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我山之石 >

第14章

我山之石-第14章

小说: 我山之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难道杨朱的主张,竟然是既要〃天下为公〃,又要〃一毛不拔〃?
  ■ 这才是对杨朱思想完整而全面的表述。
  ○ 这怎么可能呢?
  ■ 是不大可能,是很难做到。杨朱思想最终难以被人接受,原因之一就在这里。然而杨朱的深刻之处,却也在这里。这就是实现〃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不能以牺牲每个人的个人利益为代价。因为〃天下人的幸福〃,是由每个人的幸福构成的,是天下所有人幸福的总和。如果每个人都不幸福,却说天下人是幸福的,这种幸福,靠得住吗?如果说为了天下人的幸福,必须每个人都不幸福,都做牺牲,那样的〃幸福〃,又要他干什么?
  ○ 对不起,我还是有些想不通。难道〃无私奉献〃是不对的?
  ■ 无私奉献当然崇高而伟大。作为个人,你完全可以这样做。如果你真诚地这么做了,我将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但是,如果你因此而要求别人,要求所有人都这么做,那我们就只能说,对不起,你不能这么要求,也没有权力这么要求。或者说,你可以提倡,不能强迫。因为一旦强迫,就违背了追求全人类共同幸福的初衷。相反,只有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受伤害,每个人的利益都不受损害,天下才能大治,也才叫大治,这就叫〃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 这是杨朱的观点?
  ■ 也是老子和庄子的观点。
                  第63节:拾壹  这世界该交给谁(1)
  拾壹 这世界该交给谁
  最好的天下,是不需要拯救和寄托的
  ○ 前面你说,杨朱认为,如果〃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则〃天下治矣〃,老子和庄子也赞成,请问是这样吗?
  ■ 是。
  ○ 为什么赞成?
  ■ 因为在道家看来,最好的天下,是不需要拯救和寄托的。既然不需要拯救,不需要寄托,当然可以〃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
  ○ 最好的天下,不需要拯救和寄托?
  ■ 是,至少庄子说得很明确。有个成语,叫〃相濡以沫〃,肯定知道吧?
  ○ 中国人都知道。
  ■ 这个中国人都知道的成语,就出自《庄子》一书,《大宗师》篇和《天运》篇都讲了。庄子说,泉水干了,鱼儿们一齐被困在陆地上。为了生存下去,它们相互吐出湿气让对方呼吸,这就是〃相呴以湿〃;相互吐出唾沫让对方滋润,这就是〃相濡以沫〃。
  ○ 这不是很感人吗?
  ■ 是很感人。事实上,相濡以沫,一直被视为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庄子对此显然也并不否定,他也是肯定的。只不过在他看来,这并非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相濡以沫〃是很好,但不是最好。
  ○ 为什么?
  ■ 请你想想,鱼儿们为什么要〃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困在陆地上了呗!为什么被困在陆地上?泉水干了呗!由此可见,相濡以沫的前提,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那么,泉水不干,鱼儿们永远生活在水中,岂不更好?
  ○ 这倒也是。
  ■ 所以我曾经说,我无比敬重见义勇为的人,但决不希望人人都成为这样的英雄。因为一旦有见义勇为,就同时意味着或者有灾难,或者有犯罪。这是第一点。
  ○ 第二呢?
  ■ 再请你想想,鱼儿们这样相互用湿气呼吸,相互用唾沫滋润,救得了对方吗?
  ○ 救不了。
  ■ 救得了自己吗?
  ○ 更救不了。
  ■ 既救不了别人,又救不了自己,又有多好呢?
  ○ 话不能这么说吧?你这样说,不觉得太势利、太功利了吗?没错,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可能是既救不了对方,又救不了自己。但是,明明知道救不了,还要尽力去救,这样一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敬重吗? 
  ■ 是很值得敬重。但在敬重之余,你难道不觉得心酸?请你想一想,困在陆地上的鱼,就算把所有的唾液都吐出来,又能有多少呢?我家屋檐下,曾经有一个鸟巢,里面有几只出生不久的小鸟。有一天,鸟爸爸和鸟妈妈出去觅食没有回来,天却突然变了,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那个鸟巢,真的是〃风雨飘摇〃。这几只没有抵御能力的小鸟,就只能紧紧地偎依在一起,相互遮蔽取暖,让人看了十分心酸。
                  第64节:拾壹  这世界该交给谁(2)
  ○ 你救它们了吗?
  ■ 救不了。我们尝试过,发现只会坏事或者会把鸟巢撞落,或者会把小鸟吓跑。那可是高空啊!
  ○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叫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
  ■ 是啊!那种无望、无助和无奈,过目不忘。
  ○ 但是,正因为小鸟们的紧紧偎依,或者鱼儿们的相濡以沫,可能于事无补,这才特别感人,甚至让人肃然起敬吧?
  ■ 没错,正是这样。的确,作为个体,能够在困境之中以微弱的力量相互救助,这实在是很崇高,很悲壮,也无疑给那无望的世界平添了希望的亮色。但是,一个社会,如果把每个个体都逼到这个分上,难道还是一个好的社会,或者说是社会的最佳状态吗?
  ○ 那你说社会的最佳状态是什么?
  ■ 〃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每个人都不需要救助别人,也不需要别人救助。
  ○ 为什么这就最好?
  ■ 因为这意味着天天风和日丽,小鸟不会面临覆巢之灾;泉水永远不干,鱼儿们不会困于陆地。惟其如此,庄子才说,〃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固然好,却〃不如相忘于江湖〃。
  ○ 问题是,这可能吗?
  ■ 是很困难。没有人祸,还有天灾。因此,我们仍必须高度肯定相濡以沫,肯定见义勇为。只不过,在老子和庄子看来,我们这个世界即便要拯救,要寄托,也只能托付给杨朱那样〃一毛不拔〃的人,由他们来拯救天下。
  ○ 老子和庄子说了这话吗?
  ■ 说了,而且说得很明确。
  把自己看得比天下还重,就可以托付天下
  ○ 老子和庄子怎么说?
  ■ 老子的说法,是〃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庄子的说法,是〃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这两个说法,几乎如出一辙,意思都一样。
  ○ 什么意思?
  ■ 重视自己超过重视天下,爱护自己超过爱护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 有没有搞错?可以托付天下的,难道是把自己看得比天下还重的〃自私鬼〃,不是那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人志士?
                  第65节:拾壹  这世界该交给谁(3)
  ■ 后世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先天下后个人,二是先忧患后安乐。从周公到孔孟,都这样主张,也都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托付天下。所以,这是儒家的观点,不是道家的思想,也不符合道家的思维方式。
  ○ 道家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
  ■ 逆向思维,反过来想问题,也反过来说,老子谓之〃正言若反〃。这样一种〃反向思维〃或〃逆向思维〃,在《老子》一书比比皆是。比如〃明道若昧,进道若退〃,〃上德若谷,大白若辱〃。也就是说,明白就像隐晦,前进就像倒退,高尚就像卑下,洁白就像污黑。按照这个逻辑,当然越是重视爱护自己,就越是可以托付天下。
  ○ 我们也不能只顺着老子的逻辑来,还得看有没有道理吧?
  ■ 我看有道理。不但有道理,而且很有道理。
  ○ 有什么道理?
  ■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天下人,所有人之总和也。因此,天下人的天下,也是每个人的天下。也因此,重视爱护天下,就是重视爱护每个人,包括我们自己。
  ○ 这没有问题。
  ■ 既然如此,这种重视和爱护,是不是就应该从自己开始?
  ○ 为什么必须从自己开始?
  ■ 因为没有人能够救得了所有人。但是,如果救不了所有人,那就救不了天下。因此,拯救天下的最佳方式,就是每个人自己救自己,通过救自己来救天下。事实上,如果每个人都救了自己,天下也就等于被拯救了。所以说,能够拯救自己的人,才能够托付天下。
  ○ 不能拯救自己,就不能托付天下吗?
  ■ 当然。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都救不了,又岂能救别人?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重视、不爱护,怎么能指望他重视别人、爱护别人,重视天下、爱护天下?不信你看那些视死如归的〃侠客〃或者〃江湖好汉〃,自己脑袋固然别在腰带上,别人的脑袋又何曾放在眼里?显然,只有首先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别人;首先爱护自己,才能爱护社会。真正贵天下、爱天下的,也一定是贵自己、爱自己的。
                  第66节:拾壹  这世界该交给谁(4)
  ○ 这一点我并不反对。我的问题是,怎么就不能既爱自己又爱天下,先爱天下后爱自己?为什么可以托付天下的,就一定得是重视爱护自己,超过重视爱护天下的人呢?
  ■ 因为托付天下是大事呀!大的东西或者事情,在老子那里都是反着的。比方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因此,大公若私,大私若公。也就是说,最无私的,看起来就是最自私的(大公若私)。既然其实最无私,反倒能把天下交给他。相反,最自私的,则往往表现为最无私(大私若公),因此反倒不能把天下托付给他。
  ○ 是这样吗?
  ■ 好像是。康生这个人,你知道吧?
  ○ 知道,祸国殃民的大恶大奸。
  ■ 然而康生却是唱〃大公无私〃的高调,唱得最响亮的一个。他在〃文革〃期间,大搞〃破私立公〃,害得许多人倾家荡产。他自己呢,却趁机攫取了许多文物,包括以〃审查〃、〃调阅〃的名义,把博物馆里的字画据为己有。我们知道,收藏家收藏字画,是要加盖印章的。你知道康生盖的印,印文是什么?
  ○ 是什么?
  ■ 大公无私。
  ○ 这真是虚伪透顶。
  ■ 所以我说,伪君子比真小人更恐怖。
  ○ 但这也是个别现象吧?毕竟还有真诚的人。比方说孔子、墨子等等,他们挺身而出拯救天下,难道也是作秀,也是打着〃为公〃的旗号在〃谋私〃?
  ■ 当然不是。孔子,墨子,还有孟子,他们的〃救市〃,应该说是真诚无私的。尤其是墨子,那可真是〃一腔热血,两袖清风〃。然而在道家看来,这种真诚和无私,恰恰是最大的虚伪,最大的自私。比如《庄子》一书的《天道》篇,就曾经借老聃的口说,你们这些人,讲什么〃仁义道德〃,提什么〃救市主张〃,自以为〃兼爱无私〃。你们当真无私吗?不,你们最自私(无私焉,乃私也)!
  越是想救治天下,就越不能把天下交给他
  ○ 道家为什么这样说?
  ■ 因为在道家看来,儒家和墨家这样东奔西走、积极救世,无非是想当〃圣人〃,当〃救星〃,当〃救世主〃。这难道不是自私,不是最大的自私?别以为不要钱、不要利,就是〃无私〃。他也可能要别的。
                  第67节:拾壹  这世界该交给谁(5)
  ○ 要什么?
  ■ 要名。要〃清誉〃,要〃盛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