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郎咸平文集 >

第179章

郎咸平文集-第179章

小说: 郎咸平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极大灾难。我们不要极左,也不要极右,我们需要中间路线,而达到中间路线
的法则,就是透过精英政府以严刑峻法建立一套法治化游戏规则来规范政府,企
业和老百姓。当然很多人对政府是否有能力做这件事提出质疑,我只能说我期望
我们政府能做到。 


 资本主义的本质从来都是掠夺,从来没有改变过,从150年前大清王朝到今
天都没有改变过,只是150年前它是以东印度公司为前导,炮舰为后盾,而今天
却是以国际化为前导,金融为后盾,其掠夺的本质是不会变的。但是读者们都会
提问,产业基金也好,金融资本也好,难道我们不让他们进来吗? 
我们当然是有条件的欢迎他进来!不过为了讲清这个问题,我举个农民种地
的例子来做解释,大家可以想象农民如何做灌溉呢。灌溉其实很简单,你把这个
水闸打开之前必须得先挖沟渠,沟渠挖好之后再把水闸打开,让水顺着沟渠流到
需要水的农田。可是如果你忘了挖沟渠怎么办呢?水闸一开,洪水不就漫流大地
把良田都淹了吗! 
哦,农民同志都知道的事我们会不知道吗?什么是洪水泛滥?那就是大欺小
强欺弱,我们今天的国际化包括头上的两只秃鹰,就是打开水闸之后,忘了挖沟
渠了,洪水漫流大地,把我们内资企业的良田美地都淹没了。这就是我所反对的
国际化! 
那么大家想一想什么是沟渠?我们绝对欢迎国际化,我们绝对欢迎产业资
本,金融资本大举进入中国但是也要挖沟渠,大家知道什么是沟渠吗?那就是你
一定要指定一个严刑峻法的法治化游戏规则,这个规则是要控制这个国家的所有
个体包括政府包括国有企业包括百姓。如果缺乏一个严刑峻法的法治化游戏规
则,而盲目的引进外资,你陡然放两只秃鹰在天空翱翔,这两只秃鹰将会像洪水
一样席卷大地,把良田都淹没,因此未来的格局一定是大欺小,强欺弱。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这种无沟渠的环境下,他们对我们企业的掠夺简直让
我们国内工厂欲哭无泪。两者相比,产业资本更可怕,他们一旦看上了我们的企
业,简直可以说我们不卖都不行。举例而言,德国施奈德想要收购正泰,而正泰
不想卖,结果施奈德到处控告正泰抄袭仿冒,到处打官司,我相信把正泰搞烦了,
他说不定就卖了。为什么这些产业资本这么嚣张呢?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就是一
个没有挖过沟渠的中国,因此可以用这种不正当的手段大欺小强欺弱。 
产业链阴谋下中国企业的危机 
表面上,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今天的中国享受着“世界工厂”的美誉。


“中国制造”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在世界每个角落几乎随处可见,成为当地人
的生活必需品。可以说,“中国制造”已经行销全球。比如说根据研究,在工业
制成品中,中国已有超过13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实际上,中国只不
过是国际产业链的分工里利润最薄的一环。事实上,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国企业
做实际制造那部分如果赚到一块钱(10%)的话,那么对于外商,做这种产品设
计与研发以及采购、仓储、订单处理、批发、零售这部分能赚到九块钱(90%)。
换句话说,我们就是用这不到10%的价值,积累了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意
味着我们同时为国外贡献了18万亿美元,这几乎是全国80年的工资总额! 
那么什么叫做国际产业链分工呢?我们不妨以玩具业为例来看,一个芭比娃
娃的前期产品设计、市场调研等均在美国完成,中国工厂只不过进行“来料加
工”或“来样加工”,而后期的仓储、物流、批发、零售也是由外商来做。换言
之,就是在国际产业链中真正做制造的是一块钱,我们称之为“硬一元”,而做
这种采购、仓储、订单处理、批发、零售这部分的产业链叫做“软九元”。国际
产业链分工背后是怎么回事呢?本质是通过“软九元”将劳动密集型的同时也
是最不赚钱的部分外包给中国工厂,外商凭借其主导的产业链,靠其在订单上的
优势,实际上支付给中国工厂的价钱可以远远比其自己制造还便宜。“硬一元”
不是不赚钱,但问题是“硬一元”里最核心的产品设计能力外商从来不会与中国
合资企业分享;与此相反,外商或者透过立体营销,全面挤压中国品牌,如果强
攻不下,就透过合资、合作、收购等方式,悄悄地消灭中国的这些具备一定“硬
一元”核心能力的企业和品牌。而我们地方政府非但完全不晓得这一点,反而不
分好坏欢迎一切外商投资。 
以玩具业为例,一个芭比娃娃我们的出厂价一块美金,在美国的沃尔玛零售
价格是9。99元美金,那一块美金,原料占了0。65%,生产价0。35%,那么你晓不
晓得我们能赚多少钱?几美分了不起了吧!我们不停地剥削我们的劳动者,浪费
我们的资源,破坏我们的环境,却用这么贱的一块钱的价格卖到美国去,而外商
最后以9。99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席卷了所有的利润。而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下,
中国代工厂事实上没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代工厂既不具备
“硬一元”的核心能力,也不懂得掌控“软九元”。这样外商就有机会可以有意
识地操控中国代工厂,挑起中国企业之间的价格战,这样让中国企业没有多余的


资金积累,进而无力进行核心能力的积累和开发!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中国
企业永无出头之日! 
换句话说,外商透过掌控全球产业链,可以轻而易举地挑起中国厂商的价格
战,进而让中国制造走向恶性循环。如何挑起价格战呢?举例而言,还说玩具业,
美国前三大进口商透过历史上不断的并购如今基本上垄断了市场的全部订单。假
设说其中最大的美泰手中有一亿张单,那么美泰怎么主导价格战呢?第一年美泰
给A厂五千万订单,给B三千万,给C两千万,给大家很好的利润,鼓励大家好好
干,来年会加订单。到第二年,美泰给B四千万订单,给C三千万,只留给A三千
万;这时候A肯定不敢有什么怨言,而且甚至会表示愿意压低报价,要不然还有
两千万产能吃不饱呀!为什么A愿意报低价?因为代工业有个严重的问题,就是
扩产容易,但扩产都是一次性固定投入,扩产之后的维护成本会逼着代工厂不敢
减产,因为签单的时候外商只给一个边际的毛利率,根本不考虑你有多高的固定
成本。而实际上,真正的好戏还要等到第三年,按照我们代工厂的惯性思维,B
会扩产到四千万产能,C扩产到三千万,而A因为我前面指出的代工业的固有问题,
还会维持五千万的产能。现在美泰可以跟三家摊牌:现在你们现在的产能总共一
亿两千万,而我手中只有一亿的订单,我只需要你们中任意两家就足够了,有一
家今年很可能要出局。然后引入网上同时报价的办法(这正是现在的做法),让
三家在短时间内同时独立报价。结果一目了然,很有可能B和C开出的价格仅有成
本价,而A甚至报出一个低于另外两家成本的价格,因为不开工就只能亏钱,而
开工还能少亏一点。而且在这种分工格局下,中国代工厂只能忍气吞声,任打任
骂。在这种背景下,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泰将责任推向中国代工厂时,中
国老板只有自杀以明志了。 
更为可悲的是,在中国最擅长的制造环节,也就是产业链定位错误的环节,
也正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宏观调控的压力,汇率的上升,劳动合同法的不适当
推出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此外,频繁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国际贸易纠纷,印
度、越南等更低成本国家的替代竞争压力。这些问题正逐步演变成中国制造日见
微薄的利润率,揭示出隐藏在中国制造产品畅销背后的实质上的全面崩盘现象。
目前广东企业在这种压力之下,停工和半停工的企业几乎达到30%,而江浙两省
停工和半停工的企业也达到20%。这种现象是暂时的经济周期性问题吗?如果不


是的话,按照这种趋势走下去,到了年底停工和半停工的企业可能达到了50%?
这会释放出超过几千万人的失业人口,再加上依靠他们生活的大约上亿人的亲
属,也就是说有接近上亿人口的生活问题立刻显现出来。这些后续性的危机问题
值得我们思考。 
产业链阴谋下中国企业的战略出路产业链高效整合 
面对重重危机,中国企业的出路在哪里呢?我想透过一个简单例子
世界知名的服装品牌西班牙的飒拉(Zara),系统地解答这一问题。飒拉的成功
简单的讲就在于整条产业链6+1的高效整合。而我国服装制造业有没有6+1的部
门呢?基本上都有,但大多数分属于不同的企业,更重要的是缺乏“高效”的整
合。什么叫做高效整合,简单的讲,我国服装业者走完整条6+1的流程需要180
天,而飒拉走完整个流程只需要12天,也就是他们整条产业链的整合速度是我
国服装业者的15倍。 
这种高效整合的意义重大,因为这是节省成本最有效管道,举例而言,一件
衣服库存12天的成本比库存180天的成本起码节省了90%以上的成本。而飒拉
85%的生产都在欧洲,当然,由于飒拉大部分的销售都在欧洲,因此在欧洲生产
可以提高速度。但是读者可能会问我,他们在欧洲生产劳动成本不是很高吗?如
果读者还记得我前面谈的TCL和明基想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国外品牌走出去的
失败战略吗?由于劳动成本只占了整条产业链的2。5%,而这正是飒拉选择在欧
洲生产的原因,因为劳动成本在整条产业链中不重要。而真正能节省成本的方式
就在于产业链的高效整合,这是我所提出现代意义的成本控制新思维。 
飒拉怎么做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呢?我想简单谈一谈6+1的几个环节,包括仓
储运输,终端零售和产品设计。首先谈谈仓储运输。飒拉为了加快运输的速度,
他们在物流基地挖了200公里的地下隧道,用高压空气运输,速度奇快无比。此
外,为了加快运输速度,他们用飞机而不是轮船从西班牙将成品运送到上海或香
港,虽然飞机运费很高,但是高效整合更重要,成本会更低。 
再谈一下终端零售。飒拉有意的减少需求量最大的中号衣服,故意弄成供不
应求。因为他们发现当妇女同胞想买中号衣服而买不到的时候,他们心中那种极


度的挫败感让他们下礼拜又来了。这样不但加快了周转率,同时吸引了更多的顾
客。 
此外,飒拉的产品设计的思维也是一绝。他们首先放弃了自主创新的思维,
而代之以“市场的快速反应”。我对这点特别推崇,因为要想到放弃大家都认同
的自主创新思维,就是一个最创新的思维。那么他们怎么做市场的快速反应者
呢?我举个例子,为什么妇女同胞总认为衣橱里少了一件衣服,肯定是她们不知
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类型的衣服,如果她们知道的话,他们就会去买了,因此衣
橱就不会缺少一件衣服了。如果消费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衣服,企业搞
自主创新的产品能讨好这些消费者吗?显然不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