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郎咸平文集 >

第229章

郎咸平文集-第229章

小说: 郎咸平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业链。而制造在“6+1”的产业链里的利润是最低的、价值是最低的。 
和讯网:利润微乎其微。 
郎咸平:前几年可能还好,这几年,没准利润都是负的。但是这条产业链中
的“6”利润非常高。曾经一度达到30%~40%左右。而“1”处在最低端。但是我
们的企业不掌控利润最高的“6”,因此也就不掌握定价权。我们连提价的机会
都没有。 
和讯网:也就是毫无议价能力。 
郎咸平:对!到最后,你只有让人宰割的结局。一碰到重大冲击,只能相继
倒闭。这也就是目前的现状。6月底,广东省倒闭的企业数已经接近30%了!那
里的中小型企业多。而这阵子,甚至已经有大型企业开始倒闭。这个现象值得我
们关注! 
完成“6+1”的整合才是出路 
和讯网:关于制造业的危机,我们这里能听到一些说法。 
有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小企业的危机是产业链调整的必然结果。意思是说,
它们应该牺牲,因为这些浪费资源、低劳动力、破坏环境的,就应该淘汰掉!但
是您跳出了这个模式,没有在这些企业该不该活下去的问题上纠缠。您关注的焦
点则是在运营商投资、运营环境的恶化与变化上,可否解释一下您的这个观点的


由来与不同之处? 
郎咸平:有时候站着说话的人不腰疼。可能这些人没有做过调研,这些中小
企业占中国企业的比例超过90%。你说说,做陶瓷的企业怎么升级?做玩具的企
业怎么升级?做运动鞋的企业怎么升级?要知道,很多行业是无法升级的。但是,
很多传统行业做的是最大众的消费品,这也正是中国目前做的最多东西。所以说,
如果你谈产业升级,本身就文不对题。 
和讯网: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就好比是在问一个快饿死的人,为什么他不喝
肉粥。 
郎咸平:对,就是这个意思。 
和讯网:国内有些公司尝试国际化,试图国际化,甚至包装得比较轰轰烈烈
的国际化。您认为这些公司进入了“6+1”的产业链的“6”了吗?还是继续徘徊
在“1”的这个环节? 
郎咸平:我们的企业当然有进入“6”的。比如说:深圳的富士康,至少它
进入了“6”的一大半,而能进入一大半总比不进入好啊,比纯粹的制造业要好
很多啊。 
再比如:华为,华为也进入到“6”了。而且华为的系统也设计得非常好。
华为并不简单是个设备制造商,它有包括市场、营销在内的整条产业链。 
以我个人的研究结果来看,目前广东省的企业在这方面走得比较超前。这是
一个可喜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的企业不应该沉迷于过去的品牌战略,产业升级,
利用廉价劳动力等等。企业应该换一个思维,从“1”走入到“6+1”的整合,这
个“整合”不是说有这6项就可以了。这应当是一种高效整合! 
和讯网:不是说只做简单的6项式的排列。 
郎咸平:对。以国内而言,不论是上市的公司、独立的公司,不论是零售,
还是批发,我们都有。“6”中的各项我们都不缺,只是说各做各的,导致之间
的交易成本非常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必须用“6+1”的方式,形成一个
高效整合的态势,才能大幅降低成本。 
和讯网:这里面大家会很自然想到一个问题,对于那些立志要改变,要做到
“6”的企业,他们如何做到这个层面?如何做到高效整合?您能否给他们一些
意见?书里有谈到吗? 


 郎咸平:书里我已经谈得非常清楚了。 
想进入“6”的话,观念首先要改变。过去,我们把太多的思维花在错误的
企业战略上。比如:企业多做广告,多做品牌战略。 
和讯网:找名人代言。 
郎咸平:对。企业把钱都花在这些上了!甚至还把钱花在购买更新的机器设
备。当然,我不是说好的机器设备不重要,而是说好的设备不是当务之急。 
企业应该把整个思维转变过来,钱不是用在请代言人上,而是应该用在包裹
上,用诸如企业组织战略联盟等方式完成“6+1”的整合。 
企业成功的充分条件——把握行业本质 
和讯网:您提到饮料行业、保健品行业……里都有这样的问题。 
郎咸平:因为这些行业都是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的。所以,除了“6+1”的
高效整合之外,你在营销上,如何符合行业本质? 
比如,在书中谈到的日化行业。我用的案例是宝洁。宝洁有4项产品:洗衣
粉、牙膏、洗发水和化妆品。请大家想想,在过去我们上管理课时,一般都把目
光聚集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模式等等。当然,这些还是很重要,它们是所
谓的“必要条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的成功不能缺少人才,不能没有资
金,不能没有技术,不能没有管理模式,它们都需要有,可是它们不能保证你一
定成功! 
和讯网:对。 
郎咸平:我今天用这些案例提出的是企业成功的新思维——企业成功的充分
条件,而不是简单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是什么,大家都知道。那么,什么充分
条件呢?还是以保洁为例。牙膏、洗衣粉的生产需要资金、技术,没有的话,就
生产不出来。生产出来后,你如何做营销?我提出一个新思维,叫做行业本质。
符合行业本质了,这才是产品才能卖出去的充分条件! 
继续以保洁为例。请大家想想看,洗衣粉的充分条件是什么呢?行业本质是
什么呢?或者说,洗衣机的行业本质是什么呢? 
和讯网:我估计大家都没有想过(笑)。是不是洗干净啊?还是“便宜”? 


 郎咸平:接下来再看看化妆品的行业本质什么?或者手机的行业本质是什
么?每个行业的行业本质都不相同。还是以宝洁为例。虽然保洁的四大产品都是
日化产品,但是每个产品的行业本质也是不同的! 
和讯网:彼此不能混为一谈。 
郎咸平:对“6+1”来说,比较简单,你做到某一步,就能降低成本。对行
业本质来说,比较困难,因为每个产品都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具备了
“6+1”却走不下去,因为他们缺少充分条件。 
比如说,联想收购IBM。你做电脑的充分条件是什么呢?06、07年,苹果的
电脑为什么能卖得特别好呢?这不是说它们的品质特别好,而是说它们的价格最
高。价格最高的苹果和价格最低的戴尔都卖得最好。所以说,价格根本就不是一
个决定因素。 
那么,它们为什么卖得那么好呢?这是因为他们符合了行业本质。 
电脑的行业本质是什么? 
在书里,我说到,iPod卖得好,电脑就卖得好。iPod卖得不好,电脑就卖
得不好。所以说呢,电脑的行业本质是在于它的亲密伙伴!你要给人们一种亲密
伙伴的感觉,电脑才卖得好。在这一点上,苹果的电脑做得很好。戴尔通过直销,
自己装配,也给别人亲密伙伴的感觉,所以说戴尔的电脑也卖得好。 
手机的行业本质是什么呢?手机的行业本质肯定和电脑的不一样,和做保洁
用品的不一样。这就是做企业的难度! 
像宝洁,他们做到“6+1”的整合,而且每个产品又要符合行业本质。对宝
洁来说,它的产品中,符合行业本质的是牙膏和洗发水。因此,牙膏和洗发水卖
得最好。虽然宝洁有“6+1”的高效整合,但只有两种产品符合行业本质,所以
也只有这两种产品卖得最好。 
和讯网:明白了!除了“6+1”是基本条件,是应对未来企业竞争、国际化
竞争的基本门槛,之后还要具有对每个行业的认识和理解。生意不是那么容易的。 
郎咸平:而且对于制造业而言,大家不要误解,以为“6+1”的“1”,也就
是“中国制造”很厉害!其实,它是不行的。对于“6+1”中的“1”,我们其实
做得非常不到位! 
和讯网:连“1”都做不好! 


 郎咸平:以汽车为例,我们就是车间,缺乏系统。因此,为什么中国今天没
有通用、索尼、三星或者福特这一类的大公司,而只有很多制造芭比娃娃的公司,
原因在哪里?甚至我们还有很多人在幻想,我们奥运经济能不能带来一个像三星
一样的公司?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没有系统,没有系统就无法积累。 
这就是在书中我为什么举了两个案例,告诉读者我们如何在“1”中建立一
套系统。也就是说,一个企业要做成功,要有“6+1”的高效整合,“1”当中要
建立一套系统。而我们目前只有车间,缺乏系统。 
第三,你的每一个产品都要符合行业的本质。 
至于说什么产品应当符合什么行业本质呢?我只有做过研究之后才知道。 
和讯网:您刚才讲得特别系统,我想到改革开放30周年中,在1978年~1980
年,很多领导去日本考察企业。他们发现,很多零件拆下来都平淡无奇。特别是
汽车。七八个零件拼在一起,就能组装成很好的东西。但是我们国产的,质量就
是达不到。就像您说的,我们缺乏这个系统! 
郎咸平:对。这好比是炒菜。我们把炒菜的工作分成20道工序,成为一个
系统。目前,我们只能把一个鱼香肉丝凑合炒出来,缺乏的是把炒鱼香肉丝的过
程分为20道工序:第一个人切葱花,第二个人切肉丝……第十八个人倒三勺酱
油,第十九个人把火开到600度,第二十个炒三下。这就成了一个系统。这个系
统的好处在于,你知道如何修改。 
和讯网:麦当劳就是这样做的。 
郎咸平:对。所以在美国,你很少看到美国人开中餐馆,但是美国人很会开
连锁店。为什么?就是因为连锁店是个“系统”。而我们目前缺乏的,就是这个
“系统”。 
变成经济殖民地后果很严重 
和讯网:以上是今天我们主要谈的第一大点。 
目前,我们很残酷地看到中国的制造业危机四伏。有经济学家的一种观点是:
既然现状是这个样子,那不如让外资来并购,岂不更好。这样更有效率,而且外
资不怕营商的外部环境恶化,又懂得产业链整合,而且国际化了。既然这样,都


不如给他们算了。 
郎咸平:这样中国就变成经济殖民地了。 
和讯网:意思是说,既然做鞋子这么辛苦,不如都给美国做算了! 
郎咸平:好吧,就以“合俊”或者“飞跃集团”为例。如果,它们被美国人
收购,它们就不是现在这个下场了。为什么呢?美国人收购了“合俊”后,会把
它融入“6+1”的产业链中。一个芭比娃娃的利润率是40%,一个娃娃卖9美元,
所以利润是3块6。而一个芭比娃娃的生产最多亏1美元。这样,美国人可以轻
松地从3。6美元中赚回来。 
所以说,收购是很可怕的,收购来的企业被融进产业链里,然后再帮你建立
系统,以弥补不足。 
从这个层次来看,似乎表明上看起来挺好的,我们的企业不但融入到国际产
业链当中去,同时又建立了系统。但是问题在于,中国缺乏法制化的游戏规则。 
比如说,今天请教一位农民,你如何做灌溉?农民会说,先挖沟渠,否则水
闸打开,会把庄稼也冲掉。那么,什么叫“沟渠”呢?“沟渠”就是法制化的游
戏规则。那么我们国际化引进外资的时候,请问,我们有没有挖过“沟渠”? 
我可以告诉各位,中国没有挖过“沟渠”。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