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315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3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法界的众生都希求福德,聪明智慧的人希求的是究竟圆满的大福德;六道众生心量小,思想见解有限,所求的是小福德。愈是愚痴,他所希求的福德愈小,由此可知,福德与他的智慧、见解、心量完全成正比例。佛的福报究竟圆满,才能够帮助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是佛『大悲无动力』。慧不动,我们学佛的人能体会;福不动,能体会的人就不多,究竟圆满的智慧福德都是称性不动的,凡是称性就不动了。落在意识里头,它就有动,无明是个动相。由此可知,要达到这个境界,不破无明怎么行?大光遍照神他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就成就无上菩提,他才有能力普度众生『心生喜』,佛家常说的「常生欢喜心」,孔夫子所说的「不亦悦乎」!第四首:
  【我观如来之所行,经於劫海无边际,如是示现神通力,众妙宫神所了知。】
  众妙宫殿主火神,他得的是「普能除烦恼尘解脱门」,在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从偈颂里面看到的,我们如何学习?怎样把佛的教诲落实在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关键就在这个『观』字,主火神是菩萨、法身大士,他看出来了。诸佛如来在无量劫中,在十方世界做种种示现、所作所为,菩萨都看出来了,唯有真正能看得出来,才有学处,才能学到东西;如果看不出来,你学什么?看佛如是,我们看菩萨、看祖师大德、看善知识,真正善知识肯定是如佛菩萨一样在这个世间作斯示现,这个示现都是真实利益众生的,细细去观察,都是舍己为人的,我们要留意,不能够疏忽。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我们虽然没有亲自见到这个人,我们在经典上看到记载的,冷静的思惟,细心的去观察,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观察哪些方面?观察他存的是什么样的心,他对於宇宙人生是怎样的一个看法,再看看他的生活行持,我们就生智慧。於是我们自己就晓得自己应该怎样做人,应该怎样存心,中国人讲良心。
  佛的良心一丝毫没有损坏,现代人有不少人可以说良心没有了,完全变质。学佛的人良心也变质了,但是还有少分还没变,他还能觉悟。百分之九十九良心坏掉、变质了,还有一分还没变,这个人就有能力学佛,还有指望。从什么地方去观察?在日常生活行持当中造作种种不善,他还有一点心里不安,这就是良心还没有死尽;如果良心都没有了,造十恶重罪,他也不知道后悔,他也没有感觉得他不安。他那个感觉得不安是什么?是怕别人报复,没有感觉得他自己做的事情是罪过,他没有罪恶感,但是他有怕人家报复感,为什么?别人对他不起,他要报复,他不会原谅别人的;他就会想到,自己对别人不起的,人家也一样会报复;良心没有了。天良丧尽的人就是佛法里头所讲的「无惭无愧」,惭愧这两个心所没有了,换句话说,什么样的恶事他都能够做得出来。可是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来不及了,绝对不是说做了以后就没事了。这一生即使你的福报很大,你做了很多坏事,你伤害了许许多多众生,由於你的福报太大,别人没有法子报复你,你的冤亲债主现前不能报复你,可是你要知道,那个怨恨永远不会消灭;到你来生来世,你没有这么大的福报来荫护你,冤亲债主就来了。但是这个时间会很长很长,为什么?你的果报决定在地狱,地狱罪受满之后,然后慢慢还债。你所杀害的众生,你要偿命;你欺骗夺取一切众生的财物,你要还债,这个事情麻烦了!真的你要多少劫你才能把这一世所造的罪业还清。
  如来的智慧,佛眼不可思议,他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经典里面这样详细的告诉我们。我们果然明白、搞清楚了,自己一定要知道像佛一样,这一生当中决定不做亏欠一切众生的事,决定不干,我们知道干了将来要还。现在造作恶业得的利益太小太小了,将来还债那真是得不偿失,我们何必干这个事情?为什不做好事,跟一切众生结法缘?不但不结恶缘,善缘都不结,结法缘好!为什么?善缘里面有情执在里头,如果没有高度的智慧,它的变化太大了,善会变成恶,善缘变成恶缘。所以佛教给我们结法缘,用的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能用这种心,我们常讲的五种,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用这种心跟一切众心无论结善缘或恶缘,全是法缘。真诚不虚妄,清净不染著,平等无高下,把所有一切善恶缘全都变成法缘,我们要学佛菩萨这样的本事。这是『众妙宫神』他能够了知的,『了知』就是契入,不契入你怎么会了知?再看下面第五首:
  【亿劫修成不思议,求其边际莫能知,演法实相令欢喜,无尽光神所观见。】
  无尽光髻主火神,他得的是「光明照曜无边虚空界解脱门」,所以他的赞颂里面,一开头说『亿劫修成不思议』,这一句讲的是时间;接著『求其边际莫能知』,这是讲的空间,这两句合起来就是无尽的时空,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想像到他活动的空间是多么广大,这是真正的福报。再回头看看我们凡夫,很可怜,六道我们单单讲人道,就在现前这个世间,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一生没有离开家乡,生活的空间很小很小。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交通便捷,活动的空间稍微大了一些,可以到世界上、这个地球上各个地方去旅行、去观光,人数比例还是少数。不要以为是很先进的国家,我过去在美国住了十几年,我们一些邻居看到我们常常在国际上旅行,都投以羡慕的眼光,他们从来没有出过国,因为他们是属於中低收入,假期出去旅游多半是在附近一些地区,能够到另外一个州去旅游,已经非常难得。
  工业发达的国家假期少、假期短,在美国一般最长的假期是五天,所以我也常常告诉讲经说法的法师,到美加地区去弘法,你准备的讲演资料,不可以超过五天,不可以超过五次,为什么?他没有时间来听,五天全来听的很希有很难得,你讲五天,他可能来听个三天、四天,五天都能来听的不容易。所以在他们那个地区讲经说法,他们最欢迎的是不超过三天,这最欢迎的,他的假期可以拿得到,五天假期不容易拿到。这是社会结构不相同,不像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我小时候,七、八岁的时候住在乡下,那个时候还是标准的农业时代,抗战之前,在我们安徽这个地区已经是相当落后,假期很长,乡村里面种田的人秋收之后,从过年来说,从腊八就开始过年,完全放假,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放假放到哪一天?放到二月二龙抬头,这才去工作,这么长的时间。所以在这个时候,一般寺庙里面都举行讲经说法,喜欢听经的人可以到寺庙里面讨经单,在家人都可以,这一段时间可以住在寺院里面;寺院一般也都分内外,内院出家人挂单的,外院居士可以挂单,这么长的时间。寺庙利用这一个时间,时节因缘,来做接引大众的工作。佛如是,道、儒都如是,儒家也选择在这个时候讲学,儒家讲学一般多半利用祠堂,也有用神庙。中国放假期间长才能办得到,如果中国将来也走向工业化,人们的生活愈来愈紧张,休闲的时间愈来愈少,这对於人生的目的跟意义来讲,往下降低。
  人活在世间,古人常说总得选一点乐趣,你这一生才没有白活。如果一生都活得像牛像马一样,一天到晚在那里劳累,累了一生,不知道忙些什么,不知道为些什么,这个人生就很可怜!我们看到今天有许许多多从事於工商业的,物质生活过得不错,收入很可观,为了他的工作,为了他的生意,天天到国外去跑,一年在自己家里头住不了两个月,这种人太多太多了。世间有不少人对他们的生活方式非常羡慕,其实你冷静想想,他忙些什么?我们在旁边冷眼旁观,不干这个事!为什么?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天天忙著赚钱,人生到这个世间来,是为赚钱而来的吗?即使是赚钱,你所赚得的是你命里所有的,命里没有,怎么样经营都赚不到;命里有的,无论你做什么行业都发财,命里有。工作行业那是缘,你有因,因遇缘,果报就现前,哪里要那么辛苦?哪里要那么操心?这些事实真相不了解、不明白,所以生活过得很苦、过得很可怜。我们学了佛,对於宇宙人生愈看愈清楚,愈看愈明了,才知道自己幸运,才知道自己有福,才真正知道佛菩萨、老师的恩德。怎样报恩?我们这一生能够过得很快乐,就是报佛恩,没有胡作妄为,思想言行都能够称性,都能够随顺佛陀教诲。
  『演法实相令欢喜』,这一句难得!要把诸法实相表演出来,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起心动念一切作为都与实相相应,实相是事实真相,这是为人演说。果然我们做得如理如法,必定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众生跟你接触欢喜,就起心动念想跟你学习,这个一定的道理。不能「演法实相」,如何能接引众生?如何能把佛法介绍给大众?所以为人演说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佛菩萨的精神,无有疲厌来做这一个工作,这是『无尽光神所观见』。第六首:
  【十方所有广大众,一切现前瞻仰佛,寂静光明照世间,此妙焰神所能了。】
  种种焰眼主火神,他的法门是「得种种福庄严寂静光解脱门」,所以赞颂里头有「寂静光明照世间」。前面两句『十方所有广大众』,我们从这里看境界的广大,这是决定要学习的。我们能力现在做不到超越地球,能力做不到心量要有。在这一个地球上每个角落的众生,我们的心要常常关怀他,要常常念著他,如果有这个机缘,我们决定不辞辛劳去帮助他们,这就对了。没有缘,不必求,求是攀缘。「缘」现在人讲机会,没有这个机会;现在人讲创造条件,创造也有创造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拿什么创造?得有条件才能创造条件,都是缘成熟;缘不成熟我们有心有愿,我们的心愿是圆满的;有这个条件,我们的行就达到了,所以心量一定要广,机会一定要抓住,不能够把机会轻易失掉。『一切现前瞻仰佛』,「一切众生」瞻仰佛,一定要认识佛,他不认识佛,他怎么会瞻仰佛?所以认识佛教比什么都重要。特别是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教的人,还有一类,虽然接触佛教而误会佛教的人,这两种人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首先不必跟他讲经说法,先把佛教介绍给他,让他了解什么是佛教,这个很重要。
  『寂静光明照世间』,我们要学习的。特别是对於现代这个时代众生,现在这个时代,一切众生身心动荡不安,心动身也动,身动得太过分了。为什么?他看到这个社会大众都是这样动的,以为这个动是正常的,他没有看到有个静的。如果你表演一个静态的,会给他很大的启示,会让他真正去反省。儒、佛的教学,包括道家的教学都讲求静,都讲求缓慢,行住坐卧动作要缓慢,缓慢才显得稳重;过分的快捷,显得轻浮。儒佛不是不讲求敏捷,敏捷也讲,要在什么?要在静态里面显示出敏捷。佛家的拜佛,古时候佛家拜佛是胡跪,跟我们现在中国拜佛的形式不一样,胡跪是右膝不著地,一个膝盖著地,但是现在我们拜佛,看搭衣的时候能看出来,右面膀臂露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