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408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4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偷米镆蛔鹞蠢捶稹7鹌腥蝗缡恰K岬米镏谏恐挥蟹卜颍皇欠穑欠稹⑹瞧腥筒换岬米镏谏8钗凰担前⒙藓海膊换岬米镏谏2还⒙藓合捌挥卸希幌不赌恪⑻盅崮悖褂刑盅岬难樱牡厮寰唬捌挥卸稀J裁慈嘶岬米锶耍炕しㄉ瘢しㄉ袷欠卜颉9砩瘛⑻烊怂鞘欠卜颍遣皇欠稹⒉皇瞧腥姓庑┤恕�
  向下经文我们还会谈到,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为什么?特别是六道众生,觉悟的少迷惑的多,佛菩萨来的时候如果没有护法神护持,这些造作罪业的众生会把佛菩萨赶跑,排斥他、不要他了。佛菩萨是来帮助众生的,好心的,好心得不到好报,让六道众生造更重的罪业。这个事情怎么办?这个事情需要警察,佛菩萨是圣诞老人,不会怪罪人的;护法神来当警察,他来维持秩序,他来执行奖善惩恶。诸位要知道奖善惩恶,阿罗汉、佛菩萨从来不管的,他的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护法神,护法神里头也有佛菩萨示现的,显示出佛菩萨神通广大。那就是什么?「应以阿修罗身得度者,佛菩萨就现阿修罗」,「应以罗刹身得度者,佛菩萨就现罗刹」。阿修罗、罗刹如果是佛菩萨示现的,决定是护法神。他用这个身分对恶行众生实行惩罚,对善行众生实行奖励,但绝对不是用佛菩萨、阿罗汉的身分,不可以。由此可知,佛的形相「种种方便说妙法」,不是一个单一的形相,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在这个单元,主山神这个单元,你看到这些神灵、这些神众,他们的德行、他们的境界,真正是不可思议。我们读了之后,将来再看到山神庙、看到山神,敢不恭敬吗?敢轻慢吗?自自然然礼敬、赞叹、供养、忏悔的心油然而生。
  在中国抗战时期,我们那个时候还是小学生,初中学生的时代,许许多多的寺庙都已经改作学校。我念小学、念初中,学校都是寺庙改建的。念小学是在乡下,这个寺庙已经没有出家人住了,念中学这个寺庙出家人也没有了。所有的佛像,这个学校校方没有把它毁掉,把它集中放在一个房子里面,就像仓库一样,门锁起来贴了封条。大殿做为礼堂,旁边小的殿堂都做了教室,出家人的寮房都做了学生宿舍。但是这个乡村里头,土地庙、山神庙很小,那个没有法子利用。土地、山神我们还常常看见,山神庙跟土地庙差不多大,要是像此地香港这个面积来算的话,他们那个庙大概只有一两百尺,一百多平方英尺,大的大概两百平方英尺,都很小。这个没有用处,还存在,我们还看到不少的土地公、山神。但是那个时候不知道表法的意义,没有人说。现在要是见到山神,我们就会想到这一个单元的教学,知道这些山神在教我们些什么。由此可知,那是教育,那不是迷信。下面这个单元就讲到主地神,就讲到土地公。我们用什么心态去看土地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山神?不读,都是迷信,到底谁迷?自己迷了。山神没有迷,土地也没有迷,迷的是我们自己,你说可怜不可怜?落得山神、土地笑话我们。我们错了,他没有错。你看看山神,教我们这么多好东西,我们看了真的觉悟、真的明白、真的我们向他学习了。所以见到山神庙,想到这一个单元所讲的。
  第三句,『广益众生诸行海』,这个「行」是做动词讲,应该念去声念「横」,但是现在念「横」没有人懂,我们还是念行好了,只要大家把意思搞清楚就行了。这是说教学的功德、教学的成就,对於众生思想见解、言语行为,帮助他得到广大真实的利益。这句话里头的密义、真实义,谁知道得最透彻?大概无过於善财童子,善财童子最清楚,了解得最透彻。善财童子是谁?就是我们修学大乘的人。修学大乘人不管是男女老少,你能够如理如法,你懂得《华严经》的道理,懂得《华严经》里面的教法,知道《华严经》里面讲的境界,如理如法的修学,你就是善财童子。我们今天五十三参是讲纲领,五十三是代表圆满,我们今天参访山神,山神教导我们,教我们许许多多多真实利益,帮助我们开智慧,我们哪里是迷信?一般人没有深究,开口就是说迷信,真的是冤枉了山神、冤枉了土地公,他不迷信,我们要懂得他表法的义趣。你真的明了,你才晓得,佛教乃至於儒、道、古圣先贤的教诲,都是一种高度艺术的说法,帮助我们、成就我们。我们今天无知,用迷信两个字把它抹杀,你说罪过不罪过?
  『此现见神之所悟』,这个道理、这个教学的真相,普眼现见主山神他清楚他明白。所以在长行里面我们看到他所修学的法门,提到「梦中增长善根」,梦中增长善根是种种方便中的一种。在这个赞颂里面我们体会到了,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圆满的没有一点欠缺。为什么?众生无量无边,众生的根性、欲望无量无边,没有种种法门,如何能够令众生得最殊胜广大的利益?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明了,无论是说佛遍虚空法界、菩萨遍虚空法界、众生遍虚空法界、种种妙法遍虚空法界,你们在这里看到多,「多即是一,一即是多;一多不二」。一是什么?一是性,法性。法性包括佛性,佛性不包括法性。因为佛性是对有情众生说的,法性是有情跟无情统统包括了。法性是一,法相无量无边。佛是法相,菩萨是法相,众生是法相,有情是法相,无情也是法相。「种种方便说妙法」那是用,法性起用;「广益众生诸行海」,那是果,一一周遍法界。所以从相、从用、从因果,周遍法界;从性,一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明了这个道理,我们的思想周遍法界,我们的六根周遍法界,我们的言语造作周遍法界,我们在主山神里面学到了。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六九卷)  2001/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69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主山神偈颂第十首:
  【法门如海无边量,一音为说悉令解,一切劫中演不穷,入此方便金刚目。】
  这是金刚坚固眼主山神他的赞颂。在长行里面我们看到的他主修的法门是「出现无边大义海」,他的赞颂与他的行门完全相应。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称性法门才叫做「无边大义」,我们要能够深深的体会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诸佛如来所证的境界,是法身菩萨所受用的境界,我们应当认真的来学习。首先要能明了什么叫称性?这两个字当中,尤其我们要注意「性」这个字,这是整个佛法的中心。佛在这个经上为我们所说的,一切法包括佛法跟世间法,佛法佛经里面通常称的一真法界,凡夫的境界称为十法界。这十法界里面又分做内外,内凡跟外凡。内外的界限是六道,六道里面是内凡,六道外面称为外凡。凡圣是用什么标准来分的?就是称性。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这就是圣,就不是凡;换句话说,你还没有明心见性,你是凡你不是圣。
  我这个说法,诸位听了还是很模糊,不容易理解,六道凡夫当然没有明心见性,称凡夫;阿罗汉算不算是凡夫?我们在经论里面读到,佛常常为我们说明,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犹存,这就是说尘沙、无明他没有断,断见思烦恼的人超越六道轮回。在这个地方我们很明显的把内凡跟外凡的界限看出来了,找到了,那就是见思烦恼没有断,这是内凡。见烦恼叫见惑,这个惑是迷惑的惑。见惑两个字怎么说法?用现在的话来说,见解上的错误,再说得白一点就是你看错了,你对宇宙人生、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看错了。看错的事情太多太多了,真的像《华严经》上这个说法,一错一切错,你错误的观察的对象无量无边,凡是六根所接触的你全搞错了,这叫做见惑。
  第二类叫思惑,思惑是你想错了,对象也是宇宙人生,十法界依正庄严你想错了。佛通常讲学为了方便起见,把这种错误总归为五个项目。我们见解错误有五种,第一种身见,执著身是我,对於自己身的看法错误。身见里头包括的范围极其细微,比今天讲的心理学要深得多、要广得多。身上从外面看皮肤、毛发,到里面看许许多多的器官,许许多多的脉络,我们对它的看法都是错误的,不是正确的。把这些东西以为是我,尤其是大错特错!所以佛法讲无我,是针对破我执而说的。这个「我」到底有没有?大乘经上说有,有真我,真我不是这个身,也不离这个身,我们要细心体会,不即不离。你说是这个身,你的看法错了;你说不是这个身,你的看法也错了。到底怎么才对?亦是亦不是,亦不是亦是,全错了。
  大乘经上讲有「真我」,佛常说「常、乐、我、净」,这在佛法讲四净德,它有我,不是没有我,这四净德有我。什么叫常?「常」是永恒,不生不灭,这是常,永恒不变。在哪里?心,就是我们这里讲的称性了,性是常,性具足有常德。《楞严经》上讲的常住真心,那就是自性,永恒不变,不生不灭。有乐,乐怎么解释?没有苦,没有苦叫做乐。所以它这个乐不是苦乐的乐,苦乐是相对的,苦乐的乐,乐也是苦。佛法里面讲,乐为坏苦;欢乐,相聚的时候有乐,散场这个乐就没有,悲哀,这就叫坏苦。自性里面的「乐」,没有坏苦,换句话说,我们凡夫情感里面苦乐两边都没有,这是真乐,这是永恒不变的,这个乐是自性里头本具的性德。也是我在前面跟诸位提到《三字经》上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是自性的性德,不是学来的,不会失掉,永恒不变的,乐!
  有我,这个我是真我,也是永恒不变、不生不灭。所以禅宗宗门里面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就是自性里「我」这个德。「我」是什么意思?主宰的意思,能做得了主,自在的意思。你想想看,我们现在把这个身当作我,这两个意思能不能在身相上落实?试问问我自不自在?这个自在就是现在人讲的自由。不自由,不自在。能不能做得了主宰?更不可能。你想想看哪一个人想老?偏偏要老,不自在!哪一个人想病?偏偏有病,不自在!如果真的自在了,十八岁不错,年年十八多好!那你就自在,你就能做得了主。这个「我」的定义,在这个色身上找不到,哪里找到?法身。法身确实自在,确实可以做得了主宰。见性就是证得法身。
  自性还有个德,「清净」,决定没有污染。常乐我净!佛在经上说得很微细,我们自性有三德,就是三种德能。第一个是「般若」,般若是自性本具的智慧,这个自性本具智慧,里面有常乐我净,真智慧。我们看看世间一般聪明智慧,里面具不具足这四个性质?不具足这四个性质不是真智慧,所以佛经里面称世间人这种智慧叫世智辩聪。为什么?真正智慧一定有常乐我净。
  由此可知,六道里头决定没有。四圣法界,我们讲声闻、缘觉、菩萨、四圣法界里面的佛,有没有般若、法身、解脱?没有。但是这三德,他有解脱,法身没有,般若没有。解脱里面也有常乐我净,三德秘藏,藏是含藏,秘是深密,深密含藏。含藏什么?含藏四净,般若里头含藏著常乐我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