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185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力,你可以学教;你没有这个能力,你不能学教。所以这样的人一定是心地清净真诚,而且博闻强记,他能记得住,听了一遍他不会忘记,他能记得住。覆讲只能讲老师的东西,不可以加一点自己的东西进去,决定不可以,是这样培训出来的。我们要照古人这个标准,可能一生一个人都找不到,你到哪里去找?
  古时候学讲经不容易,现在利用这些科学工具,中人之资都能够学得出来。为什么?我一遍听了没有听懂,我再听第二遍,再听第三遍,甚至於我把这个录像带听一百遍、听两百遍,行了,都会讲了,只要肯真干。过去我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赵立本居士,他专门学《六祖坛经》跟《金刚经》,他就学这两部。拿到我的录音带去听,他听了二十多遍的时候来跟我见面,告诉我他听了二十六遍,非常欢喜。他告诉我,他一生只学这两部经,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问我可不可以?可以,决定没有问题。要学讲经,这二十六遍还不够,我跟他讲至少要听一百遍,他相信,他真干。听说现在在美国,到处讲《坛经》讲《金刚经》,很受欢迎。他原来是大学教授,加州大学的教授,现在退休,到处去讲经。这正是古人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你自己要有这个认知,要有愿力,还有一分欢喜,这是一桩乐事,不是苦事,苦事就不能够耐久。你在学习里头快乐,有乐趣在里面,那时间就会长久,真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喜悦在里面,你就会成功。
  「喜悦」,你是真正得到佛法殊胜功德利益,这个利益是智慧。真的帮助你开智慧,真的帮助你断烦恼,帮助你逐渐契入佛菩萨的境界,过佛菩萨的生活,你得大自在。虽然跟一切众生在一起,和光同尘。你对於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跟世间人完全不相同。这是佛法里面讲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确确实实在一生当中可以做得到的,问题就是你自己肯不肯做?关键在於你能不能放下烦恼习气,这是头一个关键。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勉励同学,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是菩提道上的严重障碍,这十六个字里头有一、两个字你就成就不了。根本的就是自私自利,在《金刚经》上讲我相、我见,自私自利就是佛讲的我相、我见。你还有我相、还有我见,你是凡夫,你不是菩萨。我见、我相这个念头,这叫轮回心。轮回心学佛,还是不能够离轮回,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所以真正学佛是从这个地方转过来,把轮回心转变成菩提心,从这里学起。
  三十七道品,今天我们早晨在《十善业道经》里面讲到的,「四念处观」就是转轮回心为菩提心。这个方法讲得很具体,教给我们,这是古德所谓「最初方便」。如果我们把这一条疏忽掉,以轮回心来修佛法,《楞严经》上世尊有个比喻,譬如蒸沙作饭,因地错了。你想煮一碗饭,但是你用沙去煮,沙怎么会煮成饭出来?你完全搞错了。怎样才能成佛?菩提心才能成佛。菩提心才能超越生死轮回,才能超越三界,轮回心是决定不能超越的。学佛的人多,太多太多了,成佛的有几人?什么原因?轮回心修学佛法,最后还是不能脱离轮回,道理在此地。
  我们首先如何能叫自己得「清净信解心」。这里说了一个「信」、一个「解」,信、解要加上「清净」,清净是决定没有疑惑。你有疑就不清净,你夹杂就不清净,信解心很难建立。头一个是信,清凉大师判《华严经》为四分:信、解、行、证。「信为道元功德母」,「道」是修道、证道,「元」是根源,无量无边的功德是从信心生的,所以称为「功德母」,「母」是能生的意思。我们要怎样建立自己的清净信心,有清净信而后才有清净解,这个实在讲是最难的。看起来好像容易,实实在在太难太难了。
  我自己学佛,学佛七年才出家。这七年我学会讲经,所以我一出家就教佛学院,白圣法师就邀我到他三藏学院去上课,讲经教学。出家两年之后,才受戒。我教佛学院的时候只是剃度,没有受戒,不但比丘戒、菩萨戒没有受,沙弥戒也没受,我就在佛学院上课。两年之后,才受戒。受戒完了之后,到台中看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我还没有进门,他远远就看到我,笑著指著我:「你要信佛」。到我走到面前,还说了几声,「你要信佛」。我们已经学佛这么多年,已经出家了,还在佛学院讲经教学,又受了大戒,教我两个字要「信佛」,那难道不信佛吗?他在用这个做题目,给我做了一番开示,我这才恍然大悟。他说:多少老和尚出家一辈子,活到八十、九十,死了,都不信佛。
  谚语里头有一句话说,「地狱门前僧道多」,为什么?不信佛。什么叫做信佛?信里头要有解、要有行、要有证,才叫做信。单单信,信里头没有解、没有行、没有证,这不信。所以我们才懂得,信、解、行、证这四个字,每一个字里头都具足其他的三个字;如果不具足,那就都不是。《华严经》上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就这个道理。「信」里面有解、有行、有证,「解」里面有信、有行、有证,「行」里头有信、有解、有证,「证」里头有信、解、行。老师把这个意思告诉我们,我们才知道。单单说「我相信了」,问你佛法是什么?一窍不通。这不是真信,这迷信。社会上称佛教徒是迷信,说的话没说错,说得不为过,迷信的人真多。
  佛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大学问,我们看经文字字句句含无量义,而且每一个意思都是圆满的,每一个字也是圆满的,任何一个字都把整部经文融摄在里头。我们要能看得出来,要能体会得到,才真正能成就自己的「清净信解」;有清净信解,而后就有「清净行证」。后面有个『解脱门』,「解脱门」就是人家证入了;不证入,哪里能有解脱?从「清净信解」,以「行证」,成无上道,「信解行证」是教学。
  我们从这里一看就知道,华香妙光菩萨,这个主昼神是菩萨,是诸佛如来示现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样的身,这是现主昼神的身分来帮助一切众生的。主昼神在佛法里面表法表哪一类,我们要清楚。白天从事於工作的都是主昼,后头还有「主夜神」,主夜神是什么?是夜晚工作的。现在有很多人工作,有人白天,有人上夜班,有小夜班、有大夜班,上夜班的主夜神,白天工作的都是主昼神。神是站在领导地位的,站在指导地位的,都是属於这一类。
  主昼再加上主夜,这就是昼夜不间断。佛教给我们,「昼夜常念善法」,昼跟夜合起来就是不间断。念佛法门,佛菩萨教导我们,念佛重要的原则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大势至菩萨在《念佛圆通章》里面,跟我们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就是清净信解、清净行证,那是净念,里面没有怀疑、没有夹杂,「相继」就是日夜都不断,这是念佛法门最高的指导原则。「都摄六根」这一句话的意思,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决定不会被外境诱惑,不会被外境动摇,这就叫都摄六根。不是叫你眼不看、耳不听,不是的。摄是什么?不为它影响,就是禅定的意思。禅是不被外境诱惑,叫做禅;如如不动,这叫定;都是从《金刚经》里面说出来的。
  佛在《金刚经》里面教须菩提尊者教化众生,教化众生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告诉他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就是禅,如如不动就是定。六祖在《坛经》里面讲禅定,这个意思是根据《金刚经》来的。我们今天说得浅显一点,外不著相是禅,内不动心是定。再说得白一点,外不受诱惑,这就是禅;内里头不起心动念,这是定。所以功夫在哪里用?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上用,看看我眼见色、耳闻声,还会不会动心、起念头?如果动心、起念头,错了。天天在这上练功,练到境界现前,顺境不生贪爱心,逆境不生瞋恚心,永远在境界里面保持清净心,你的功夫就在增长,就进步。顺境里头起贪爱,逆境里头起瞋恚,你烦恼现行,你就堕落了,你所修行的功夫全毁掉了。将来怎么样?那是李老师常讲的,该怎么生死就怎么生死,你还是搞六道轮回,你还是免不了三途苦报。
  真正功夫不是说每天佛号念多少,每天经念多少遍,那不是功夫。真正功夫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还会不会起心动念,你还会不会起贪瞋痴慢,这叫真功夫。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把这些贪瞋痴慢放下,一心求生极乐世界。所以心才动,赶紧「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压下来。在顺境不生贪恋,逆境不生瞋恚,一句阿弥陀佛把我们的心摆平,心恢复到清净。所以供佛时,供具里头最重要的是一杯水,其他的,香都可以不烧,灯都可以不点,最重要的供一杯水。水代表什么?「清净信解」。那不是佛喝的,佛菩萨不喝,是提醒我们自己,看到这一杯水,「我的心要像水一样清净,要像水一样平等,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定不起波浪,决定不被污染」,这叫真功夫。这个时候你想生极乐世界,只要发个愿,就往生了。为什么?心净则佛土净,你的净业成就了;只要你想去、肯去,阿弥陀佛一定来接你。换句话说,你的心不清净,你想去,阿弥陀佛也不会来接你。为什么?因为你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人都是清净的,你不清净,天天跟他们要吵嘴、要打架,把极乐世界的秩序都搞坏掉,所以佛不会来接引,一定要懂这个道理。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七八卷)  2000/11/2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78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诸神众,主昼神长行,第五句:
  【普集妙药主昼神,得积集庄严普光明力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无法不悟,名普明力。旷劫修集,成智庄严」,这两句的开示非常之好。菩萨的德号,『普集妙药』,顾名思义,药是治病的,众生无量无边的病痛,而病痛的根源是迷失自性而生起的,所以彻悟的人就没有病痛。也许有人问,释迦牟尼佛也示现病痛,示现头痛,示现生病,维摩居士也生过病,这些要知道,那是示现的,那是教学。诸佛菩萨教化众生,身语意三轮教化都用上,为众生做种种示现,那都叫做「妙药」。
  清凉给我们启示的这两句话,「无法不悟」。由此可知,佛法的修学最重要的是觉悟,佛家讲大彻大悟。不但佛法重视觉悟,从前儒家教学,也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悟性。由此可知,并不重视记诵,你记得多、背得多,不注重这些。但是记诵是方法、是手段,它确确实实能帮助你开悟。我们为什么不开悟?诸位同修都会答覆:业障太重。什么叫业障?心里头妄念太多就是业障。记诵这个方法可以把妄念止住,所以它是方法、是手段。你每天常常读经,读经的时候妄念就少了,为什么?你整个精神意志集中在书本上,这读书。读到能够背诵了,就是不看经本也能背,背得一个字都不错,心里面在背诵经典也不会起妄想,所以这是修禅定的方法,把我们心里头妄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