语、从动作表态做出来,我要把「礼敬诸佛」做出来给人看。对一切人恭敬,不能轻慢。
  我跟黄念祖老居士初次见面,我到北京访问他。中国人有个规矩,坐客不拜行客,坐客是主人,行客是客人。实在讲我到北京我懂得这个礼貌,我在这个旅馆住定了,我要跟他约会,我去拜访他,他是主,我是客。老法师慈悲到极处,我一通知,他就到旅馆来看我,超出常礼格外的礼敬,我非常感动。他是长者,他学佛比我早,年龄比我大,他跟我的老师是同辈分,同一个老师学道。我们确实是有法脉的渊源,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的教是跟梅光羲老居士学的。梅光羲老居士是黄念祖的舅父,黄老是他的外甥,黄老的佛法是跟他舅舅学的;以后他舅舅把他送到夏莲居老居士那里,请夏老教导他。我们有这个法脉的渊源,在佛门讲,我们是一家人。我那个时候六十出头,他对我的称呼,称老法师。无论从称呼、接待,都是做给现代年轻人看。年轻人不懂礼、不懂规矩,做出来给大家看。菩萨!行菩萨道。
  所以我常常讲,什么时候佛法能兴?我们做佛的弟子都能够依教奉行,起心动念、言谈举止都能随顺佛陀教诲,做出样子给社会大众看。人家一看,「佛教是这样的」,尊重的心生起来了,仰慕的心生起来了,敬爱的心生起来了,当然他就想学。如果看到我们这些佛弟子,随随便便,什么也不懂,跟世俗人没有两样,甚至於还不如世间的好人,人家一看,「佛教徒是这个样子的,学它干什么?」我常常讲,把佛教的形象破坏了。道场神他就是树立佛教形象的,一丝毫都不含糊的。他们具足真实智慧、具足善巧方便,言行举止确确实实是佛教的好形象、好招牌、好广告,接引广大众生。
  由此可知,我们每个人无论在什么地方,有意无意都有当道场神的机缘。我们到一个人家里头去作客,到朋友家在一起聚会,这个时候想到,现前的大众都是我度化的对象。我的言谈举止做好样子给他们看,帮助他们改邪归正,帮助他们断恶修善,断恶的念头、恶的行为,尤其是恶的言语。一定要常常能想到,我一言一笑,是正面的影响众生还是负面的?正面的,好!负面的就造成不好的影响,不好!有罪过。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好好想想?古人常常讲「三思而行」,孔老夫子也说「再思可矣」。我们初学的人,恶习气太重了,为什么?养成习惯了。不良的习气、不良的习惯,让社会大众看到,「我们人生不过就如此而已,你也是这样做!」社会到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这个正常就是完全能随顺自然的大道,我说这个大家听了,意思恐怕不能明显,随顺伦常大道,伦常大道就是天然的秩序,尊卑长幼。伦理怎么落实在家庭?如何落实在社会?如何落实在一切工作当中?最重要的,怎样落实在朋友的聚会?哪一个人都不能够避免的,你的亲戚朋友有结婚的、有送丧的,这些喜庆宴会里面,我们有没有起心动念要在这个场合当中做最好的榜样,教化众生?你就是道场神。
  这个场合里面,你在这里面显示正法,教大家怎么做人?对於一切人事物要如何看法?如何想法?如何对待?本身做好样子,「成就广大菩提行」,不能做坏样子给人看。特别是言语,言语古人常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你是无心说出来的,那个听的人有意,认为你侮辱他、你瞧不起他。实际上你是说一句笑话,开玩笑的话,你要想对方那个人受得了受不了?所以佛在经论上教弟子,决定不可以有戏论,戏论就是开玩笑的话。为什么?戏论不知不觉的伤人,令人怀恨在心,招来报复,麻烦大了。
  我们在历史里面读到,唐朝郭子仪,那还得了?封侯拜相,倍受当时人的尊敬。他对待好朋友,接待都很随便,跟一家人一样。有一天卢杞来拜访他,卢杞的官职不高,跟他相比那悬殊太大了。那时候郭子仪封王,卢杞是个小官。他听说卢杞来了,赶紧穿上礼服,一点都不敢失礼,来接待他。家里人就奇怪,「许多大官到这里访问,你都很随便,为什么卢杞来,你要穿朝服接见?」他就告诉家人,他说卢杞这个人不能得罪,不能失礼。为什么?他会记恨、会记仇,如果你得罪了他,将来这个人要得志的话,一定会报复。郭子仪聪明、有智慧,果然以后卢杞做了宰相,真的被郭子仪说中,以前只要是得罪他的人,没有一个不报复。郭子仪一生能够平平安安度过,这里头有大学问,给我们后人做了一个好榜样。
  学佛的人一定要随顺佛陀教诲,绝对不轻慢任何一个人。不但对人不能轻慢,不能轻慢动物,它有灵性,它前世也是人。愚痴堕落在畜生道,即使是蚊虫、蚂蚁都要尊重,都应当怜悯,都应当帮助它,怎么可以轻慢?尤其是天地鬼神,谚语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不可以得罪天地神明。没有人在的时候,一个人独处,儒家教人「慎独」,就是你独居的时候没有人看见,你不可以随便。还像在大庭广众之下一样,自己小心谨慎,不敢放逸。以为没有人看见就可以随便了?不可以。衣冠还是整齐,就像见宾客没有两样,鬼神看到欢喜,这是你对他们的尊重。你尊重他们,他们当然尊重你,这一定的道理,礼尚往来。我们怎么对人,人家会怎么对我;我怎么样对鬼神,鬼神怎么样对我,一个道理!
  总而言之,须弥宝光菩萨在这个地方的教诲,他修学的法门,用我们最近讲经题目来讲,就没错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做社会大众的榜样,做社会大众的模范。「我这个念头能不能做社会大众的榜样?我的行为能不能做社会大众的模范?」常常想到这个话,你才真正能够落实佛在《十善业道经》上的教诲,「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就落实了。否则的话,念是念,念得很熟,也会说,不能落实。不能落实就不是真修行,就不是真正的佛弟子,你就得不到道场神的护持。第三句:
  【雷音幢相道场神,得随一切众生心所乐令见佛,於梦中为说法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虽然不多,注得好,「梦觉皆化」,教化众生;「则时处俱遍」,就是遍一切时、遍一切处都在度化众生。道场,哪里是道场?一切处都是道场。什么时候到道场去服务,去做义工?一切时。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存一个念头,「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行善」,这叫道。总是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菩萨的德号『雷音幢相』,「雷音」我们常说雷音震耳,取震惊的意思,打雷的时候,震惊。诸佛如来示现道场护法的身分,诸位要知道,一切时一切处我们都要护持。我们现的相「幢相」,这个相是好相,非常明显;说话的音声像雷震一样,把众生的迷惑震醒,帮助他觉悟。德号里头取这个意思。
  他学习的法门是『随一切众生心所乐』,恒顺众生。恒顺众生里面有一个目标,帮助他见佛;用现在的话说,运用一切的机缘帮助他认识佛教,认识佛教就见佛了。『於梦中为说法』,这是举个例子,梦中还跟他说法,醒的时候当然也说法。清凉大师这个注解就注得很好,梦中、觉醒的时候都教化众生,这样你的教化是一切时一切处都遍了。「时」要遍三际,「处」要遍十方,你能发这个大心,你不是普通菩萨,你是普贤菩萨,你是修普贤行的大菩萨。华严会上佛菩萨才如是,不是华严会上佛菩萨他做不到。这是《华严经》,当然是以大方广佛华严为境界,我们要这样学,这是「取法乎上」。我们不能得到上,也可以得到中。我们可不能取法乎下,取法乎下万一不及格就堕落了。所以一定要发大心,要学大法。
  所以入道场,这个道场就是一切场所,首先怎么样?随众生的好乐,他们喜欢什么我们都随顺,大家在一起一团欢喜。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把佛法介绍给他,他能听得进去。你在这个场所里面,一切众生对你不欢喜,你说再好的法,他都听不进去。所以那个介绍佛法的人,有人介绍他能接受,同样的,譬如佛书、光碟,那个人送进去被人拒绝,换一个人进去欢喜接受,什么原因?我们一般讲某人与某人有缘,某人跟那个人没有缘。缘从哪里来的?缘不是天生来的。缘从哪里来的?平常对他尊重、对他有礼,他对你具足信心。你送他这个东西,「你看过吗?」「我看过,不错!」他能相信,他相信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你送他东西那当然是好东西,欢喜接受。如果你的平常言行举止,他都觉得讨厌,他对你不相信,你送他虽然是好东西,他也认为「你有什么好东西?」你这些东西叫我看,浪费我的时间。给你一点面子,给你收下来,绝对不会看;不给你面子,请你带回去,你送给别人。这些事情古今中外常见的事。
  我们明白这些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应该怎么做?时时刻刻记住,尊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首先我们尊重他们,他们自自然然有回报,尊重我、信赖我。我把如来圣教供养他,他欢喜接受,就这么个道理。所以这就是佛门里面常讲的「广结善缘,广结法缘」。结缘的方法,佛教导我们的四摄法,四摄法要是用现在话来说,就是佛陀教导我们如何跟一切众生相处的方法。当然一切众生里面,跟一切人是排在第一位。如何跟一切人相处?尤其是一切不同族群的人、不同文化的人、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