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

第68章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第68章

小说: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僮鞣椒ㄈ缟稀5钡趌壮烧至将完时,患者即叫“痛呀”一声,随即不断哭泣叫痛,直至灸完5壮,患者神志即有些清醒。次日二诊,母代诉,患者昨夜开始呼叫要进食及要去小便。察其神志,有较明显好转,如法灸隐白穴双,灸时患者叫痛不休,灸毕神志基本清醒。第2天来诊,母诉患儿昨夜能自进饮食和自解大小便,与妈妈说话,恢复自理生活。到诊时,能回答医生问诊,精神状态复常,并能写出自己及家人姓名、地址等。痊愈。后改针刺足三里、内关、丰隆、通里等穴,平补平泻,以调理脾胃,宁心安神。
  注意事项:艾灸鬼哭穴时,艾炷不可太大,如黄豆大小即可。灸前应先搽些万花油于穴上。艾炷太大则烧伤面积大,局部难愈合,易感染。艾炷太小(如绿豆或芝麻大小)则火力不够,达不到疗效。灸后局部再搽些万花油,用消毒纱块包扎以保护灸疮不受损及感染。待灸疮愈合后方可沾水。
  90.双阳穴
  【取法】由患者环跳穴与风市穴之中点向内,当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之中间找出取穴点,再由取穴点向上向下各l寸处分别取之。本穴因其恰在两阳经脉之间,笔者故暂定名为“双阳穴”。
  【主治】坐骨神经痛
  【刺灸法】直刺、艾灸、拔罐
  【治疗经验】
  ◎聂汉云:本穴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甚佳。
  操作:以75%酒精棉球进行常规消毒,在“双阳穴”上各直刺2。5…3寸,予以提插捻转中等刺激。
  针感:酸、沉、胀、触电样。向上放散至腰胯部,向下放散至足趾部,留针10…20分钟,每日针可1次。起针后,配用艾条悬灸10分钟。火罐施用闪火法拔罐10分钟。
  典型病例:王xx,女,45岁。5年前劳动时不慎引起右侧腰胯痛。曾用中、西药及针灸治疗,效果不佳,于1982年10月来本科诊治。查患者疼痛自右侧腰骶部向右腿后外侧传至小腿及足背部,右下肢屈伸不利,步行困难,活动后疼痛加重,其患肢殊冷,舌体胖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脉证合参,证系风寒湿邪之气杂至,合而成痹,治当散邪利湿,驱风通络。针刺“双阳穴”,施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艾条悬灸10分钟,闪火法拔罐10分钟,每日1次。依上法治疗12次,诸证悉除,1年后随访无复发。
  91.腓后点
  【取法】腓骨小头后下0。5…1。5寸上下,触按有明显痠痛反应感觉处为是穴。触按腓后点应细心地由腓骨头颈部缓缓向下寻按,有时注意着力于后内侧方能有敏感点,必要时要重查一遍,否则易漏诊。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吴旭:腓后点治疗胆绞痛效果甚佳。还可治疗肝胆系其他病痛。腓后点可针刺治疗,也可提示诊断。根据临床观察,腓后点敏感与否,对胆系病变的诊断有提示作用。一般左侧较右侧明显,痠痛者多为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稳定期,疼痛敏感者多为急性期。腓后点的敏感反应程度往往与临床症状相关。
  操作:先找准是穴,切按进针,得气后以滞针法维持针感。
  典型病例:刘xx,女,31岁。胃脘剧痛在某院急诊处理未效,于21时40分来我院急诊。患者呼痛不已,诉有胆绞痛发作史。查心肺(…),上脘部拒按,墨非氏征(+)。当寻按腓后点时,患者突然高叫一声后寂然不哼,随问如何,答曰“不痛了”。遂于压处下针,留针观察30分钟以巩固疗效。
  92.陵下穴
  【取法】腓骨小头直下与阳陵泉同在一条水平线上。
  【主治】⑴急性颈部软组织扭伤 ⑵急性腰扭伤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孟杰:治疗急性颈(包括落枕)、肩、胸背、胁肋、腰、骶尾、膝、踝等多处急性软组织扭伤引起的经筋拘急剧痛有效。
  操作:取病变侧陵下穴,用28号l寸半毫针,直刺进针0。8…1寸。嘱患者想病变部位最疼痛点,待针下有似电击样感觉沿小腿前外侧下传到足背时,即为得气。此时,再行大幅度提插捻转泻法,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同时让患者最大限度的连续运动患处3次,行提插手法l分钟,为第1次手法结束,让患者休息1…2分钟,再按上法行第2次、第3次手法,即针刺手法完毕。
  典型病例:张xx,女,35岁。5天前因跳水抢救落水儿童扭伤颈部。当时颈部疼痛较轻,活动略受限,经同事手法旋转颈部后,疼痛未减轻反而加重。急来本院针灸科求治。检查:颈项强直,左侧颈肌紧张,微肿胀,头稍向左旋转则疼痛加重。诊断:左侧项部急性软组织扭伤。嘱患者想左侧颈部最疼痛点,遂针刺左侧陵下穴,请患者待针下有似电击样感觉沿小腿前外侧下传到足背时,最大限度地向左侧旋转头颈3次,行提插手法1分钟,让患者休息1分钟,又按上述方法行第2次、第3次手法后,颈部活动自如,疼痛基本消失,次日又来巩固治疗1次,病即痊愈。
  注意事项:对年老体弱、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慎用。(注:治这类扭伤筋急的患者时,仍要达到较强的刺激量。考虑到病人的耐受限度,可把针刺激强度适当降低,把行针时间延长,就可达到较强的刺激量,获得同样的疗效)。孕妇禁用。有骨结核疾病的人禁用。诊断不清或骨折的病人忌用。
  按语:陵下穴在腓骨小头直下与阳陵泉同处一条水平线上,两穴相距甚近,有经筋相联结。阳陵泉为筋之会穴,可治一切筋病。凌下穴经临床实践证明不但针感好,而且治疗多处急性扭伤筋急者疗效高,在此基础上又吸收运用了老前辈们治疗急性扭伤的“运动疗法”疗效更为满意。只要诊断明确,证属急性扭伤引起经筋拘急疼痛,而不是骨关节病变所致,用本法治疗同样有效。腰、颈椎病引起的经筋拘急疼痛用本法治疗效差或无效。
  93.犊鼻中
  【取法】膝膑下、胻上,侠解大筋(即髌韧带)中(《甲乙经》)。
  【主治】膝夜冷、胀痛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黎盛服、冯胜军:治疗膝痠冷、胀痛效果甚好。
  操作:屈膝成直角或伸足位,用30号1。5…3寸毫针,于髌韧带正中凹陷处,针向委中穴直刺l…2。5寸,或沿髌骨下缘正中向鹤顶穴斜刺,轻缓捻进,得气后至患部痠痛明显消失或减轻,出现热感,患者顿感有轻松舒适感为止,不留针。
  典型病例:曾x,男,34岁。膝病痠冷10多年,屡治未效,欲针惧痛。此属痹症,宜于局部针之。故选犊鼻中,屈膝,针向委中直刺1…3寸试治,当即见效。三诊痊愈。随访10年,未见复发。
  94.髌下
  【取法】髌骨下缘中点,髌骨与膝关节之间。
  【主治】增生性膝关节炎
  【刺灸法】针刺
  【治疗经验】
  ◎李连生: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髌骨软化症有效。
  操作:略屈膝,用28号至30号2寸毫针,针尖沿髌骨内侧面进针,有酸胀感至全膝。不可大幅度捻转提插。每日l次,留针20分钟。20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
  典型病例:张xx,女,52岁。1988年3月13日就诊。诊断:增生性膝关节炎。X线显示:髌骨、胫骨嵴均见骨质增生。检查:右膝关节前后活动仅40度,伴红肿疼痛,活动时加剧,不能行走,大小便需人搀扶,经中西药物、封闭疗法治疗效不佳。用髌下穴,日1次,20次后肿胀渐消,疼痛止,可短距离行走。2个疗程后关节肿胀、疼痛均消失,可连续行走1小时。
  按语:髌下穴位于髌骨与胫骨之间,可疏通局部气血,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95.胆囊
  【取法】阳陵泉穴下1寸找敏感点。
  【主治】⑴急、慢性胆囊炎 ⑵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穴位注射
  【治疗经验】
  ◎单序新:治疗急慢性胆囊炎,可使胆囊收缩,胆汁排除通畅,缓解疼痛效果甚好,每日1次,轻者1…2次痊愈,重者3…5次痊愈。治疗胆道蛔虫症每日1次,17次痊愈。
  操作:采用穴位注射法,用药: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500mg,胎盘组织液4ml,用5ml注射器抽上液混合后用6。5号针头,取双侧胆囊穴,刺入穴位后有针感无回血的情况下,每穴位注入混合液3ml,拔针后不加压,让病人休息10…20分钟即可。
  典型病例:丰xx,女,45岁。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患此病10年有余,反复发作,右上腹部疼痛向背部,右上肩部放散伴恶心呕吐,为绿苦水,不能进食,辗转不安,呻吟,呈屈膝位,体温37。7℃,白细胞总数167000/mm3,中性67%。B超检查:胆囊肿大7。5x4。0x3。8cm3,胆囊壁增厚不规则。给以胆囊穴注射治疗每日1次,注射后疼痛缓解,无恶心呕吐,5次痊愈,随访3年无复发。
  96.胆道蛔虫症压痛点
  【取法】在两小腿外侧足三里下方,以针柄、棉签或其它类似钝器按压皮肤,深寻压痛敏感点,再以同法在对侧对称部位找到压痛点,分别做好标记。
  【主治】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刘凡:由于胆囊穴的启发,发现在胆道蛔虫症时均有此敏感压痛点,在按压此穴时的疼痛甚至超过患部。仅针刺此点即可立即止痛。只针1次即可治愈,经短期或长期(5年)随访,少有复发者。单纯胆道蛔虫症无合并感染者疗效尤佳。
  操作:用28号或30号3…4寸毫针,按标记的穴位进针。当针刺入并出现第1次针感时不停针,继续深刺,出现第2次针感并向上传导时停止进针。再以同法针刺对侧压痛点,然后用双手同时行针,边捻转边提插(泻法),直至腹痛消除或缓解。留针时间根据病情而定,一般30分钟。重者可更长一些。中间每隔5…10分钟行针1次。
  典型病例:马xx,女,56岁。患者突然右上腹部发作性绞痛7小时,来急诊室求医。伴恶心呕吐共5次,表情痛苦,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软,右肋下压痛。晚10时许疼痛难忍,前后分别注射元胡液及杜冷丁,均未缓解,晚11时10分吐蛔虫1条。晚11时30分找胆道蛔虫压痛点,进行斜刺,留针30分钟,当即痛止,未再发作,3个月后再访未复发。
  注意事项:寻找压痛点时必须两侧同时都找到做好标记再刺。否则找到一侧压痛点即针刺,则另一侧压痛点消失或不明显。胆道蛔虫症合并感染者,需针2…5次。
  97.胃肠反应区
  【取法】足三里至上巨虚之间的连线上,以指端触按,寻反应点(即痛、木、痠、麻、痒等反应),以其中最明显点选用之。
  【主治】⑴胃脘痛 ⑵阑尾炎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孙明一:左足三里穴至上巨虚之间的连线上,是呕吐,胃脘痛,胃溃疡,胃痉挛,胰腺炎,胃下垂,结肠炎,菌痢,腹痛,肠炎等病的反应区,右足三里穴至上巨虚之间的连线上,是十二指肠溃疡,阑尾炎,阿米巴痢,腹痛,胃脘痛,肠炎等病的反应区。临床对症治疗,止痛效果显著,有消炎,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肠濡动,改善血液循环,旺盛新陈代谢的作用。
  操作:以28号2。5寸长毫针,迅速刺入,得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