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心灵自由之路 >

第11章

心灵自由之路-第11章

小说: 心灵自由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理,要否定社会道德,否定现行的生活方式—我们卑下的生活、浅薄的思想和生存、累积一大堆肤浅的东西却自鸣得意—要否定这一切;不是反动,而是看清这种生活方式极度的愚昧和毁灭性本质;要否定这一切就要去生活。假的就看出它是假的,这种看就是真实。然后,爱是什么?快乐是爱吗?欲望是爱吗?执著、依赖、占有你爱的人而支配他是爱吗?说“这是我的,不是你的。这是我的财产,我的性权益”而其中又带有嫉妒、怨恨、愤怒、暴力,这是爱吗?然后,爱在这里照样也给分成圣凡之爱而成为宗教制约,这是爱吗?你能野心勃勃的同时又能爱人吗?你能爱你的先生,他充满野心时能说他爱你吗?人争强好胜时,追求成功时,会有爱吗? 

    否定这一切,不但在知识上、口头上否定这一切,而且从一个人的生命中完全扫除这一切,永远不再嫉妒、羡慕、竞争、野心勃勃。否定这一切当然就是爱。这两种生活方式永远无法放在一起。一个嫉妒的男人,一个霸道的女人,他们不知道爱意味什么。他们可能也谈论爱,他们睡在一起,占有对方,为了舒适、安全或害怕孤独而互相依赖。这一切当然不是爱。有人说他爱自己的孩子。果真如此,为什么还会有战争?会有国籍之分?会有这一切分裂?我们口中的爱其实是折磨、绝望、罪恶感。这种爱一般是相当于性爱的快乐。我们不是清教徒,也不是拘谨之人。我们不是说快乐一定不可以有。你看云,看天空或看一张美丽的脸时,会感到很愉快。你看花,花很美。我们不否定美。美不是思想的乐趣,而是思想把快乐给了美。 

    同理,当我们有爱有性时,思想就会给它快乐。那是以前体验过的印象,而且明天还会重复。这种重复是快乐但不是美。美、温柔和爱的全部意义并不排斥性。可是当今没有什么事不能做,世人仿佛才突然发现性一样。性竟然变得这么重要。或许这是因为性已成了人惟一逃避之道,惟一的自由。他在其他方面都有人追赶、欺侮,知识上、感情上都受人忤逆。他在每一方面都是奴隶。他是破碎的。他只有在性体验中才得以自由。他在这种自由中拥有一种快乐,所以他想一直享受这种快乐。你们看看这里哪里有爱?只有充满爱的心智才能看到生命的整体。一个人拥有这样的爱,不论他做什么,都是道德、善良的。他做的事情是美的。 

    那么,我们知道的生活非常混乱、失调,秩序又从何而来?我们都喜欢秩序。不但希望家里秩序井然,事物各安其位;即使外面的社会有那么多不公不义,我们还是希望它有秩序。除了外在,我们也希望内心有秩序—深层的数学般的秩序。然后这个秩序是不是要由我们努力去符合心目中的基本形态而产生?然后再拿这个基本形态与事实比较—于是有了冲突。这个冲突不就是失调?所以也就不是德性。我们的心努力要有德性,有道德,有伦理时,它就要抗拒些什么,这种冲突就产生了失调。所以德性才是秩序的精要所在。但我们当今的世界却不喜欢这个字。德性不是由思想的冲突产生。你只有批判的看待失调,用清醒的智力了解自己才可能有德性。这样才会有最高的完整秩序。最高的秩序就是德性。德性之来,只在有爱时才可能。 

 
第6节 生命的完整(2)

    然后我们有死亡的问题。我们一向把这个问题推得远远的,视之为未来才会发生的事。这个未来可能是五十年后,也可能是明天。我们害怕走到终点,生理上走到终点,而和我们曾拥有、追求、体验的事物,妻子、先生、房子、家具、花园、写过或想写的书等事物分离。我们之所以害怕让这一切离去,是因为我们就是那家具本身。我们是自己拥有的图书本身。我们会拉小提琴时,我们就是小提琴。因为我们已认同这一切—我们不是别的,我们就是这些东西。你曾看过自己的这个样子吗?你就是你的房子,有百叶窗,有卧室,有家具。几年来你曾小心翼翼的把这一切涂上油漆。你拥有这一切。这些东西就是你的实然。除了这些,你一无所有。你害怕的是一无所有。你花了四十年每天上班,后来不上班了,你却心脏病发而死。这是不是奇怪?你就是那办公室、公文、你担任的职位。你就是这一切,除此之外,你一无所有。另外你还有一大堆观念:上帝、善、真理、社会应当如何。就是这些。这其中有了遗憾。知道自己就是这一切真是悲伤。但最大的悲伤是你不知道自己就是这一切。死才能叫我们看见这一点,明白这一点意味着什么。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所有的有机体都要死。但是我们害怕放弃过去的一切。我们就是过去的一切,就是时间、悲伤、绝望;偶尔认知到美,偶尔表现善或温柔,但绝不长久。因为怕死,所以我们会问“我会不会复活?”这复活就是再继续战争、冲突、悲惨、占有、累积。整个东方都相信转世。你是什么你就希望自己再转世成什么。可是你是这一切,你是这一团糟,这场混乱,这一阵脱序。而且转世意指重生到另一次生命中。所以要紧的是你现在、今天的所做所为。要紧的不在于你降生到来世如何生活,当然,如果有来世的话。要紧的是你今天如何生活,因为今天即将播下美的种子或悲伤的种子。可是那些相信转世的人却都不知道在行为上如何立身处世。如果他们真关心自己的行为,就不会关心明天。因为,善,在于专注今天。 

    死是活的一部分。没有死就无法爱。死离一切不属于爱的事物,死离一切由自己的需求投射的理想,死离过去的一切,死离体验;这样你才会知道爱的意义,因而才知道生的意义。所以,生、爱、死是一回事,由完整的活在现在构成。这样才会有和谐的不造成痛苦与悲伤的行动;才会有生、爱、死—行动寓于其间。这个行动就是秩序。如果我们能这样活—我们必须这样活,不是偶尔,而是每一分钟、每一天—我们就会有社会秩序,然后才会有“人”的统一。这时政府就会用电脑来管理,而非带有个人野心,饱受制约。所以生就是爱,就是死。 

    问:自由而毫无冲突能够即刻达到吗?还是需要时间? 

    克:我们能立即没有过去的活着,还是根除过去需要时间?或者这使我们无法活在当下?这是问题。过去像隐匿的洞穴,像藏酒的地窖—如果你有酒的话。根除这些需要时间吗?“花时间”牵涉到什么?我们很习惯花时间。我对自己说,“我要用时间,德性需要培养,需要每天实践。我要逐渐的慢慢根除憎恨、暴力”。我们习惯这样,这是我们的制约。 

    于是我们问自己是否可能逐渐丢弃过去,这涉及时间。这就是说,一方面暴戾,一方面我们却说“我要逐渐根除暴戾”。“逐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这段时间内我一直都暴戾着,谈逐渐根除暴力是一种伪善。显然,如果我暴戾,我就无法逐渐根除暴戾。我只能立刻不再暴戾。我能不能立即停止心理上的东西?如果我接受“逐渐根除过去”的观念,我就无法根除过去。可要紧的是看清当下这个事实,没有任何扭曲。我嫉妒,我就必须完整观察到这一点。我观察嫉妒,我为什么嫉妒?因为孤独,我依赖的那人离我而去,我就面对空虚、孤立。我很害怕,所以我依赖你。所以你走开我就生气、嫉妒。事实在于我孤独,我需要有人作伴。我需要另一个人,不只是煮饭给我吃,给我舒适、性的快乐,而且因为基本上我孤独。是因为这样,我才嫉妒。 

    我可以当下了解这种孤独吗?可以,如果我观察这孤独,用清醒的智力,不找借口,不找人填补空虚,我就可以。观察需要自由。有了观察的自由,我就能根除嫉妒。所以认知嫉妒,完整的观察嫉妒,根除嫉妒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专注而清醒的批判,不分别的观察事物当下生起的情况。由此而根除我们所说的嫉妒,当然是指当下而不是未来根除。这些道理也可以应用在暴力、愤怒或抽烟、喝酒、性爱的习惯上。非常专注的用心智完整的观察,然后就会非常了解这些东西的内涵。在了解上得到自由,我们就得以自由。这种自由一旦开始产生作用,那么不论有什么东西生起,任它是愤怒、嫉妒、暴力、残酷、暧昧、敌意,所有这一切都会当下受到完整的观察。这其中就有自由,然后其中的事物就不再存在。所以过去的事物并不就是时间剔除的。时间不是自由之道。“逐渐”这个观念不是一种无法立即处理过去事物的无能吗?事物生起时,你立刻能全心全意的完整观察,过去就会停止。所以时间和思想无法停止过去,因为时间和思想就是过去。 

    问:思想是心的运动吗?知觉是不动的心的作用吗? 

    克:我前几天说过,思想是记忆所生的反应。思想好比电脑,你在其中输入各种资讯,你要求答案,电脑储存的资讯就会有反应。同理,我们的心脑就是过去事物的储仓。这就是记忆。心一受到刺激,它就依据知识、体验、制约等在思想中起反应。所以思想就是运动,或者说正确点,是心脑运动的一部分。你想知道知觉是不是心的静止。如果心不动,你是不是还能观察东西—树木、妻子、邻居、政治家、僧侣、美丽的脸?你对你妻子、先生、邻居的印象,你对云,对快乐的知识,这些全都牵涉在内,对不对?只要有任何印象干涉——不论是微妙或明显的印象——就不是观察,不是真正完整的知识。有的只是部分知觉。要清晰的观察必须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没有任何印象介于其间才可以。你看一棵树,你能看它而不带任何植物学知识或关于它的快乐或欲望吗?你能完整的看它,因而使观察者和观察的事物之间的空间消失吗?这并不是说你要变成这棵树!可是那空间消失后,观察者就跟着消失,剩下来的就是被观察的事物。这样的观察里就有认知—用异常生命力看它,看它的色彩、形状、树干或树叶的美。没有那个观察的“我”形成的中心,你就与观察的事物紧密接触。 

    我们有的是思想的运动。思想是心脑的一部分。有了刺激,思想就必须提出答案。但是要发现未曾看见的事物,就必须全神贯注,毫无运动。这种东西不是什么神秘事物,必须经年累月的实践。神秘事物都是胡说。这种胡说八道就是思想分为两边观察才产生的。 

    你们知道喷射引擎怎么发明的吗?人有燃烧式引擎一切的知识,而他又在寻找另一种推进方法。这时你的观察就必须很安静。如果你带着你所有燃烧式引擎的知识不放,你只会看到你已知道的事物。你已知道的事物必须安静无声才会发现新事物。同理,如果想看清楚你的妻子、先生、树木、邻居、整个失序的社会结构,就必须安静的找到一种看的新方式,由此而找到新的生活方式、新的行动。 

    问:如何才能找到生活而不需理论和理想的力量? 

    克:生活而有理论有理想如何会有力量?生活而有公式、理想、理论如何会有大能量?你生活而有些公式,如何会有能量?你的能量都消耗在冲突中了。理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