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第46章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46章

小说: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式中  (C/N)x——前端系统的载噪比;
   (C/N)s——整个有线电视系统的载噪比;
    a——分配给前端部分的比例系数。
15。4。4  前端输入电平应满足前端系统的载噪比,可按式15。4。4计算。
               Sa=(C/N)h+Fh+2。4                           (15。4。4)
式中  Sa——前端输入的最小电平(dBμV);
   (C/N)h——前端系数的噪载比;
    Fh——前端系统的噪声系数。
15。4。5  频道放大器输出型前端输出电平值:
                U0=U0max-3                                  (15。4。5)
式中   U0——频道放大器输出可用电平值(dBμV);
   U0max——频道放大器标称最大输出电平(dBμV);
   3 ——设计余量。
15。4。6  宽频带放大器输出型前端输出电平值:
                                      (15。4。6)
式中  ——宽带放大器每个频道输出的可用电平值(dBμV);
   ——宽带放大器标称最大输出电平(dBμV);
   N ——系统传输的频道数目;
   CMh——分配给前端部分的交拢调制比(dB);
   47——全系统交拢调制比设计值(dB)。
15。4。7  采用邻频传输时,其前端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应具有60dB以上的邻频信号抑制特性;
    2  频率偏移在VHF段应≤20kHz;
    3  图像伴音功率比应大于17dB,且在10~20dB可调。
15。4。8  前端输出的系统传输信号电平,宜按下列情况处理:
    1  D类小型系统或采用VHF频段信号传输的系统,可采用各频道电平相一致的输出方式。
    2  A、B、C类大型系统或采用全频道信号传输的系统,可采用高位频段高电平,低位频段低电平的输出方式。
15。4。9  前端放大器的选择,应能满足工作频带增益,噪声系数,最大输出电平等项指标要求,放大器的类型宜根据其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选择。
15。4。10  下列放大器宜采用单频道放大器
    1  单频道接收天线放大器;
    2  前端专用频道放大器(如邻频前端系统)。
15。4。11  当各频道的信号电平基本一致(邻近频道的信号电平不大于2dB)时,可采用频段或多波段放大器。
15。4。12  在强场强区,应选用高增益放大器,在弱场强区,应选用低噪声系数的放大器。

15。5  传输与分配网络

15。5。1  当有线电视系统规模小(C、D类)、传输距离近(1km以内)时,宜采用同轴电缆传输方式。
15。5。2  当系统规模较大、传输距离较远时,宜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传输方式(MFC),也可根据需要采用全光纤传输方式(FTTH)。
15。5。3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的技术指标分配原则,参见同轴电缆的指标分配,同时还需考虑光纤特性。
15。5。4  光纤有线电视网络,宜由光发射机、分光器、光纤(距离远时增设中继站)、光结点组成,其系统示意如图15。5。4所示。









图15。5。4  光纤有线电视系统示意

15。5。5  光纤有线电视网络的结构形式宜采用星形结构,分光器的路数不宜多于10路。
15。5。6  采用调幅一残留边带式(AM…VSB)传输的光纤有线电视系统,应满足下列指标要求:
    1  载噪比C/N≥50dB;
    2  光路损耗≤13dB;
    3  复合三次差拍CTB≥65dB。
15。5。7  光纤及光设备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光纤有线电视网络,宜采用单模光纤。
    2  当光结点较少且传输距离≤30km时,宜采用波长为1310nm的单模光纤。
    3  在远距离传输系统中,宜采用波长为1550nm的单模光纤。
    4  在满足光传输链路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宜先择光输出功率较小的光发射机。同一前端的光发射机输出的功率宜一致。
    5  光接收机的带宽应满足下行传输的技术要求。
    6  大型有线电视网络的光结点,宜具有状态监视模块。
15。5。8  双向传输系统设计,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  系统波段及上行传输频率(同轴电缆部分)的划分见表15。5。8…1、表15。5。8…2。
表15。5。8…1  5~1000MHz上行、下行波段划分表
波段
标准频率分割范围(MHz)
使用业务内容
R
5~65
上行业务
X
65~87
过渡带
FM
87~108
调频广播
A
110~1000
模拟电视、数字电视、数据通信

表15。5。8…2  上行传输频率划分表
名称
频率范围
业务内容
Ra
5MHz~20。2MHz
上行窄带数据业务、网络管理
Rb
20。2MHz~58。6Mz
上行宽带数据业务
Rc
58。6MHz~65MHz
上行窄带数据业务、网络管理
    2  光纤传输部分,其上、下行信号宜采用空分复用方式;同轴电缆传输部分,其上、下行信号宜采用频分复用方式;数据传输宜采用时分复用方式。
    3  双向传输放大器的工作方式如图15。5。8所示。正向放大器和反向放大器宜按固定比例(如
3:1或4:1)配置。






图15。5。8  双向传输系统放在器工作方式

    4  双向传输系统的单一高频段线路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端,均需加设高、低通滤波器,并将两侧低通直线连通。
    5  双向传输系统中,所有设备配件均应具有双向传输功能。
    6  双向传输分配网络应采用分配器方式。
    7  各类器件接头、接口应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屏蔽系数宜≥60dB。传输电缆宜采用四屏蔽电缆。
    8  下行传输通道主要技术参数要求:
      1)系统输出口电平(dBμV) 60…80;
      2)载噪比(dB) ≥44(B=5。75MHz);
      3)载噪互调比(dB) ≥57(对电视频道的单频干扰);
        ≥54(电视频道内单频互调干扰);
      4)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dB) ≥54;
      5)载波复合二次互调比(dB) ≥54;
      6)交扰调制比(dB) ≥46+10Lg(N…1)(N为电视频道数);
      7)载波交流声比(%) ≤3;
      8)色亮度延差(ns) ≤100;
      9)回波值(%) ≤7;
      10)微分增益(%) ≤10;
      11)微分相位(度) ≤7;
      12)系统输出口相互隔离度(dB) ≥30(VHF);
≥22(其它);
      13)特性阻抗(Ω) 75。
    9  上行传输通道主要技术参数要求:
      1)特性阻抗(Ω) 75;
      2)频率范围(MHZ) 5…65(基本信道);
      3)标称上行端口输入电平(dBμV) 100(设计标称值);
      4)上行传输路由增益差(dB) ≤10(任意用户端口上行);
      5)上行通道频率响应(dB) ≤10(7。4…61。8MHZ);
≤1。5(32MHZ范围内);
      6)上行最大过载电平(dBμV) ≥112;
      7)载波/汇集噪声比(dB) ≥20(Ra波段);
≥26(Rb、Rc波段);
      8)上行通道传输延时(μS) ≤800;
      9)回波值(%) ≤10;
      10)上行通道群延时(ns) ≤30(任意3。2MHZ范围内);
      11)信号交流声调制比(%) ≤7;
      12)用户电视端口噪声抑制能力(dB) ≥40;
      13)通道串扰抑制比(dB) ≥54。
15。5。9  干线放大器在常温时的输入电平最低极限值按公式15。5。9计算:
Sia=(C/N)a+10lgn+Fa+2。4                         (15。5。9)
式中  Sia——干线放大器在常温时的输入电平最低极限值(dBμV);
      (C/N)a——分配给干线部分的载噪比(dB);
      Fa——单个干线放大器噪声系统(dB);
      n——干线上串接放大器的个数。
15。5。10  干线放大器在常温时的输出电平最高极限值按公式15。5。10计算:
Soa=Somax…10lgn…7。51lg(N…1)…1/2(CMa…47)             (15。5。10)
式中  Soa——干线放大器在常温时的输出电平最高极限值(dBμV);
      Soma——干线放大器的标称最大输出电平(dBμV);
      CMa——分配给干线部分的交扰调制比(dB);
      N——系统传输信号包含的频道个数。
15。5。11  干线放大器在常温时的输入电平和输出电平的设计值,应根据干线长度、选用的干线电缆特性、选用的干线放大器特性和数量等因素,在满足15。5。9和15。5。10两式的前提下,并留有一定的余量进行选定。通常对于设有ALC(自动电平调节)电路的干线系统:
                Sˊia=Sia+(2~4)                         (15。5。11-1)
                Sˊoa=Soa-(2~4)                         (15。5。11-2)
    对于未设ALC电路的干线系统:
                Sˊin=Sia+(5~8)                         (15。5。11-3)
                Sˊoa=Soa-(5~8)                         (15。5。11-4)
式中  Sˊia——干线放大器输入电平的设计值(dBμV);
   Sˊoa——干线放大器输出电平的设计值(dBμV)。
15。5。12  宜采用下列措保证干线传输部分的指标不劣于设计要求:
    1  同一传输干线,干线放大器设置在其设计增益等于或略大于(2dB内)前端传输损耗的位置。
    2  采用低噪声、低温漂、中低增益的干线放大器。有条件时,可采用导频控制电路。
    3  采用低损耗、稳定性能好的电缆。有条件时,宜将电缆穿管道或直埋敷设。
    4  采用桥接放大器或定向耦合器向用户群提供分配点。
    5  减少干线在传输中的插入损耗(如插入分支器、分配器等)。
    6  干线放大器间隔段长度,必须满足传输信号对于反射损耗的要求。
15。5。13  分给分配网络部分的交扰调制比和载波互调比的指标,宜在分配网络部分的桥接放大器和延长放大器上均等分配。
15。5。14  桥接放大器最大输出电平的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
                Sob=Somax-7。5lg(N-1)-(CMb-47)       (15。5。14)
式中  Sob——桥接放大器最大输出电平的设计值(dBμV);
   Somax——桥接放大器标称最大输出电平(dBμV);
   CMb——分配给桥接放大器的交扰调制比(dB)。
15。5。15  延长放大器最大输出电平的设计值可按公式15。5。15计算:
              Soc=Somax-10lgn-7。5lg(N-1)-(CMc-47)    (15。5。15)
式中  Soc——延长放大器最大输出电平的设计值(dBμV);
   Somax——延长放大器标称最大输出电平(dBμV);
   CMc——分配给延长放大器的交扰调制比(dB);
   n ——分配支路上串接的放大器个数。
15。5。16  用户分配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将传输信号合理地分配给各用户终端,并使其满足第15。2。7条所列设计计算控制值。
    2  用户分配网络宜以分配——分支、分支——分支、分支——分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