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415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4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重要里头人和摆在第一。真的把人与人的关系处好了,说老实话天地鬼神看到都欢喜;人与人的关系搞不好,天地鬼神看到厌弃你,讨厌。天灾人祸怎么能避免?这个事情多么重要。
  所以在佛法教学里面,这是课程的重点。佛教菩萨四摄六度,四摄是摄受,六度是保持。以大菩提心来从事於这桩事情,那就是「普摄持一切众生」,不仅是「言音海」,世出世法无一不普摄受。所以我们读到这一节经文,最低限度要学会摄持,这个太重要了。真正要做,菩萨名号「寂音悦意」,那个寂好。实在讲,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烦恼习气,一个人要想令一切众生都生欢喜心,谈何容易?甚至於在我们感觉当中连佛菩萨都做不到。释迦牟尼佛僧团里面还有提婆达多,六群比丘常常闹事,扰乱僧团。僧团外面有六师外道,对於世尊的教学未能完全了解,於是有意无意也会造成一些障碍,哪能令人都满意?最明显的魔王波旬,处心积虑要破坏佛法,这个「悦意」太难做到了。
  但是「寂音」真的能把这个事情处理得圆满,寂音是心里面一念不生,寂静的状态这是真心,真心的本体。世出世间、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心现的,从心现我们能够体会这个悦意的意思,所以这一点我们要学习,要把它落实,那我们的受用真的是无量无边。先不说他受用,说自受用,必定能够证得无量三昧,这是诸佛菩萨修学的。那就是要保持在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永远保持平静,回归到寂灭。保持寂灭,这是我们做学生的时候应当知道用功的。这样的心,修学四摄六度,就如菩萨摩诃萨一样,平等摄受一切众生。如果要能够永远保持,那是需要高度的智慧,真实智慧、善巧方便这才能做到。
  说到四摄法,我们不能不略略的提一提,虽然常说,常说我们没有落实。四摄法,头一个是布施,六度头一个也是布施,它的意思不一样。六度里头的布施,意思深广无尽;四摄法里的布施,意思没有那么深,也没有那么广。简单的说法,人与人之间往来交际,以什么为最先?四摄法里头「布施」,那我们就明白了,这个布施原来就是讲的送礼请客。人与人往来,送礼请客是最先,我们可不能忘记。初交也许你会记得,我们初认识一个朋友送个纪念品,彼此交换一点礼物。人与人之间交际,社团与社团之间的交际,譬如我们佛教团体,我们跟其他团体往来,或者我们跟其他宗教往来,国家与国家当中的外交、交际,不能忘记送礼。外交礼节是一个专门的功课,这一点大家重视了,但是我们平常人与人之间的往来疏忽了,跟外交礼节是同样的重要。
  我们看古时候朋友之间,许许多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我们好的榜样。那些人逢年过节、婚丧喜庆都有常礼。这个常礼一定要遵守,不能失礼。礼尚往来,这个尚是崇尚,礼的精神是崇尚往来。往来要密切,要常常往来,交情才厚,彼此了解才深,才真正达到第二个「爱语」、第三个「利行」、第四个「同事」。人与人之间不能不常往来,常往来什么事都没有了。由此我们能够体会得到,人与人当中的误会怎么产生的?不常往来。不常往来一定造成互相猜疑,猜疑常常猜错了,做了错误的判断。同样道理,我们宗教与宗教之间,再扩大国家与国家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常往来必定就能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一处要常往来,不可以不往来。
  菩萨他修的法门特别重视这桩事,可以说「普摄受」就是讲的常往来,就是讲的交际,这里面可以化解许许多多的天灾人祸。人与人之间没有误会,就不至於产生争斗,不会发生战争。人与大自然也能常往来、常常关心,减少许许多多自然的灾害。人与天地鬼神常往来,就能得到不同维次空间的神圣冥显的加持。冥是暗中加持,显是明显的加持。他的生活当然幸福美满,这是肯定的。第九句:
  【妙华旋髻主地神,得充满佛刹离垢性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焰云普遍,令物离垢为性」。这句话不太好懂,焰是火焰,它表智慧,因为它都是放光的;唯有智慧光明,能令一切众生远离垢污,垢污就是染污。令一切众生,清凉这里注得好,「离垢为性」,解释这个地方「离垢性」,他修的法门是『得充满佛刹离垢性』。这个意思我们要能够体会,离垢性是真实智慧,什么时候我们自性般若现前,自性般若确确实实充满佛刹,这个佛刹不是一佛刹,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无不充满,这才叫离垢性。由此可知,「垢」就是指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自性般若光明现前,转烦恼为菩提,这才是真正的离垢为性。
  『妙华旋髻』菩萨,德号里面「华」表修因,「妙华」。在大乘经里面有《妙法莲华经》,那是一乘圆教的大经。在佛法教学里面常常把华比作因,植物先开华后结果,华如果开得好,我们就能够预知果结得好,这一年果实一定丰收,所以华代表因行。华指什么?通常是指六波罗蜜,从六波罗蜜来看,这个离垢性就很明显了。布施波罗蜜,能离悭贪垢为性,悭贪是垢秽;持戒波罗蜜,能离恶业垢秽之性,这个意思更明显、更清楚了。六波罗蜜是因华,大菩提是果报,果德,修因证果。我们要向地神学习,地神的心量充满佛刹,不是将这个土地分割小块据为己有,那就错了,就完全错了。
  无论这个地神管辖的范围是大还是小,在《华严经》上大小不二。佛家常常讲「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是大能够包容小,这个没有问题,我们很容易懂。芥子纳须弥,芥菜子很小,怎么能够容纳须弥山?这个就不可思议了。确确实实能容纳须弥山,须弥山没有缩小,这个芥菜子没有放大,这是不思议境界。你要是落入思议里面,就不能相容,你就无法理解;如果你把思议统统舍掉,这个境界就现前。不能思不能议,这个思就是想,不能想;议是说,不能说。为什么境界现前?到你不能思不能议的时候,是入了寂灭的境界。寂灭境界里面没有大小,没有长短,没有来去,没有生灭,你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了。真相之性如是,真相之相亦如是。说真相之性如是,我们勉强还能接受,说真相之相亦如是,我们不能接受。什么原因?我们长时劫,这不能讲时间,要用劫来计算,长时劫堕在妄想分别执著里面,起心动念全是妄想分别执著,於是这事实真相一无所知。佛菩萨偶尔跟我们谈到事实真相,我们就觉得非常奇怪、非常的诧异,没法子接受,就是这么个道理。
  现在我们要怎样学习?学习《华严》大教,我们要接受这个课程。要学习这个课程,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拓开心量,心量小没有法子接受这个课程,心量要大。我常常劝勉同学,舍弃自私自利,你才能学大乘,何况是学《华严》!舍弃自私自利可以学大乘,说老实话学《华严》还不行。说真的,有自私自利的心,连学小乘都有障碍。你看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上讲的须陀洹,须陀洹有没有自私自利?小乘初果须陀洹也离了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证须陀洹果。於是我们就知道,我们也是多生多劫修行,搞到眼前这个地步,什么原因?没有把我执舍掉,没有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舍掉。现在不但讲舍,稍微淡一点都有好处。但是这个稍微淡一点,我们都很难做到,「我的利益」看得太重太重了。
  我常常说,说无数次了,但是还要说,为什么?大家没省悟过来。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确确实实有控制的欲望、控制的念头,这个念头不能放下,就是常讲的自私自利放不下,自私自利从哪里放下?从这里放下。对於一切人事物占有,「据为己有」这种念头是错误的念头,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行为,与佛法完全相违背。佛陀教导我们,用什么态度对於一切人事物?随缘。起心动念想控制、想占有,那是攀缘不是随缘。决定没有占有的念头,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跟诸位说,临终时往生极乐世界一丝毫牵挂都没有。现前心里头无牵无挂,无有忧虑,你现在得自在,换句话说,你身心健康。为什么健康?你跟法性合而一体。法性里头没有这个念头,没有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头,没有占有一切人事物的念头,没有!没有这个东西据为己有,没有,连己都没有。「我」都没有,哪里会有「我所有」?我跟我所有,凡夫有,圣人没有。什么叫圣人?随顺法性的人,这个人叫圣人,或者我们换句话说,随顺自然的人,这就更容易体会了。一切随顺自然,自然而然,这多好!一丝毫勉强都没有。
  我们在这个地方学习,然后我们的真诚心充满虚空法界,一丝毫虚伪都没有。虚伪是垢秽,真诚是离虚伪垢秽之性;清净是离染污,清净是离染污之性,这个性是讲体性。平等是离高下的体性,正觉是离迷惑的体性,慈悲是离自私自利的体性,一一都充满虚空法界。这是什么样的气象?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要认真努力去学习,这才是事实真相。我们现在搞错了,对於事实真相是一无所知,所以堕落在六道三途,苦不堪言。第十句:
  【金刚普持主地神,得一切佛法轮所摄持普出现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法能摄持心行,如金刚之轮。佛则不动现世,若须弥出海。」后面这是解释『出现』的意思。菩萨的德号,有『金刚』、有『普持』,「金刚」明显表现出佛法里面最重要的大法,金刚般若。所以清凉大师说「法能摄持心行」,这句话没错,这个法就是金刚般若法门。如果修学这个法门,我们的心行自然就与法性相应。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世尊像法的时代,佛法传入中国。而世尊的法运,正法时代戒律成就,像法时代禅定成就,末法时代净土成就,这是佛在《大集经》所说的。佛教是像法传到中国来,所以禅风就兴盛起来,一直影响到近代。从菩提达摩把禅宗传到中国,到惠能大师达到登峰造极,影响一千多年,所以在中国大陆看看一般的道场寺院,多半都称为禅寺。
  可是在近代有名无实,往年倓虚老法师在香港讲经教学的时候常说,他一生亲近不少善知识大德,对於修禅他说得禅定他见过,听说的那当然更多了;开悟的,他没有听说过,当然他没有见过。所以他虽然是天台宗的传人、天台宗的大德,他念佛求生净土。天台宗的祖师大德念佛求生净土不足以为怪,从智者大师开始,智者大师就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所以天台宗的祖师大德,虽然修禅观,「摩诃止观」是禅,「小止观」也是禅,最后都是念佛往生净土。这个般若法门,随著六祖惠能大师流通到全国,六祖是从《金刚般若》里面开悟的。所以这部经因人而知名度大大的增长,这部经在中国就变成家喻户晓。
  
  《华严经》主地神长行第十句:
  【金刚普持主地神,得一切佛法轮所摄持普出现解脱门。】
  这一位菩萨所修学的法门,前面虽然介绍过,但时间到了,我们的话还没有讲完。因为我们看到《华严经》上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